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105、chapter.105

105、chapter.105

释雪庭亲上去之后, 才有些许后悔,都忍了那么久, 结果被个没有任何威胁力的“情敌”一激,就把持不住了, 应该再等等的,至少等李从嘉对他感情更深一些,甚至等他让李从嘉离不开自己的时候,再行动。

然而现在后悔也没用,释雪庭已经做好了被推开或者被盘问的准备。

可让他意外的是,李从嘉并没有任何反应,确切的说也不是没有反应, 只不过他的反应跟释雪庭预料的任何一种都不一样。

李从嘉没推开释雪庭, 迟钝的反应过来之后,他居然胳膊一抬,揽住了释雪庭的脖子,整个人都贴到了释雪庭身上!

释雪庭心脏不争气的开始狂跳, 他心中有一万个疑问, 此时却都不适合问出口。

他微微后仰身体仔细观察了一下李从嘉的表情,结果发现李从嘉星眸半闭,眼神迷离,全无往日的精明果决。

这是……真的喝多了?

释雪庭心中怀疑,但是李从嘉发现他“跑掉”之后,居然又贴了上来,轻轻柔柔地吻住释雪庭。

到了这个时候, 就算释雪庭心里默念八百遍清心普善咒也没用了,所有的疑问都被他扔到了一边,专心致志的享用怀里的美味。

就接吻而言,两个人都没什么经验,只是一个清醒一个迷糊,清醒的那个就逐渐找到了节奏,占据了主导之势。

释雪庭细细密密的亲吻着李从嘉,等他放开李从嘉的时候,李从嘉的双唇已经红的不像样子。

而此时他的手也不规矩的探入到了李从嘉衣衫之内。

自小养尊处优的缘故,李从嘉肌肤细腻光滑,西域恶劣的天气,肆虐的风沙都没有影响到他。

释雪庭放过李从嘉的唇舌之后,就顺着他的下巴一路细细密密吻下去,李从嘉下意识的配合他抬起了下巴,等到释雪庭轻轻噬咬他的喉结的时候,李从嘉整个人都软在了对方怀里,除了紧紧抱着释雪庭低低喘息,再也没有其他动作。

释雪庭的呼吸逐渐粗重,李从嘉这种毫不设防的模样让他没有任何抵抗力。

只是坐着终究有些不方便,释雪庭最后在李从嘉精致漂亮的锁骨上重重咬了一口,引得对方痛楚低呼之后,就抬起头,压制了一□□内的冲动,起身抱起李从嘉进入了内间。

好在他们两个喝酒的小花厅这里还有这么一个可供休憩的地方,简直是方便了释雪庭。

释雪庭细心的将李从嘉身上衣服扒了下来,理顺放到一边,在这个过程中,李从嘉一直黏在他身上不肯下来,甚至还有样学样的将释雪庭的上半身也给扒了个干净。

李从嘉着迷的抚摸着释雪庭的胸肌腹肌,搞得对方终于是感受到了什么叫血气方刚。

释雪庭忍无可忍将李从嘉放倒,看着对方在朦胧灯光之下的漂亮身形,附身在李从嘉身上落下了一串绵密的亲吻。

到得此时两个人都已颇为情动,释雪庭无论做什么李从嘉都非常配合,不由得让他迷失在这种感觉,等他的手指探入对方身后,听得李从嘉低低痛呼的时候,释雪庭才勉强清醒过来,收了手。

现在还不是时候,李从嘉已经喝醉了,释雪庭如果此时做到最后,那跟迷?奸大约也没什么区别。

在释雪庭心里,总是希望两情相悦才好水到渠成。

只不过,他想停,李从嘉自然是不干的,喝醉了的李从嘉分外奔放,在发觉释雪庭没有了动作之后,直接一翻身打算自己继续。

只不过经过刚刚那一番抚弄,再加上他喝的也不少,将人压在下面大概已经用光了他所有的力气,所以此时他也只能趴在释雪庭身上亲吻对方的脸颊。

释雪庭哭笑不得,他把人家撩拨出了火气,当然不好就这么放着不管,只好用手帮忙。

等他们两个火气降下去之后,已经是月上中天,释雪庭没有喊人,而是自己取了将李从嘉身上的痕迹擦拭掉,然后再给他穿上中衣,而后与他相拥而眠。

李从嘉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身边已经没了人,他迷迷糊糊地坐起来,发现自己居然是在花厅的别间睡着的,不由得一阵茫然。

昨天晚上的事情,他脑子里迷迷糊糊有那么一点印象,却又不是特别清晰,对于释雪庭主动亲吻他这件事情,李从嘉内心一百二十个怀疑。

总觉得不太可能呢,想到昨晚到最后,他都不记得自己喝了多少,光顾着开心了= =!

李从嘉循着那些模糊的记忆,想起了释雪庭做的一些事情,不由得脸上发烧,连忙把衣服扒开一看,发现身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一时之间也不知道是该松口气,还是该失望。

李从嘉整理好衣服之后,起身唤人进来侍候,顺便还问了春生一句:“上师在何处?”

春生回答:“已经走了。”

李从嘉略有些惊讶:“走了?怎么不喊我起来?”

春生说道:“上师不让我们惊扰殿下,并且还留了封书信。”

李从嘉拿着释雪庭给他留的信颇觉奇特,他跟释雪庭自打认识之后,还没给彼此写过信呢,毕竟两个人不是在一起,就是有人给传信,释雪庭还是第一次给他留信。

李从嘉打开之后发现释雪庭只是解释了一下,因为昨晚收到消息前线似有变故,所以提早走,至于没喊李从嘉起来,是因为李从嘉这些时日来回奔波,大概也累了,便让他多休息一下,最后信的末尾还附上一句:等我回来。

李从嘉盯着那四个字,也不知道为什么心里美滋滋的,他将信小心的找了个匣子放起来,虽然不是情书,但好歹也是释雪庭第一次给他写信,值得留念。

他当然不知道,释雪庭特地写封信解释,主要是担心李从嘉多想,万一觉得他占了便宜就走人什么的,

等他折腾完之后,也该去跟众人议事了。

现在他们的议题就是到底要怎么搞甘州,李从嘉有些遗憾:“还是时间太短了,来不及往甘州安插人手。”

实际上不仅是时间短,他们还人手不足啊!

当然肃州在甘州肯定也安排了人,只是不知道有没有能够探听到关于乱民消息的,不过,就算能探听到,李从嘉也要对这些消息抱着一丝怀疑,毕竟那些人并不是忠于他的,若是这些探子里有那么一两个仇人的手下,给他假消息,坑他一把,那就真的要命了。

韩熙载开口说道:“此事说难也难,说易也易。”

李从嘉问道:“计将安出?”

韩熙载开口说道:“让韩俦带些人过去,这些乱民必然是活不下去才会起兵,一般而言一个国家只要有一处百姓活不下去起义,那就代表着还有更多人也活不下去,这些人只要煽动一下,就能给甘州添很大麻烦!”

这个很有道理啊,李从嘉认真思索半晌,脑洞大开,甚至他可以派一个比较有能力的都指挥使一类的过去,领导那边的百姓反抗压迫,顺便还能招兵买马!

李从嘉将这个提议说出来之后,萧俨立刻说道:“这样也好,但是须找可靠之人,防止生变。”

李从嘉立刻听出了萧俨的潜台词,大概就是别找有野心的,万一到时候人家想要自立为王就麻烦了。

这一点李从嘉肯定会注意,其实让他选的话,内阁或者六部九卿这些官员的家人就很合适,然而实在是不好意思送人家孩子去那么危险的地方,这不仅仅是上战场,这是去做卧底顺便造个反,一不小心小命都没了。

这个人选就需要仔细斟酌,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居然有人主动请缨。

这个人就是田大郎。

李从嘉看着田大郎十分惊讶:“你要去?”

田大郎认真点了点头:“臣愿为殿下效犬马之劳。”

李从嘉心中奇怪,口上说道:“你的忠心我是知道的,但是这个太危险了啊,你是田家长子,断没有让你去冒险的道理。”

岂知田大郎态度坚决:“我已禀明家父,家父也同意了。”

李从嘉郑重问道:“你真的知道这件事情有多危险吗?一个不小心便要客死他乡,甚至都没办法为你正名!”

是啊,若是事成,田大郎自然是功臣,但是反是那么好造的吗?如果真的那么容易的话,李从嘉当初又何必远走西域?

退一步将,当初他在周国也干过这种事情,但最多也就是拿下了一个江都府,更多都不敢要就直接滚回了南唐,主要不就是因为扛不住,容易被干掉吗?

起义之初,起义军的武装力量肯定跟朝廷没办法比的。

田大郎咧嘴笑道:“我知道!”

李从嘉见他如此坚决,只好说道:“那你去与韩俦商议,看要怎么弄,若是韩俦也觉得你合适,那你就去吧。”

田大郎兴高采烈的去了,弄的李从嘉十分纳闷,这是怎么了呢?田大郎怎么突然主动要干这么危险的事情?

李从嘉当然不知道,田大郎这是没办法了,之前田家一直老实窝着,主要是因为当时李从嘉手下的武装力量最强大的就是他们家的部曲!

为了不引起李从嘉的疑心,田家自然是要放权,可是眼看着李从嘉这事业越做越大,田家虽然入了原始股,但是如果后续跟不上,这分红只能越来越少啊。

现在他们家最得用的就是田五娘,勉强算上他爹,再就没了,可是他爹已经老了,后继无人也是个很尴尬的事情。

田五娘这眼看也要嫁给杨新,到时候她就是杨家妇,换一个情景,杨新这样的孤家寡人自然要依附田家,杨新也可以成为他们的助力。

然而杨新有一个上师师父,还有太子做后盾,自立门户是足够的,田五娘再厉害也是给杨家刷存在感。

田家不能这样下去了,现在他们完全可以努力展现自己的本事,不用担心李从嘉会忌惮!

然而田大郎一开始就没有领兵,现在贸然进入军队系统,恐怕也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最大头的军权被李从嘉牢牢握在手里,他下面就是李弘冀和释雪庭,田大郎想来想去也不觉得自己能在这两个人的手下混出名头来,不如……另辟蹊径!

也是凑巧,朝堂上商量出了对付甘州的办法,田大郎觉得自己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

是有危险,然而还有肃州做后盾,他如果真的有麻烦,肃州不可能坐视不理,更何况韩次辅的孙子也会跟着去,危险系数会被降到最低,这就够了。

田大郎欢欣鼓舞的准备去当卧底,李从嘉则在跟李光睿通信,问一问要不要跟李彝殷见见。

联盟什么的,彼此总要见个面,判断一下对方是什么人才能放心一些,李从嘉对李光睿印象不错,但是他的父亲就说不好了,同样,就算李光睿在李彝殷面前将李从嘉夸的再好,李彝殷心里也是会有所怀疑,不如见个面,将事情谈一谈,然后商讨出个协议,毕竟若是事成,蛋糕也是要分一分的。

李从嘉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李光睿的,另外一封则是让李光睿转交给李彝殷。

搞定这个之后,李从嘉继续跟肃州死磕,他现在正在逐步将一些小城慢慢收入囊中,顺便还开始着手处理一下肃州的军事。

本来李从嘉暂时不想动肃州的兵马,毕竟现在朝臣们能够安静如鸡,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李从嘉并没有动那些将军的兵权。

兵就是命根子,谁都会看得紧紧的,彼时李从嘉分身乏术,准备先将文治搞清楚再去搞武将。

现在政局基本稳定下来,经过文武两场科举,李从嘉手下的人变得更多,但是这些人还要实习才行,文官还好说,重建翰林院,把这些人丢过去,让内阁辅臣时不时给他们上个课,顺便让他们修史,李z带来的书籍并不多,好在还有些史书,正好就让这些年轻人磨磨性子。

但是武举出来的就不行了,领兵打仗都是要有实践才行的,要不然培养出一堆“赵括”来,李从嘉哭都没地方去哭。

可是李从嘉并不想用自己的兵去做实验,所以他就瞄准了肃州的兵马。

杨新给李从嘉的小报告起了作用,那里面有许多武将的黑历史,比起文臣,西域的许多武将更加不讲究,想要收拾他们真的是一收拾一个准。

先是从低级官员开始,李从嘉慢慢将那些武举出来的明日之星们都找个合适的位置放进去,他对这些人的要求就是给他们多少兵,他们就要掌握多少,必须让那些兵听话!

从古至今,大将固然重要,但是基层军官更加重要一些,实际上他们才是真正的领兵之人!只要掌握了基层军官,架空所谓的大将是分分钟的事情。

李从嘉的一系列动作,让肃州官员不由得菊花一紧,又开始心惊胆颤,结果等了半天发现都是一些小军官,朝中那些大将他根本没动,渐渐的大家也就不去管他。

不得不说,这些人到底是眼界窄了,毕竟只管肃州一地,他们还没有什么历史可以学,连前车之鉴都没有,这就便宜了李从嘉。

李从嘉将底层军官换了大半之后就收手,不再刺激肃州的官员们。

这件事情做的差不多,李从嘉又开始思考要不要改革一下内阁,如今的内阁都是文官,当初是事急从权,如今看起来就不太稳妥了,以文御武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

李弘冀身上有军功,但是不好入内阁,否则权利就太大了,到时候容易出麻烦,可除了他之外,最有资格入内阁的武将就是一个李平了,朱元……朱元虽然也是打仗的好手,可他的缺点也很明显,做事一根筋。

出将入相,那不是谁都能做的,在加上内阁这几个辅臣,一个比一个资格老,一个比一个人精,弄些新人进来,那不是等着被他们欺负吗?

若是释雪庭肯还俗的话,李从嘉倒是可以力排众议让他入内阁,毕竟释雪庭的功劳是够的,他的智商也够,跟李从嘉的配合肯定也会更默契,可惜了,到最后可能还是要让李平一个人先入内阁,其他再慢看观察,天策军那边倒是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或许为武将单立一个机构?把枢密院挪过来用?可是又担心将来文武争权,到时候武将手中有兵,文臣是万万争不过的,或者再立一个稽查院分权?

李从嘉越想越是头疼,治国这种东西,他也是新手啊,从来就没有什么完美的制度,李从嘉唯一能做的就是结合一下上下五千年,然后选出不那么差劲的来弄。

只是这是个大工程,现在他就算有心也只能一点点来,枢密院……李从嘉不确定能不能弄,他需要找人商议,内阁肯定会反对,所以不适合,除此之外……他发现居然没几个人能商量了!

李z就不说了,李弘冀肯定会愿意建立枢密院,释雪庭可能立场更加中立一些,或许也只能跟释雪庭商议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从嘉忽然觉得释雪庭不还俗保持中立也是挺好的,至少他还有个可以商议的人。

李从嘉将自己想出来的这些东西写了一个条陈,放在一边,准备到时候讨论,结果刚写完就收到了消息:田五娘战败,被围城!

李从嘉接到军报的时候整个人都惊呆了,当时第一反应就是:杨新这个死孩子,让你乱立flag!

杨新得到消息也不晚,急匆匆的就过来找李从嘉,见到李从嘉之后,直接往地上一跪表示他要带兵去救媳妇。

李从嘉怒道:“跟着裹什么乱?你又带过什么兵了?别说带兵,当年你师父要教你,你都不好好学,一边玩儿去!”

杨新被堵的一句话说不出来,心中暗恨当年年纪小不懂事,由着性子来。

李从嘉见杨新都要急哭了,一面欣慰他对田五娘到底还有感情,一面让人将内阁辅臣召来议事。

不过出了这种事情,自然是要派兵驰援的,只是在派兵之前先要查看清楚,当初查来的消息说乱民不多,但是能够打败田五娘,将她围在城里不得出,这就有问题了。

好在消息来得不慢,李从嘉接到消息之后直接气笑了:“我还没对甘州出手呢,他们倒是先来招惹我了。”

如同李从嘉想要给甘州下绊子,那些乱民之中也有甘州的影子,刚开始是一小部分,将肃州军引过去之后,甘州的兵就过来驰援了――谁让那个小城跟甘州接壤呢,来的就特别快。

有心算无心,田五娘还能守住城已经是不错。

李从嘉立刻派人出征,这次他没有用自己人,直接用了肃州军队,正好检查一下他选出来的那些人到底得不得用。

然后转头他就决定去党项一趟,亲自跟李彝殷谈,表明自己的诚意。

党项那边本来就很动心,等李从嘉日夜兼程过去,说明他们要跟甘州死磕之后,李彝殷就拍板决定出兵甘州。

李从嘉在党项的时候,就收到了捷报,倒是田五娘和肃州一个名叫纳尔罕的将军里应外合配合的不错,直接将甘州兵打退,而此时甘州正在对付乱民,根本无力再次出兵,直接缩了回去。

李从嘉心中松了口气,跟李彝殷盟誓之后,就匆匆又回到了肃州。

结果一回去,他就收到了李z给他的“惊喜”大礼包!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