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三国公孙康 > 第十九章 二个小姨子逼婚

第十九章 二个小姨子逼婚

正当公孙康在荆州浪的飞起的时候,一则紧急军情送到了他的手上。

原来是和扶余国接壤的东部鲜卑人,入侵了扶余国。

扶余国王向公孙度求救,公孙度已经派辽东大都督赵云带领二万辽东铁骑火速支援扶余,同时飞鸽传书,催促公孙康尽快回辽东。

公孙康和黄月英依依惜别,黄月英还是不想去辽东。

公孙康临时抽选了0名女性甲兵,留下她们护卫黄月英的安全。然后带着左慈上路了。

左慈在荆州如鱼得水,本来不想跟着公孙康走。

公孙康说:“我们这次有可能遇到草原的萨满,那是另一种与天神沟通的方式。”

左慈不会放过考察任何一个神秘学的机会,所以屁颠屁颠的跟着公孙康走了。

回到辽东,公孙康首先去看望了公孙度。

公孙度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虽然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公孙康还是用体内的雷电之气帮公孙度全面梳理了身体经络。又把从左慈那里敲诈来的养神丹,给了公孙度一小葫芦。嘱咐他每月吃一粒,不可多服,因为虚不受补。

这样一来,原本应该在04年病逝的公孙度就可以多活几年了。

回到冠军侯府,自然有众多妻妾,莺莺燕燕的围上来嘘寒问暖。

当天夜里,也难免大被同眠,雨露均沾。

这一次,公孙康整整出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半年前撒的种子,现在都结出了硕果。一半多的妻妾都已经怀孕7,8个月。现在都要生产了。

当然,公孙康都没有碰她们,只是好言安抚她们。

过了几天安稳日子,甄姬、蔡氏这二个小姨子听说他回来了,就兴冲冲的找上门来。

甄姬已经成为大姑娘了,仪态风姿都有王妃、娘娘的风范,姿貌绝伦。她很安静,只是大胆的看着公孙康。

“姐夫,你出去一次就带回来一个女人,常年在身边的女人却不珍惜。”开口说话的是蔡氏,蔡文姬的妹妹,今年都岁了,在这个时代是绝对的老姑娘了。蔡邕给她提过几个少年俊杰,她死活不嫁,就一直拖着。

公孙康还以为她们在为姐姐们打抱不平。

谁想蔡氏话题一转:“姐夫,你什么时间娶我们呀?”。

“欧?”,公孙康一愣。甄姬是自己内定的妻子,可蔡氏是什么鬼?想说你们还小,但甄姬今年18,蔡氏几年岁。都是这个时代的老姑娘,已经是孩子可以满地跑的年纪了。

“这个事情,我需要和你们姐姐商量一下。”公孙康不是推脱,是真的要确定一下她们姐姐的心意。

甄姜当然不会反对,甄氏家族全部移民辽东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有这一天。但是公孙康一年到头不着家,整天东奔西跑的,不知不觉就把甄姬的婚事给拖延下来了。

现在公孙康找她商量,她马上表示同意,并督促公孙康早点办事。

问到蔡文姬,她只是苦笑。有大乔小乔的例子,姐妹同嫁倒也不算啥。但父亲蔡邕能够同意吗?自己当时出嫁,就因为父亲不同意,整整拖了一年多的时间。

她决定回娘家一次,看看老父亲的意见。

在蔡府,蔡邕、蔡文姬、蔡氏三人对坐。

蔡老头脸黑黑的,盯着蔡氏道:“我说你怎么死活不出嫁,合着想嫁你姐夫?”

“姐夫怎么了?你看他对姐姐多好。”蔡氏不以为然的撇撇嘴。

“一个女儿做妾,我就够丢人的啦,还想让我再丢一次人?”蔡老头的本心是不同意的。

“那不叫做妾,那是皇妃!”蔡氏显露出精明,她说:“别人都是姐妹同嫁,比如大乔小乔、琪琪格其木格、美姬智姬。我也要进宫,以后和姐姐联手,不能让姐姐被欺负。”

小小年纪就懂得宫斗了,公孙康还没有统一天下喃!

蔡老头气得浑身发抖,怒吼道:“斯文扫地!斯文扫地!”

蔡氏半点都不惊慌,她说:“您不同意我出嫁,我就去勾引姐夫,等到肚子大了,看您怎么办?”

蔡氏可不是说说,历史上,她在1岁时,就跟蔡老头的朋友羊大叔私奔了。她是个敢爱敢恨,又很有眼光的女人。

蔡老头气得半死,在蔡文姬的劝解下,只好同意。但也不能让公孙康小子得意,要求聘礼中,必须为蔡氏写一首诗。

诗有很多,再抄一首就是了。公孙康表示毫无压力。

他提笔写道:

樊素樱桃齿玉珠,小蛮风细面新涂.

若使月闭花羞绽,笑里降龙醉里如.

这首诗,其实原本是描写貂蝉的。现在转给蔡氏了,反正都是美人,夸赞的话语谁都会认为在说自己。

就这样,甄姬和蔡氏都确定要嫁给公孙康了。虽然是做妾,但二家是大门大户,自然有很多礼仪要走。一时半会的也不很急。

本来未婚夫妇应该避嫌的,蔡氏却堂而皇之的天天跑到冠军侯府。大家只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只有蔡老头暗暗祈祷,千万不要在出嫁前怀孕。

蔡文姬也担心这一点,所以每天把蔡氏看得紧紧的。

公孙康苦笑,反而劝蔡文姬说:“蔡氏是聪明人,她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要是想做,这么多年早就做了!”

蔡文姬哼了一声,问道:“这么说,只要我妹妹勾勾手,你就会扑上去了?”

公孙康见到引火烧身了,只能抱头鼠窜,说道:“你继续监督!当我什么都没有说过。”

辽东的政界、军界的架构很完善,公孙康一年半年的不在辽东,军师们也可以带着机要秘书们处理得井井有条。

赵云带着二万辽东铁骑到达扶余国之后,屡战屡胜。已经快把入侵的东部鲜卑人彻底赶出扶余了。

既然赵云能够独立领军作战,公孙康就没有再出征。

他拿过机要秘书呈上的案卷,仔细的看扶余之战的细节。

赵云的军队供给是扶余人提供的,多是牛羊肉类。辽东士兵也是吃惯了肉的,并不会消化不良。看来以后在草原作战,就需要尊重草原人的习惯,吃肉、喝马奶,这样可以保持长线作战的能力。

鲜卑人还是单边马镫、也没有高桥马鞍,这点他们吃亏不少。但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民族,骑在马上都可以睡觉的民族,马上的功夫也不是汉人可以比的,在这方面,辽东铁骑的优势并没有想象的大。

鲜卑人也会使用放风筝战术,辽东士兵和他们是拉锯状态。好在辽东士兵配备的弓箭射程比鲜卑人远,在这方面,到是占了不少便宜。

鲜卑人的战斗力很顽强,辽东铁骑死伤比较严重。铁与火的战场上,没有可能永远是敌人死光光,自己人安然无恙的事情。

百战出精兵!不经历血与火是训练不出真正的战士。

公孙康提笔给赵云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战利品分配时,金银财宝、战马牛羊都有可以不要;但鲜卑俘虏越多越好。

公孙康是想利用系统的优势,抽选出一批鲜卑族的系统甲兵。从而掌握鲜卑族的战术战法,生活习性等。

下次与草原之战,把排击弩炮推上去开开光吧。公孙康心里想到:超越这个时代一千年的大杀器,横扫一切。只要弩箭不中断,可以保证鲜卑人来多少死多少,是真正的战争神器!(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