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太平盛宋 > 一百一十七、 重返书院迎复试

一百一十七、 重返书院迎复试

这潘氏去见那刘娥,这见识就像是一个惊雷一般。投入了这人群之中,知道的人是认为那潘氏是前去感谢那刘娥的帮忙。不知道的还以为那潘氏有什么把柄,落在了那刘娥的手中。不过无论如何,这潘氏笑着从那刘府出来却是个事实。

这京城中倒是有不少男子,纷纷把那赵恒当作了膜拜的对象。毕竟这正妻,能够和那外室这般和平共处。自是这帮男人们梦寐以求的,这妻贤妾美实在是可遇而不可求啊!

这当事人赵恒自是也是一百个欢喜,这潘氏自从那刘娥处回来之后。倒也不似往常那般据着他了,对那刘娥的态度也是提高到了侧妃的态度上。虽然赵恒不知道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但是还是乐见其成的。

其实倒也不是那刘娥有那潘氏的什么把柄,而是这潘氏自己意识到了这事情的不对劲。这刘娥和赵恒的关系别人不知道,那太宗还会不知道?若说当初嫌弃那刘娥,是因为这刘娥的身份不够。

可是如今这刘希已经在朝堂上出人头地了,此时的刘娥若是当个侧妃。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太宗却是迟迟没有松口,准许那刘娥进京。若说是为了“君无戏言”,那太宗恐怕也没有必要大费周章的赐给那刘希珠宝首饰。

再说了实在不行,将那刘娥抬进府做一个侍妾。也不是不可以,可是这太宗就是不松口。这就颇为耐人寻味了,这潘氏不由得怀疑那太宗是不是已经有了主意。想要另给那赵恒物色一名侧妃,所以才把那刘娥放在那里。

毕竟若是这刘娥先进门了,那恐怕到时候赵恒的眼里就只有那刘娥一个了。因此那若是有新的侧妃,就必须赶在那刘娥前进府。也算是占些优势,想到这里潘氏的心里就不由得打颤。

能让太宗这般大费周章,那名女子恐怕来头也不会小到哪里?毕竟这女子为出阁前,她唯一的依仗便是那娘家了。娘家越强,她未来的婆家才能越重视她。和刘娥相比,这个还没有出现的女子。

给那潘氏的压力,无疑来的更为强大。毕竟那刘娥同自己已经打过好几次的交道,两人更是因那赵元僖的事情。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同盟。而那个女子,则就有些高深莫测了。其实这刘娥心里同那潘氏所设想的,也是八九不离十。

两个女人又是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一致。毕竟此时的刘娥心里也有些不安,因着她如今搬到了城郊。这赵恒若是想要同她私会,这恐怕是更加的不方便。她也很担心,若是这半路杀出个程咬金那该怎么办?

倒也是接受了这潘氏的提议,这赵恒在府中的时候。就由那潘氏全权负责,出府了则由这刘娥照顾。总之是杜绝其他女人,勾、引那赵恒的机会。这潘氏和那刘娥两人,本就算的上是两名奇女子。

这两人联手倒也真是杜绝以其他女人出现的可能,毕竟这潘氏美艳丰腴。只是因如今的风气崇尚瘦弱的女子,方才有些吃亏。不过倒也算是别有一番风韵,而那刘娥清秀可人,又兼之妩媚柔弱。这赵恒想不迷恋都难啊!太宗见自家的儿子死活不肯松口,倒也是只好放弃了。

再说那龚美,在将那葛云二人送达京城之后。是马不停蹄的又往回赶,毕竟那书院的事情可是耽搁不得。只不过饶是那龚美再怎么着急,那书院的复试终究还是在他到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这往年的复试多是由那龚美一手操办的,因着这回事发突然。这王禹偁倒也是只好赶鸭子上架了,不过因着这些年看那龚美操办这些事情,他都已经看熟了。外加那龚美在临走钱也是对那王禹偁好生叮嘱了一番。

还特意把那黄贵和张全两人留了下来,帮那王禹偁料理事情。毕竟那王禹偁也不容易,又要照顾儿子,和书院里的那帮留校学子。还要准备给一些认识的人准备年礼,那县衙更是需要好好打点一番。

再加上那王李氏如今已经不在了,那王家上上下下也没有一个女主人来操持。平常的时候那龚美还可以拂照一二,如今龚美不在了。自然是对那王禹偁担心不已,自是免不得要那黄贵等人,好生照顾。

因着那赵嘉一早就从那龚美口中,得知了这武试复试的规程。这王禹偁到也可以少操些心了,毕竟有这张俭坐镇。这武试倒也是没什么大问题了,毕竟这张俭的能力和为人。这王禹偁还是毕竟信任的。

为了避免那张俭到时候一个人照顾不过来,这王禹偁还是很好心的把那黄贵借给那张俭。让那黄贵在一旁帮忙,因着这张俭也算是书院的先生。而那黄贵则是一开始就跟着那龚美,倒也算不得是这书院的学子。

毕竟他的学识大部分都是那王禹偁等先生暗地里教授的,为了就是以免落人口实。随着里复试开始的时间是越来越短了,这书院里的学子倒也是渐渐的多了起来。毕竟这书院的院试可是出了名的“刁钻”,就算你才高八斗。

只要你在那武试之中没有通过,你还是必须要前来参加这复试。这也是书院明明很不错,却并不为大众所接受的原因。要知道当今官家重文轻武。是众人皆知的,就算是普通的小老百姓也知道。

若是想要出人头地,就只靠读书这么一条道。若是让自己的孩子去学武,那简直就是已经丢人的事情。毕竟除了那些世家子弟,这平常百姓中。很少有人会因为武术超群,熟读兵法而被那官家重视的。

毕竟如今就连武试都是没有的,那些习武之人。就算是有心报效国家,也已经是无力回天了。对于这书院开创兵法策论以及箭术这件事,当初可是有不少人都是反对的。若不是那王禹偁天生就是个硬骨头,恐怕早就屈服了。

不过饶是如此,这书院还是因此而失去了不少的人气。不过这一切对那王禹偁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毕竟他也是乐的清闲,果然这些需要参加武试复试的学子们的气色。明显就比那些需要参加文试复试的学子,来的好看的多。

毕竟对于那些学子的父母来说,这隼只不过是那书院的无聊之举。日后总归是用不到的,只要考过就行。又何须下苦心?不过那文试却不一样,毕竟这可是不少学子日后谋生的唯一手段。若是学不好,那可是会苦一辈子的。

那些父母自然是盯的紧,就拿那陈尧咨来说。他在家的那一段时日,简直就可以说是暗无天日。和自己的两个哥哥比起来,自己是要多苦就有多苦。爹爹虽然对两个哥哥武试不合格一事,耿耿于怀。

但是和自己这个文试都未曾合格的人相比,自己那两个哥哥所犯的错。基本上是可以忽略不计了,当自己爹爹看到自己成绩册的那一刹那。这陈尧咨基本上就已经可以给自己判个死刑了,要知道自家爹爹的那张脸着实是太过吓人。

这陈尧咨看看就觉得慎得慌,自那以后这陈尧咨就不得不。每天是天一亮就去那书房,恶补这《论语》什么的。看着自己那两个可以天天睡到自然醒的哥哥,这陈尧咨就是气不打一处来。

却偏偏就只有干瞪眼的份,毕竟人家不合格的是武试。而且是箭术,他们两个人差的地方是在力气上面。自是需要好好养养精神,多补补。看着自家爹爹振振有词的说着,为什么让自己那两个哥哥那么舒服的原因。

这陈尧咨是顿时泪流满面,只好乖乖的继续前去复习那什么《论语》了。不过这抱怨归抱怨,这陈尧叟和陈尧佐两人到底还是不忍心看着自家弟弟这般痛苦。倒也是日日都到这书房里来,替那陈尧咨补习一二。

毕竟那陈尧叟和陈尧佐,两人的箭术只消的勤加练习。倒也是没有什么大碍了,果然在这武试复试上,这陈尧叟和陈尧佐两人倒也是不负众望的过关了。看着自家的两个哥哥,轻轻松松的就过了,这陈尧咨倒也是对过两天的文试有了些信心。

在那文试的前两天,不仅那陈尧叟和陈尧佐两人在一旁督促那陈尧咨复习。就连那张俭也前来帮忙了,要知道这张俭在书院里的最好的朋友。就是那陈家三兄弟了,自是一得了空就过来看那陈尧咨。

在将那陈尧咨送进考场后,这陈尧叟等人的心也算是松了些许。如今只要这陈尧咨发挥正常,这过关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先不管这场外的人,究竟是盼的有多么的着急。那场内的陈尧咨心里也是七上八下的,一刻也不曾安稳下来。

要知道这文试不同于那箭术,那箭术是可以当场就知道自己究竟是过还是不过的。可是这文试不同,就算是答完了整张卷子。出去之后又看过了书,你还是不会知道你自己究竟有没有通过的。毕竟那论赋一道上面可是占了不少的分。

在出了考场之后,这陈尧咨好歹也算是松了口气。此时的他已经顾不得这究竟过还是没过了,在回到房间之后。是立马就倒在了床上,一旁的几个人也知道这些日子以来。这陈尧咨也算是辛苦了,到也没有一个人前去打扰他的美梦。***(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