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狐王令 > 第九十二章 急于面圣

第九十二章 急于面圣

卯时刚过,天色未明,乾清宫里大小太监和宫女都已忙碌起来。

一个清扫的小太监伸了下懒腰捂嘴打了个哈欠,突然瞥见一脸阴郁匆匆走到面前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唬得小太监脸色发白,慌忙跪在当地身子不住发抖,口齿不清地道:“奴才该死,望先生饶过小的这次。”

王振鼻孔里哼了一声,虽然这个小太监极力讨好他,不喊他王公公而是称呼先生,但是他仍然不能原谅他的偷懒,他进宫这些年来,哪一天踏实地睡过觉,哪一天不是如履薄冰,尽心尽力的伺候皇上?

早已有小太监跑去回禀执事太监,执事太监慌不择路地奔过来,跪下向王振请安,一边大声教训偷懒的小太监。

王振眉头紧锁,不安地望了一下大殿,问道:“皇上醒了吗?”

“皇上昨个读书晚了些,这时还睡着呢。”执事太监陪着十分的小心说道。

“可是在读我送过来的《太祖遗训》?”王振问道。

“正是。”执事太监躬身回道。

“那我到偏殿候着吧。”王振面色十分阴郁,低着头直接往里走去。他本不想这么早来面见皇上,但是他几乎一夜未眠,思前想后深感事态紧急,已容不得他再有丝毫闪失。

昨日,鑫福通的掌柜王福通哭泣着跑来见他,他这才知道鑫福通被一把火烧了,鬼才相信是失火,一定是有人盯住了钱庄……他精心打造的银库,玄而又玄的密室机关,竟然被人攻破……东厂的人赶到密室时,只看见满地狼藉,大半银箱被搬空……连……连他的金盒子……也不翼而飞。这件事对他的打击尤其沉重 ,他突然感觉到一股寒流向他袭来,让他如芒在背。

王福通说当日有一帮蒙古人捣乱,认定是蒙古人捣的鬼。但王振却不相信那些蛮夷人能破得了他的机关,定是另有其人。能把银库搬空,而又做到神不知鬼不觉,绝非易事,定是一个组织严谨的团伙。

昨日高昌波一语提醒梦中人,他对他说:“何人敢跟先生你作对,背后一定有人。”王振知道高昌波是有所指,难道是这些人与朝堂上政敌勾结,所有人都知道他爱财如命,这是要先断了他半条命呀……

这两日东厂的人全部撒出去,带回的消息五花八门,但有几条却甚是异常,当天在鑫福通门前出现过刑部的人,有人看见刑部侍郎赵源杰带衙役出现在小巷里;还有锦衣卫指挥使宁骑城也出现在小巷里。

王振有些心惊,赵源杰跟于谦来往过密,这在朝中无人不知,而宁骑城当天去哪里干什么?王振对宁骑城的不满也始于此,于谦在诏狱竟然毫发无损,这让王振一口气憋在胸中如鲠在喉。

联想到前些日朝中的动静,吏部尚书陈斌乙和于谦联合几个大臣上疏要皇上重新甄选赈灾官员,虽然他也乐于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出去,但心里总有些隐隐不安。看来这些人是死了心要跟他过不去,他们自以为在赈灾上抓住了把柄,今日早朝定要他们知道自己的厉害,不施以重拳,不足以灭他们的气焰。

寝殿外宫女们站成一列,她们见王振走来,纷纷躬身行礼。王振走到偏殿他经常坐的软榻上坐下,早有小太监捧上盖碗茶。王振接过茶碗,心不在焉地喝起来。

直到辰时,寝殿里才有了动静。候在殿外的宫女们迤逦而入。王振已无心喝茶,匆匆地赶过去。

“先生在外面吗?还不快引进来。”

听声音皇上心情不错,帷幔内一个小宫女走过来向王振深深一礼道:“先生请。”

王振躬身走进去恭敬地跪地叩头行礼:“皇上,奴才听闻皇上昨个又读典至深夜,奴才叩请皇上,万万不可用功过度伤了龙体啊。”

朱祁镇散着一头乌发,面容皎洁红润,他接过宫女递上的漱口水,喝了一口,另一个跪在地上的宫女,急忙举起头顶上鎏金陶盂,朱祁镇漱了口,吐到陶盂里,面露微笑地看着匍匐在地的王振:“先生不必多礼,快起来吧。”

王振谢过恩站起身,一个小太监给他搬来一张软椅,王振再次谢恩,小心坐到椅上。

“先生,朕昨夜读太祖遗训,又想到先生给朕讲的太祖几次征战的故事,感慨万千,夜不能眠。”朱祁镇两眼放光,盯着剑架上一柄宝剑发呆,“要是朕也能像太祖一样征战疆场该多好呀。”

王振冲动地再次起身,拱手一揖,趁机大肆恭维道;“万岁爷是大明之圣君,不仅雄才大略,文武双全,而且宽严并济,知人善任。假以时日,当功过盖世,比太祖爷也尤过之。”

“唉,此话差矣,怎可把朕与太祖相比,不可妄语。”朱祁镇训道,但看上去并没有生气的样子,反而双目熠熠生光。

“老奴是说万岁爷胸怀大志,定会给太祖脸上增光。”王振躬身道。

朱祁镇仰面笑道:“知我者,先生也。”

王振看朱祁镇心情大好,耐心地等着几个宫女服侍他更衣束发,一切穿戴妥当,又用过茶点,朱祁镇抬脚准备向殿外移驾时,王振突然跪下,头磕着地板咚咚直响:“奴才该死。”

朱祁镇一愣,对今天王振的异常有些不安,这么多年王振伴其左右,从东宫到登基朝夕伺候,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他也异常信任他,看见他如此这番心下已是十分不忍,只听王振口中念叨:“万岁爷如此信任奴才,奴才办差不力,请万岁爷责罚。”

“先生,何出此言?”

“万岁爷有所不知,昨个东厂番子来报,鑫福通钱庄被一群来历不明的人抢劫后,放火烧了。在皇城跟下竟有人如此放肆,我大明的太平盛世岂容这帮奸逆匪徒而破坏,最可怕的是据有人称在出事那天,还看见朝中人从中协助……”

“反了?”朱祁镇眉头一皱,“可有奏章?”

“有。”王振从怀里拿出三本奏章。

“都是谁上疏?”朱祁镇翻看奏章,口中念叨着:“李明义……周浩文……王德章……”朱祁镇念叨着上折子的大臣的名字,在脑子里勾勒着这几个人的出处,皱起眉头,一边匆匆过目了下奏章。

“李明义是礼部尚书,”王振知道皇上对这帮大臣还不熟悉,忙说出他们的官位,“周浩文是大理寺左少卿,王德章是礼部左侍郎。”

“都是位高权重的大臣呀,”朱祁镇回头望着王振,“先生,他们所奏之事可属实?一个小小的鑫福通钱庄怎会牵扯到这些大臣?”王振凑前两步靠近朱祁镇耳旁低语了几句。朱祁镇猛地抬起头,“竟有此事?有朕给你撑腰,看谁敢胡来。来人——”朱祁镇对一旁的太监道,“上朝。”

早朝地点便在乾清宫。只有重大日子,如皇帝大婚、册立皇后、正元节、冬至等才会在奉天殿,一般日子都是在乾清宫召见大臣。

此时,乾清宫门外早已聚集一众大臣。清晨微凉的秋风下,大臣们择群而处,四五个一伙,七八个一群,都在低声议论着什么。昨日在山阳街发生的大案早已传遍京城,大臣们岂有不知之理。鑫福通钱庄在一般人眼里只是个钱庄,而在朝堂之上,却是有人知道其来历的,那个掌柜王福通是王振的表亲,这个秘密已经不再是秘密了。

群臣都在努力压抑着自己的冲动,不管身处哪个阵营,这件事都足以震动神经了。这件事的矛头直指王振,王振是什么人?当今皇上的亲信,掌管司礼监和东厂,干儿宁骑城掌管锦衣卫,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有人敢跟王振作对,这件事本身就已足够鼓舞人心了。

联想到近一年来京城发生的大案,除了鑫福通被劫,还有贡院考题泄露案、诏狱被劫案,其中最有传奇色彩的便是狐王令的悬案了,这件案子至今未破,传说中的狐山君王一直被书写在海捕文书里,却石沉大海。这桩桩件件都是大臣们私底下谈论的话题,再加上朝堂上日益分化的两个阵营,王振虽说可以一手遮天,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趋附于他。以吏部尚书陈炳乙、户部侍郎高凤远、兵部侍郎于谦所组成的阵营日益走到前台,让沉闷的朝堂刮起一股清风。迫使那些左右摇摆不定的大臣日益焦虑,即畏惧王振的势力,又心知肚明那些肮脏的勾当;满心向往公正清明,又分明被私心左右,所以有点风吹草动,最先乱了阵脚的便是他们。

户部尚书张昌吉从人堆里独自向右边走,即使脸上很平静,但眉角平添的焦虑还是一眼可以看出。他不想参与帮派之争,但想找个清净的地方谈何容易。不一会儿,一个矮胖的人就靠了过来,是他的下属侍郎李卫春,他就像他的影子,总黏着他。

“恩师,要出大事了?”李卫春一脸神秘的说道。

“不要参与他们的事,我们远远观望即可。”张昌吉训斥道。

“我谨遵恩师教诲,不参与他们的事。只是刚得到消息,几个言官御前要搬出太祖内臣不得干政之遗诏,要联合上疏弹劾王振,他们罗列了这些年王振犯下的十大罪状,洋洋洒洒有万言之多……”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