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太平盛宋 > 八十九、 利用提防两不误

八十九、 利用提防两不误

要这曹彬无论如何,都不能给他们任何实权。同时也不允许他们,和原先的部队有太多的瓜葛。为了避免这些部落的首领,自己做大。太宗还特意安排了潘美,做那四城的都部署。意在让那潘美,看着那些人。以免他们有什么不轨之举。

为了安抚那,无法回朝的潘美。太宗还是很大发慈悲的,让潘美自行挑选部将。在接到旨意的那一刻,曹彬的心情可谓是五味杂陈。这太宗又要自己收服那些人,又只肯给他那么低的条件。这简直不是痴人说梦吗?

毕竟和那辽国开出的条件相比,太宗的条件就明显的有着一股子小家子气。只是意向的那比自己还要悲惨的潘美,曹彬倒也是欣慰了不少。毕竟无论给自己多少的奖励,自己都是不愿意留在这里。和那帮子“野蛮人”打交道的,指不定自己那天就被他们杀了。

和潘美那任重而道远的任务相比,自己明显就轻松多了。其实这太宗挑选潘美,倒也并不是偶然为之。因着当初的箭伤,不时的复发。太宗也察觉到,自己已经不再年轻了。对于这储君一事,自然也是分外上心。

只是他同样也担心,在自己百年之后。这两个儿子会不会手足相残,日后若是那赵恒登上了大位。那赵元僖的日子倒也不会太过难过,但若是那赵元僖胜了。那赵恒的日子恐怕就要难过了,为了给那赵恒留一条后路。

太宗也不得不把这主意打到了,潘美的身上了。潘美爱女之心,世人皆知。看在那潘氏的面上,这潘美日后定会护着那赵恒的。有那四座城池做保障,赵恒倒也能混个富贵王爷当当。倒也不是这太宗心狠,不为那赵元僖着想。

实则因为这赵恒的命,也的确苦了些。无论是兄长,还是母亲。皆是因自己而落得个,骨肉分离的下场。无论是为了表达自己对那李妃的爱意,还是为了表达对那赵元佐的愧意。这太宗都是得要,给这赵恒留下一条后路方可罢休。

且不说这京城里的赵元僖,听到那潘美被太宗安了这么一个苦差事。是有多么的幸灾乐祸,单说这潘美这里。也是精彩不断,毕竟谁都知道。这驻守边关的人,虽然可以说的上是颇受重视。但是同样也是,甚为辛苦。

君不见“古来征战几人回”,而且虽然说的好听是这四城的总都部署。到也可以算的上是一个土皇帝了,但是别忘了这四城可是从那辽国的嘴里抢来的。和虎口拔牙没什么区别,虽然现在暂时守住了。但是等到这来年春暖花开,辽兵全都养足精神了。

到那时候,这鹿死谁手还说不定呢?更不用说,这回留下来守城的。除了一小部分的宋兵之外,据说大部分都是那草原上。尚未开化的“野蛮人”,听听都觉得可怕。自是一个个避之不及,恨不得这潘美永远都不要记起自己这么个人。

比自己谁都不想被这潘美,选中之后留在这里当他的副将。就连一贯想要在那潘美面前,溜须拍马的王侁。这回也是彻底的焉了下来,能不出现在这潘美的面前。他就绝对不会往那潘美面前凑,潘美也知道他们的心思。

毕竟谁不想回到京城里,好好的和自己的家人。一享天伦之乐,谁愿意留在这里吃黄沙啊?可是这皇命难违,这潘美就算是再不情愿。也只好乖乖接旨了,可是在这副将的人选上。他却是犯了难,毕竟如今的情势已经是很清楚了。

你留谁就得罪谁,可是没想到。就是这么一个苦哈哈的差事,竟然还有人自告奋勇的前来报名。整个三军军营里,除了这杨业这么个蠢蛋之外。恐怕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其实倒也不是这杨业的道德品质有多么的崇高。

而是因为与其在朝廷里,处处受人排挤。到还不如跟在这潘美身边来的痛快,要知道这朝堂上。那些文官嫌弃他是武将,粗鲁不堪。对他是横看不顺眼,竖看还是不顺眼。那些武将又是因为他是北汉的降将,自是不屑同他一路。

这样一来,这杨业倒是硬生生的被孤立了出来。这潘美因着自己同那太宗联姻之后,为了不被怀疑替那赵恒拉帮结派。倒也是和那些老友们,渐渐的少了些往来。在对人处事方面,也是平等对待。

生怕自己对某个人,稍微热情点了之后。这朝中第二天,就会传出自己结党营私的消息。倒也是因为这样,才让这杨业产生了。潘美值得一交的想法,这回自然也是乐的留在这里。以便避开这朝中的种种琐事,潘美倒也是甚为理解这杨业。

而且如今自己也选不出什么人,留下来陪自己。而且杨业本事不差,对那辽兵也很有威慑力。留他下来,对自己是有百利而无一害。当即就上书给太宗,谁自己觉得要这杨业。来当自己的副将,太宗看了潘美的奏折之后。

倒也是没有多想什么,因为这杨业一开始就是这潘美的副将。想来潘美是和他相处惯了,顺水推舟的就选了杨业。在听闻副将人选,已经敲定是杨业之后。潘美这里到又是热闹了起来,一些原本告病的人。也都一个个的健康了起来,不再死气沉沉了。

潘美心中也知道,这都是他们的把戏。倒也没有拆穿,毕竟这人都是有私心的。等这里副将人选敲定之后,曹彬那里也好不容易把那些部落的首领。给全都说服了,当然他暗地里,究竟贴了多少私房钱,我们是不得而知了。

可是无论如何这里也算是,彻底的安抚好了这里。其实那些部落首领,心里也是有这自己的小算盘。要知道这辽国虽然是说的天花乱坠,但是实际的却是半点也没有。看看那李继迁就知道了,人家归顺了那辽国之后。

可见到他有什么实际性的收获,除了宣布了这李继迁是辽国的之后。是半点实际的东西也没有看到,反倒是这宋国。不仅承认了他们的地位,而且还给了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那个叫曹彬的将军,还给了他们不少的宝贝。

两相比较之下,谁都知道要选那宋国作为投靠的对象。而且有了那四座城池,他们以后便再也不用过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了。一时间就连他们的部下,也十分向往那宋国的日子了。尤其是在看到,接手他们的人是潘美和杨业时。

心里更不用替有多么的激动了,他们虽然身处蛮夷。但是也从那李继迁身边的人口里,听过这潘美的来历。人家可是这宋国皇帝的亲家,可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和那辽国派来的那种,小猫小狗根本就不能比。

无论是谁,都希望自己被重视。这些部落的首领,自然也不例外。在看到宋国派出了皇亲国戚。来接管自己,心里自然是十分舒畅。而且那潘美旁边,还有杨业那么个猛将在。自然是更让他们放心。

要知道他们其实也清楚,这四座城池的来历。也知道这四座城池,乃是那辽国志在必得的。不然当初在究竟是选辽国,还是宋国的时候。那么纠结了,此时这杨业的出现。无疑是给他们吃了一颗强心丸,这杨业可是被辽人称为“杨无敌”的。

有他带领想来,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这曹彬走之前,就曾交代过这潘美。对于这些人既要利用,又要提防。潘美自然是不敢忘记曹彬的嘱咐,在同那些首领寒暄一番之后。这潘美倒也是把这太宗的旨意,告诉了他们。

“敕遇乜布、哈喇朵儿、拖拖延、施雷:具悉,尔等诸人,虽蛮夷之地所出。然一片赤诚,明善恶正邪之分。特赐名遇乜布,周明,特封其为应州知州事。赐名哈喇朵儿,周理,特封其蔚州知州事。赐名拖拖延,周知,特封其为朔州知州事。赐名施雷,周义,特封其为寰州知州事。尔等一切,皆听从西北都部署潘美,西北副都部署杨业之命。四城军政大事,皆有潘美、杨业二人定夺。不得擅自做主,违者可有潘美先斩后奏。故兹诏示,想宜知悉。十二日。”

这太宗虽然说的好听的不得了,给这些人都是那知州事的官职。但是他却没有给他们定下品阶,毕竟因着那些知州事,往往身上挂着好几个名号。倒也是很少有人知道,这知州事的品阶了。太宗这一举,即给了这些人一个安慰,又不让他们有什么实权。果然高明。潘美一边读着圣旨,一边腹诽道。

虽然那周明等人,对于这圣旨上的一些官职。什么的听不大懂,但是最后那几句,“不可擅自做主”以及“先斩后奏”。他们还是能够听懂的,虽说不免有些心寒。但也知道这是他们必须要接受的,而且如今他们除了这宋国。恐怕也再无容身之处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