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屐痕点点 > 又见下牢溪3

又见下牢溪3

又见下牢溪()

大凡风景名胜,一般可将其分为三大类别:其一,大自然制造:或山或水,奇山异石,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又或是有山有水,环境优美,直逼仙境,**宛转,让人流连忘返;其二,人工制造,乃是能工巧匠精心布局,巧立造型,或亭台楼阁,园林宫殿,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或小桥流水,乡间野趣,怡情陶醉,修身养性;其三,文化制造,有凭有据,翰墨飘香,千百年文化艺术的沉淀,再加上神话传说穿插其中,"真亦假时假亦真,无为有处有还无",就更使得风景名胜显得缥缈寻味。

第一类属于自然资源,无疑就是"一览群山小"的泰山,"甲天下"的桂林山水,"人间天堂"的西湖之类的;第二类属于人类智慧,从京城的故宫到苏州的拙政园,从宜昌的三峡大坝到申城的外滩那样的;第三类属于文化景点,从苏州的寒山寺到洪洞县的老槐树,从湘西的凤凰到南京的秦淮河都是。而三游洞就是这三者聚于一身,也算是个传奇。

因为下牢溪风景秀丽、满目郁郁葱葱,山好水美之处凸显一灵洞,自然资源天生地就;加之地处西陵峡口,方便早期乘船进出四川的人顺便游玩,尤其是宜昌变成了水电之都,又是游览三峡的必经之地,游客如织,就因势利导的新建了一些建筑,这就属于人类智慧,而所谓的文化更是信手拈来,单单是三游洞那些以楷、隶、行、草各种字体和诗歌、散文、壁画、题记等形式写景抒怀,镌刻于石壁之上的文学艺术作品随处可见,就是不知道现在还能不能用小刀在山壁上刻一些歪歪斜斜的"到此一游"的签名?不过,在沿着栈道沿溪而行的时候,可以看见铁链上挂了无数的同心锁,想必这种形式还是允许的。

三游洞*面临下牢溪口的山峰上有一望乡台,说的是背井离乡的游子进川之前可以眼泪汪汪的最后望一眼家乡之处,现在台上建有一座重檐三叠、金瓦朱栏、由"品"字形三亭组合的至喜亭。据史料记载,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6年)峡州(当时的宜昌)太守宋庆基在西塞门(现在的镇川门)外的江津处建了一亭,取名"至喜",并请这年五月被贬至夷陵任县令的欧阳修为该亭撰写《峡州至喜亭记》,由宋代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书写碑刻,亭以文显,这座小亭借着欧阳修和黄庭坚的名声曾被列为当时的三大胜景之一。

由于宜昌连年战乱和其他人为的因素,至喜亭不久就不复存在了。清代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当时的东湖县(现在的宜昌)知县林有席索性在西坝黄陵庙的旧楼上题上一块"至喜亭"的匾额,也叫鱼目混珠。不过那个知县在黄陵庙的楼柱上书的那幅八十字的长联至今无人能比:"急峡高岗盘蜀道,自黄牛佐夏,山至此陵,水至此夷,思明德而赛神功,试看天际风帆,片片落迤西一坝。藩重镇压荆门,溯白起开秦,郡还改府,州还改县,履升平而怀往迹,遥指江头云树,人人说至喜有亭。"

当然,位于西坝庙咀的那座从黄陵庙而来的至喜亭也还是被毁于战乱年代,1981年,自建成九百多年以来,经历了二次移迁的兴废历程,为了适应旅游规划的需要,至喜亭又一次移迁和重建于西陵山北峰的望乡台上。新建的至喜亭飞檐红柱,重檐三叠,玻璃瓦面,青石雕花栏杆,通高18米,亭分三层,楼中设螺旋式楼梯,亭内竖有欧阳修《峡州至喜亭记》石碑。登亭纵目,可见群山叠翠,江流浩荡,风景的确如画。就是有些远看重檐翼舒,耸构巍峨,很好看;近看雕工拙劣,制作粗糙的遗憾,不过还是应该相信"登楼*喜"的好兆头。(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