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欲壑难填 > 第二十五章营营逐逐

第二十五章营营逐逐

郑新回到办公室,还回味着在赵晓红家的激情与快乐,乔蕾扭着屁股进来了,把几份文件送给他。

郑新看着她离去的背影,乔蕾和赵晓红都是年龄相仿的少妇,她们都特别漂亮、性感,招男人喜欢。

乔蕾是官场女性,她有独特的温柔和魅力,她精干、历练、睿智、幽默,这样的女性对男人名擦秋毫,有能力为男人分担责任,也能为男人惹事,有可能常给男人换绿帽子。这类的女人文化修养好,善解人意,也另有一番滋味吧。

郑新还是把注意力转移到眼前的这几份文件上来了。

北京的司长真的被市长请来了,这也有郑新的提供信息、建议和朋友辛处长做工作的功劳。

东湖是司长这次调研的三个城市之一,市长亲自带领一班人到高速公路口迎接司长,市委书记在省里开会直接陪着司长回来了,在高速公路口大家见面简单寒暄两句,市长就登上司长和书记坐的考斯特,前边警车开道,警车后边跟着市公安局一名副局长坐着的一辆丰田4500大吉普,然后是司长、书记、市长乘坐的考斯特,在后边就是市政府参与迎接人员的车辆,压后阵的还是公安局的大吉普。

这个车队还没有出发,指挥人员已经用对讲机通知沿线各路口早已上岗等待的警察,各位干警注意,礼宾车队马上过来了。

警察们都振作精神,整理警容,利落整齐地站在路边,拦截过往的车辆和闲杂人员,车队经过时,向车队行注目礼。

在对讲机通知的同时,一辆警车打开警灯,风驰电掣一般在沿线开过来,通知、检查沿线的警察,礼宾车队过来了。

瞬时从高速公路通往市区的宽广的主干道上,没有了平时繁忙的景象,既没有其他车辆通行,也没有行人横跨马路。

车队打着双闪灯,一路畅通地驶进安静神秘的市政府接待宾馆龙凤宾馆。

说它神秘是相对大众而言的,前边靠近马路这个院子一点都不神秘,它是对所有民众开放的;而车队到达的另一个院落,老百姓称为后院就比较神秘了,这里是不对外开放的,有几栋别墅、两栋大楼,就是说你有钱也不让你住。

这里还接待过中央的好几位大领导呢,这里的环境不言而喻了,院子里有一个天然胡泊和弯弯曲曲的人工河与外边的人工河相连,假山上挂着编号和说明的树木成荫,山山相连,水水相通;处处有凉亭和桥路相接;靠近宾馆一侧的胡泊和人工河上是造型美丽、和谐的着汉白玉或者实木的小桥、连廊、亭阁;引进的奇花异草布满整个院落。

在这优雅静谧的山水之间,点缀了几栋三层小楼,或中式或欧式。

每栋别墅各成院落,各成系统,各具特色,除了华丽的外表,里边也根据外边的中欧式建筑特色,各具千秋,不但有实木家具,这种先进的设备,还悬挂名人字画,也可以根据客人的爱好临时布置、更换一些设备、用品。

另外在这个大院里还有一个中型会议室,两个小型会议室,会议室里配备的设备就不说了。每个会议室里都配有多个休息室,每个休息室里又有会客室、更衣室、临时喝茶用餐室、临时休息室。不同的房间配备了相应的设备,比如临时休息室里有高级沙发床啊,智能坐便啊等等也不细说了。所有用于休息室的面积比用于开会的会议室的面积大的太多太多了,主要是领导们可以在这里临时单独会见某个人,方便在开会议期间出来处理事情。

迎宾车队在中会议室门前停下,司长、书记、市长等领导到休息室暂时休息,郑新和陪同司长前来调研的辛处长握手问好,市政府秘书长看见了,马上安排郑新陪辛处长到另外一间休息室里“休息”。

大约二十多分钟后,司长在书记市长等陪同下走进会议室,其他迎接人员早已经等候在会议室了。

首先书记讲话,对司长的到来表示了欢迎,强调了司长到东湖市调研考察的重要意义。

接着司长讲了对书记市长等领导的感谢,希望这次调研能学到东湖宝贵的经验,能找到解决全局性问题的办法。

市长讲了要求,各相关部门都要把配合司长的调研工作作为核心工作,又预祝司长在东湖的调研考察工作顺利、愉快,硕果累累。

会议很短,散会后大家陪司长参观了市博物馆、市规划展览馆。午餐安排的是工作餐,包括司长、书记市长在内都没有喝酒,主要是因为司长的时间安排的很紧,下午的活动不能取消,喝酒只能安排到晚餐了。

下午去了高新开发区,司长详细察看了二家节能减排的典型企业、一个未批先建的项目,另一个未批先建的项目没有去,明显感到司长对他们都不满意。

晚餐由市政府招待,司长一行四人由市委市政府、两个中直公司的主要领导陪同,由于郑新和辛处长是朋友,司长的这次东湖之行有他郑新的功劳,所以他也被邀请共进晚餐。

由于有领导在他和辛处长没有放开量喝酒,只是陪着笑,陪着听,吃完晚饭郑新想约辛处长出去活动活动,然后再喝点,辛处长没有同意,陪着司长出来,不能随便走了,郑新也表示理解。

第二天郑新又和市长等陪着司长去了两个中直公司的下属企业和市污水处理总厂,还顺便踏查了一个正在申请审批项目的选址,司长一边看一边和领导、在岗职工交谈。

第三天上午司长在临走之前分别召开了两个座谈会,参加的都是一线的技术人员、设计人员、项目经理、监理等人。在午餐前又和书记、市长等市委市政府领导进行了单独座谈,午餐后就返回省城了,其他的细节郑新也不清楚。

后来几个项目的问题,除了化工厂之外都逐渐通过了审批和解决。据听说市里新引进的大型高科技环保项目就是司长给推荐来的。

郑新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顾大姐刚刚给所有的花浇完水,办公室的空气湿润清新,坐在君子兰,茉莉、栀子、山茶花……之中真是太舒适了,这些花朵就像那些美女一样妖娆馨香。如果在这些花丛中,再有个美女相伴,这里就是仙境了。

就在他又胡思乱想的时候,老谷打来了电话,“大哥,你上次给我介绍的那个工程,现在准备招标了,我去那里他们很热情,这次也是他们通知我的。但是要想中标,有些事我们还要做,不知大哥晚上有没有事,没事我们喝点酒,帮我参谋一下投标的事儿,我们哥俩也有一些日子没见面了。”

“好吧,投标这样的事是不能拖的,更不能大意了。”

“是的,我们去哪里吃好呢?”

“去我老乡那里吧,你知道的,顺丰大酒店,我们五点到,有事见面再说吧。”

“我知道了,大哥,见面再聊。我把我姨家妹妹赵晓红叫来吧?”

郑新随口说:“你随便。”

郑新知道老谷外表看着粗犷,内心还是很细的。上次喝酒,他看出来自己对她有好感,并且前些日子郑新还帮她解决了技术监督局的问题,能猜想他们的关系也一定不错了,就送了个顺水人情,谁见到自己喜欢的女人不高兴?替他人说出了他想找的人,这是一件简单的“会做事儿”吧。

郑新给他的同学,刚提拔为文体局正局长的赵大海打了一个电话,约他晚上一起喝酒。

他们所谓的同学,就是现在最流行、最现实、最实用的党校同学。多年前他们是北京某党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提高培训班,第二期的同学。

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共有10人,为期三个月,行政级别要求为副处级以上,所有的费用全部是公费报销的,学校的吃、住、玩的条件都非常好。

大家到党校报到的第一件事,也是最重视的一件事,就是领取查看学员通讯录,这些人以后就是自己的同学,将会成为自己在社会上的左膀右臂的。

每次上课,大家不一定带着书本,但一定会带着这本小册子,上面记载着每位学员的单位、职务、单位电话号、手机号、QQ号等个人信息。

每天上午上课,下午参加班级安排的活动,每天上课老师和学员都最感兴趣的是,一天一名学员对自己、对家乡的介绍性的演讲。

介绍自己,大家就判断出这位同学在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地位和能力;介绍家乡,就知道了这位同学的家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风土人情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等,以便同学们以后相互沟通、办事。

接下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老师列出了主题,讲的很少,老师学员们一起讨论、调侃、讲段子、讲故事。谁讲的精彩、黄而不露、富有哲理就为谁鼓掌叫好。

在德国马克思作为一个二三流的哲学家,知道他的人并不多,在他的家乡他的坟墓很小,也没有人祭奠,很荒凉。

在很多学者眼里,他的《资本论》是一本批判经济学著作,打个比方,《资本论》告诉你这个书桌哪里有缺点,桌子高度不够、颜色不好、抽屉有问题等等;教会你怎么用斧子,从哪里入手,在哪里用力把桌子劈碎。却没有告诉你怎么把这个桌子在他看来的缺点修补上,更没有告诉你劈碎了这个旧桌子,怎么造更好的、一个眼前就能接替旧桌子的新桌子。

虽然喜欢马克思的德国人不多,而远在中国、就在现在,郑新和他的同学们都借助学习他的理论而来到北京,成为了同学,这一百二十个同学建立了自己在全国范围内的一个关系网,从此扩大了他们的势力范围,增加了社会、官场上的根基和办事能力。

在同学中最低级别是副处,还有些是县委书记、县长、处长等正处级的,来这里的同学们各个都是单位的顶梁柱,各个都春风得意,各个都踌躇满志。以后说不定在同学中会出现市委书记市长、省书记省长呢。

古人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将来哪个同学升上去了,他能不用自己的人吗。同学们在以后的人生路上手拉手,肩并肩,升天成仙还有疑问吗。那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让同学又多了无数条金光大道,无数条有力的手臂。

如果没有这次去北京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郑新和赵大海还不知道猴年马月能相识呢。

三个月的学习之后,他们发展到了无话不说,无事不谈的好朋友,但是他俩从没有谈论过怎么再进一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也没有谈论过怎么更好的为人民服务。而是经常坐在一起喝酒,谈官场,骂社会,评女人,说挣钱,有时还把老婆们叫出来,参与他们的活动。

人们说,成为了真正的朋友,不但哥俩好,哥俩的老婆也要好,郑新和赵大海就是这样铁的关系。(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