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宋士 > 第3章 风起之时

第3章 风起之时

河中府,隔岸相对陕西同州,距离京兆府长安城也不过二三百里。

衙门后堂房间里,黄纵埋头看着桌上的一堆公文。

灯火摇曳不定,黄纵上前,修剪好烛芯,抬起头来,看着窗外。

西北风轻轻吹,雪花缓缓飘下,落到地上,很快再也不见。院子里面的松柏依然郁郁青青,苍劲有力。墙角数枝梅花,凌寒独自怒放,暗香阵阵。

黄纵喜欢这样下雪的夜晚,相比于春日的萎靡、夏日的喧嚣、秋日的萧索,只有这寒冬能体现出人的骨格,志趣高洁。

“零落成泥展作尘,只有香如故”,上对得起天地,下对得起黎民,读书人修身、治国、平天下,也算是无愧平生了。

房间里面除了书桌,其余全部都是各种各样的书籍,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自从在河中府上任以来,黄纵就没有过一日的空暇。

只有坐上了这个位置,他才知道自己的责任有多大,事情有多么的繁琐。

黄纵坐下来,拿起桌上的报纸,看了一下,摇摇头笑了起来,神色间有那么一丝的志得意满。

“两河平,宣抚司募民营田,又为屯田,岁省漕运之半,稻谷收入达35万石,行之甚佳,流民尽归,田野日辟,委积充溢……”

35万石稻米,足够10万大军两月之用,这可是河东路营田、屯田所得。

黄纵脸上一丝得意之色,仅凭河东路营田、屯田超过150万石的绩效,就足可以应付大军未来半年的口粮。

再加上解盐,尽管只恢复了不过三成,也有了超过200万贯钱的岁入。不算石炭,仅仅是解盐和田产,就足够供应两河的十万大军了。

“宋廷升杭州为临安府,立康王赵构为皇储;宋知枢密院事、御营副使、宣抚处置使张浚率亲兵千五百人,骑兵三百离建康,赴川、陕。张浚军中有刘钖、赵哲及刘子羽等参议军事北上……”

窗外的雪花越来越大,风声也变得凄厉了起来。黄纵看了一眼窗外,皱着眉头,目光又转到了报纸上:

“宋以江南东路转运判官杜时亮充任奉使,宋汝为副使,向金人上书请和。书言:愿削去旧号,天下均大金国,永罢刀兵。金不答。”

黄纵心中怒火勃发,眉头也拧得更紧。这样无耻的朝廷,还不知要丢多少次人,卖多少次国,黎民不知还要受多少次苦!

“金禁民穿汉服且下令髡发……,金人入临安,追击宋室入海,宋室航海南逃……,金破越州,进侵明州、屠民焚城,浙东统制杨沂中迎战,败金兵于高桥。宋室至定海,复至昌国县……”

“想不到宋军居然能击退金兵,围困其长达四十八日!”

黄纵摇摇头,叹息道:“只是先胜后败,殊为可惜!”

黄纵放下手中的报纸。金人在江南水路败绩,天热前退回北地,宋室又决定开辟陕西战场,看来一场恶战又要在陕西不可避免地发生。

金人虽然从江南撤退,但实力上并没有受到多大伤害,再加上如今大量的招收“签军”,兵力上不减反增,对付起来是愈发艰难了。

如今,在黄纵的心里,心中对王松的依赖性,又多了一层。宋廷腐败不堪,虽有仁人志士,却只能屈居人下,郁郁而终。若要让华夏的文明继续下去,宋廷恐怕是靠不上了。

大宋自太祖以降170年,早已经面目全非。君昏臣庸、军队腐败不堪,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俗话说,居安思危,变则通,不变则亡,宋廷依然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政治上腐败,军事上无能,即便没有金兵南下,相信宋廷也支持不了多久。

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这些谈心性的士大夫们不掌握军事还好,大宋百年以来“以文制武”的国策,则是把大宋推向了深不可测的无底深渊。

而王松带来的新的国家和民族理念,重塑民族精神,则是让他有豁然开朗之感。

来到河东大半年之多,他竹杖芒鞋,走遍了河东南部。所到之处触目惊心,表面花团锦簇、烈火烹油的大宋帝国千疮百孔,民生凋敝,黎民百姓痛苦不堪。

从上任起,兴修水利、安抚流民、开荒辟野、大力营田、屯田,和王伦、朱梦说二人一起,组成了河东“三巨头”,他稳定后方、筹措粮饷,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人的努力也是有效的。忠义军的后勤、辎重,包括募兵方面,三人都安排的井井有条。百姓有吃有穿,吸引了大量的其他省的流民奔入河东……

再一次,他把眼光看向窗外,雪花依然在黑夜中轻柔的飘舞。这是入冬后的第一场雪,明年的收成更应该不会差了。

大军粮草充足,自然可以挥兵北上。若是战事顺利,能亲眼目睹燕云恢复,说不定自己也可以标榜青史。

灯光下,黄纵正在出神,忽然听到窗外脚步声响起,随之一阵爽朗的声音传了过来。

“黄兄,可是睡了吗?”

听到这熟悉的声音,黄纵不由得惊喜地站了起来,快速上前几步,打开了房门,朗声笑道:“正道兄,多日不见,在下甚是挂念!”

王伦身披一件深色的斗篷,风尘仆仆,上面挂满了白雪。他脱下斗笠,和黄纵见了礼,走了进着。

“正道兄,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这深更半夜,你不在解州呆着,却跑到为兄这里来,恐怕是有要事吧。”

二人分开坐下,黄纵给王伦倒了一杯热茶,自己也坐下问道。

二人年岁相当,都是半生蹉跎,郁郁不得志之人。黄纵谦和稳重,王伦古道热肠,二人都是赤诚君子,很快就成了刎劲之交。

王伦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的清香和热气一下子驱走了身上的寒冷。跟着王松久了,他也喜欢上了这种清茶饮法,果然是悠久绵长,回味无穷。

“围炉夜读,以瞻风雪。黄兄倒是雅致的很。兄弟前来,确有要事相告。”

王伦拿起桌上的报纸,瞟了几眼,不屑地说道:

“朝廷一再退让,又想和金人议和。抛弃了淮南、河南之地不说,还要卑颜屈膝。在他们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皇位和高官厚禄,到底有谁真正爱惜过百姓!”

黄纵心中暗自感慨,这位王正道历经岁月坎坷,进入过大理寺的深狱,却依然是辛桂之性,老而弥辣。

他点点头,紧锁着眉头道:

“王兄,听说李宝带着水师,去了两淮之地。运河周围,赤地千里,沿途到处都是百姓的尸骨。光是上个月,从两淮涌到河南、两河的难民就有二三十万之多! 这么冷的天气,百姓饥寒交迫、嗷嗷待哺,真是可怜!”

王伦也是频频摇头,开口道:“黄兄,从来

都是难民南下,如今却是难民北上。想不到这河东之地,竟成了一方桃源,真是可笑至极!”

“百姓到了,自然是善加安抚、救助就是。”

黄纵正色道:“相公在公文里说过,不可饿死一人,咱们放手去做就是。”

王伦苦笑道:“相公是不当家不知柴米贵。河东今年刚刚有点剩余,就要花在这些难民身上。如今金人大军西进,似要和朝廷在陕西争锋。大战在即,我是忧心忡忡啊!”

黄纵心中一惊,想不到金人真的要西进了。看来王松估计的一点没错,陕西的战事,真是一触即发了。

王松必然是从河中进陕,而河中府,自然就成了战争的前沿。

“正道兄是从何处得到的消息? 金人已经进陕了?”

“川陕宣抚使张浚,派人到河北购买火炮、震天雷等火器,数量巨大,你说,这不是战争要开始的预兆吗?”

黄纵点点头,沉声道:“完颜宗弼渡江攻宋受挫,只有回军北上。完颜宗翰狼子野心,扶植刘豫伪齐,对付我两淮和京西三个战场。为解除对河东以北的威胁,金人必会集结重兵,攻取陕西。”

“然后就是孤立我军,伺机全歼了。”

王伦冷冷地道:“金人白日痴梦,愚不可及。如今我军有十余万雄兵,水师齐全,北上南下,甚至可以直攻燕云,金人如此狂妄自大,真视我忠义军为无物吗?”

时移世易,五年过去,金人不但没能消灭忠义军,反而忠义军的势力越来越大,难道金人真的没有自知之明吗?

说白了,还是其民族的劫掠本色使然。总以为宋人孱弱,可以任意掠夺。

“正道兄,你还没有说你今夜前来的目的! 再说了,金人要兵进陕西,相公不可能无动于衷,总会有军令下达吧。”

王伦从怀里掏出一封书信,递给黄纵,沉声道:“黄兄,这是相公的亲笔信,你看后,自然知道相公的计划。”

黄纵接过书信,打开一看,正是王松的文笔。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黄纵仔细看完了书信,抬起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相公让我通知张宪和河东的忠义军将,调集四万大军,总计六万大军进攻陕西,打金人一个措手不及。”

“六万大军,几近忠义军半数!”

王伦也是一惊,咂舌道:“这怕是自靖康以来,一场足以震古烁今、决定两国国运的大战了!”

黄纵摇摇头道:“相公未雨绸缪,安排愚兄在河中府镇守,果然是有先见之明啊。”

“相公从来都是算无遗策,这一次又是预料先机。看来,陕西一战在所难免啊!”

大战来临,二人心里都是七上八下,沉默不语。

若是陕西真有这么一场大战,若是忠义军大胜而归,金人必然元气大伤,宋金之间的实力对比会骤然改变。

若是败了,忠义军或许就是灭顶之灾,两河又要恢复旧状。

“正道兄,你说金人倾国而来,忠义军能取胜吗?”

良久,黄佐才抬起头来,脸上阴晴不定。

“黄兄,我也是不知,一切各安天命吧。”

二人都是眉头紧皱,神色凝重。一场举国大战,一触即发。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