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149、chapter.149

149、chapter.149

正人君子们觉得这件事情不好操作, 李从嘉这个没节操的却觉得不是事儿,当天就让徐铉写了一份檄书, 檄书上指责周国派卧底刺杀大唐国王,挑起两国争端, 大唐绝不姑息。

反正话里话外就是告诉李继勋要么投降,要么就准备打吧。

内阁辅臣对于李从嘉的大脑洞已经习以为常,事实上他们之前也猜到可能会这么做

李继勋……李继勋接到这份檄书的时候整个人都很懵逼,他压根没准备跟大唐开战,他想的是先把南周的石守信打服了再说!

虽然之前两周要统一,但是随着北周恭帝和南周哀帝的驾崩,两边顿时又成了分裂状态, 之前说的合二为一似乎成了一个笑话。

李继勋慌忙召集自己的属下商议对策, 其中有智囊拿着个羽毛扇说道:“唐国如今正与北汉交战,纵然嘴上说的厉害,实际上未必愿意出兵,俗语有云国虽大, 好战必亡, 范质他们都在大唐,不会放任唐王乱来的,只要我们强硬一些,自当无碍。”

这个……说得好像有道理,尤其是这些人都被范质等人压制过,一提起这几位老先生都觉得牙疼,这些人一致认为李从嘉肯定是在虚张声势, 他们现在不忙着应对,应该先观望一番。

李继勋最后拍板说道:“先等一等吧,不过还是做好准备,万一唐王发疯呢?唐国王太后可是真的死了啊。”

众人一想也是这个道理,就一边商议增加边境军队一边打算观望。

然而就算是这样李继勋也没有将主力全部调到与大唐接壤的地方,更多的是放在了跟契丹接壤的地方,毕竟对李继勋而言契丹更加强大也更加有威胁力一点。

于是他们就等来了北汉投降的消息,北汉投降的时候李继勋十分意外,之前北汉还很嚣张,并且引来了契丹的骑兵,还一度赢过大唐,几乎是破了大唐的不败神话,怎么转眼就投降了呢?

尤其是北汉晋阳地形险要,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就连百姓都善戎马,而且个性彪悍十分难以掌控,这样的国家怎么那么会那么容易就投降?

难道是唐国用了什么手段?

实际上这次高怀德也的确是用了计策,因为李从嘉给他下了死命令,要在一个月内攻破晋阳城,说实话,这个命令十分不近人情,若是别的国家知晓估计还要趁机骂李从嘉是昏君。

倒是高怀德没有任何怨言,也没办法有怨言,之前他兵败,损失了将近两千的兵马,当时朝中上下对他的能力都有所怀疑,甚至有人提出将高怀德调回,派肃国公前去攻打北汉,当时李从嘉硬是压下了所有人的反对,明确表达出了对高怀德的信任。

就冲着这一点高怀德就甘愿为李从嘉卖命,更何况这次李从嘉给他划定了时间却也不是完全不管情况,直接调过来了多门火?炮,火?药雷盒更是资源充足,如果拿着这些东西还不能在一个月之内攻下晋阳,高怀德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脱冠请辞了。

而且高怀德也知道,九华宫那边出了那么大的事情,李从嘉心里肯定窝着火,不能马上找周国的麻烦,自然就要搞北汉。

实际上正如李继勋等人所想,李从嘉也不敢轻易双线开战,别说王溥他们也有劝说,就算不劝说他也不会在彻底拿下北汉之前跟周国对上。

高怀德收到命令之后,想了想也没有立刻就大张旗鼓去攻打,反而是散出谣言,说因为之前高怀德都守城不出,唐国朝廷不满,现在逼他出兵,高怀德无奈只能带着五千人马攻打晋阳城。

五千人马……还不到晋阳人口的四分之一,真的是百姓随便上都能打得赢,毕竟晋阳人都弓马娴熟,刘继恩得知之后,就仰天大笑说道:“天助我也,五千兵马,我不用契丹兵也能打败,让他们看看我们汉家儿郎的风采!”

刘继恩是真的很开心,之前将契丹兵引进来,他也承受很多压力,也担心是引狼入室,最主要的是,汉人之间的战争却引别族来掺合,刘继恩非常担心自己的名声,儿皇帝石敬瑭被唾骂至今的例子摆在那里呢。

于是刘继恩就真的带着两万兵马来应战了,两万对五千,如果不发生奇迹的话,刘继恩自然是稳赢。

事实上,还真就是发生了奇迹,高怀德带的五千兵马……全特么是火?器?军!各种火?器轮番组合上阵,刘继恩刚跟高怀德打了个照面就被打蒙了,在看到火?器的威力之后,想起了之前的传言,顿时面如土色,带着兵立刻退回了晋阳城。

不得不说,刘继恩的确是个很果决的人,如果他再犹豫一点,只怕今天带出来的所有兵马都要折在这里。

高怀德见刘继恩跑了之后,十分遗憾,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也不用再隐藏什么,直接带着兵马追了上去,火?器?军移动比较缓慢落在了后面。

高怀德觉得火?器就这点不好,不够灵活,好在还有火?铳,高怀德带着人拿着火?铳追击了一会,发现就算是火?器?军骑在马上拿着火铳那个准头也不怎么样,反而有些浪费,干脆就让人停下来,等大部队过来之后,再一点点向前推进。

此时刘继恩已经跑回了晋阳城,晋阳城门关闭之后,刘继恩就放下心来,自觉以晋阳城的坚固,对方肯定打不破。

回来之后他跟属下开了个会,探讨了一下大唐的火器,然后众人都发现大唐火?器虽然厉害,却也有个弊病,那就是不够灵活,刘继恩十分遗憾说道:“若是早知如此,就带着骑兵包抄,以快打快,他们必然不是我们对手。”

北汉宰相说道:“圣人不必担忧,此时知晓此事犹未晚,高怀德不知深浅已经追到了城外,是时候迎头痛击了。”

刘继恩微微一笑:“的确,吩咐下去,让二郎们整装,我们再去会会高怀德!”

结果他这句话刚说完,下面就有人过来报告说道:“报,敌军开始攻城,东城门和北城门已经有些坚持不住。”

刘继恩顿时大吃一惊:“来的这么快?不对,怎么会坚持不住?”

开玩笑,当然坚持不住了,如果刘继恩带着整个晋阳城的人在前面都骑着马狂奔,火?器?军对他们造成的伤害可能有限,然而他们既然缩在城里,那这个城池必然是守不住的,火?炮别的不行,但绝对是攻城利器,更不要说还有新研制出来的实用猛火油的喷火枪。

如今的城池大门大部分都使用的是木头,哪怕刷了桐油也并不能抵挡火?炮的攻击,几轮下去,城门就发出了不堪重负的破裂声。

而此时城墙上的士兵再怎么用力往下丢石头泼热水,甚至泼粪也没用,因为唐军压根就没站在城墙守军的攻击范围之内,火炮的攻击范围十分之远,至少在城门被攻破之前,他们不用动手。

甚至城门攻破之后,他们也不用怎么动手,毕竟城门就那么大,从里面跑出来的话,一枚炮弹过去,有一个算一个,都别想靠近唐军二十尺范围之内。

高怀德坐镇后方,看着北汉军队无奈只能从城门上跳下来,沉声说道:“大唐的儿郎们,该去会会他们了!你们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

本来高怀德现在手上的火?炮完全能够支撑他一字排开去炮轰那些北汉军,只不过,这样做终究有点不美,那些士兵都被火?炮弄死了,军功算谁的?难道都算操纵火炮的操作兵?

可是不都算他们的,要怎么算?平分?这样对火?炮操作兵又不公平,高怀德干脆也不用了,直接就让手下上去砍人,当然这样可能会牺牲一些士兵,然而当兵本来就是刀口舔血的事情,哪里有不冒险就能拿到的军工呢?

而且高怀德觉得,这样还能剩下一些炮弹,他觉得那些炮弹应该比士兵的抚恤还要贵一点,当然他肯定不敢当着李从嘉的面这么说,毕竟李从嘉对人命更加看重一点。

高怀德想起之前李从嘉写给他的手谕,耳提面命告诉他,不用节省,东西没了还能再造,大唐现在缺人,死一个就是损失。

他叹了口气,完全不死也是不可能的啊。

不过此时的北汉士兵已经被打的没有了心气,他们还能冲出来完全是因为平时习惯使然,等唐军以逸待劳的等他们冲过来,然后跟他们撞到一起之后,他们发现之前看不起的唐军,真实实力一点都不弱!

甚至唐军的骑兵也很厉害,而且他们的马更好一点!

北汉的马大多都是从契丹购买而来,契丹马和西域马哪个马种更好更适合作战不好说,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契丹绝对不会把最好的马匹卖给北汉,然而现在大半个西域都是李从嘉的地盘,他完全可以让人去研究那些马匹哪里更适合做运输用,哪里的更适合用来作战。

而大唐军本身因为李从嘉舍得花钱的缘故,一个个素质也比北汉军队强上许多,从装备到个人体力完全碾压,北汉军很快就被打没了心气。

此时已经站在城墙上的刘继恩惨白着脸,他完全没有想到会败的这么快,明明之前跟高怀德还对峙了许久,怎么会这么容易就败了?

也是直到这个时候,刘继恩才意识到,之前高怀德所谓的带着五千兵马被迫出兵,根本就是谣言,就是他的一个计谋,他甚至觉得高怀德之前守城不出,也是为了麻痹他,让他认为大唐的实力不过如此,从而轻敌。

如今他就吃到了轻敌的苦头――晋阳城都要守不住了,而晋阳若是守不住,他还能有什么地方可去?再往北走是契丹,刘继恩十分清楚,如果投降,看看之前的龙王和赵匡胤,就知道他在大唐应该还能安稳当个侯爷,或许没有实权,但是只要老实一点,混个善终是不成问题的。

而契丹,契丹人之前之所以跟他合作,是因为他是北汉皇帝,能够给契丹人提供各种便利,一旦他兵败,那些契丹人可能会第一时间翻脸,甚至将他赶出契丹,当然在赶出去之前,他身上带着的东西,契丹人也不会给他留下一点。

正因为甚至契丹人的行事方式,刘继恩做出了投降的决定,他拿着降书披头散发的走出城池的时候,他身后的晋阳百姓爆发出了哭声。

高怀德顿时觉得无比棘手,这些百姓对刘继恩十分有感情,大唐就算拿下晋阳,恐怕这些人也不会对大唐多么顺从,而要安抚这些人,将这些人真真正正变为大唐人,恐怕需要很漫长的一段时间才行。

高怀德将捷报和自己的奏折送了上去。

李从嘉得到高怀德的捷报之后,露出了这些天来唯一的一个笑容,释雪庭看过之后心中着实松了口气,他真怕李从嘉积郁成疾,然而人家亲娘死了,伤心也是在情理之中,就算是他也只能流于表面的劝慰,更何况释雪庭从来都不能感同身受。

高怀德拿下了北汉,李从嘉立刻召集内阁开始作战后抚恤工作,以及对新地盘的统治。

王溥看了高怀德的折子之后说道:“殿下,高将军所言极是,北汉臣民怕是会不服啊。”

李从嘉说道:“高怀德之前打下来的城池已经安抚的差不多了,真正的老百姓只要你让他们过上平静日子,不用担心随时会被拉去参军,也不用担心自己的家产会被人抢夺走,那就足够了,不过,晋阳情况特殊,那里估计都是刘继恩的死忠,想要安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简单来说就是晋阳城因为是国都,生活在那里的百姓应该比北汉其他地方的百姓更加好一些,受到北汉各种政策优待也会多一些,现在北汉投降之后,晋阳从都城沦落成一个普通城池,以前的优待也没有了,这里的百姓很容易搞事情。

对此,大臣们都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方法。

李从嘉见大家都没说出什么,摸了摸下巴说道:“我倒是有个想法。”

周宗躬身:“还请殿下指示。”

李从嘉十分干脆说道:“搬!”

宋齐丘问道:“搬?”

剩下三位内阁辅臣面面相觑,不会是他们想的那样吧?

李从嘉点头说道:“没错,将晋阳百姓全部迁出,分散打乱安排到各地,我就不信他们还能闹出什么幺蛾子。”

这个方法还真是……简单粗暴啊。

不过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释雪庭见诸位大臣有些犹豫,便替他们问道:“若是如此,这恐怕是个很大的工程,更何况……把人都搬走之后,那里就是空城了,晋阳地理位置不错,易守难攻,放弃可惜啊。”

李从嘉说道:“当然不放弃了,那么大的一个城池怎么可能放弃呢?我的意思是,那里现在距离契丹太近,不如就作为边城,将守卫边疆的士兵和他们的家眷迁过去,晋阳的生活环境也并不十分差,那些士兵有家眷在当地,守卫当更加用心一些。”

释雪庭瞬间了然,这倒也是个方法,这年头基本上就是流水的军官铁打的兵,一般很少会换防,更何况就算换防也并不难。

李从嘉想要在边境多打造这样几个城池,基本设施都差不多,到时候就算换防也容易,让士兵直接一打包就携家带口走人,到了另外一个城镇生活依旧跟以前差不多。

当然这还是他的初步设想,还要跟内阁和枢密院商议之后才能实施,毕竟更换军官容易,只是高层调动,影响不大,可是如果连士兵都跟着调动的话,这一次调动涉及到的可能就是成千上万的人,不谨慎一点不行。

李从嘉见没有人反对他这个意见便说道:“好了,这件事情先放在这里,攻打北周的事情可以提上日程了,那周石守信那里如今怎么样?”

李从嘉需要通过石守信的动作来判断一下到底派多少兵马,当然最主要的是水军他正在训练之中,一时半会恐怕派不上用场,石守信如果老老实实在南周地盘呆着,他不介意让他多苟延残喘一段日子。

石守信果然没有要介入北周和大唐争斗之中的意思,甚至他还在长江沿岸增加了布防,在于蜀州的交界地反而防守的没有那么严,不过其实此时的南周的确不太好打,北面有江西面有山东边和南边都是海,想要拿下南周所要付出的代价,跟打北周不是一回事。

周宗有些担忧说道:“这样连连征战……只怕士兵吃不消,尤其是火?器?军。”

李从嘉坐在御座上懒洋洋说道:“如今我火?器?军有五万人,每次出征大约也就是几千人左右,最多不过一万人,轮换都够,哪里会吃不消?对付北周,也没必要让火?器?军倾巢而出。”

周宗看了一眼王溥,觉得自己已经尽了最大努力,王溥默默坐在一边也不说话,根本就不劝,没办法劝啊,他们谁都不能说李从嘉打周国不对,给自己亲娘报仇不对不是?

就算是周宗也只能委婉的从为士兵着想上劝一劝,实际上他这样也有些逾矩,士兵的事情自然有枢密院去管,完全用不着内阁首辅担心,内阁首辅需要关心的事情是更多是在民生方面。

李从嘉看着他们说道:“你们想说什么我都知道,放心,这次不会跟对付北汉一样划定时间,只要能打下来就行,也不用太过着急,不过也别拖,真的拖时间长了的话,北周有大片农田,再加上是守城,优势还是有的,当然如果能够将大运河沿岸的粮仓抢占过来,我们的压力或许会小许多,不过这些就交给肃国公他们去商议吧。”

李从嘉都说到这里了,他们能怎么办?只能躬身应是,并且尽全力保证大军出征的各种粮草和后勤装备。

户部尚书愁眉苦脸,每次出征要用钱的时候他都这样,也不知道户部尚书这个位子是不是有诅咒,反正坐上这个位子的人,不管原本是什么样的,都会多一条抠门的属性,李从嘉已经十分习惯,干脆也不去管,反正活干好了就行。

而就在这个时候,长安城传来消息,大明宫建好了,当然也不是完全建好,大体已经出来,剩下就是各个宫殿的一些彩绘装修,以及加隔断之类的,这些都是软装修,做起来也十分快,甚至等朝堂上众人商议出搬迁的吉日之后,那些工匠或许已经赶工赶完了。

诸位大臣顿时松了口气,大明宫建好,就意味着李从嘉要搬进大明宫,甚至他们需要准备让李从嘉登基称帝的事情,而登基称帝从来都不是小事,需要精确到方方面面,在这种情况下,大唐可能暂时没有余力去攻打别国。

至于登基大典完了之后,那时候多少大唐也算是休养了一阵子,若是没有更好的阻拦借口,那就只能让李从嘉派人去打了,反正早打晚打都是打,那时候时机比现在好,打就打吧。

就在周宗等人打算跟李从嘉商议这件事情,刚开口说道:“殿下,大明宫已经建成……殿下应当择日登基,以安臣民之心。”

所有人都等着李从嘉下命令,结果他们就听到李从嘉说了句:“登什么基?不登!”

内阁众人:???????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