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133、chapter.133

133、chapter.133

李从嘉瞪大眼睛, 觉得今天这信息量有点让他消化不了,不是真正的孟昶?不是说在大庭广众之下直接割喉?怎么可能不是真正的孟昶?

释雪庭见李从嘉一脸茫然, 忍不住亲了亲他才说道:“孟昶喜欢打球骑马,也喜欢走访游历, 只是他身为皇帝不好经常出去,张太华回宫之后就替他寻到了一名长相有八分相像的替身,正旦当日,孟昶突发奇想要去民间亲自看看百姓是否富足,张太华未曾劝阻,反而表示愿意配合替身,孟昶不以为异, 带人微服私访。”

李从嘉顿时恍然大悟:“也就是说当天张皇后杀的是孟昶的替身?”

释雪庭点头, 李从嘉又问道:“只怕这位替身已经做过好几次替他出面的事情了吧?”

释雪庭笑道:“若非如此,他怎么会这般轻易就同意让替身跟皇后一起出行?”

李从嘉……李从嘉佩服的五体投地,同样是宫斗,当许多人将同是女人的妃嫔们当成敌人的时候, 张太华已经开始思考怎么解决这一切的源头了。

他可以想象得到张太华在找到这个替身的时候, 就已经对孟昶起了杀心,或许一开始张太华是想利用替身来替代孟昶,只是这件事情显然不那么容易做,孟昶身边总是有人跟着,张太华不可能轻易下手。

所以张太华就选择了另外一个方式,让孟昶“被死亡”。

或许会有人觉得既然是替身被杀了,那么找回真正的孟昶不就行了?

然而张太华既然出手就不可能还给孟昶回来的机会。

李从嘉问道:“真正的孟昶已经死了?”

释雪庭说道:“失踪了, 下落不明,只不过孟昶当时身边只带了四个侍卫,如今已经找到了三个侍卫的遗体,只剩下一个人,孟昶未必还能活着回来。”

李从嘉笑道:“就算能活着回来也没用,等他回来,他的死已经成了既定事实,张太华完全可以一口咬定他才是那个替身!只不过,张太华诛杀孟昶……这是要被治罪的吧?”

释雪庭说道:“有理由的,虽然大家都知道张太华之前根本没死,而是东躲西藏了十五年,但百姓却大多相信她乃是死而复生,张太华的理由便是她死而复生为的就是诛杀不义之君孟昶。”

李从嘉咋舌,张太华也算是将自己身的所有底牌用的淋漓尽致了,这样就算大臣们都不相信,却也不会过分为难她,当然也会有保皇党想要为难,只不过张太华能够做成这件事情,背后如果没有张家和别的家族的支持,李从嘉才不信她一个人就能搞定,所以孟昶能不能回来就看保皇党能不能打得过这些捆绑在一起的利益集团了。

李从嘉又问道:“你既然回来,就是说那边已经稳定下来了?”

释雪庭摇头:“没有,只是接下来的事情我再留在那里也没用,说来我应该去大营的,只是紫亭候既然已经痊愈,我就写了封信,让他们继续按照原计划行事不必管我,我先回来。”

李从嘉捏着他的下巴说道:“你啊,之前不敢让你去,怕赵匡胤他们觉得你失去抢功劳的,好不容易有这么一个机会,你居然放弃了。”

释雪庭握住他的手亲了一口说道:“功劳够用就行,我如今已经是国师,位份随着国家的强盛兴衰而走,若是我功劳再大,你又要发愁如何封赏我了,不如不去。”

李从嘉失笑说道:“有什么不好封赏的?你立了功劳,我就帮你传道如何?”

岂知释雪庭当即摇头:“不好,我本来就志不在此,更何况你若为我传道,说不定千百年后,又要有人走上郭荣的老路,要灭佛了。”

李从嘉一想也是,不过他嘴上却说道:“其实无论是什么宗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总会随着当地的情况改变,中原佛教自西传来,如今已经与天竺本土佛教有了许多差别,你完全可以将自己的心得传播出去嘛。”

李从嘉本来就是顺嘴一说,结果释雪庭却认真思考之后说道:“如此也好,唔,篡改佛教教义并不容易,倒不如自创一教,引导民众。”

李从嘉顿时震惊:“你要干啥?”

释雪庭说道:“百姓愚昧却也固执,尤其是一些读书人,并不是朝廷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比较起来,他们似乎更信世家大族的话,如今大唐破而后立,倒是也能抑制世家话语,然而只怕经过数十年的休养生息,世家很快就能恢复活力,到时候想要统领他们依旧并不容易,倒不如趁着世家元气尚未恢复,创建国教。”

李从嘉正色说道:“你不是没读过史书,宗教跟朝廷捆绑在一起并不是什么好事,总有一方要压制另外一方的,为什么要灭佛?为什么要抑道?还不是这些宗教的行为已经损害了国家的利益?这种事情你不要沾,否则,我怕将来我也保不住你啊。”

释雪庭见李从嘉着急,不由安抚地拍了拍他的背说道:“莫慌莫慌,我还没说完,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被针对的根本原因则是他们超脱于政治体系之外,若是国教一开始就隶属于朝廷领导呢?”

李从嘉摇头:“佛教和道教也受朝廷领导的,但是随着信众的增加,人数的增加,宗教是能够跟政权掰掰手腕的。”

释雪庭摇头:“那是因为受到的约束还不够,若是从一开始就制定好,按照律法走,也没什么不行。”

李从嘉听了之后心中一动,这样看来国教似乎更像是国家机构下的一个部门,只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拿出一套完善的制度,总是要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更改,若是将来国教继承人不再满足于只是当个传话筒呢?”

释雪庭失笑:“那是以后的事情,千百年之后你我都是黄头一g,你现在就担心那么久远的事情做什么?更何况你担心有用吗?你怎么知道没有国教,会不会出来个别的什么教会?你怎么知道你定下的规定子孙后代不会更改?目光长远是好事,但是患得患失是大可不必的。”

李从嘉眉头舒展:“是我着相了,只是这件事情不好做,一旦你做大,而世家发现你对他们的威胁,恐怕会反扑的非常厉害。”

释雪庭问道:“有心算无心,难道我还抵挡不了他们?”

李从嘉缩在他怀里说道:“我只是担心自己将来不能保护你。”

释雪庭亲了亲他的额头说道:“不要担心,我会守护你,守护你的江山。”

李从嘉怔怔出神半晌才说道:“既然如此,那就着手去做吧,不过……你是不是要还俗了?”

释雪庭笑道:“我如今还俗与不还俗有什么区别呢?谁还将我真的当成和尚了?”

李从嘉摸了摸他的光头说道:“我只是担心,你做出成绩来之后,佛门弟子就想来摘桃子了。”

释雪庭无所谓说道:“那就还俗。”

李从嘉仰头看着他笑道:“那你可以把头发先蓄起来了。”

释雪庭说道:“随意吧,反正也没人规定只要是光头就都是佛门弟子。”

李从嘉也随他去,反正释雪庭怎么样都好看。

两个人腻歪了一会之后,终于是良心过不去,觉得不能继续虚度光阴,洗漱之后,李从嘉忽然问道:“不对啊,刚刚怎么转话题了,我还没问,你回来的时候,张太华都没有给你一个准信吗?蜀国到底是个什么章程?到底投降不投降?赵匡胤可是磨刀霍霍,他们再不表态,赵匡胤来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也没办法拦着他啊。”

释雪庭一边帮他擦脸一边说道:“张太华自然是愿意的,并且她表示只要给他们母子一个容身之地就可以,只是蜀国的那些大臣都不同意。”

“不同意?”李从嘉挑眉:“行啊,想打一场?还挺有骨气。”

这样有骨气的蜀国臣民,是怎么让花蕊夫人失望到吟出“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诗呢?

释雪庭摇头说道:“他们是打算向北周称臣。”

原来是在思考向谁投降啊?真是高看他们了!

李从嘉不服气:“我们哪里不如北周了?北周还求着我们的武器呢!”

释雪庭沉默了半天没说话,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无论从哪里来看,他都不能昧着良心说现在的大唐比北周更富有。

别的不说,就说北周占据着中原北方最为辽阔肥沃的平原,那不是删丹周围这所谓的西域江南能够比得上的,再加上北周和南周虽然分裂,但北周继承了周国原本大部分国库,无论是钱财还是粮食,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都十分充足。

而大唐……大唐之前还在为这次出征蜀国的粮草发愁好嘛?

李从嘉见释雪庭不说话,心里想了想觉得哪怕带着有色眼镜,也没办法硬说大唐比北周强,只好一个人生闷气。

他打蜀国的注意很久了,结果北周现在来摘桃子?就算是无意的也不行啊,那他多没面子?

李从嘉跳起来说道:“不行,我要给四叔和赵匡胤下旨,让他们快点打到江陵,我就不信兵临城下了,蜀国的那些大臣还能犹豫向谁投降好!”

当然最主要的是,现在不赶快投降,等到北周收到了蜀国的依附请求,并且同意之后,那大唐再打就相当于打的是北周,就算李从嘉暗搓搓的也在打着北周的主意,也不代表他现在就想跟北周起冲突。

释雪庭慢悠悠的跟在李从嘉身后去了书房,到那里之后他一边磨墨一边说道:“南周应该也不会坐视蜀国对北周俯首称臣。”

李从嘉拿着毛笔仔细想了想之后,不得不承认释雪庭说得对,比起大唐,蜀国向北周称臣,南周反应会更加强烈,毕竟那样的话,南周就相当于被北周包围了起来,不管怎么看都会变的很被动。

别说什么长江天堑,北周不好进攻,南唐就是个例子,如果真的不好进攻,现在的南唐应该还在。

当然如果按照原本历史的轨迹走的话,现在南唐应该也还苟延残喘,只不过李从嘉也不知道是哪个蝴蝶翅膀没扇对,直接把南唐给扇没了。

李从嘉给李景达和赵匡胤去了信,信上特地强调必须留下孟玄吹男悦挥刑嵴盘淙徽盘笏矶嗨辏伎梢缘彼枇耍窃谥家庵刑氐氐愠霰鸸屎螅苋菀妆晃蠼猓患屐镜鄣南艉蟊壤钍烂翊蠖嗌偎甓济荒茏柚购笕yy她跟李二凤。

当然这也跟李二凤是个美女都不放过的属性有关,他的后宫组成太复杂了,一个连掘自家祖坟的仇人的女儿都要收了的人,节操估计都碎成沫了。

不过李从嘉觉得,既然他让留下孟玄吹男悦灰罹按锖驼钥镓凡怀榉纾Ω镁筒换嵘闭盘裨蚰蔷褪歉闲唇岢伤莱鸬慕谧唷

将旨意发出去之后,李从嘉想了想还是让桃符去将辅臣们喊到宣政殿,蜀国不打算投降,或者说不打算向大唐投降这件事情,他还是需要听听老臣们的判断。

不得不说,经历过宦海沉浮的老臣,的确比李从嘉沉得住气,李从嘉在听说蜀国大臣的意向之后,还会生气,他们居然只是眨了眨眼,很平静的就接受了这件事实。

宋齐丘说道:“既然如此,也是时候让白国公和紫亭候出兵了。”

李从嘉摸了摸鼻子说道:“旨意我都已经写好了。”

是的,他将老臣们喊过来的原因就是需要跟这些人达成一个共识,好让他们给自己的圣旨盖章!

就算是李从嘉,写下的旨意如果没有经过内阁盖章的话,就算能出去也不能生效,想一想也是挺惨。

李从嘉很明白帝王肯定不会喜欢这样的约束,毕竟现在就连他都觉得有些不方便,然而这样的约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坐在王位上的人脑子一热一拍头就下达个莫名奇妙的命令,给大家没事儿找事儿干。

如果只是没事儿找事还是简单的,最怕的是在重要时期做出错误的决定,真是那样的话,大家就等着集体抹脖子吧。

周宗等人也不觉得李从嘉写好圣旨有什么不好,既然蜀国不识相,自然是要打的。

结果圣旨发出去之后,没过两天,大捷,露布至京。

李从嘉接到消息之后,不由得挑了挑眉:“呦嗬,这俩人还学会狼狈为奸,先斩后奏了哎。”

可不是嘛,他的旨意前脚刚到,后脚这些人的捷报就送了过来,中间的时间差算一算也就是三五天,三五天……打下六座城池?这效率是不是也太高了点?糊弄鬼呢?

不过,李从嘉知道这也是李景达和赵匡胤在变相的向他坦白,露布至京之后,李从嘉按住了给他们的表彰没有发,难得的内阁也没劝李从嘉,这里面的猫腻谁都能明白。

这两个人既然搞什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那就必须要敲打敲打才行,李从嘉只是按住了他们的上次,没有降罪也没有写信骂他们就不错了。

李景达和赵匡胤也是心虚,根本不敢说什么,本来已经准备自掏腰包为将士们庆功,结果没想到李从嘉转眼就送来了酒水食物,还让李景达和赵匡胤认真核算战功,当然是从中级军官往下的人,才有奖励。

也就是说李从嘉并没有迁怒到那些士兵身上,只是不满李景达和赵匡胤两个人和他们的那些属下。

好在李从嘉也不是真的不给他们奖赏,等到李景达和赵匡胤又下一城之后,连着先前的奖赏,就全部都送了过去。

李景达和赵匡胤两个人顿时松了口气,知道李从嘉并没有小肚鸡肠的记他们黑账。

李景达尤其高兴,直接请赵匡胤吃酒,席间喝大了说道:“不是我说,今上比先帝好多啦。”

赵匡胤本来也是微醺,听了不由得问道:“先帝?先帝我知道,论天赋,是比今上差着一点,不过更多的是气运不及啊。”

李景达摆摆手说道:“这人的气运啊,跟眼光脾气都有关系,跟老弟你说句实话,这次咱们办的事情,若是放到先帝时期,打死我都不敢这么做,也就是今上大气,不会在这些小事上计较,否则……嘿……”

赵匡胤也喝得有点多,听了之后点点头说道:“今上的确心胸宽广,却也有一点不好。”他一边说着一边凑到李景达耳边说道:“跟国师走的太近了。”

李景达听了之后顿时酒醒了一半,连忙捂住赵匡胤的嘴,四下看看,发现别的将士都在互相找人喝酒说话,并没有注意他们两个,这才松了口气说道:“你以后记住啊,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今上脾气好却也不是什么老好人,你也不想想,惹过国师的人……有好下场吗?”

赵匡胤心中腹诽:当然不是什么老好人,李从嘉若是老好人,他用得着反周吗?

不过听到最后一句之后,赵匡胤心里琢磨了一下,顿时警醒,尼玛还真是啊,就赵匡胤自己知道的,惹到李从嘉倒是没什么,惹到释雪庭的有一个算一个都不好过,最惨的大概就是景琼,命都没了!

赵匡胤默默的夹了块黄瓜压压惊,决定关于这件事情他再也不说什么了,李景达仿佛怕他还说出什么来,便说道:“如今也好,虽然今上膝下只有太子荒凉了些,却也好过将来夺嫡之争。”

赵匡胤一想也是,只有一个太子,大家也不用思考站队问题了,这样看来,就算再有别的皇子,最好也等太子再大一些比较好。

李景达和赵匡胤喝完酒第二天,两个人都当前一天什么都没说过,开始商讨接下来怎么打。

李景达说道:“国师似乎与孟玄创锍闪耸裁葱椋皇敲闲吹降啄昵幔薹ㄕ瓶爻茫慌禄挂纫欢稳兆印!

赵匡胤嘲讽道:“孟玄椿剐。勘鹊钕露即螅

李景达一怔,掰着手指头算一下,还真是啊,李从嘉跟孟玄词峭荒瓿錾闲匆壤畲蛹未笊霞父鲈隆

两个人比较一下,出身差不多,拼爹的话……不是李景达看不起哥哥,而是李z真的还不如孟昶,拼妈……这两位女士倒是差不多,只可惜生出来的儿子差距太大。

李景达感慨了一句:“幸好殿下是生在大唐。”

这要是蜀国有这么一位太子,大唐……哦,也没大唐什么事儿了。

感慨完之后两个人该干嘛干嘛,这个时候从蜀国传来消息,孟玄吹降酌挥锌腹迹盘芄桓傻裘详疲匆参薹ㄗ笥页迹阶詈笫窆故茄≡裣虮敝芡冻稀

李景达和赵匡胤在知道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险些气胖一圈。

赵匡胤一拳砸在案几上恨恨说道:“蜀国简直是欺人太甚!”

李景达冷冷说道:“既然他们想死,成全他们就是。”

赵匡胤迅速冷静下来说道:“也不必赶尽杀绝,留下孟玄茨缸樱绻闲词断嘁部梢愿坏愫么Γ胍o碌墓僭笨梢粤粝拢切┨岢冻媳敝艿摹摺!

李景达看着兵图说道:“该动手了,殿下之前催促我们动手,想必就是不愿意现在就跟北周起冲突。”

赵匡胤点了点头,两个人迅速调兵遣将,打算按照之前设定好的行军路线开始进行急行军。

然而谁都没想到,北周居然拒绝了蜀国的投诚!

李从嘉得到消息十分惊诧地问道:“北周怎么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