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胳膊三次拧大腿 > 第五十六章 费尽周折 少有所得

第五十六章 费尽周折 少有所得

宁达仁第三次拧大腿,还是用以前的老办法,那就是借助媒体的力量,依靠政府机关的力量,他的投诉信已经发出十多天了,还是没有音信,他着急呀,他急着拿回全部房款,他儿子新买的房子还有一个大窟窿了,而且这个开发商特别将规矩,一切按照合同约定的办,业主如果三个月不能交清房款,那就毫无疑问地缴纳万分之一的违约金,宁达仁认为,多花些钱是小事,失信于人是大事,我大半辈子没有欠过别人一分钱,老了老了怎么能失信呢?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这个开发商管理的特别的精细,哪个售楼顾问经办的业主,如果没能及时返款,这个销售顾问就要承担连带责任。比如买房人要缴纳多少违约金,负责催款的售楼顾问也要暂扣多少工资,直到业主将房款全部交清,售楼顾问才可以拿到被扣的工资呢!宁达仁得知了这样的规定,他更不能因为自己的失信,让孩子们也为自己承担连带责任啊!他从大陆来到文城已经四个多月了,吃喝拉撒花去了一两万元了,维权的事情虽有进展,但是还没有得到一分钱的退房款呀。宁达仁怎能不着急,怎能不备受煎熬啊!如今,催了开发商没数次了,他们才答应“分期退款”,这也可以呀,但是令人不能接受,不能容忍的是,“退款”没有计划,不给时间表,那就是说,什么时候退,退多长时间,完全由开发商说了算,这不明摆着,欠钱的是大爷,要账的是孙子吗!宁达仁要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要和开发商决一雌雄,为的就是要回退款计划,必须给我一个明确的时间表,这是我债权人的权利。我必须要保护这个权利,享受到这个权利,退款计划我一定要有知情权!他写给媒体或信访机关的投诉信,也是在争取这个权利,也是要求开发商必须给一个明确的退款计划,我的房款不能老是这样压在这里!

前两天,宁达仁躺在宾馆里无所事事,在百无聊赖地看本省新闻的时候,无意间在法治在线栏目中看到了一则消息,那就是文城再次被抓了一个犯罪团伙,也就是当时被各级巡查机关催办的黑社会,一个“文城市”,一个“黑社会”,这两个关键词就像给宁达仁打了一针兴奋剂,他的睡意全无了,马上坐了起来,他要好好地看看这个黑社会的嘴脸,听听他的具体身份。这个符某某是文城本地人,是一个城郊的村长,还兼文城大世界项目的保安队长,他就是靠着这两个身份,对在他村子周边的搅拌站狮子大开口,多次敲诈富力公司的钱财,看到这里,宁达仁想到了侨乡房地产开发商,想到了这个符某某的身份,他在这里是什么身份,是不是股东,是不是要害的人物?那次小何经理给我打电话时,突然传来了一个陌生的声音,是那样的凶杀恶神,那样的恐怖,他威胁宁达仁“你要和我们的公司过不去,我就要让你过不去”。就这句话,给他的印象太深了。宁达仁心想,随着打黑除恶运动的不断深入,这个犯罪团伙的问题必将彻底被揭漏,如果案件牵扯到侨乡开发商,牵扯到文城大世界,那可就倒了大霉了,这个项目马上就要被封杀,被摧毁,到了那时我这壹佰捌拾万元的房款,就要打水漂了,就会一分钱也要不回来了。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宁达仁决定要紧紧地跟踪他的投诉信函,看一看管理的机关处理的怎么样了,他要面见有关的官员或组织,要把这一年多的维权的情况向他们讲清楚,以便求得他们的同情或支持。

市政府距离他住的宾馆不算近,坐公交车也要半个多小时呢。而住建局就设在市政府大院的第三号楼,在一个诺大的办公室里,宁达仁见到了办公室主任,这是一位年近五旬的老同志,非常的易于接近,他放下了手头的工作,认真地听着宁达仁的陈述,听着听着他好像听明白了,马上打断了老宁的谈话,说:“您的情况我有些了解,这样吧,我再问问在外面负责调解的同志”。

电话打通了,对方传来了业务科的负责同志的声音,那边好像在说,他正在医院看病,今天没有去找开发商,当他听说投诉的业主已经到了住建局时,马上说,要不就这样,让他们过来我们一起再去找好那位何经理。

这位姓朱的局办主任,放下了电话就在一张纸上写什么,然后说:“大叔,要不就这样吧,您到医院去找我们的苗同志,然后一起再到文城大世界去催催何经理”。

“何经理?就是文城大世界销售中心的何经理吗”?宁达人感觉有些惊讶,怎么住建局调解开发商的矛盾,也要找销售中心,也要找那里的主要领导?

“是啊,就是那个何经理呀。怎么啦”?朱主任听到了宁达仁惊异的问话,似乎明白了他的差异,随后又解释说:“我们调解与开发商的矛盾,也同样见不到开发商,只能见到销售中心的负责人。业务科的同志想找他们要财务部的电话,他们都不会给。。。。。。

宁达仁相信朱主任的话是真的,他们要是能够见到开发商,为啥还要去找那个憨厚的小何经理呢,如果找他可以解决问题,我就没有必要去信访局投诉,没有必要在自媒体上给开发商曝光了。

“这个小何经理我们认识,我也曾多次找他解决问题,他只是一个打工的,他的责任就是请示,就是汇报,他没有权利解决任何问题呀”!宁达仁这样说的意思,第一,何经理我认识,找他不管用;第二,今天我和那位苗同志再去找那个小何,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还不是要请示,还不是要汇报吗。宁达仁刚来时的一腔热情,一听说要找“何经理”,如同在翻滚的沸水中突然倒入了一瓢凉水,马上就平静如初了。

一旁办公的一位小姑娘看到了这样场景,很会来事的她,马上递过来一瓶矿泉水,说:“大叔喝口水吧”。

朱主任的工作很多,一会看看文件,一会接待来请示的同事,一会还要接听电话,一会吩咐办事员把哪个工作先完成等等。宁达仁就要坐一会冷板凳了。他还想详细地将一年半维权的过程将给主任听,但是已经不可能了,第一是没有任何意义;第二,朱主任也没有时间听这些呀!

主任又在分配新的工作了,一会这个报表要复印,一会那个文件快起草。一会又进来一位同仁请示工作的,宁达仁觉得,我这点小事似乎不算什么了,还是早早地回去为好。

朱主任也站起身来,客气地相送,他说:“现在的开发商日子不好过呀。他们的钱不好赚了。他们赚钱时,我们说了话还管用。如今他们不赚钱了,我们的话也不灵了”。从主任的表情中,可以看出来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看来政府的管理机关,也有他们的苦衷。宁达仁最关心的还是昨天上午的电视报道,那个刚刚被打掉的黑社会团伙,那个姓符的究竟是什么身份,他在文成大世界在扮演什么角色?他几次想提出这个疑问,但话到嘴边又咽了下去,因为这是个敏感话题,又是在这样的公众场合,朱主任可能不知道,也可能就算是知道也不会说,不便于说吗。

分手时,宁达仁握住主任的手,再三地拜托把我的事在抓紧些,事成以后一定请几位吃大餐!朱主任还是一副领导者的派头,忙说:“不必不必,这是我们的工作”。

从住建局出来了,宁达仁看看手表,还不到十一点钟,他想,从文城到省政府只有600公里的车程,一个小时就能到达,我要一不做二不休,我要再去省政府碰碰运气。他知道,滨海省对网友的留言非常重视,督察室还专门为此发过文件呢,要求各县市重视处理网友的留言,无论是投诉还是建议,无论是求助还是举报,都要做到事事有结论,件件有回音。他今天要找

到督察组,要向督察组反映自己的情况,请求督察组把维权的信件督查一下。

过去,宁达仁曾多次路过省委省政府,他对这里的地理环境并不陌生,下了大巴车就径直前行。他要找到那个高高的大门楼,他要到里面去找到督察组,走着走着心想“不对呀,那个大门楼旁边挂着的牌匾不是省委,省人大吗?他有些犹豫了,这时从公路对面走过来一位大妈,大妈说:“走过了!你还要往回走,不多远就到了”。

宁达仁今天感到有些疑惑了,我今天是怎么了,省政府就在我下车的地方,为啥就是找不到政府的大牌子呢?他一边往回走,心里一边犯着嘀咕,这时,他看到了一个大门,一个车辆不断进出的大门,他想到门口去问问,省政府的牌子在哪里,他刚从人行道上拐向大门,不料想在岗亭中执勤的武警战士跳了下来,冲着宁达仁跑过来,他打了一个标准的敬礼问:“请问大叔有什么事”?宁达仁见到这位抱着冲锋枪的战士,也是毕恭毕敬,说:“我要去找督察室”。

小战士有些疑惑,说:“这里面没有督察室呀”。

“有的,有的,我知道,督察室应该由政府办公厅管辖”。宁达仁显示出对政府机关非常了解的神情。

“那这样吧,您一直向前走,拐个弯那里有登记处,先登记一下再进去”。宁达仁明白了,这里不是老百姓进出的地方,正式的大门在前面呢。

大概走了二三百米,又有一个大门,还是有不少的车辆在进进出出,宁达仁还是想问问,正式的大门在哪里,他刚刚拐过去几步远,又有一位武警战士端着冲锋枪跑过来了,还是向宁达仁老人敬礼,还是问宁达仁有什么事,宁达仁实话实说,这位小战士用手向前方一指,说:“您向前走200米,然后向右拐,那里才是登记的大门呢。

走过了二百米,拐过去了很远了,但是,这里是一个大大的省宾馆吗,哪里有登记处呢!宁达仁正在犹豫间,走过来一位正在举着手机打电话的小伙子,他告诉老爷子,“您还要向前走,还要走一百米再向右拐,就看到大门口了”。

省府的大门有一个接待处,来客必须在这里说明情况,登记后凭通行证才可进入,一位正在看电脑的小姑娘问“到哪里”?

“我要找督察室”。

小姑娘听后有些蒙,问:“找督察室干什么”?

“我投诉了开发商违规违约的问题,我想再向他们详细地说明一下”。

“投诉,那应该找信访局呀!就在对面,你可以到信访局去反映”。别看小姑娘年龄不大,权利可不小呢,他一句话就把宁达仁推出来了。她不开通行证,说什么都不管用了。

过了宽阔的公路,就是省信访局,走过了安检通道,就是前台接待处,宁达仁向正在看电脑的小姑娘说明了情况,她答应的很是痛快,“您稍等,我查一下你的信件流程”。不一会,宁达仁的投诉信息出现了,在省信访局的办公网站上,只有他写给表扬文城市住建局的稿件,并查不到他写给政府官网的投诉函呀?

怎么办?小姑娘说,“您回去再查一查你的网上记录,是不是真的发出了,要不就再重新写一份,不要再向媒体发了,直接发到省信访局的网站上。

在回文城宾馆的大巴上,宁达仁似乎有些沮丧,这一大天跟踪自己的信访函,好像没有什么大的收获,反而是累的够呛,得不偿失。然而他又一想,这个世界上没有白走的路,有耕耘就会有收获,说不定在不久的将来,就有喜事降临到我的头上呢!想到这些,他就坦然而释然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