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 > 明朝那些事儿第5部_第九章 强敌

明朝那些事儿第5部_第九章 强敌

汉奸?海盗?

实事求是地讲,日本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倭寇军的主力,绝非是智商有何过人之处,只是因为他们脑子一根筋,打仗不怕死,总是冲在最前面,正是所谓好用又结实。

而根据史料记载,这帮远道而来的日本抢劫犯基本不识路,脑袋也不好使,如果让他们自己上岸转悠,没准儿就被人贩子给卖了。

其实,日本人到中国沿海混饭吃,从朱元璋时代就已经开始了,但两百多年你抢我抓,也没出什么大乱子。嘉靖年间,倭寇之所以如此庞大,且有组织、无纪律,实在要拜两位仁兄所赐,这两个人,一个叫汪直,另一个叫徐海。

汪直,是明史上的称呼,其他史书大都称王直。十分凑巧,这位兄台正是胡宗宪的老乡,他也是徽州人。要说起这位兄弟的传奇经历,那实在是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在许多史书上,汪直的定义大致如此:生性狡诈,偷鸡摸狗,后游荡到日本,勾结倭寇,为日本人带路进犯中国,是罪大恶极的狗汉奸。

倭寇的真相

这的确是一个极其醒目,且振奋人心的结论,但在我看来,它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而且至少我可以肯定一点:汪直不是汉奸。

这里特别声明:本人不是翻案一族,也无意向这方面发展,下此结论,只是因为汪直不符合汉奸的定义。

什么是汉奸?在嘉靖年间,所谓汉奸,就是给日本倭寇干活的人。

按此标准,汪直实在不够格,因为这位兄台确实没帮日本人干活,恰恰相反,是日本人给他打工。

汪直,号五峰。其实那一切传奇风波的起始,只是因为一桩生意。

作为胡宗宪的最强对手,汪直自幼就是一个十分聪明的人,不过很可惜,他的聪明并不在读书上。

汪直的脑袋似乎很难接受四书五经的信号,读书对他而言是一种折磨,所以机灵的他很快就给自己找到了另一条出路——做生意。

一般人做生意,都是由小做起,先得摆地摊,开杂货店,慢慢地才能倒钢材,卖军火。而汪直却大为不同,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汪老板的生意起点相当高——国际贸易。

汪直的海上贸易

所谓国际贸易,说穿了就是把国内的货卖到国外,再倒回来。汪直很明白,在街头卖香烟是很难发财的,只有转口贸易才能致富。在明代,海上贸易是被明令禁止的,所谓“片板不得下海”,抓住了可不是闹着玩的。但是历史无数次证明,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发家致富的意志和决心是无法阻拦的。

汪直就是早期下海的发起人之一,他找到了一个叫徐惟学的合伙人,说服他一同外出经商。这个徐惟学也不是善类,早年还干过几年强盗,后来心一横变卖家产也下了海。

汪直的第一笔贸易是在广东进行的,他带着货物在一个深夜悄悄出海,向着更远的南方驶去。

在今天的东南亚一带,汪直以极为悬殊的价格卖出了他的货物,当巨额的利润流入口袋的时候,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

于是他下定决心,赌上自己的一切,把这笔生意做到底。

随着生意的不断进行,汪直的船队越来越庞大,手下越来越多,利润也越来越丰厚,汪老板终于成功致富,成为众人模仿的榜样。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应该还不算太坏。汪直的行为从法律上定义,应该算是走私,而最坏的结果无非是树大招风,被省长兼海关关长胡宗宪盯住,然后在某一次走私中被缉私大队长俞大猷抓住,之后判刑、流放或是杀头。

但汪老板的欲望是无法满足的,见好就收也绝不是他的人生信条,不久之后,他终于作出了一个改变许多人一生的选择。

东南亚的业务潜力已经不大了,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汪老板决定转向日本市场。原因很简单——日本人的钱好赚。

就地理而言,日本实在是个鸟不生蛋的地方,除了火山和地震外,差不多什么都缺。汪直贩运货物到这里,想开多高价就开多高价,独此一家,爱买不买。

除了提高日本人民的生活水平外,汪老板还为减少日本人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因为在提供日常物品的同时,他还走私一种十分特别的货物。

其实这种货物大家并不陌生,近几百年来,在国家贸易品的排名中,它始终盘踞排行榜第一名——军火。

在东南亚贸易中,汪直和葡萄牙人成了铁哥们儿。葡老外们喜欢中国的瓷器、茶叶,口袋里却没钱,只好拿枪去换,且唯恐汪直不收,所以价格便宜,算是半卖半送。

汪直充分发挥了奸商的本色,每次都表现得极其为难,还经常表示下不为例,结果一转手,就把它们送到了日本——以十倍的价格。

参考消息

物以希为贵

明朝时期的日本可不是如今的模样,他们每次派遣使者带到大明的礼物不是硫黄、陶罐,就是折扇、武士刀,基本乏人问津。到了嘉靖年间,日本的茶道形成,贵族之间的攀比之风盛行,所需的诸种唐物,如丝绸、茶叶等,都已经涨到天价。甚至当时日本的当铺都把唐物当做奢侈品,并规定举凡唐物典当,每月的借款利息不得超过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六。

别说十倍,就是一百倍,估计日本人也照买不误。当时正是战国时代,彼此之间打来打去不亦乐乎,大刀长矛也用腻了,大家都改玩枪了。

在汪直的订货名单中,岛津、织田等诸侯都是大客户。汪老板还比较讲信用,有时还会去调查战争杀伤情况,确保售后服务。

当然了,在贸易进行中,也有一些不和谐的插曲。东南亚和浙江沿海向来是海盗聚集地,汪直的船队经常由于目标太大,被人抢劫。汪老板气得不行:我运的是军火,你竟敢抢我?!

一怒之下,他组织了私人武装。开始还只是护航,后来发现海盗这活儿来钱更快,索性兼职干起了海盗。就这样,汪直由一个海外淘金者变成海商,最后又成为了武装走私集团的头目。

然而,这远不是终点。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汪氏海外贸易有限公司兼海盗无限集团亟需寻找一个固定的办公场所。当然困难是存在的,嘉靖先生虽说忙着修道,但绝不会允许汪老板在他鼻子下面开办事处。

为了公司的长远发展,汪直决定把总公司搬到日本,具体位置在日本九州南部(今日本冲绳附近),他在那里占据了一片地方,作为自己的基地。

汪老板的生意做得很大,他不但有大型船队、私人武装,还过了一把皇帝瘾。在他的辖区内,住着四千多名中国移民,服从他的管理,他还雇用了很多来找工作的日本人,身体好的担任保镖或是打手,体格差的就安排扫大街,当下人使唤。

汪直对公司的发展十分满意,还给自己的这片自留地取了个名字——“宋国”。

必须说明的是,汪老板在日本开公司,是没有经过当局允许的,也没有到有关部门注册,成立多年一分税钱也没交过。这事往大了说,就是非法侵占他国领土,是对国家尊严的大胆挑衅。

但从头到尾日本人连个屁都不敢放,原因很简单,他们不敢。

在日本史书里,战国被描述成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无数勇猛之士在万军之中横冲直撞,着实壮观。

但是实际情况可能并非如此。比如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桶狭间战役,那位威震日本、号称无人可挡的大诸侯今川义元,手底下的全部兵力不过四五万人,仅此而已。

汪直的海上贸易

当时,一般战役两方人数加在一起也就五六千人,要摆在中国,这也就是个仪仗队。不过倒怪不得日本同志们,毕竟人口有限,要组织个大规模战役难度太大,说句寒碜话,能战死个几千人已经很不容易了。

汪老板之所以如此嚣张,也正是欺负日本人少。当时光隶属于他的军队人数已经近万,而且都配备最新型火枪。其所在的九州地区民风彪悍,诸侯十分好战,汪直却对他们毫无顾忌,还经常派几千人拿着洋枪,开着战船,从他们的海岸招摇过市,这帮人别说武力对抗,连吱都不敢吱一声。

恰恰相反,他们对汪直十分客气,逢年过节还要送礼上供,唯恐得罪了这位有钱又有枪的大爷。

公正地说,汪直确实算不上汉

奸,因为估计日本也没人能用得起他这样的汉奸,倒是很多人日本人要眼巴巴地求他,靠他吃饭。

这就是汪直,这就是胡宗宪即将面对的头号对手,远比任何日本剑道高手都要可怕的对手。

相对而言,第二号人物的实力要差一些,但他却比汪直更具传奇色彩——因为一个女人。

徐海,徽州人,胡宗宪的第二强敌。

说来真是凑巧,他也是徽州人。老天爷实在很公平,谁惹出的麻烦谁来收拾,最终的决战将在这三个徽州人之间展开,只有一个胜利者。

汪直不是汉奸,但徐海是汉奸,货真价实的汉奸。

徐海的别号叫做普静,这个称呼看上去很像是和尚的法号,而实际上,它确实是一个和尚的法号。

在少年的时候,徐海曾经是杭州寺庙的和尚,每天撞钟念经,过着平静的生活。然而有一天,他的叔叔跑来,告诉他自己已经找到了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还有个非常可靠的朋友做合伙人,只要你参加,管保前途远大,衣食无忧。

徐海考虑了很久,终于接受了叔叔的邀请,离开了寺庙,去干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应该说,这个邀请并非全是忽悠,这份工作确实让他衣食无忧,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可以说是前途远大。

但问题在于,他的叔叔名叫徐惟学,那位非常可靠的朋友叫做汪直,而那份有前途的工作,自然是走私。

徐海就这么下了水,开始跟着汪老板跑船。随着生意越做越大,他的收入越来越多,相关业务(驾船、抢劫)也越来越娴熟,如无意外,他将很有可能成为汪直手下的走私头目。其结局无非两种:要么攒点钱,回家买房子娶老婆;要么一直干下去,直到被抓住或是被打死。

参考消息

帮着叔叔数钱

有证据表明,徐海刚刚东渡到日本,就被抵押给日本大隅地方的一个土豪,换来的几万两银子成了叔叔徐惟学的本钱。与其说徐惟学是迫于生意失败,才把跟着自己发财的侄子押给债主,倒不如说他是存心把侄子骗过来卖给日本人的。好在徐海是僧人出身,很多日本民众都把他当成从大明来传道的高僧,经常捐些香油钱。徐海就是靠这些钱赚了第一桶金:开了一家修理厂,专门给海盗们修船。

可是命运之手却将他推向了第三条路,一条更为奇异的道路。

徐惟学原本是汪直的合伙人,双方初始合作愉快。可慢慢地,这位兄台不满意了,两人虽然一同下海,但汪直的能力超过他,生意大过他,利润也高过他,思前想后,徐惟学决定分出去单干。

单干,要有资本,徐老板的钱不够,便四处找人借,而其中最大的一笔借款,债主恰好是日本倭寇。有了钱,徐老板就开始干起了走私兼海盗,但事实证明,他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经济学问题:任何带有商业性质的活动,都是有风险的,走私和海盗也不例外。

徐惟学运气不太好,他的船队经常遇上风暴和明军,好几次血本无归。买走私货要钱,手下的抢劫犯们也要领工资,加上倭寇催款,徐惟学焦头烂额。

欠银行的钱,还不了最多不过是坐牢,可是欠倭寇的钱,还不起就没那么简单了,那可是拿命换来的,绝不容许变成坏账。可是徐惟学的家产已经卖光了,也没有什么可抵押的,于是无奈之下,他干了一件十分缺德的事——抵押自己的侄子。

在徐叔叔看来,侄子也算是他的财产。就这样,徐海成为了倭寇的财产人质。

此时的徐海倒还不以为然,以为不过是多吃几顿日本料理,不久后叔叔就会把他赎回来,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徐惟学实在没有做生意的命,回去后不但没翻本,反而赔得更多,最后还因债务纠纷丢了性命。

当这一消息传到徐海耳朵里时,面对着血本无归、暴跳如雷的倭寇,他没有慌张,镇定地用一句话挽救了自己:

“留下我的性命,我跟你们一起干。”

反正钱也没了,为了不至于人财两空,徐海就此成为了倭寇的一员。当然,在那些日本人的眼里,他们不过是多了个端茶倒水的人而已。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徐海的能量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

从本质上说,汪直是一个一流的商人,二流的海盗——通俗点说,他最擅长的是经济,之后才是军事。而徐海却恰恰相反,在成为一个成功商人之前,他是一个军事天才。

徐海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算是自学成才。他有着惊人的天赋,极具组织才能,而且十分精于海上作战,和那些死脑筋的倭寇比,他实在是个过于突出的人。所以没多久,他就加入了倭寇抢劫公司,成为了正式成员,获得了自由,之后还曾一度跻身管理层,当上了高级别领导。

徐海发达了,他利用自己的才能和与倭寇的良好关系,在众多的海盗中脱颖而出,拥有了固定的势力范围和强大的部属。

但必须说明的是,此时的徐海依然是倭寇手下的棋子,他没有汪直那样的实力,只能靠日本人吃饭。

他的致富方式十分类似于旧中国的买办。每次带领倭寇进犯之前,他都会与对方签订合同,带多少人、去抢哪里、事后分红份额,其条款十分清晰。倭患如此猖獗,这位汉奸可谓是始作俑者之一。

但作为汉奸,和抗日电影里那些摇头晃脑的同行相比,徐海是很特别的——他是一个十分强悍的汉奸。

胡宗宪曾领教过徐海的厉害。有一次,倭寇大规模进犯浙江一带,胡宗宪派游击将军宗礼率军主动出击,恰好遇到徐海的船队,双方在三里桥大战。

一开始,宗礼根本没把徐海的杂牌水军放在眼里。而事实似乎也是如此,双方交战后徐海军一触即溃,宗礼大喜过望,鼓舞军队继续作战,再次击败徐海。

两次连续的胜利让宗礼相信,徐海不过是个浪得虚名的小角色,于是他又发动了第三次攻击,徐海的水军似乎已经失去了反抗能力,第三次大败。

但就在宗礼准备预写他的第四次捷报时,徐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一个真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在明军防备松懈之时,徐海悄悄集结了他的精锐水军,出其不意地发动了反攻。为了让宗礼相信自己的软弱,他退却了三次,至此一举收回成本。明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宗礼本人战死。

这就是胡宗宪面对的两个强敌:强悍的汪直、狡诈的徐海。要平息倭寇,必须除掉这两个人。

可在仔细考量双方实力之后,胡宗宪终于悲哀地发现,他几乎毫无胜算。

汪直自不必说,这位土皇帝富可敌国,兵强马壮,比日本诸侯还厉害。徐海虽然稍微差一点,但他极其狡猾,且精于水战,凭借明朝的海军,要彻底消灭他几乎是不可能的。

思前想后,胡宗宪对时局感到绝望了。然而此时,徐渭却轻松地告诉他,其实要解决这两个人,一点也不难。

这一次,胡宗宪没有相信他的师爷,因为这句话实在太不靠谱。且不说这两个人手下有上万名武装海盗,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占据着一种特殊的资源——钱。

根据某些历史学者统计,汪直的商业贸易额曾一度超过浙江全省的财政收入。海盗竟然比政府还有钱,到底谁是政府?

面对如此可怕的金融武装集团,胡宗宪找不到任何自信的理由,在他看来,想战胜这两个对手,无异于痴人说梦。

“用武力是很难战胜他们的。”徐渭点点头,他同意胡宗宪的看法,“但要战胜他们,并不一定要动用武力。”

不用武力?这帮人不远千里来抢劫,莫非你请他们喝杯茶,给个红包他们就肯走人不成?

“是的。”徐渭作出了肯定的回答。

缜密的计谋

徐渭告诉胡宗宪,其实一直以来,他并不了解汪直,因为这位仁兄归根结底,只不过是个生意人。

做生意的人,只求财,不求气。汪直所想要的,并非大明江山,只不过是自由通商的权利。

“但是海禁是历代祖制,我也无能为力。”胡宗宪只能无奈地叹气。

徐渭的脸上露出了狡黠的笑容:

“我并没有说要给他这个权利。”

胡宗宪终于明白了徐渭的意图,开放海禁是不

可能的,但谈判是可能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谈判只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他们并不需要作出任何承诺。

“首先,我们必须与汪直取得联系,招他上岸商谈。”

“但汪直待在海外,且素与我们为敌,他怎么肯来呢?”胡宗宪对此并不乐观。

“你忘了吗?”徐渭又一次露出了笑容,“他的母亲和妻子在你的手上。”

自从汪直下海之后,朝廷就把他列入了黑名单,他的母亲和老婆都被关进了监狱,已经吃了好几年牢饭。胡宗宪随即签发了特赦令,把她们放了出来,不但好吃好住,还分给她们一套房子。

胡宗宪的想法很简单,善待汪直的家眷,以显示自己的谈判诚意。但很快,他发现这个想法又过于简单了。

释放管饭分房是十分容易的,但在做完这些之后,胡宗宪才意识到一个重要的疏漏——怎么让汪直知道呢?

要知道,汪老板虽然还是中国国籍,却已移居海外,找倭寇带话又不太靠谱。胡宗宪傻了眼,苦思冥想后他决定冒一次险。

嘉靖三十四年十一月,胡宗宪派出了他的使者蒋洲、陈可愿,他们的使命简单明了:去日本,找到汪直,告诉他所有的一切。

这基本上应该算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如何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且不说,即使到达日本,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地方,想找到一个人,谈何容易。

参考消息

当坏人的机会

就像徐文长料想的那样,汪直当海盗,一直是有些无奈的,他的目标一直是解除海禁,是正当地赚钱做生意。在汪直的海盗生涯中,曾经两次组织各路豪杰与倭寇一起冲击沿海海防,试图通过对峙来影响明朝政府对海禁的态度。但他看到了后来戚继光看到的场面——这些海岸线的守卫者们丝毫不在乎他们身后的老弱妇孺,扔了兵器就逃跑。手下的海盗们追得兴起,汪直当然也不能无功而返,望着跑得不见踪影的明军将士,只得转向附近的村落洗劫,造成数个村子顿时荒废。

但是事情的顺利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意料,两人在日本九州成功登陆,见到了当地的大名(诸侯)。很明显,大明帝国东南总督的名号还是有相当威慑力的,日本土财主给了胡宗宪很大的面子,热情招待了两位使者。

不管事情办成与否,白吃一顿总是好的。然而,就在两人狼吞虎咽之际,却听到了这样一个询问:是否有兴趣见见本地一个叫毛海峰的人。

那位无心插柳的日本领主刚说完这句话,就惊奇地发现,两个原本一心一意努力吃饭的人立刻丢掉了筷子,连声大叫道:现在带我们去!

因为这是一个他们极其熟悉的名字,毛海峰,是汪直的养子。

蒋洲和陈可愿终于找到了要找的人,在毛海峰的引荐下,传奇人物汪直第一次出现在他们的面前。

汪直的开场白是并不友善的,除了胡宗宪挡他发财、和他作对外,全家人被明军杀光也是他大发雷霆的主因。

所以当蒋洲告诉他,他的家眷不但没死,政府还给他们分了房子,衣食无忧。当拿出了他家人的亲笔信时,汪直的态度彻底转变了。

他十分高兴,还连声为自己辩解,说他并不想干这行,早就有归顺之意,并且愿意帮助胡宗宪平定倭乱。

蒋洲和陈可愿万没想到,事情竟然如此一帆风顺,大喜过望。而汪直也确实很够意思,不但管吃管住,还带着他们游览日本全国。各地诸侯听说汪直出访,纷纷列队热烈欢迎(财神爷来了),比将军大人还威风,看得两位使者目瞪口呆。

排场也耍了,世面也见了,蒋洲和陈可愿开始提醒汪直,应尽快回国与胡宗宪商谈具体事宜,汪直满口答应,并预定了出发日期。

出航的日子到了,然而,就在船只即将起锚出发的时候,汪直却做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举动。

他突然强拉着蒋洲,跳上了岸,目送着船只离去,笑着对惊恐的使者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还不能去,你也不能走。”

汪直不是三岁小孩,几十年江湖也绝不是白混的,他从不相信任何人的空口许诺,包括胡宗宪在内。

就这样,毛海峰带着陈可愿,来到了胡宗宪的管辖地,他此行的真正目的,正是谈判。

虽然有了重大进展,但没有看到汪直本人,胡宗宪依然很失望。而当他看到那封汪直给他的亲笔信时,这种情绪到达了顶点。

这是一封很能体现汪直特点的文书。在开头部分,他十分恭敬地表示,自己愿意接受朝廷招抚,痛改前非,为国效力。之后突然话题一转,开始吹嘘自己,大意是本人在日本混了很多年,现在很牛,一般的诸侯都可以搞定,但由于日本诸侯太多,敌情复杂,本着帮助国家彻底清除倭寇的精神,我暂不能回国,目前正与朝廷特使蒋洲巡视各诸侯,处理外交事务,等到告一段落,我会立刻回国报到。

当然,光讲废话是没用的,最后他亮出了自己的真实条件——开放海禁。

胡宗宪勃然大怒,他知道自己被汪直涮了,说来说去,这个老滑头一点也没有松口,而他开出的条件是胡宗宪绝对无法答应的。

所以闹来闹去,事情依然毫无进展。

在犹豫的关口,徐渭再次出现,用他的智慧拯救了胡宗宪。他告诉自己的东家:现在的汪直过于强大,绝不可能作出妥协,但这个对手也并非毫无破绽,只要找到合适突破口,就能战胜这个强敌。

事实上,这个突破口就在眼前——毛海峰。

作为汪直的全权代表和贴身亲信,毛海峰也是一个极其狡猾的人,但是和老狐狸胡宗宪相比,他还有不小的差距。

出乎他的意料,胡总督对他这个倭寇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轻蔑,反而礼遇有加,每天好酒好肉招待。毛海峰是个比较实在的人,吃人家的嘴软,感觉不好意思,便向胡宗宪表示希望能帮点忙。可是胡宗宪却总是笑而不答,啥也不让他干。

这事要放在严嵩这类人的身上,估计还求之不得,偏偏毛海峰脸皮厚度不够,坚持表示一定要干活,扫大街也行。

于是胡宗宪终于勉强地答应了,他十分为难地表示,在舟山一带盘踞着一伙倭寇,十分凶悍,而自己没有能力解决他们。

还没等胡宗宪把话说完,毛海峰就跳了起来,跑回船上召集手下抄起家伙去了舟山。

结果是毫无悬念的。汪直出来干海盗的时候,舟山的那帮小兄弟还在穿开裆裤,听说汪老板的队伍到了,还没等毛海峰动手,倭寇们已经逃窜一空。

胡宗宪亲自迎接了这位得胜归来的英雄,并主动为他请功,算得上是兴高采烈。

他确实应该高兴,当然这与舟山的那帮小蟊贼并无干系,真正的原因在于,自毛海峰发动进攻的那一刻开始,一个重大的转变已然发生:从此以后,在所有倭寇的眼中,汪直将不再是他们的朋友。

前任倭寇,现任抗倭英雄毛海峰看着开怀大笑的胡宗宪,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当然,其实他并不知道对方在笑些什么。此时此刻,他的唯一感觉是,胡总督是个很够意思的人。

事实上,胡宗宪确实很讲义气,他把战利品全部交给了毛海峰,还额外给了很多赏赐,并且表示,自己绝不会亏待和政府合作的人。

毛海峰十分感激,胡宗宪的慷慨与大方超出了他的预料,但他依然保持着警惕,因为还有一件事情,是他始终放心不下的。

不久后,毛海峰找到了胡宗宪,小心翼翼地表示,自己已经待了很长时间,是时候回去找汪直汇报谈判情况了。

毛海峰非常清楚,作为汪直的养子和亲信,他有着很高的人质价值,如果胡宗宪玩花样,他将到牢房里继续自己衣食无忧的宾客生活。

然而,胡总督的反应却着实出人意料,他看着不安的毛海峰,只是平静地说了一句话:我亲自为你送行。

此外,他还极有礼貌地送给毛海峰许多土特产,并托他向汪直带去自己的良好敬意,期盼他早日到访。

毛海峰终于被彻底打动了,他怀着对胡宗宪的无限好感回到了领地,并把他所看到的一切告诉了自己的养父。虽然事情仍然毫无进展,但正如徐渭所预料的那样,强大的海盗头目汪直终于露出了破绽,一个致命的缺口已经打开。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