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摇滚教父 > 第327章 首周46万和25%负面反馈

第327章 首周46万和25%负面反馈

第二个周四,随着新一期《公告牌》杂志发售,榜单也同步更新。

单曲榜上,《燃烧》专辑的首轮打榜单曲《邪恶女士》排在第十三位。

而在另一份只收录摇滚类歌曲的北美现代摇滚榜上,《邪恶女士》的排名是第四。

《深渊》的首周销量还算不错,尽管一周还没有过完,详细的数字也还没有统计出来。

已经统计出的部分,已经达到了46万张,包含了上周五到这周三的销售数据,以及部分城市周四的销量。

不过,其中三十万多张,都是在发售的前三天里卖出,接下来的五天里,平均每天不到三万。

对于一张粉丝向的预热ep来说,这个销量曲线很正常。

《燃烧》专辑的销售预告已经贴满了零售店的海报广告,只差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大多数人会选择等专辑出来了再购买,反正ep里的歌专辑里都有,而专辑里有的,ep中则未必会有。

只有最死忠的粉丝,或者不差钱的家伙,才会每一张唱片都买回去收藏。

而前者往往会在发售的第一时间掏出钞票,不会等到发行几周才下手。

环球唱片市场部门对《深渊》的预期也不过是150万而已。

和销量相比,无论是环球,还是二十世纪娱乐,亦或是乐队,更加在意的都是歌迷的评价。

即粉丝口碑。

至于专业口碑那玩意……对于一张在颁奖季没有任何野心的专辑没有任何意义。

换成是《信仰》,或许还要考虑一下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的意见。

《燃烧》唯一要在意的,就是粉丝们的看法。

不到一周之内,环球唱片、二十世纪娱乐、以及乐队,几乎每天都有至少一场会议,有时一天甚至会有两场以上的会议要开。

尽管没有浪费时间的形式主义,每次会议都是直接进入主题,讨论完就立刻结束,但仍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

由于要兼顾宣传和录音的缘故,乐队的人从来没有到齐过,甚至有几次压根没有出现在会议室里,只是指派了助理依耶塔-哈森旁听。

这一次的会议,也仅仅只有罗杰一个人到场。

胖子和安妮分别去了芝加哥以及洛杉矶,为《燃烧》专辑卖力地做宣传。

“市场部门向购买ep的歌迷发出了大约一万两千份调查问卷,收回8741份。”

大卫-斯科塞斯随口报出一组数据:“4752人给出了a和a+的评价,而c及以下的评价只有131。总体而言,《深渊》的口碑非常不错。”

不同的调查问卷对于评分的标准多种多样,不过大体而言都是大同小异,无论是分级制还是打分制,区别都不大。

也没有人会在收集意见的调查问卷中加入让填写者感到困扰的复杂规则。

以最低d-、最高a+的分级制标准而言,a和a+代表“非常出色”,而a-和b+则代表“很好,但某方面有一定缺陷”。

c+算是“勉强可以接受”,再往下则表示没什么亮点,并且缺陷严重。

至于d以下的评价,如果哪张专辑在这个区间得到百分之二十以上的票数,意味着这张专辑压根就不该被制作出来。

在b+到a+的这个区间,《深渊》专辑得到了超过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评分率,其中单单只是a和a+就超过一半。

哪怕寄出这些问卷的都是乐队的粉丝,这也是一个非常高的支持率了。

数据不能代表一切,但却能说明足够多的问题。

不到一万份调查问卷,采样范围不算很广,但考虑到覆盖率,已经可以体现较为普遍的观点了。

至少能够体现购买了这张专辑的大部分人的观点。

至于没买的……

需要在乎这些人的意见吗?

统计调查问卷是一个很费时费力的工作,那些选择题还好说,而涉及到主观的“填空题”,对于统计的工作人员来说就很烦人了。

例如“对这张ep有什么不满或者建议”这样的问题,问卷上的回答简直是五花八门,什么答案都有。

在发到每个人手中的报告上,环球唱片挑出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见。

例如有接近百分之二十五的歌迷对《深渊》的定价表示不满,认为“太贵了”。

尽管这个锅实际上应该是零售商来背。

环球唱片为《深渊》制订的批发价是6美元,建议零售价7.99美元。

平均每首歌2美元的cd售价,算是一个中等的价格,也是绝大多数歌迷能够接受的数字。

哪怕是对生活在贫困线附近的低收入群体而言,这个价格也是可以接受的。

毕竟在北美,任何涉及到“版权”两个字的东西都贵的离谱,音乐专辑已经算是最便宜的了。

但有几家连锁零售品牌,摆在货架上的价格却是9.99美元,足足贵了2美元。

零售商对于唱片的售价有很大的自主权,尽管销售合同中规定了一个范围,但也只是范围而已。

说白了,我用6美元一张的价格从你手中把cd批发回去,东西就是我的了,怎么卖和你没关系。

当然,若是发行方足够强势,什么都有得谈。

但涉及到店铺的打折活动,或者其它一系列促销政策,根本不可能规定一个固定的统一价格,除非全是自己的店。

“百事达……”

罗杰犹豫了一下,又闭上了嘴,“算了,当我没说。”

首先涨价的就是北美影音制品的零售、租赁巨头百事达。

不过作为几乎垄断了这个行业的巨无霸,百事达的傲慢也是人尽皆知的。

对好莱坞的大公司或许态度会好一点,毕竟录像带租赁是他们最主要的业务。

但对乐坛的发行方,百事达的态度就没那么好了。

“我愿意卖你的专辑是给你面子,别给脸不要脸。”

大概就是这么个态度,哪怕是对于五大,也同样如此,毕竟音乐专辑的零售只是附带的业务,而不是主业。

尽管,这样一个附带业务,起码也占据了北美百分之十的实体专辑销售。

(ps:百事达确实有卖录音带和cd唱片的业务,而且体量不小,但主业还是租电影录像带。)

“百事达不可能为我们做出改变。”

大卫-斯科塞斯摇了摇头,换成是母公司环球影业去谈,说不定对方会答应一些不过分的条件。

但环球唱片?

对百事达的影响力太小了,几乎为零。

和辉煌了近一个世纪的环球影业相比,还不到五岁的环球唱片虽然规模庞大,但影响力相差却太远了。

在乐坛之内还玩得转,出了流行乐坛这个领域,除了“环球”这个名字,没有任何影响力可言。

在几年前,环球影业以约12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宝丽金唱片,以此为基础,砸下大笔的美元成立了环球唱片。

这家新兴的唱片公司确实没有辜负母公司的投资,成功挤入乐坛前五,成为一家巨无霸级别的公司。

甚至于在核心业务区北美,环球唱片的体量仅次于排在第一的华纳,将索尼、百代等巨头都压了下去。

但也就仅此而已了,由于时间的缘故,环球唱片虽然无论是资本还是盈利能力都极为恐怖,但影响力却还无法延伸到乐坛之外。

而且这个目标,在短期内几乎不太可能指望得上。

百事达的实体专辑销售业务确实很庞大,但本质上这是一家好莱坞的公司,而不是乐坛的。

沉默了好一会,大卫-斯科塞斯继续开口道:“百事达的事先放到一边,我们现在要解决歌迷负面反馈的问题。”

最严重的负面反馈就是对定价过高感到不满。

9.99美元,如果是专辑,可以说是便宜得过分。

但四首歌的ep,却又嫌太贵了点。

北美的人均收入确实很高,尤其是太平洋对岸那个不可描述的国度还没有追赶上来的这个年代,单以中位数收入而言,北美是世界第一。

但差不多十美元一张的ep,也不是所有人都舍得买的。

按照二十一世纪初的购买力,十美元,大约够一个普通家庭一天的伙食费如果是在家做饭的话。

或者说给汽车加上五加仑(约19升)的汽油。

富人阶层暂且不提,对于中产阶级收入以上的人来说,十美元也不是什么值得在意的数字。

根据北美官方公开的数据,月收入在一千美元的“贫困线”以下的家庭,比例接近五分之一。

和高收入相对应的,是北美高昂的物价和税收。

一千美元的月收入,放到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足以过得不错,但在北美,也仅仅只是饿不死。

如果考虑到房产税之类乱七八糟的税收,或许未必能生活在温饱线以上。

别以为穷人就不用缴税,万税之国的名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对于这些群体来说,别说十美元了,哪怕一美元都是要算着花的。

而在摇滚音乐的粉丝当中,低收入群体所占的比例是很高的。

一张ep贵上一两美元,可能会导致销量下降百分之十甚至更多。

罗杰忍不住挠了挠头:“按正常价格卖的零售店应该比乱涨价的要多吧?”

无论是发行方、制作方或者是乐队,都管不到零售商头上。

中间毕竟还隔着一层经销商呢,一般的小规模零售商都是向经销商购买。

只有百事达之类的连锁巨头,才会直接向发行方大量购买唱片。

关于部分零售商胡乱涨价的事,罗杰也提不出什么好的办法。

在罗杰看来,这家店卖得贵,换一家买不就行了?

又不是所有零售商都涨价,大部分还是按照7.99美元的建议零售价来卖的,有些搞促销活动的店卖得还要更便宜些。

“按店面数量算的话,价格高于8.5美元的零售商只有不到五分之一。”

环球唱片显然调查过相关的情况,大卫-斯科塞斯的脸色很严肃:“但是如果只考虑位于销量集中区域的店面,这个比例会上升到三分之一。”

这很好理解。

位于市中心的零售店,和位于远郊的零售店,销量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

前者肯定比后者重要得多。

加西亚-赖斯特顿扮演了一整个下午的雕像,突然轻咳一声,开口道:“我们不能向唱片业协会抗议吗?”

虽然乐队没有任何一名工会成员,但无论是环球唱片,还是二十世纪娱乐,无论是公司本身,亦或是大部分高层,至少都加入了唱片业协会。

作为行业的管理者和监督者,唱片业协会对整个唱片行业的影响力甚至比联邦法院还要强。

但是,工会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少数人手中谋取权利的工具。

“指望工会不现实,零售商定下的价格没有超过十美元,这是符合工会规定的。即使不考虑这一点,以唱片业协会那帮老爷们的效率,最起码也要两周才能协调好这个问题,慢一点的话或许要一个月以上。”

大卫-斯科塞斯摇摇头,“算了,这件事交给市场部门去处理,你们不用操心了。”

唱片业协会不是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是太慢。

大多数唱片公司遇到这种情况,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指望工会去处理。

然而效率是一个很大的麻烦,在唱片业协会完成扯皮、调查、协调之后,最起码也是几周的时间过去了。

而在这段时间里所累积的负面口碑,却是很难消除的。

粉丝们可不管价格是谁定的,只会把锅甩到乐队和发行公司的头上。

这多少会对《燃烧》专辑有些影响,尽管影响并不大,但却不能当它不存在。

大卫-斯科塞斯也只是抱着万一的想法,看看二十世纪娱乐或是乐队能不能提出什么有用的建议。

不过很显然,这个打算落空了。

指望这帮非专业人士来解决问题,并不是一个靠谱的想法。

大卫-斯科塞斯很生硬地转移了话题:“在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近6000名歌迷表示希望看到乐队的巡演,并且如果条件合适,会到现场观看。”

这个比例非常高,不过鉴于有着“条件合适”这个前提……

“条件合适”,这四个字可以解读出很多意思。

按照罗杰的理解,就是如果票够便宜、时间和地点合适、而且心情够好的时候,大概、也许、可能、说不定会去现场。

但无论如何,至少粉丝们表示了对巡演的期待,这是一个很好的风向。

“乐队最近的巡演计划是在十月份,前期的宣传从年初就已经开始了。”

罗杰提醒了一句。

大卫-斯科塞斯点点头:“我的意思是,下半年的巡演可以和专辑同步进行宣传。”

尽管巡演计划和环球唱片没有半毛钱的关系,但这样的合作完全是双赢。

将巡演和《燃烧》、《信仰》专辑联系在一起,可以很有效地提升两张专辑的关注度。

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销量。

而且还可以省下一笔宣传预算。

而对二十世纪娱乐来说,有了环球唱片的参与,巡演的宣传更加容易博取歌迷的关注。

简而言之,将两张专辑和巡演联系起来,宣传费用更低,效果也会更理想。

加西亚-赖斯特顿只是考虑了几秒钟,就点头同意:“我代表公司,原则上同意这个方案,具体的细节我们再谈。”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