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169、chapter.169

169、chapter.169

说实话要不是讨论简体字讨论到了有关书籍的记录, 李从嘉很可能就想不到收集天下亡书的事情。

现在想起来了,他立刻就准备写诏书, 这年头的书都很珍贵,但是再珍贵也挡不住老百姓不认识字, 然后将很珍贵的孤本什么的拿去垫桌脚啊,烧火啊。

这种事情真的有还不少,李从嘉写完诏书想了想就把这件事情扔给了礼部去搞,这种事情要交给专业的来。

李从嘉现在开始琢磨的是土地问题,不得不说,历代王朝的更迭基本上伴随着土地问题的改革,一般也正是因为朝廷对土地的控制力度逐渐减弱, 然后出现军阀割据, 这才是天下大乱的主因。

说实话,朝廷加强对土地的控制,全天下的土地都归国有,然后租借给老百姓或许才是最有力的控制, 然而……李从嘉想了想觉得他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除非他能把所有的爵位全部废除,并且以后都不再封爵,然后他自己手上的那些地盘也都交出来。

不过,这个办法李从嘉也就是从脑子里过一下,连认真想一想都不肯,他没兴趣牺牲自己改变世界,尤其是就算牺牲他自己或许也做不到这一点的时候。

兔国的土改是建立在一种破而后立的基础上的, 他现在达不到那样的条件,就别作死了吧。

这样的话,土地怎么分就是问题了,其实李从嘉很想收回有功名能够免税这个特权,但是又怕被怼,想了想决定从最低等级的秀才修改一下,秀才就等同于基层公务员,考试难度降低,但是不能在减免田税。

不过这是个大事,不能他一拍脑袋就干,至少要跟内阁商议一下,内阁在听说李从嘉要动秀才的利益的时候,所有人都很淡定。

李从嘉之前已经稍微透露出过对于特权人士免税的有些不满。

增加名额同时免去这部分特权,这都是一体的,就算读书人不满意也没用,他们要不要做官?做官就必须考秀才,有本事你啥都别考啊。

王溥对这件事情也接受良好,只是问道:“陛下不怕天下离心?”

李从嘉笑道:“离心?为什么离心?只是秀才不免田税了而已,别的没有改,有本事就继续往上考,读书人怎么能没有当进士的梦想呢?”

周宗无奈说道:“这些人的嘴可都很利的。”

李从嘉很光棍:“爱骂就骂去吧,千百年后总有人知道我这么做的好处。”

“不怕他们跑了?”徐铉忍不住问了一句。

李从嘉反问:“往哪里跑?契丹?还是南周?南周岌岌可危,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有经天纬地之才,过去就能够帮助南周反败为胜,我这位子干脆让给他们算了。”

众人瞬间闭嘴不说话,李从嘉既然已经这么坚定,他们也觉得这样改革没什么不好,反正现在国家百废俱兴,虽然国号为唐,却也并不是完全传承唐朝的各种制度,破而后立正当时。

就是破的没那么厉害而已。

李从嘉见大家没反对,很开心的跟大家开始讨论税收问题,首先是鼓励大家种田,老百姓的田税可以适当降低。

结果他这句话一说出来,直接就被拍了回来,现在国库本来就不充盈,再降低税收,日子还过吗?

他们制定的税收已经不高了啊。

李从嘉十分遗憾,觉得有必要鼓励商业了,现在这个时代整个国家都是靠着田税和一些杂七杂八的税收来维持,不过田税是主体,所以想要改这一方面很难。

于是李从嘉开始迂回,他制定了一些列的商税,只不过他原本对商税了解的也不是很多,只能提出一个大体的框架。

只是现在的商人太少了,毕竟国家刚刚稍微安定一点,商人们还不是很多,再加上长途行商路途太遥远,之前又没什么保障,一般人都选择了做些小本买卖。

可是小本买卖能交多少税呢?税收的大头在关税和一些其他的手续费契税啊。

李从嘉盯着自己的小本子,觉得十分纠结,释雪庭看他这个样子只好说道:“苛捐杂税不宜太多,秦二世而亡,隋二世而亡,这都是前车之鉴。”

李从嘉叹了口气:“我就是不想给农民加重负担,这才想要搞商税,可是商税也要有商人啊,头疼。”

释雪庭说道:“路途不便,除非修路。”

李从嘉听了之后,灵光一闪说道:“对哦,修路,为什么没想到呢?”

释雪庭赶忙拦着:“你别犯傻啊,修路要怎么修?得花多少钱?现在需要休养生息,让百姓吃饱穿暖才是真的,尽量最大程度的避免花钱。”

李从嘉看了一眼户部送上来的账本,乐观地说道:“我看了,钱还是不少的,反正先规划着啊,至少将京城通往各个比较重要藩镇的道路修好,然后再连接小一点的城镇,一点一点的辐射开来,我也没想一口吃个胖子。”

释雪庭无语地看着他半晌才说道:“你是不是忘了一件事情?马上要给先帝重新选定陵寝位置,建完之后,就要为你营建皇陵了啊。”

李从嘉瞬间一脸呆滞:擦,把这件事情忘了。

回过神来之后,他很想说建什么建啊,建那么好等人盗墓吗?找个风水不错的地方,把他喜欢的几件东西当陪葬,往里面一埋得了,搞那么隆重干什么?

然而就算是对着释雪庭他也不敢说出这么一句话,毕竟古人事死如事生的想法根深蒂固,而且这里面还掺杂着给李z修陵这件事情。

他亏待谁也不能亏待自己的父母啊,当然李z纯属是占了钟皇后的光,如果只是李z一个人的话,李从嘉肯定要压制他的陵寝规模,只要达到皇帝标准就可以了,别的……谁愿意给他那么多好东西。

可惜钟皇后还是不错的,李从嘉并不像亏待钟皇后。

李从嘉有些不情不愿地说道:“找个差不多的位置,也不用奢华,嗯,薄葬吧,毕竟现在老百姓日子都不好过,就不要大肆修建了,你也说了秦二世而亡就是前车之鉴,始皇帝的陵寝规模宏大,但是也劳民伤财,我们就别这么搞了。”

释雪庭有些纳闷,一般来说,皇帝对自己的身后事应该都很看重的,对于陵寝更加看重,毕竟那是在另一个世界的宫殿。

怎么李从嘉这个样子,看上去还有点不愿意?

李从嘉问道:“陵寝的事情我怎么还不知道?”

释雪庭说:“他们还在抠典籍呢,首辅他们还想推陈出新,不愿意都照着旧有的规章制度来。”

李从嘉:……

好吧,大家这么认真这算是从另一方面表明对他的认可,他应该高兴才是,只不过,他是不是应该告诉大家,别太过了?

于是第二天,周宗他们就收到了李从嘉的劝说:“别搞太复杂了哈,我就以身作则,薄葬就行了,后世皇帝谁也不能超过我的陵寝规模,也不能修陵扩大规模。”

众人抱着正在讨论要给多少陪葬的话题一时之间无语凝噎。

李从嘉说这句话也是有道理的,之前也有皇帝是要薄葬的,但是架不住后代想要奢华陵寝这件事情,然后那个后代就把父祖的陵寝全部都扩充了一遍,使父祖的墓看上去比自己的豪华一些,然后就心安理得的带着一堆珍贵器物陪葬。

所以他必须把这个定死,日后的皇帝最多也就是跟他一个规格等级,不能超过。

反正就算后代皇帝再有什么大功绩也未必比他这样一统天下更大了,至于下一个王朝……那他就管不了人家了。

是的,他也没想过大唐能够千秋万世,事实上就没有一个政权能够千秋万世的,他只要尽最大努力打好基础就行了。

周宗看了看他们手里的一些备用选项,得,这些都跟薄葬没有任何关系,可以扔到一边了,然后他们还要继续讨论。

偏偏李从嘉还要给他们增加工作量,非要讨论修路相关。

周宗忍不住问道:“陛下,没钱啊!”

李从嘉摆手:“有钱!”

众人:????

不是吧,你的内库这么有钱了吗?国师到底是什么属性?财神转世?皇帝的内库比国库还有钱,这让他们的脸往哪里放啊?

李从嘉摸着下巴说道:“招商修路。”

招商修路?众人消化了一下这才明白了李从嘉的意思,宋齐丘摇头不赞同地说道:“商人逐利,就算是朝廷号召也未必有人来。”

李从嘉笑眯眯地说道:“怎么没有利益呢?可以建收费站啊。”

众人:啥玩意?

李从嘉将收费站的概念解释了一遍之后说道:“可以按照现在那些路的人流量粗略估算一下一天的收入,然后按照这个大致收入去算年限,在某个年限之前,他们都可以一直收费。”

宋齐丘脑子灵活,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反应过来:“那怎么保证商人们不会赔钱?赔钱的生意谁干?”

李从嘉说道:“那就看他们自己了,这条路走的人越多,收的钱也越多,反正我们签订的合同都是有年限的,在年限到达之前,就算他们早就将本钱收了回去,并且赚了很多钱,朝廷也不会不管的,只不过到了年限之后就必须拆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所建道路的养护也要让他们来。”

这是一个非常新颖的点子,然而这件事情本身的不确定性太多,在这个比较保守的年代,他们觉得愿意冒险的人并不会很多。

李从嘉却不这么认为,商人做的本来就是有风险的事情,并不是所有生意都稳赔不赚,只要给他们一个赚钱的可能性,他们就主动过来。

当然修路的事情也并不是全靠商人的,至少各个城镇之内的道路都是朝廷来修,其他就是比较长的路才会让商人来。

李从嘉见大家都持保留意见,干脆说道:“选一条路,我们实验一下就是了。”

李从嘉选定了一条长安到咸阳的路,这条路不远不近,而且联通两个人口比较多的城市,来往人口比较多,他先是让人勘定了一下路的大致位置,然后将这条路的走向,路过什么地方,都给定死。

这些当然都是要朝廷来的,商人修路就只能按照他们给出来的条件修。

很多人都不怎么看好李从嘉这个操作,李从嘉这次干脆也没有公开竞标,直接暗箱操作,让释雪庭找人去修路,而且用的是最高标准,雇人来用最好的石料去修――这年头还没有普遍使用水泥,李从嘉一时半会也搞不出来,就只能先修石路。

反正这条路也不算长,将来大不了翻新用水泥,这个钱他还是搞得起的。

李从嘉更绝的是让释雪庭在路两边竖起了广告牌,上面就画上了万里香的图标,然后配上几个招牌菜,也没有文字。

没办法,这年头的文盲太多,就算写上字也有人因为不认得而不知道这是什么广告。

图像就简单很多了,只要见过的基本上就有印象,不过万里香自从在西域的时候,就一直走的高端路线,所以除了万里香,李从嘉还弄了一个下属的子品牌江南岸,这个食肆主要走平民化路线,一样修建在了路边的广告牌上。

路修好之后的刚开始,那条路来往的人并不多,毕竟能够走的地方多了,干嘛非要去花钱呢?

所有人都觉得李从嘉这次是失败了,然而只有李从嘉自始至终都十分淡定,他跟释雪庭说道:“总会有人吃螃蟹的,不要急。”

他就不信了,在这个年头运送货物这么困难的情况下,有方便整洁的大路不走,偏要走费时费力的小路?而且那条小路还绕远?

别开玩笑了。

不得不说,李从嘉大概是真的被上天眷顾,修完路没两天,随着雨季的到来,就连长安和咸阳的降雨量都开始变得多起来,一下雨,那些小路就泥泞不堪,别说带着货物,就算不带走起来也十分不容易。

那条路上的人逐渐增多,说实话,李从嘉采取薄利多销的方式,制定的过路费并不多,也就是两个铜板,毕竟他修路都没花多少钱,人工极其廉价,石料也不贵,整条路最贵的特么就是那几个广告牌!

人们在感受到新路的便利之后,不缺钱的都开始走新路了,李从嘉趁机推出了月卡和年卡模式,能够打折过路费,对于经常走这条路的人来说是十分划算的。

然后趁机又揽回来一批钱,过了两个月之后,李从嘉算了一下,呆滞的发现,他修路的钱几乎全部赚了回来,当然广告牌的钱还没回本,但是这已经很不错了,毕竟他这条路的收费年限可是十年,而且这只是最近一年的年卡月卡,等往后几年的年卡月卡,那基本上就是纯赚啊!

李从嘉趁机开始在路边修建一些茶馆食肆,江南岸就开到了路边,然后还请了人每天清理道路上的垃圾,保持道路的干净整洁。

他甚至还在那里搞了一个安全站,直接派人沿着路来回巡逻,避免出现各种违法犯罪的事情。

这样一条路给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整个就是一个良性循环,一传十十传百,走的人自然会多,而江南岸的名气也打了出去,李从嘉的荷包又肥了一圈。

最近朝臣们每天都能看到李从嘉和蔼的笑容,私下一打听,周宗等人彻底是服气,同时也很后悔,怎么他们就没想到这一点呢?

所以,他们这位陛下的脑子里装的都是什么?

修路这件事情被证明是可行的,李从嘉干脆让众人继续去划定全国范围内的主要干线,然后选定出一些比较重要的去招商,当然自己人想要瓜分也是可以的,唯一的就是要符合朝廷的标准,至于朝廷的标准――基本上就是李从嘉个人的标准了。

不过修路致富这种事情被大家发现是可行的,所以所有人的热情空前高涨。

李从嘉赚了一笔之后,这件事情就彻底撒手不管,释雪庭问他要不要继续投标的时候,他就摇了摇头,如果释雪庭派人继续投标,大家都知道要跟他竞争,只怕到时候就没人敢来了,反正他赚钱也并不指望着修路,能起个示范作用就可以了。

然后李从嘉开始琢磨军改。

当然这件事情他跟谁都没说,甚至连释雪庭都没说,他需要想的更加完善一些才行。

之前招兵的时候,基本上只要是青壮就都收,从来没有过什么筛选,现在天下已经算是比较安稳,南周那边,李从嘉决定如果能够怀柔的话,就怀柔,不能再说,最好不要再打仗。

如果不打,他就能够折腾一下现在的军队系统,首先是将一些老弱病残都先裁下去一批,当然这些人的安置问题也要思考到,然后再精简一下队伍,对于那些来当兵就是为了吃饱饭混日子的,也请他回家吧。

这样估计能够裁下去很多人,这些人回到家乡之后,给他们分田,现在大唐不是没有田,而是田太多没人种!

如果有退伍的士兵愿意去比较荒凉的地方开荒,那就有各种优惠,反正大家的生活一定要保证。

等精简完之后,李从嘉就要开始逐步建立职业化军人的体系,然后就是特种兵,不过,特种兵反而比职业化要容易一些。

李从嘉的想法是让天策府逐渐转变,毕竟如果都是一样的兵种,天策府的地位太过崇高很容易引起大家的不适,转变一下兵种,让天策府的地位变得不同,这才是重点。

毕竟这是李从嘉留给释雪庭的,天策府里的人也都更认可释雪庭是他们的首领,唯一需要纠结的就是,将来释雪庭要选谁当继承人?

杨新这个徒弟就算了,倒是田五娘可以发展一下,只不过田五娘现在似乎也开始更注重自己的家庭,开始相夫教子,这让李从嘉觉得有些遗憾。

他也支持过田五娘,田五娘也争气,可惜到最后,田五娘并没有能做出跟这个时代不一样的选择,当然他也没办法指责田五娘,毕竟每个人的想法不一样。

那么或许只能从天策府里面选,更甚至……直接让释雪庭带着李仲寓去那里混脸熟,毕竟天策府在名义上是归天子管的,李仲寓继承释雪庭的遗产……好像……也算可以?

李从嘉试探的跟释雪庭提了一嘴,释雪庭微微一笑说道:“你儿子就相当于我的儿子,让他来管也是天经地义,否则将来,这样强力的一支队伍,你交给谁放心?天子手上总要统御一支比较强壮的兵马,这样才能够震慑宵小。”

李从嘉这才放心,然后开始让下面人去搞精兵的事情,等搞完这件事情,他就要将重建边防提上日程了。

毕竟大唐周边从来都不安全,除非有一天大唐能够占据整个亚洲,这样才能稍微放松一下边防,否则就必须小心再小心,至少要防备契丹和于阗。

至于远处的大理,说实话,对大理李从嘉是虎视眈眈的,他很想将大理也拿回来,毕竟在他的心里,这也是祖国的地盘。

结果还没等他思考怎么拿下大理,释雪庭就给他带来了一个十分让人惊诧的消息:秀国皇帝庞谦被逼宫,下落不明,新皇已经登基。

而新皇的人选,是谁都没有想到的。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