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三国双绝 > 734做好准备

734做好准备

董卓军营内,董卓和郭汜等人视察自己的部队,对于部队的建设状况,要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洛阳方面对于董卓的认识是极为不正确的。

因为在正式的编制当中,董卓的人数,只有不到四千人,为了对抗共和军,他们临时还增加了三千人的正式编制,如果算上杂兵的话,才只有一万出头的样子,这是董卓的正式编制。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朝廷方面,对于董卓的大规模的扩张行为表示默许。

因为他的正式编制并没有扩大,其他装备的部队,比如,超过近三万多人的队伍,大部分都是后勤单位,他们属于征集的民夫。这是不能算是正规军事力量的。

可惜的是,董卓等人也正是抓住了这样一点,在共和军看来,他们属于民兵,没有统一的军服,但有清晰的军衔,尽管他们最大只有步兵营这样一级。但足够把这些散乱的民夫给组织起来。

火器的优势被他们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出了。便于大规模的武装,训练,他们表面上是后勤单位,但实际上,他们就是可以作战的预备队,在共和军眼里,就是接受过一定训练的民兵队伍,就是这样的队伍,也要朝廷的正规军要强悍的多。

“好,好。非常的好。”董卓看着那些民兵一样的士兵。时不时的山区挥舞拳头朝着胸膛来上一下子。

“他们吃的怎么样?”董卓问道一旁的 一名军官。

“回禀将军,他们都能吃饱,一日两餐,顿顿能够吃饱。”一名军官如此回答到。

“是这样吗?”董卓问道一名士兵。

“是的,长官。”那名士兵回答到。共和军军官教授的就是这样,但董卓皱皱眉头。一旁的郭汜看在眼中。显然,对于这样的称谓,董卓是很不满的,原因很简单,将军只能特指,而长官却可以称呼的很多,这让董卓感觉不是太好。

不过董卓只是表象出这样一点点来。他对于当前的问题很关心,士兵的吃饭问题。

这些民夫组成的军队,待遇很低,正规部队是一日三餐,他们是一日两餐,每个月,象征性的有五钱军饷。钱不多,但极大的鼓舞了那些民夫的积极性,而且他们能够拿到手,加上极为残酷的军法,这让他们不得不对军队有了很大的依赖感。

对于食物,吃饱,能够长期的做下去,这才是他们最应该注意到的事情。

“嗯,非常的好。非常的好。做的不错,一定要让士兵们,吃饱饭。吃饱饭。”董卓这样说到。董卓是从基层爬起来的,他很清楚那些士兵需要的是什么,而且他也能够从这些最迫切的东西当中,激发战斗意志。

他的兵,大部分来自凉州,一部分来自关中地区。民夫有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抓过来的。但能够吃饱饭,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吃饭可能在那些朝廷大员看来是一件小事,但在董卓看来,吃饱饭,对于长期处于穷困状态,以及更多的是在饥肠辘辘的士兵来说,是最好的鼓励,吃饱饭,才能让他们有其他的欲望,而这些欲望就是战斗力。

因为他知道,只有让那些底层的士兵吃饱他们的肚子,他们才会跟着自己的将军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就是让他们反叛整个朝廷,他们都干做出来。朝廷对他们来说,就是饥饿。而跟着他董卓,可以吃饱饭。吃饱饭,他们可以干很多很多的事情。

一个能够让他们吃饱饭的将军,足够让他们跟随,这才是他们最应该关心的问题。士兵们的想法就是这样简单,而董卓抓住了这样一点,对他来说,这很容易,也很轻松,因为很多事情都可以做出来,这就是动作的想法,他可以说,是一个混蛋,但这样的混蛋足够有很大的魅力来做这样的事情,这就是他们最有利的一点。

董卓就是靠着这样的一些简单的人格魅力做到这样一点的。

“那是个大人物。”共和军派遣够来的一名中士,对自己的同伴,一名上士这样说到。

“是的,的确是一个大人物。能够让士兵吃饱肚子,然后告诉士兵,跟着他,就会一直有吃饱肚子,不仅仅吃饱肚子,还能吃好,吃上肉,还有女人,有钱,他们的子孙也可以活的更好。”上士看了看这样说到。

“难道这和我们不一样吗?”中士挥舞手臂这样说到。

“哦。我的天啊。”上士看着中士。

“你竟然把我们和他们比成一块?”上士看着中士这样问道。

“这,难道不是吗?”中士不解的问道上士。

“不,我们还有灵魂,还有战斗意志,还有战斗精神,最起码我们知道为什么而战斗。而了更多的穷人不再穷,我们的子孙更好,为了停止这场该死的战争,为了让受到压迫的人,起来。变得富裕起来。朝廷拿走了我们所有的一切。我们只是要回来。而他们,他们就是一群暴徒,跟着董卓把朝廷,打到洛阳,我认为,他们都能毫不犹豫的去做这样的事情。相信我,他们肯定会这样做,因为他们现在,想的只有自己拿到的东西,他们和野兽,没有直接的区别。”上士这样说到。中士点点头,他不知道该说什么,但他觉得上士说的很有道理。

董卓在用野性激励自己的士兵,而共和军在用责任,荣誉感鼓励他们的士兵,在精神境界上,差距很大。

西园新军。

“士兵的训练很有成果,他们的作战积极性非常的好,不过就是人数少了一些。”戏志才这样说到,一个只有八百多人的队伍,发挥的作用似乎并不是太大。戏志才几次建议,减低标准,把人数提升上来,但曹操就是不同意,因为他坚持走精兵路线。

“兵不在多,在于精啊。”曹操果然这样说到。

“这。董卓大军的人数,虽然表明只有万把人,但实际上,那些民夫也算的上,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就会超过三万多人,这是一股很大的军事力量,而且,他还有炮兵营,实际上的炮兵数量,质量,远远超过我等。最起码我们不能比他们差,我看,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装备一些炮兵。”戏志才这样建议到。

“嗯。”曹操只是嗯了一下,花钱花的厉害了。购买火炮,训练炮兵,这些都需要花钱。

“曹昂那个小子,送来了一些书信,在书信上,写了很多自己的见闻,他看了很多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曹操这时候这样说到。

“在书信当中,他着重的认为,共和军搞的教育,或者是学堂,非常的好,而且,要搞多样化的学堂,比如,工匠,乐器,冶铁,还有军事学堂,我们也应该这样做,弄一个小的学习班,是根本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的,而且,学习班,大部分都是临时性子的。很难一下子扩张开来。”曹操这样说到。

“共和军的优点很多,比如他们的军事改革。弄的很不错,八百人,我都感觉吃力,而共和军,兵力动员起来,能够超过二十万人,兵力相当的恐怖,但就是这样,他们依然裁军超过十二万人以上,这是大手笔啊。而且,他们不断的改革军制,我认为,那种平时供养军官,士官的做法,非常的好,在一定的程度上,他们解决了很大的负担,他们的压力就很好。这点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的意义。”曹操这样说到。

曹操从共和军的一系列的动态当中。了解局势的发展,通过对比,曹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他发现,共和军供养军官,军士的做法非常的好,因为他们都是战斗当中的精锐,有了他们,就有了骨干。只要在较短时间内,对一些补充来的兵员进行训练,就可以迅速的扩大起来一支队伍,这种做法,曹操是非常赞同的。原因很简单。

职业军人的专业性,以及大量补充兵员之间做到了一个平衡,而这个平衡和军费也达到了一定的平衡点。战争的动员能力很大,也十分的有利。

“你的意思是?”戏志才不解的问道。

“我们弄一个学堂,供养军官,士官。扩充兵员的事情,暂时还没有能力,时机也不好,等到有机会的时候,我们提前做好这样的准备,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吧。”曹操这样说,完全是无奈之举,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独立的财政财源来支撑他的军队进行发展,这支弱小的部队,完全脱离了这个庞大帝国的财政支持。

他的理想,是极为不现实的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的,在如此情况下,他们根本无法做到这样的一种状况的。

“看来,也只能如此了。”戏志才这样说到。

戏志才很清楚,扩军的关键在于财政支持,可惜的是,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些个基础。这是他们最难的地方。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