31小说网 > 小城奇兵 > 第 一 章 李为入伍 杀出重围

第 一 章 李为入伍 杀出重围

山风一阵阵的徐徐吹来,清晨的山谷中到处弥漫着浓雾,那里面掺杂着少许清新怡人的香味,让人分不清是花香,究竟还是沾着露水的青草味,或是其它的什么了。

远处连绵不绝的群山那是若隐若现,不时还有不知名的一只只飞鸟不停掠过树林的顶端,从而飞向更高更远的空中,或是时而盘旋在半空中急促的鸣叫着,也许它们也是为这夏季清晨难得的凉爽,而感到倍加满足吧!

这时,有两条身影晃晃悠悠地就从眼前的晨雾中慢慢的走了出来,李为背着九八式半自动步枪,一步一步跟着老兵于作敏往山下走去,两个人行走在地下众多的枯枝落叶间,不时还会发出“喀吱喀吱”的声响。

原来就在昨天晚上的半夜时分,他们俩又结伴到连队附近九华山上的弹药库去接岗的。

山顶那小小细细的月亮,宛如薄薄的柳叶般弯弯的挂在灰蓝色的天空中。

当然了,整个下半夜的站岗任务都是李为一个人完成的,因为那个名叫于作敏的福建老兵年底就要退伍了,那可是一个当了五年兵的老同志了。

部队一直有这么一个说法,入伍第一年的叫新兵蛋子,第二年的叫新兵,第三年的叫不老不新,第四年的叫老兵,第五年的叫做班长。

于作敏一进岗楼,也就抱着怀里的枪开始迷迷糊糊困着了。

“李为,你,你辛苦了,我睡会儿。明天,我一定请你喝酒------”。

李为应了一声,就站到岗楼外面,警惕的观察着四周的情况,不停的巡逻着,不敢有分毫的放松。

他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第一年新兵蛋子,多干一点也是应该的。记得在站岗培训时,培训的军官可向他们这些新兵蛋子,绘声绘色的讲过一个真实的故事。

也就是五年前,这个部队有一个老兵在站岗的时候,被一个流窜的犯罪分子给杀掉了,并且枪也被夺走了,从而给社会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后来虽然千辛万苦的破了案,但血淋淋的教训却让人实在难以忘记。

就因为这个事件,还导致他们团长升任副师长的大好前程也给葬送了,一般做到副师长这个位置,在部队除了国家强制裁军外,就不会被要求转业了。

记得那位团长后来转业回老家安徽定远了,在送行的酒席上,他在喝醉以后,更是不停的大声喊着:“老子不服!我真是不服啊!------”。

团里送行的一众常委自然都是无语以安,心里都不是个滋味,这几十年部队生涯,大半辈子都过来了,这换了谁也是无法接受的,但是总是要有人承担责任的。

弹药库的探照灯不停的掠过附近高高低低的山林,仿佛一把把无情的利剑穿过无边无际的黑夜。 远处深山里不时传出一阵阵猫头鹰的惨叫声,冷不防的再加上几声凄厉的狼嚎,真是叫人听了有些心惊胆寒的。

李为偶尔也会远远的发现一两个在山上打猎的猎人,他便会立刻端起枪,猛的拉动枪栓,同时高声立喝道“口令”!

这猎人哪知道什么口令啊?闻听后便走得远远的了,他们可不想自找麻烦,那当兵的手里,端的可是真正的“硬家伙”啊!跟自己手里的“长东西”一比,这打猎的土枪也就简直成了“烧火棍”!

看着山顶那皎洁晶莹的月亮,李为不由的低声唱起了连里老兵们常挂在嘴边的那着歌:“我站在高山上,寂寞地望着月亮,岳阳楼下灯火辉煌,离开故乡来到远方”。

“离别的那一天,妈妈轻轻地对我讲,不要想家乡,不要想爹娘,更不要想那野姑娘------。”

李为的思绪一下子狠狠地被带回了当兵前的那个家乡小城。

1949年,伴随着隆隆的枪炮声,在李为的爸爸出生后的第三年里,小城终于解放了,地主什么的一切所谓反动资本家和地主们,自然也就统统地都被打倒了。

他们家在乡下的大量浮财,千亩良田也被分给了众多的乡里。

但是在城里的一些房子和店铺,人民政府的清算工作小组还是留给了他们家,毕竟他的家人也要生活的,而且人口那是相当的众多,什么大房的、二房的、三房的......

还有一些什么你大伯他姨娘家的,老老少少,大大小小,住在一起共有七、八十口的人。

多来都靠李为的爷爷一个人独力支撑着养活,其他的人都是坐享其成,不思谋生之道。

李为出身于当地的大地主家中,其祖上早在清朝乾隆时就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大商人。在其年轻的时候也曾游历祖国大好河山,走南闯北,在商号里面做学徒、三掌柜、二掌柜等,在历尽艰险,苦心经商若干年后,终于挣下一分偌大的家产.

后来在到了这个犹如世外桃源、鱼米之乡的小城后,他就决定在这里长久的定居了,并置办了大量的家产田地,又在城里开了酒楼、钱庄、绸缎店铺等,一时间也真是风光无限,传承惠及了数代子子孙孙。

就连李为的爷爷也曾经先后共娶了三房太太,大太太是家里给安排的,据说其祖上也是进士出身,书香门弟,过门后生有一子。

二太太是一名女学生,因为战事纷乱,辍学在家,李为的爷爷一次偶遇后,惊为天人,穷追猛打,终于抱得美人归,了却心愿,三、五年后分别生下一子一女。

第三房太太乃是李为的爷爷早年间在外做了一件善事,这户人家的女儿找上门来,执意以身相许,且不计任何名份得失。李为的爷爷被其感动,又见其女也是春春年华、明艳可人,终于再次自由婚姻,二年后再得一子,真是子孙满堂,享受齐人之福。

解放后,由于没有乡下田园的日常供应,加上城里店铺经营不善,从而是不断的接连倒闭.以往花钱如流水的李家,也陷入了困境。

纵然就是这样,李家也照常是坐吃山空着,更不要说,时常还有家里的各路亲戚们不断找上门来,找着各种各样的理由,从素来急公好义,特别讲究情份的李为爷爷手上借出了一笔又一笔大小不等的金额,不到三年的时间,李为的爷爷更是把城里的深宅大院、沿街的各店铺,加上祖产等,都是完全正卖了一个精光。

在没有了生活上的经济来源,最后李家人只好是各奔东西,各谋各的生计,真是“各房点灯各房亮了”。而李为的爷爷更在他小时候五岁的时候就撒手离开了人世,去了另一方的世界永享太平宁静了,为此年幼的李为不知暗中的哭了多少回。

李为的父亲母都是老老实实的工人,白担了一个地主家庭的成份,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的对待,谁叫他们出身不好的,所以他们一辈子勤勤恳恳的工作了,可是也一直没有改变家里贫穷的生活现状。

父母却省吃俭用,让这个唯一的孩子茁壮成长,经常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等一些简单名理,力所能及的教育他,以后要做一个正直诚信之人。

虽然家中经常是青菜豆腐,过年过节才能有所肉尝。但在生活里也有了那么一种快乐,虽然是苦涩的,但也是幸福的。

1995年,已是国家经济改革高速发展的时期,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生活水平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到处都是欣欣向荣之景。

当然了什么家庭出身、成份都是神马浮云了,再没有人去追究这些无聊至极的事了,李为一家也终于摆脱了多年以来那心底深处的自卑。

李为在小时侯八岁的时候,曾经意外的救过了一个饿昏了的老人。善良的他从家里悄悄的拿来了开水和食物,救醒了这个老人,晚间又给老人找来了被褥等安身的东西,并在以后的一个月里,他每天都在坚持着帮助这个萍水相逢的老人。

就这样,后来他意外的得到这个无名老人真心回报,那就是教了他三年的祖传武林秘技。最主要的有“游龙铁甲”护身功和八卦游龙掌、游龙轻身法和一些暗器的具体使用。并留下了祖传的百宝囊中,这其中有许多江湖人士常用的日常物品,有百炼精金爪一副、子午迷魂香十根、三支祖传的七星镖等。

他在每天的凌晨都偷偷的从家中溜出,跟着这个无名老人苦练不已。

在练武的同时,老人还对他进行武德的训示以及一些江湖古老门派的暗语接头,这让小小的李为很是对他敬重不已。

他也曾再三的追问老人的姓名,但老人总是说已经违背了先祖的遗训,若不是要知恩图报,他决不能留下传授李为祖传的武林秘技。

三年后,这个高手竟然不辞而别,让李为很是伤心不已了很久。

但他一直牢记师父日常所说的训示,那就是每天勤练不已,才能练武终有所成。

高中毕业后,李为一直无所事事,在社会上结交了一些所谓的朋友,总是义字当头,好抱打不平,由于他身手比较好,经常是一个人非常轻松的就“教训”着几个,当然下手也是非常知道轻重的了。

今年又征兵了,居委会又想到了这个剌头青,最好能送走啊!经过层层严格的体检和政审,李为终于杀出重围,榜上有名,而且是特种兵当中的坦克兵。

坦克兵对身体的要求极其严格,好在李为的身体好,经常锻炼,一身发达的肌肉,真是油光发亮,这么好的身板谁看了不喜欢呢。

在最后一道体检时,在人武部楼上的大房间里,所有的入伍应征者都被要求脱了个精光。

说是要检查有没有纹身之类的,那检查的是叫一个仔细啊!

部队的军官上上下下,前前后后,左左右右,里里外外看个够,最后到底是检查出了几个在身体的隐蔽处纹身的家伙。

李为在心里暗暗把这些家伙骂了个半死,不说实话,连累自己都被别人看了一个底儿掉。

这个小城还是第一次招坦克兵,在部队军官到家里走访时,他们家的房前屋后围满了人。

李为的全家都无比的感到幸福,据说这次坦克兵共招了35人,城里只有两个人入选,剩余的人都是从农村选出来的。

李为所在的牌楼居委会刘主任,也感到特别的自豪,走起路来那个驼背也好像直了许多。

谁叫城里那么多的居委会里没有出坦克兵人才呢。

在以后的大会小会上,说话也是嗡嗡直响,底气也足了许多,惹得别人对他总是侧目相看,总以为他补品吃的太多了。

带兵的军官告诉李为他们,他们这个这支部队的驻地在城市里,外出特别方便。

李为他们听在心里,暖在心头。就这样,他们坐汽车、乘轮渡、上火车、经过三天三夜的时间终于来到了一个小小的火车站台,全体下了车,部队来了一辆绿色的大敝蓬军车来接他们。

一路上,新兵们看到远处群山连绵,气势不凡。老乡姜小剑悄悄的伸出头去,看到山路的两旁有不少的小型采石场,发出巨大的响声。大的山石经过机器粉碎后,变成一块块鸡蛋大小的石子,倾倒在路边。

他小声的对大家说道:“上当了,什么在市区里当兵啊!看样子,这里的生活条件挺艰苦的”。又经过近2个小时山路的颠波,才终于来到了部队驻地,部队大门的两旁早早的就站满了欢迎的人群。

士兵们喜气洋洋,敲锣打鼓,在群山之间不停的回响着,不时惊起一群群飞鸟,打破了山谷这宁静和谐。(江苏省 邵大伟)(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