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胳膊三次拧大腿 > 第九章 孤军作战 举步维艰

第九章 孤军作战 举步维艰

这位姓陈的销售总监是湖南人。长着两片薄薄嘴唇,能说会道,善于言辞。他最拿手的工作,就是给新入职的员工们讲课。比如,怎样接待客户啦,如何宣传产品的特点啦,他坚持提倡必须把八说成十,而不可可以将十说成八。这一点,不但十几位销售顾问深有体会,宁达仁在四年前买房时就深有体会了。当时,他当然知道“赌博”的业态对这个项目的作用,所以,无论跟哪位看房的游客,都要反复地强调这个卖点。后来,不仅当初的大超市,大卖场没有进驻这个项目,“赌博”的业态就更成为水中月,镜中花了。有一次老宁曾经问过陈总监,你们当初在卖房时宣扬,将来我们的文城大世界,就会如同马来西亚的云顶高原或澳门一样,就靠着个产业来拉动商圈的发展。那么,“你说的这个产业在哪里呢”?听到老宁的问话,他不屑一顾地说:“哎呀,不太好批呀”。

这次来退房,看样子陈总监也是坚决反对的,首先他说,如今商铺涨价了将近一倍,为什么要退掉呢;其次,他又说,现在前来收房的已经有三四百户了,没有来的只是个别人,你们要是马上收房,我可以向领导请示,给你们减免两年的物业费。他看着两招都不灵,又拿开发商养着一个律师团队吓唬人。他说,开发商如果害怕打官司,那还叫开发商吗。他们这些律师们正发愁没有事做呢。这些当然不会把宁达仁吓倒的。最后的一招,他才提出来为老宁将商铺卖掉。还非常神秘地说:这件事不能让公司知道,意思是说,我是在私下里帮助你。你要领我的情谊。实际上他是不是在为开发商分忧解难,只有天知道了。

在这十几天里,老宁夫妇俩也没有闲着。他们在想,这位陈总监为我们卖房的建议是真情实意吗,即便是真的,我们之间一没文字,二没合同,什么时候可以卖掉,卖掉以后的房款怎么分割,这些都是非常严肃的现实问题。退一步说,如果陈总监打着为我们卖房之名,实际上是为了拖延时间,为开发商开脱,消耗我们的精力,那可就中了他的圈套了。思来想去,他们认为这样做不妥。我们是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合法的事为什么要用非法的方式去解决,为什么还偷偷摸摸的去处理。那样一来,我们明明是有理的,不也变成无理了吗!想到了这些,他们才决定要走光明磊落的路,走实话实说的路,用书面的形式向开发商正面提出“退房退款”。

陈总监拿过了长达2000字的《退房退款告知书》,认真的看了一遍,他的反应很平淡,似乎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与的样子。他尤其对里面提出的开发商如今还不存在“三书一证一表”的提法感兴趣。他微笑着说:“宁大叔是搞房地产的吗”?他的玄外之音就是,你对这些政府颁发的要件,怎么如此清楚呢?除此之外,陈总监对告知书中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没有提出异议。那只能说明,宁达仁在文件中提出的任何事实都是存在的,他提出的任何观点都是站的住脚的。因为他已经在侨乡公司工作了四年之多,对宁达仁买房的前前后后发生的一切,他都是知情的。

“陈总监你看看里面还有啥问题,如果哪里说的与事实不符,我可以再拿回去修改”。

“宁大叔,我也是个打工的,我的职责就是去跑腿的,我可以把你这个告知书传给有关的领导”。

“我在里面已经说了,如果里面提出的问题有哪些不妥,我愿意直接跟高层领导对话,共同探讨互相关系的问题”。

“可以呀,我先把这个告知书转上去,您就回去静候佳音吧”。说完,就嘻嘻地笑了起来。在他这个笑声里,不知道有什么深层次的内涵。

回到住处,宁达仁仍是

忐忑不安。他知道,这里的情况与津门市大不相同。那里的业主相对集中,容易组织,便于产生合力。而这里的业主就不同了。七八百位业主来自五湖四海,互相之间谁也不让你是谁。到哪里去组织,怎么把这些人集中到一块,太难了。再者,即便是认识了集中了,大家的意志是一致的吗,维权的诉求是一致的吗,又是一大难题。就在前两天,宁达仁突然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不知道是谁透露的信息。电话是从杭州打来的,自称也是文城大世界的业主,希望和老宁保持联系。宁达仁听后当然高兴万分,说可以呀!您现在哪里?马上到这里来可以吗?对方听了这话立刻就犹豫不决了。他的话锋就改变了,说:“那里的商铺写的是姑娘的名字,容我与孩子通融一下吧”。说完就挂点了电话。

在与这位姓郑的业主通话中,他还介绍了另外一位业主,那是河南籍人,一个卖水果的个体商户。他常年居住在文城市区,这可是个非常有力的条件呀,起码是方便前来集会或举行维权活动啊,宁达仁放下杭州的电话,就将卖水果的手机拨通了,这位姓高的小伙子说:我正在处理一件事情,等啥时能抽出时间,我们再见面吧。又把这个宁达仁推脱了。其实,这位卖水果的业主就住在文城,距离文城大世界很近,若骑着电动车用不了三五分钟,就是这么方便的条件,这么重大的事情,小伙子竟然不可与宁达仁见面协商,以现在有事委婉的推脱了。这件事,让老宁的心里很凉。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想的,杭州的老郑对维权的事积极性不大,只说商铺是女儿的名字,需要跟她商量一下怎么办,接下来就没有任何结果了。而这位河南的水果哥,对维权的积极性似乎也不太高,要不的话,处理什么事比这样的大事更重要呢!此时的宁达仁,更加觉得孤立无援,身单事孤了。他想,在津门市的克劳莱德酒店,四十几名业主维权都不知道其结果会如何,在偏远的文城市,自己是孤家寡人,纵然有三头六臂,也不可能拧得过开发商的“大腿”呀!

这天上午,他和老伴来到文城大世界销售中心,是来给陈总监送“退房退款告知书”的,陈总监今天的态度就与前几天大不一样了。他不在紧紧地坐到宁达仁的身边了,不在亲密地与宁达仁耳语了,也不再善意地帮助宁达仁出主意,想办法,如何把他的商铺推掉了。他把告知书认真地翻看了一两遍,既没有表现出支持,也没有反对的意思,更没有对告知书中提到的开发商“违规违约”的事实提出任何异议。就这一点,就给老宁吃了一颗定心丸。因为这位陈总不仅经历了文城大世界开发的全过程,而且他在主抓售卖商铺也是全程的当事人,他对开发商违规违约的问题是清楚的,对宁达仁告知书中提出的问题是认可的,假设这份文件中所罗列的问题,有半点与事实不符,陈总监断然不会沉默。他应该及时地提出反对意见,或者对某些观点表示质疑。为了表现出宁达仁绰绰逼人的气势,还有就是与人为善的态度,老宁在告知书的最后还做了必要的强调,那就是“愿意与侨乡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高层直接对话,以便更加直接,更加快捷地探讨共同关系的问题”。告知书中的最后一句话,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客套话,而是充满了挑战性,表达了不可动摇的坚定意志或坚强的决心。也可以这样说,实际上就是在和开发商的首脑们“叫板”,或者说是在“叫阵”。就看他们敢不敢直面这位宁折不弯的宁达仁了。敢不敢与他面对面地针锋相对唇枪舌战了。这些都是后话,也似乎是题外的话。

陈总监把“退房退款告知书”叠起来,放到了办公桌子上,说:“其实我就是个打工的,就是一个跑腿的”,言外之意,他所做的就是负责把这份文件转交给有关的领导。还有另外一层意思,那就是要送客了。既然把文件写好了,既然不需要

我帮助处理掉商铺了,我又说了负责把材料转交上去。问题就这样解决了,那你们是不是也该请便啦!

宁达仁好像还有很多话要和陈总交代,一听这话也就全部咽下去了。但是有一句话他不能不说,那就是“我能不能直接见一见你们的老板?能不能直接跟他们交涉相关问题”?宁大人知道,这句话很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不能不提出来。

陈总监愣了一下,很快就说:“我还是先把材料送上去吧,最后老板们怎么处理,你们在听消息,不好吗”!

走出了销售大厅。老宁夫妇俩似乎就无所事事了。但是他们的心情依然是沉重的。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听到结果,更不知道会迎来怎样的结果。他们只是觉得,这是一场长期的持久战,一时半会不可能会有满意的结果。我们在买房时交房款容易,等到退房时让开发商往外掏钱,肯定是不容易的,肯定是会比“蜀道”还难!

心情沉重归沉重,但退房告知书总算是写好了,这就意味着直接要面对开发商了。意味着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战斗已经打响了。到最后谁胜谁负,那只是个时间问题了。想到这些,宁达仁夫妇的心里也轻松了许多。闲来无事了,还想到文城大世界的商铺区再走走,看一看他们的产权,也看看他们的伤心之地,是非之地。

诺大的商铺区空无一人。宽宽的道路两边长满了杂草。每一间商铺的门上都上着大大的铁锁。没有锁的就用粗粗的钢丝将两扇门的拉手拧在一起。门玻璃或窗玻璃上落满了灰尘,这样的环境给人一种荒凉与落寞之感。老宁夫妇俩迈着沉重的脚步,肩并肩地走在一起。忽然间,不知是谁先发现了楼顶上挂着的一块广告牌。两人立即驻足观看。这是一个“旺铺招租”的广告。一定是已经接了房的业主。上方还有清晰的联系方式。

老宁掏出手机,按照上面写的手机号码打过去。通了,是一位男子的声音。老宁问:“请问你是文城大世界的业主吗”?“是啊,怎么啦”?“你已经收房了吗”?“收房啦,怎么啦”?宁达仁不想在说些什么了。这位业主是三亚的,他对这个项目报着无所谓的态度。他认为:不就是百万块钱吗,放在那里就方着呗,市场能不能搞起来无所谓。

再往前走,又发现了一块广告牌。上面也有联系方式。这位业主是深圳的。不太会说普通话,问他收房了吗,他说收了。问他开发商违规交房你知道吗?接下来的回答就听不太懂了。大意似乎是说:深圳距离滨海这么远,来回一次也不太容易,我哪里有时间跟开发商纠缠呀。

再往前走,发现了第三块“招商广告,也是旺铺出租”。这位业主是青海的候鸟,他早已经离开了滨海小城。他说:我也知道开发商逾期交房了,我也知道这个项目十年八年不会搞起来,但是,没有办法呀!开发商逼着去收房,不收房怎么办。我们又不知道去找谁理论,这点小事值当去法院打官司吗!听得出,这位业主明明知道投资投错了地方,但是,甘愿出哑巴亏了。因为他除了知道打官司之外,不知道怎么和开发商较量,或者是“投诉无门”。

三个已经收房的业主都找到了,但是,他们对此所报的态度,有的是无所谓;有的是山高水远,折腾不起;也有的明知道吃亏了,上当了,也不知道去哪里讨公道。两个字“认了”!

宁达仁不想再看那些“旺铺招租”的广告牌了,更不想再给那些已经收房的业主联系了。他知道现在自己是孤家寡人。他仍然想孤注一掷,要和开发商讨个公道,论个输赢。他相信自己的实力,他更相信这份《房屋买卖合同》的法律威力。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