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212、chapter.212

212、chapter.212

李从嘉在知道之后十分冷静只问了一句:“起义的是谁?”

李平十分简短地回答道:“好像是契丹人。”

“哦。”李从嘉平静地点了点头说道:“都看我干嘛?该派人平乱派人平乱啊?难道还要我说?”

众人松了口气, 本来等着李从嘉大发雷霆呢, 毕竟无论是谁前脚刚收回来的地盘,转头就有人不服气搞事, 这是直接打脸啊,给谁谁都不高兴。

然而李从嘉想得很简单, 契丹人造反简直是太正常了,甚至契丹人那都不叫造反,叫国际战争!

而且谁知道那个契丹人是不是背后有人操纵, 跟他们生气?他闲的啊?有那个时间他不如去关注一下玻璃的进度问题。

玻璃这玩意真的是让李从嘉十分伤脑筋, 经过地质考察之后, 玻璃窑的工匠们找来了好多石英砂岩,好像还有很很多种类, 正在一点点的尝试。

如今已经只剩下最后三种,而前面弄出来的……没有一个能够符合李从嘉要的标准,连玻璃都弄不出来的话,望远镜什么的也只能无限搁浅。

李从嘉正在哀声叹气的时候, 释雪庭走进来说道:“你想要透明的东西其实也很容易。”

李从嘉一抬头就看到释雪庭递过来一块透明的圆形片,在看到的一刹那, 他险些以为玻璃制造成功了,不过等他拿到手上的时候发现这东西非常重,至少比玻璃要重,等他仔细看了一下之后才发现居然是水晶!

李从嘉满头黑线地看着释雪庭说道:“这就是你给我的解决方法?”

释雪庭一脸的理所当然:“不然呢?你想要尽快用上就只能用这个,毕竟琉璃不是一时半会就能烧制出来的。”

释雪庭甚至对于琉璃能不能烧成透明的都有疑问,毕竟很少看到完全透明没有一丝杂质的琉璃。

李从嘉说道:“我也知道水晶可以啊, 但是这样天然的水晶本来就少,而且十分珍贵,不适合做吧?”

释雪庭奇怪说道:“不就是做几个打仗时候用吗?如果真的按照你所说能够看到很远的地方,这种东西就是军国利器,也没必要弄太多吧?”

李从嘉听了之后发了一会呆,这才想到是他之前想岔了,将玻璃跟望远镜联系起来本来就不是一个正确的思路,玻璃就是玻璃,能够做很多事情,不一定非要跟望远镜捆绑,用水晶做望远镜也有好处就是除了财大气粗的国家之外,估计是没几个国家会研究这个玩意。

毕竟望远镜哥哥构成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涉及到的各种原理很多,甚至有一些是现在根本没有发展到那里,甚至李从嘉都不知道学院和工部能不能做出来。

李从嘉看着手上的水晶说道:“再去找找吧,反正这个是废了。”

释雪庭有些疑惑,李从嘉放下来说道:“望远镜略有些复杂的,唔,回头我去跟工部的人探讨一下,看他们能不能行。”

释雪庭略一挑眉,这是觉得跟他探讨了他也听不懂吗?如果给别人,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李从嘉看不起自己,然而到了释雪庭这里,他的第一反应就变成了我是不是应该找点相关的书来看一看学一学?

然而这个念头从脑子里闪过之后他才想起来李从嘉压根就没说这是关于什么方面的,就算他想要找书学习一下都不行。

不过释雪庭本来以为李从嘉也只是说一说,没想到他真的把工部和学院的一些人找过来探讨。

说是探讨,然而真相让李从嘉十分崩溃,这时代小孔成像什么的都没有出现,想要搞出望远镜,得先让这些人明白这都是什么原理!

然而李从嘉的物理早就还给老师了,就算没有还给老师,都穿越过来这么多年了,他还能记得多少?

索性他还知道怎么弄小孔成像,他直接弄出来之后就交给工部去研究,能研究出什么来那就看他们自己了,对此李从嘉的态度一概就是:别问我,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做了一梦就知道这玩意了。

工部和学院联合选出来的那些人本来还对李从嘉所说嗤之以鼻,等他搞出来之后,当时就直接拜倒在地,然而当李从嘉说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原理之后,这些人就十分冷静的……自己去研究了。

被扔在旁边的李从嘉瞪着眼睛看着这些人,半晌只好自己无奈的离开。

回去之后,释雪庭抬头看着李从嘉说道:“这一次……蜀王和秦国公可能要面临御史的攻讦了。”

李从嘉茫然地看着他:“啊?他们两个刚打完胜仗啊,御史吃饱了撑的?”

释雪庭叹了口气:“你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李从嘉拿过来看了一眼之后顿时十分心塞,上面记录的是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这次出征所做的重要事情,其中被突出重点的一个他们在攻打高丽城池的时候,几乎都没留下什么活口,也就是说他们很可能走了一路屠了一路。

李从嘉当时就惊了:“卧槽……他们疯了吧?有怎么干的吗?”

就算是敌人,李从嘉也只是想要干掉敌人首领,没想过将敌人全歼啊,或者说全歼对方的军队就可以了,平民百姓你们也动,疯了?

李从嘉不会怀疑释雪庭带来消息的真实性,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俩人真的这么干了。

李从嘉将消息往桌子上一放皱眉说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们两个不是这么丧心病狂的人啊。”

以前李弘冀打西域的时候到的也是外族,他并没有下此狠手,赵匡胤也不是没跟甘州回鹘打过,也没这么极端,难不成这俩人凑到一起发生了什么化学反应?

要不然怎么解释这次的事情。

李从嘉郁闷地说道:“回头我又要跟御史死磕,史官不定又要记什么了。”

释雪庭忍不住问道:“你的重点就是这个吗?”

李从嘉坦然说道:“不然呢?虽然也觉得将高丽人都杀了个差不多很残忍,但是杀都杀了难道还要让阿兄和赵匡胤给他们赔命吗?他们也配?”

哪怕再怎么觉得不能殃及平民,在李从嘉眼里死掉的高丽人也只不过是一堆数字,说他狭隘民族主义也好,说他对外族冷漠不仁也好,反正他对这个民族并没什么好感,怎么可能因为杀了这些人他就要问罪李弘冀和赵匡胤?

释雪庭说道:“这次他们的行为很反常,我倒是觉得很可能是故意的。”

“嗯?”李从嘉问道:“他们两个跟高丽有什么深仇大恨吗?”

“没有,但为了保命也不得不这样做。”

李从嘉看着释雪庭说道:“拜托说清楚一点。”

释雪庭看着他就说了四个字:“功高震主。”

李从嘉瞬间就明白了释雪庭的意思,作为开国功勋,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身上的军功真的是不能再多,如果真的按照军功来算的话,他们两个所得到的奖励并不合适。

赵匡胤至少有资格封王,然而李从嘉牢牢卡着爵位,坚持异姓不得封王,那他就只能是国公,而到了这个位置也已经是位极人臣,除非李从嘉给他破例,然而破了一个例,就总还有第二个第三个。

至于李弘冀……他已经是亲王了,再往上除非李从嘉封他为皇太兄,或者直接将自己的位子让给李弘冀,否则还能封赏什么?封户?李弘冀的封户已经足够多,再多就占据大唐太多税收,肥成这样岂不是就只能等着被宰了?

赵匡胤和李弘冀都清楚这次他们赢的干脆利落,论功行赏肯定跑不了,但是又不想因为功劳太大而受到猜忌,所以干脆就自己做点违法乱纪的事情,到时候李从嘉也能有转圜的余地,毕竟还能将功折罪。

李从嘉明白了他们的想法之后,不由得有些无奈,然而不得不说他们想的的确是没问题,如今大唐虽然正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但在李从嘉看来,万事都是起了个头而已,真正想要发展起来只能依靠时间来。

后世的时候主要税收已经变成了其他各行各业,农业不仅不收税反而经常有补贴,然而在这个时代农业税收还是一个国家的主要税收来源,李从嘉在努力改变这种情况,却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搞定的。

将商人作为纳税主体现在还不太现实,不仅仅是这个年头商人地位地下,有条件的都会选择读书做官,而不是经商。

最主要的是现在的商业其实都是小本生意,真正走南闯北的商队一年也就来回那么一两次,这还是在大唐版图范围之内,如果想要往西走就需要更久。

这也是为什么西域那么荒凉却十分繁华的原因,作为大唐跟西方国家联通的要道,西域就是个大型商业中转站,许多商人都是从西域带回商品然后在西域跟大唐商人来换,然后大唐商人再将东西从西域带到中原。

为了税收,李从嘉已经开始思考将哪座城设定为西域专门用来交易的城池,只是现在还没有想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爵位越多,占据的税收就越多,朝廷户部收上来的税收越少,倒是各个爵主肥的流油,所以厉害一点的皇帝一般都会想着削藩,如果朝廷软弱到了一定程度,那就到了烽烟四起的时候了。

李从嘉知道这件事情其实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是十分委屈的,然而他却只能让他们承受这份委屈。

他想了想说道:“我那里还有什么有趣的之前的玩意,挑出来一些,回头送给阿兄和赵匡胤家的几个孩子吧。”

这样也算是在钱财上补偿他们一下,也算是李从嘉给他们发出的一个信号,知道他们受了委屈,皇帝心里都记着。

果不其然,过了两天兵部尚书李平收到文书的时候,刚开始看着斩获的物资还很开心,还在说:“高丽那么小的一片地方,其实还是蛮富余的嘛,啧啧,一人高的珊瑚居然都有好多,王昭的生活也是够奢靡的。”

这句话刚说完,接着就看到了下面赵匡胤他们报的战损和杀的人数,李平当时就头皮发麻失声喊道:“两位将军这是要干什么?”

朱元一脸疑惑的凑过来看了一眼,继而一拍大腿说道:“哎呀,痛快啊!早知道我也跟着过去了!”

李平将奏疏往袖子里一揣,瞪了一眼朱元说道:“你知道个屁!”

说完就急匆匆的往外走,朱元被他吓了一跳:“咋还爆粗了?哎,尚书,你要干啥去?”

李平一边走一边说道:“进宫面圣!”

朱元抓了抓头,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哼着小曲就走了。

李平见到李从嘉的时候是在宣政殿,此时李从嘉正在跟内阁辅臣们议政,他一看到李平一头汗的进来,心中就有了数,但还是问道:“李尚书为何惊慌?”

李平行礼之后二话不说直接将奏疏呈递上去,他是打定主意不跟着趟这趟浑水了,反正这件事情本身跟他也没啥关系,在枢密院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都比他官位高,也不存在他指挥那两个人的事情,他还是……安静如鸡好了。

李从嘉看完之后,挑了挑眉将奏疏递给了旁边的李仲寓,李仲寓看完之后一脸的惊吓,又将奏疏给了范质。

等一群人都看完之后,李从嘉说道:“此事还是等蜀王和秦国公回来之后再议吧。”

李仲寓抬头看着李从嘉,他很想问问伯父是不是会被罚,他跟李弘冀感情不错,跟李弘冀的儿子关系更不错,毕竟都在书院一起上学,现在他就十分为伯父担心。

只不过他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听到父亲这么说之后,环视一圈,发现在座诸位似乎都没有什么特别意外,或者特别愤怒的样子,都平静的仿佛是在谈论今天天气一样。

李仲寓敏锐的察觉这其中可能有点什么问题,然而他想不明白。

他想不明白的事情,李从嘉和李平却看的清楚,内阁辅臣们没有一丝异议,也没有责备怒骂李弘冀和赵匡胤,那就说明这两个人的目的太明显,明显到了大家都能看出来,只是谁都不说而已。

大家一起打着哑谜继续商讨政事让李从嘉觉得十分好笑,等回去之后,李仲寓终于问出了自己的疑问,李从嘉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没什么的,不过就是你伯父的封赏大概没了,所以过两天你要带一些东西去看看你的堂兄堂弟们啊。”

封赏没了?李仲寓慢了半拍才想起来他的伯父几乎已经可以算是赏无可赏的那一拨,有没有又有什么关系?

他松了口气之后,又跟着李从嘉学习了一会如何批阅奏折,然后就准备去跟堂兄堂弟们分享今日得到的情报。

李从嘉对于他跟自己兄弟亲近还是乐见其成的,可怜的李仲寓自己是不会有兄弟了,后宫养着的两个小家伙跟他年纪差的又不少,而且还是他叔叔辈,想要一起玩就只有堂兄弟了。

事实上,或许李仲寓更喜欢跟堂兄弟玩,如果是亲兄弟,说不定他就有危机意识了。

第二天是大朝会,一坐在那个位子上,李从嘉就等着御史出来弹劾李弘冀和赵匡胤,结果等的都快睡着了都没人站出来,就在他以为这些御史转性之后,终于是有人出列弹劾他们了。

只不过这一次弹劾让李从嘉觉得有些微妙,毕竟对方弹劾的不仅仅是李弘冀和赵匡胤这次大肆屠杀高丽人的事情,还弹劾他们位高权重,甚至纵容家奴欺凌百姓的,各种飞扬跋扈的事情。

对此,李从嘉内心十分复杂,说实话,在这个年代众生平等就是一个笑话,李从嘉一开始觉得不习惯,到现在也被迫习惯了,到了李弘冀他们这个地位的人,家里的家奴总会出现一两个坑主人的,这个很正常,至于欺凌百姓……如果是真的,释雪庭的报告早就摆在他的案几上了,还用御史来说?

所以总结起来御史是趁着这个机会要搞李弘冀和赵匡胤?

李从嘉越想越不明白,更让他不明白的是这个御史也不知道为什么跟打了鸡血的似的,控诉越来越多。

李从嘉觉得或许是一开始他没有反驳对方,所以让对方受到了鼓励,到后来甚至越说越离谱,就差说李弘冀和赵匡胤想要在高丽自立为王,反出大唐了!

御史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连内阁辅臣都有点听不下去了,互相使着眼色询问:这尼玛谁找来的二笔啊?

是的,这次弹劾其实是大家商议的结果,主要是因为文臣们觉得枢密院的位置太高了,压着内阁一头,你看枢密院枢密使……嗯,这个没办法说,谁让他是皇帝呢?

然而皇帝亲自兼职枢密使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然后枢密副使一个亲王一个楚王,还有一个直院是国公。

他们内阁这边之前好不容易有个国公还自己作死没了!

从阵容上看内阁比枢密院差的不是一点半点,所以有机会就给他们添添堵也挺好的,当然这也是内阁和枢密院的默契,或者说是内阁辅臣跟李弘冀和赵匡胤的默契,文臣知道他们要自污,要保住自己,他们就充当其中一部分角色。

所以才会安排御史上奏,结果……这都是什么跟什么?你这么胡说一通,皇帝一生气砍了你怎么办?

就在大家都担心的时候,李从嘉在上面听着居然听笑了!

众人目瞪口呆地看着他,不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操作,李从嘉轻咳一声调整了一下自己的面部表情说道:“我早就说过御史风闻奏事也要有理有据合情合理才行,刚刚说的那个什么……蜀王想要自立?如果是我的话,真要自立我肯定不会把当地百姓都杀了的,你是觉得他傻吗?”

人都杀了,他还自立为王?光杆司令吗?

那位姓王的御史梗着脖子硬顶了一句:“但是蜀王和秦国公手里有兵!”

李从嘉点头:“的确,有兵才有实力,所以……你就没想过他们手里一共才多少兵吗?”

如果真要造反,靠着这点兵马……这是在搞笑呢吧?高丽怎么跪的心里都没数吗?有这么一个前车之鉴还有人敢跟大唐水军死磕?

王御史坚持说道:“无论如何蜀王和秦国公此举简直是泯灭人性,还请陛下重罚此二人!”

李从嘉懒懒说道:“知道了知道了,不过蜀王和秦国公毕竟开疆拓土有功,就功过相抵便是。”

王御史还想说话,结果硬生生被内阁几位大佬有志一同的瞪视给逼了回去,他是可以找李弘冀和赵匡胤的麻烦,反正那两位在枢密院,也管不到他,但如果得罪了内阁大佬,那就不是今后前途堪忧的问题,是从今天开始还有没有前途的问题!

御史默默的回到自己的队伍,他品级不高,距离门边比较近,于是在回去的时候就看到了红翎使站在了门口,红翎使乃是大唐官方明面上的传信机构,一般不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些红翎使不会跑到殿上来,尤其是在大朝会的时候。

御史没再跟李弘冀死磕,反而心里琢磨着这次又是什么重大事件需要直接禀报的?

李从嘉见大家都没有意见,知道这件事情也算是告一段落,刚想退朝,结果就看听到春生说道:“陛下,红翎使等待上殿禀报有关燕云六州之事。”

李从嘉听了春生的话之后心中一紧说道:“宣吧。”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