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宋席天下 > 第80章 民贵君轻

第80章 民贵君轻

“厉害呀,不愧是司马光,脑袋转的可真快!”萧和不禁心中暗自感叹。要知道方才自己所说的那些东西,可都是自己从后世的网络书籍之中一点一点看来听来的。或许自己并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不这只是对于像萧和这样一个原本就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罢了。但对于自身处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司马光来说,他自己本身就是士大夫文人一层。

而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想不到司马光居然就在自己简单的点拨之下,便能立刻心领神会并且欣然接受。而不是虚情假意的说自己同样为普通的百姓。如此看来,他死后确实当的起“文正”的谥号。

“我大宋立国,整个国家便是由着这四个层级自下而上稳定存在的。不知君实是否认同?”萧和特意强调了“自下而上”这四个字,目的很明显。

“均宇说的不错,亚圣孟子云‘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一国一朝的稳定与否,的确同百姓密切相关!”司马光坚定的点了点头道。于是,萧和便接着说道:“的确,孟子的话同后世唐太宗李世民的那一句‘民为水,君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这里的‘民’字却不单单指的是处在大宋最为基层的百姓。就我大宋目前的情形看来,还应当包含着士绅富户和文人士大夫以及将门。”

“这······”司马光听罢,顿时有些不知所措起来。显然,萧和的这一番论断让他一时还难以接受。因为,一旦接受这个观点,那么,便会出现一个古人与今人都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皇权之下的两个阶层同最下面一层普通百姓之间的关系。既然同为宽泛意义之上的“民”,那么他们之的矛盾缺该如何处置?这一点,恐怕从来就没有人想过吧。

而这,恰恰是萧和现在最为担心的问题。因为,能从这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大宋目前除了他,应该只有一人。那便是这三角形最顶端的那个人,当今官家,赵祯。因为除了他,在他之下的都属于“民”这个大的范畴,也都是他巩固皇权的依仗。

试想一下,若是此时庞籍将大幅降低宋夏边境盐价的法子告诉赵祯,那么他地第一反应便是此事可行。毕竟大宋实行的是盐铁专营,降低盐价无非就是自己牺牲一些利益罢了。但是,他应该立刻便会想到,一旦宋夏边境的宋盐盐价降低,西夏人难受这是肯定的,但是,一直站在私自贩售西夏青白盐赚取暴利一方的将门,同样也会是第一批受害者。

然而,在皇权之下皆为“民”。对于赵祯而言,这些同巩固皇权想必,都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将门之人却会用同样的思维朝下看,自己脚下还有着两个阶层。既然自己的一部分利益被上面的皇权牺牲掉了,那么自己一定要从下面的两个阶层之中拿回来才是!于是,他们自然会想尽办法盘剥搜刮士绅富户以及更加普通的百姓。如此再依次传递下去,到最后虽然遏制了西夏的壮大,伤害的却是大宋最为底层的百姓!

而此时的司马光,在隐约看到了这个可怕的传递之后,额头不禁冒出一丝冷汗。因为,历代王朝国家的兴衰,莫不是因为最为底层的百姓活不下去了,这才让他们揭竿而起。所以,若是想让一个王朝长治久安,便要想方设法保证最底层百姓的利益。一旦盘剥过甚,便会天下大乱。

想到了这一层,司马光突然眼前一亮。既然暂时无法阻止自上而下的利益盘剥,那么唯有将总的利益做到最大。至少,要让百姓在遭受盘剥之后不至于无路可走。然后,帝王再以手段约束住文人士大夫以及将门的**,才能让大宋不出乱子。而萧和的一番蜀中火井制盐之法,便是这利益开源的不二选择!

“均宇,想不到你竟然已经思虑到了这么远!我司马君实从来没有佩服过什么人,但对你,我佩服的五体投地!”司马光郑重其事的说道,紧接着,他便对着一脸无奈吧的萧和,深深的鞠了一躬。

“君实严重了,你我亦师亦友,此番吹捧言语休要再提!”萧和掩饰住内心的得意,一把将司马光扶起,装模作样的说道。而这时,司马光却是突然叫道:“不好!老师不知详情,若是将均宇压低盐价之策上奏官家,岂不是要坏事?”说完,便立刻转身欲去寻庞籍,却被萧和一把拉住。

“均宇拉我作甚?”司马光颇为焦急的说道。而萧和却是颇为淡定,只见他缓缓坐在椅子上,歪着脑袋,颇为戏谑的看着一脸紧张的司马光说道:“君实跟在老师身边多年,怎么会不知道老师其实早就看破了这一点了吗?”司马光一听,不禁好奇的问道:“难道老师他······”顿时,他的心中一阵明朗。

“对呀,老师在西北多年,哪里会不知道降低盐价带来的后果。想必他会将那火井制盐之法一并上奏,以此项巨大利益换取将门的支持。同时也保护了百姓通士绅富户的利益。”司马光恍然大悟道。接着,他转向了萧和,再次颇为好奇的问道:“你早就知道老师会这么做,方才却为何说他将此事看的太容易了?”

萧和眼见自己的猫腻被司马光识破,只能尴尬的承认道:“我是想看看君实能不能想到这些。再说,我其实也不太确定老师会如此行事······”

“你呀,真是让人又爱又恨!”见萧和只是为了戏耍消遣自己,顿时显得十分无奈。相处的这一段日子以来,司马光对于这个师弟的评价已经越来越高了。眼下,自己能够教他的,恐怕也只剩下了儒学经典以及诗词歌赋而已了。

而庞籍此刻,也确实同萧和与司马光二人所想的那般,他并没有贸然的上奏天听,而是开始核实萧和的那蜀中制盐之法的可行性。他知道,一旦证实这个想法确实可行,那么,大宋面对西夏,就算是真的有一把锋利无比的软刀子了。

发现评论区里很冷清,各位书友可以定期过来踩一踩

(本章完)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