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194、chapter.194

194、chapter.194

李从嘉一脸冰冷的坐在御座之上, 下面的大臣也没有一个人有好脸色,无他, 山东士族把他们一起骂上了!

如果说李从嘉就是商纣,这些人就是助纣为虐!

李从嘉坐在御座上环视四周, 发现没人肯说话,便问道:“除了山东,还有地方出问题吗?”

众人愣了一下,他们都在等着李从嘉发脾气,然而李从嘉没有,只是冷冰冰的提出了问题。

户部尚书犹豫了一下出列说道:“回陛下,除了山东和关外以及岭南, 其他地区都推行顺利。”

关外和岭南……唔, 这两个地方都是少民多,民风彪悍,对朝廷一向不感冒,也不认为自己是大唐人, 就算每年朝贡也不过是怕大唐找他们麻烦。

只不过……山东那边好好的汉人居然跟少民一个德行, 真是让人心寒。

岭南那边先不管,李从嘉已经做好准备收拾这些土人了,想要搞一国两制也要看自己有没有那个本事。

至于西域……李从嘉冷笑,他现在正需要杀鸡儆猴,看来上次他对待西域反叛还是太宽容了,让这些家伙又开始嚣张,之前他还想着充分尊重少民的生活习俗和意见, 现在看来……尊重个屁!

反正这个时代也没什么人权的说法,正好拿他们来杀鸡儆猴!

李从嘉轻飘飘地看了户部尚书一眼说道:“抗旨不遵该怎么处置,难道还用我说?”

户部尚书一个激灵,当时就有点慌,他慌的不是李从嘉说西域抗旨不遵,他担心的是李从嘉下一句就把山东跟西域等同!

当年李世民再强硬也没强硬过山东士族,李从嘉要是敢这么干,估计下场可以跟秦始皇比一比了,甚至……步隋朝后尘也说不定!

好在李从嘉只是说道:“此次西征任命楚王为行军总管,便宜行事。”

朝臣们顿时倒抽一口气,便宜行事的意思就是说西域任由李景达随意祸害,只要不过分,李从嘉就不会问罪,这……这明摆着是要给西域一个教训啊!

不过,也就是李景达了,换成其他大将肯定不会得到便宜行事的旨意。

“岭南之地多山,且烟瘴横行,暂且不提,至于山东……”李从嘉看着御案上的万言书,故意停顿了一下。

下面的大臣都屏气凝神等着李从嘉的决定,李从嘉看了一眼发现很多人都颇为坐立不安的样子――不用说,这些人肯定跟那些山东士族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从嘉停顿了好一会才说道:“他们不是说有逆耳忠言无法直达天听吗?我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派代表来!我倒要看看他们有什么忠言,还有……下令全国捕杀蝗虫,若有人拜蝗虫者按律罚,入档。”

众人抖了抖,罚款什么的是小事,入档这才是大事,大唐如今每个人都有专门的档案,如果没有档案那就是黑户,什么都做不了,而被犯法入档之后,也会很不方便,比如说贷款就会被拒绝。

只是……捕杀蝗虫……历朝历代都这么说过,哪儿那么容易啊,老百姓愚昧,只会认为是天降灾难,根本不敢去杀蝗虫!

李从嘉下了朝之后直接将杨新喊来说道:“之前让你去西边买粮食如今运过来了吗?”

杨新立刻说道:“商行已经都准备好了。”

李从嘉这个时候庆幸不已,他之前准备这些粮食是想要打契丹和岭南用的,他当时就是赌这一口气,如果内阁那里不肯拨粮食的话,那他就自己花钱买粮食支撑大军去打,契丹不好说,反正岭南那里若是能够搞定绝对是一本万利。

结果万万没想到,还没打岭南,就发生了蝗灾,他自己都不知道这运气是好还是不好了。

李从嘉对杨新说道:“你回去就准备一下,用粮食换蝗虫,要干蝗虫。”

杨新当时就傻了:“啥?”

这样的赔本生意都做?陛下不会是被那些山东士族给气傻了吧?

李从嘉一看他的表情就知道这孩子在想什么,忍不住一巴掌拍过去说道:“你是不是傻?蝗虫不仅可以吃,还可以入药,别告诉我你小时候连蝗虫都没吃过!”

李从嘉一副理所当然的模样,实际上心里很虚,因为他……就从来没吃过这玩意!

不过李从嘉这句话算是勾起了杨新的回忆,他小时候……还真吃过这东西!毕竟吃不饱的时候只要是能入嘴吃不死人的就都能吃,不过那时候他是烤着吃,听说炸着吃很好吃。

杨新立刻点头说道:“我知道了,不过要怎么换?”

李从嘉也有些犹豫,转头看向释雪庭问道:“如果干蝗虫换等量的粮食……会不会太苛刻了?”

释雪庭也没有这个经验啊,只好说道:“据说现在蝗虫铺天盖地,应该很好抓,这个算不上苛刻。”

李从嘉对释雪庭有一种盲目的信任,既然释雪庭都说可以,那他就这么做好了,反正到时候如果不合适就再更改,只要帮助老百姓把这一关给渡过就行了。

杨新匆匆忙忙的就去布置,毕竟这些粮食都放在仓库,运送到各地也需要一段时间,还好,这次蝗灾主要集中在关中,运送并不是很难,更何况李从嘉曾经就吩咐杨新花大价钱买了船,有了这些船运送粮食也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李从嘉的商行遍布大唐,就连小一点的城镇都有,而且这些商行一般都有存粮应该能够支撑到新的粮食运过去。

李从嘉这次没有让阿容跑,现在外面太乱,蝗虫造成的损失已经不可避免,虽然老百姓未必就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是说不好就有人会浑水摸鱼,趁火打劫,一个小娘子在外面终究不安全。

全国三百六十家商行一同行动的阵容是巨大的,朝堂上一瞬间就知道李从嘉自己买了粮食要补贴给百姓,只不过是要用蝗虫来交换。

范质知道之后,看了看手中的饭碗,叹了口气说道:“明日开始,家中留一些够吃的余粮,其他都捐献出去吧。”

范娘子有些不情愿,他们家已经捐献了不少了,生活水平严重下降,现在居然只留一些余粮?谁知道这灾荒什么时候是个头?万一外面粮价飙升呢?

范质听了范娘子的话斥责道:“糊涂,你也不看看全国最大的商行在谁手里,陛下绝对不会让这件事情出现的。”

范质猜得没错,李从嘉正在抑制粮价,一边强制命令商户不得大幅涨价,一边催着阿容继续去西边收粮食,并且让杨新去岭南买粮食,不过这些地方知道关中遭灾,所以也趁机涨了粮价。

李从嘉气的将书房里的御案都掀了几回,弄的释雪庭每天都给他搞一些清火的食物,生怕他被气病。

粮价进价就涨,卖价不可能降下来,就算李从嘉下命令也不行,李从嘉只能硬挺着让商行平价卖粮,这样做事赔钱,不过他也趁机将纸币推行了出去。

想要来商行买粮食?可以啊,有纸币就行,没有纸币也可以用铜钱换,不过每人每天有定量,所以大部分农民还是依靠抓蝗虫来换粮食。

不得不说,能够换粮食激发了大家的热情,再加上这东西能吃,什么蝗神,拜了半天也没用,还是皇帝心疼他们,硬是赔钱也要给他们粮食,至于蝗虫换粮食,大家都认为李从嘉这是可怜那些勤劳的农民,所以给他们一些优待。

李从嘉看着阿容送过来的报表,就短短几天的时间,李从嘉赔的钱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数目,阿容十分坐立不安,虽然命令是李从嘉下的,但是赔成这样……万一他不高兴怎么办?

不过好在李从嘉脸上神色如常,看完之后居然还一脸欣慰的说道:“比我想象中要好一些。”

阿容这才稍微松了口气,李从嘉抬头看着阿容清瘦了不少的小脸,笑了笑说道:“最近辛苦你了,等灾年过去给你放假!”

阿容甜甜笑道:“我喜欢做这个,陛下,您不知道,每天都有人跪倒在商行门口山呼万岁,看到这样的景象我就不觉得累了。”

李从嘉眉头舒展,只要老百姓领情,知道感恩,他就没白赔钱。

说实话,这些钱他还真不放在眼里,商行一个月的流水都比这些钱多,花一点钱,能够救许多许多人命,挺划算的,而且他也没到赔点钱就吃不起饭的地步不是。

范质来的时候看到李从嘉情绪似乎还不错,松了口气说道:“陛下,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不如号召百姓捐粮吧。”

范质总觉得这样下去,李从嘉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商行会崩溃,这个商行现在是大唐重要的税收来源之一,虽然整个大唐不可能指望着一个商行的税收活着,但是如果商行倒了,税收会少许多,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李从嘉摇头说道:“指望他们捐粮食能捐多少呢?早就开始发动了,然而捐的那点是杯水车薪。”

这不是后世,大部分人在温饱线上,所以可以做做善事,现在能够捐粮的毕竟是少数,而那些该死的商贾……他们还想用粮食来卖钱呢,哪里管其他人死活?

李从嘉再次三令五申不许涨幅过高,可他们就是跟没看到这命令一样,还商量好了一个统一的进价售价,反正怎么糊弄朝廷怎么来。

李从嘉也是被搞出了火气,这群发国难财的王八蛋,好好的人不当非要去当畜生,既然如此,老子也不用给你们活路了。

于是才有了平价卖粮,虽然每天限量供应,但是也是按照人头来的,一家子节约一点绝对够吃,这些粮商一时之间门可罗雀,谁没事儿闲的去买高价粮食呢?他们想要卖粮食就必须降价,但是李从嘉知道他们进价多少,所以制定的价格卡得很难受,想要卖出去那么就要赔钱。

许多粮商都不知道商行是李从嘉的,只觉得这个商行就算再厉害粮食也有用尽的一天,等到那时候,他们就可以将粮价再升高一个层次。

然而他们等到的是连续的失望,从一开始蝗虫将庄稼都啃掉,到最后蝗虫被捕杀的差不多,也没有出现他们预想中的情况。

不过粮商也没着急,毕竟关中粮食还是被蝗虫祸害了大半,现在稳住不算什么,到了冬天才考验人。

这也是范质过来找李从嘉号召大家捐粮的原因,范质说道:“按照以前的惯例,捐粮可获爵一级。”

李从嘉想也不想就否决了这个提议,他这么辛辛苦苦的抑制爵位分封,连许多功臣的爵位都不高,现在随随便便捐个粮食就有爵位?

是,现在捐粮食就等于救人,但是这样的话爵位也太不值钱了。

李从嘉淡定看着范质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不用太担心,我自有解决办法。”

范质有些担心,反射性的看向释雪庭的位置,结果发现释雪庭居然不在,出去之后想去国师府看看,被告知国师没在国师府,一时之间范质有些纳闷,同时也有了一种不太好的预感。

释雪庭的确是不在皇宫和国师府,他甚至不在长安!

李从嘉之前还说岭南的问题可以放一放,然而他没想到这个世界上黑心商人这么多,亏他还觉得大唐百姓淳朴,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今只依靠买粮食来渡过难关自然是不够的,他一边下令调粮赈灾,一边让释雪庭带着三千人走了。

是的,李从嘉只给了释雪庭三千人,全是天策府和火?器?营的精英,他们这三千人就是去岭南占领地盘去了,或者说是将那些土人全部打服,然后再让他们种粮食,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李从嘉粗略算了一下,岭南不仅能种两季稻,还能种三季稻。

只不过土地肥力有限,所以三季稻反而不如两季稻产量高,不过现在过去的话,如果抓紧时间还能种一茬粮食,正好能够支撑一下关中百姓这个难捱的冬天。

释雪庭这一去就是一千多里,而且带的人也不算多,岭南那边烟瘴又多,说李从嘉不担心是假的,可是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大张旗鼓的让人去打岭南,否则山东士族只怕又不知道要骂他什么。

李从嘉看着释雪庭派信鸽保平安的信,轻轻叹了口气,只觉得释雪庭也是命不好,从小国破家亡,一直在压抑中长大,后来又遇到周世宗郭荣灭佛,安稳日子又没有了。

遇到李从嘉之后也是危险不断,现在又要为了他四处奔走,也就是释雪庭也有着想要看到海清河晏天下太平的心愿,李从嘉还能心安理得一点,否则,只怕要愧疚死了。

不过,释雪庭走了,许多事情也能放开手脚去做。

李从嘉将蝗虫和赈灾的事情做的差不多之后,这才见了山东士族的代表,其实山东士族代表早就到了长安,只不过李从嘉故意晾着他们。

李从嘉说只见代表,结果崔卢郑王这几家家主全来了,李从嘉知道这些人是想要向自己施压,但他不怕,他跟李世民不一样,前唐李家是想方设法想要让自己进入世家行列,却不被人家承认,然而越是这样就越给天下百姓一个假象――连皇室都求而不得,世家一定很牛逼。

李从嘉从一开始就没想让自己的就家族进入什么世家行列,进去怎么样进不去又怎么样?不仅如此,他还要搞掉这破玩意,拆大家化小家,小家承受风雨能力差劲,这样才能更加紧密的依附朝廷。

之前李从嘉一直不知道怎么下手,也没找到机会下手,如今总算是有人送上门了,只不过,李从嘉担心释雪庭会阻拦他,释雪庭再怎么厉害毕竟也是这个时代的土著,对世家有着天然的钦羡,话里话外许多时候都会向着世家说话。

李从嘉不想因为这个事情跟释雪庭起冲突,所以他把释雪庭搞走,然后准备收拾这几家人。

李从嘉是在大朝会上见这些人的,崔士吉以为李从嘉肯定会私下见他们,这样无论是起冲突还是低头和解都有转圜的余地,然而万万没想到,李从嘉居然一点后路都不给自己留。

崔士吉知道之后就冷哼一声,对于皇帝他没有任何敬意,只觉得李从嘉是运气好而已,他崔家传承几百年,岂是一个土鳖皇帝能够比拟的?

虽然之前李从嘉坚持自己商行卖平价粮食,并且为了杜绝倒卖时间而用特殊的信物定量发售,让他很佩服,但是为了家族,就算是佩服他也不能表现出来。

上殿面圣的时候,四家人一个一个礼仪完备,行礼甚至比朝堂上的大臣还要标准,处处都透露出世家的风度。

然而这些东西在李从嘉眼里还抵不上一粒大米,李从嘉给了他们辩驳的机会,崔士吉虽然用着敬称,却毫不客气。

李从嘉坐在御座上耐心的听他指责自己,当他听到崔士吉说道:“蝗虫就是上天降给陛下的惩罚啊,可是陛下居然毫不悔改,还命人捉拿蝗虫,这是要触怒蝗神的!百姓何辜,陛下怎么能为一时之气就致他们于死地?”

“哦?蝗神?”李从嘉一脸好笑,打死他都不信崔士吉会相信蝗神这种东西,然而为了打击他,崔士吉居然连蝗神都抬了出来。

崔士吉见李从嘉似笑非笑看着自己,也不怕,毕竟李从嘉看上去太年轻,他的年纪足以当李从嘉的祖父!

“陛下您这是在渎神!”

李从嘉见他死不悔改,只好拍了拍手,诸位大臣就看到一队漂亮宫女走上来,手里还端着一个盘子,盘子之中的蝗虫炸的金黄,一路走过香飘一路,将许多人的馋虫都勾引了出来。

李从嘉捏起一个蝗虫,忍着恶心吃了一口,结果发现味道的确不错,以前只是因为这东西外形不好看他就不爱吃。

“唔,味道还不错,谁来尝尝?这东西也算是滋补之物。”李从嘉让人将盘子端下去。

崔士吉脸色铁青,李从嘉没有反驳,然而这样的行为根本就是在打他的脸,最主要的是李从嘉估计早就知道他会拿蝗虫说事,所以早就准备好了油炸蝗虫,根本不是临时准备的!

能够站在这个大殿上的人,基本上都是李从嘉的死忠,李从嘉一张嘴,有许多人为了自己的前程踊跃报名尝试这个东西,范质更是说道:“之前在古籍上曾经看到过以蝗虫为食,老臣还不信,如今一尝果然味道鲜香。”

范质这话说的比较违心,他以前哪里吃过蝗虫,至于古籍上说蝗虫能吃……他也只是记个大概,真的要问他估计也不记得是什么书,可是他还是吃了,这种需要站队的时候,就算蝗虫再恶心也要吃啊,更别提李从嘉放了不少香料味道还真的不错。

范质他脑子很清楚,经过隋唐两代不停的打压世家,现在的世家已经大不如前,也就是山东这种地方还能看到强大世家的影子,其他地方世家的影响已经降到最低,而李从嘉作为皇帝也不可能放任山东士族看不起皇帝或者威胁皇帝。

当然,最主要的是在他记忆里,凡是跟李从嘉作对的不是遇到天灾就是遇到人祸,反正没有人好,所以……虽然范质也不愿意迷信,不过这一次他倒是愿意迷信一次。

崔士吉狠声说道:“陛下就不怕蝗神怪罪吗?”

李从嘉听了之后放声大笑,笑完扬着下巴说了句:“抬上来!”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