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霸王傲世录 >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横扫

正文 第一百零四章:横扫

林浩天亦或是李白看着眼前的卡莫,眼神中竟然流露出些许无奈的感慨。。。。。。

想当初人类世界那是何等的强盛,甚至是那个境界的强者也有很多人,就算如此也是因为九幽恶魔的入侵而死伤无数。。。。。。

而今九幽恶魔卷土重来,如今人类的强者不要说是那个境界的强者,就连旭日境界的“普通”也只有区区的五人。而且最高还只是旭日中期。。。。。。

要知道这在那个时期旭日境界的高手只不过是相当于炮灰的存在而已。。。。。。

这次的九幽恶魔大举入侵,他们的实力一定大有长进,而且他们的行事如此的小心,为的就是探寻人界强者的消息。。。。。。

“一定不能让他们了解到人类目前的情况。”

现在李白的脑中想着既然重新来到了这个世界就不能白白的回去。。。。。。

李白打算将这些所谓的魔窟统统剿灭。。。。。。

。。。。。。。。。。。。。

卡莫已经快要麻木了,他不知道这是第几个魔窟了,他只知道不论敌人有多么的强大,就算是旭日境界巅峰的强者,也被李白轻轻的挥一挥手,就化成了飞灰。。。。。。

刚刚剿灭了北极的魔窟,这个魔窟的主人竟然是九幽魔君手下的七大魔将之一的幻影魔君。。。。。。

实力已经达到了传说中的境界,但是也只是挡住了李白的三剑而已,被李白的第四剑秒杀。。。。。。

而他们的下一站亦或是最后一站就是南极。。。。。。

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最后一个被发现、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南极大陆的总面积为19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中国和印巴次大陆面积的总和,居世界各洲第五位。整个南极大陆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平均海拔为50米。南极洲蕴藏的矿物有0余种。

南极洲是由冈瓦纳大陆分离解体而成,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南极横断山脉将南极大陆分成东西两部分。这两部分在地理和地质上差别很大。东南极洲是一块很古老的大陆,据科学家推算,已有三十亿年的历史。它的中心位于南极点,从任何海边到南极点的距离都很远。东南极洲平均海拔高度500米,最大高度4800米。在东南极洲有南极大陆最大的活火山,即位于罗斯岛上的埃里伯斯火山,海拔高度795米,有四个喷火口。西南极洲面积只有东南极洲面积的一半,是个群岛,其中有些小岛位于海平面以下。但所有的岛屿都被大陆冰盖所覆盖。较古老的部分(包括有玛丽.伯德地南部、埃尔斯沃思地、罗斯冰架和毛德皇后地)有一由花冈岩和沉积岩组成的山系。该山系向南延伸至向北突出的南极半岛的中部。西南极洲的北部,即较高的部分是由第三纪地质时期的火山运动所造成的。南极洲的最高处——文森山地(5140米)位于西南极洲。南极大陆98%的地域被一个直径为4500公里永久冰盖所覆盖,其平均厚度为000米,最厚处达4750米。南极夏季冰架面积达65万平方公里,冬季可扩展到南纬55度,达1880万平方公里。总贮冰量为90万立方公里,占全球冰总量的90%。如其融化全球海平面将上升大约60米。南极冰盖将1/的南极大陆压沉到海平面之下,有的地方甚至被压至1000米以下。南极冰盖自中心向外扩展,在山谷状地形条件下,冰的运动呈流动状,于是形成冰川,冰川运动速度从100米至1000米不等。每年因断裂而被排入海洋巨型冰块则形成冰山。沿海触地冰山可存在多年,未触地冰山受潮汐与海流作用漂移北上而逐渐融化。南极素有“寒极”之称,南极低温的根本原因在于南极冰盖将80%的太阳辐射反射掉了,致使南极热量入不敷出,成为永久性冰封雪覆的大陆。南极仅有冬、夏两季之分。每年4月~10月为冬季,11月至次年月为夏季。南极沿海地区夏季月平均气温在0℃左右,内陆地区为-15℃~-5℃;冬季沿海地区月平均气温在-15℃~-0℃,内陆地区为-40℃~-70℃。前苏联的“东方”站记录到的南极最低气温为-88.℃?。南极气温随纬度与海拔的升高而下降。南极虽然贮藏了全球75%的淡水资源,但因其是以永久固态方式存在的,所以南极又是异常干旱的大陆,素有“白色沙漠”之称。南极年平均降雨量为10毫米~150毫米,沿海地区为900毫米,内陆地区仅为50毫米。有些地区仅为0毫米~0毫米。南极“西风带”是海上航行最危险的地区,在南纬50度~70度之间,自西向东的低压气旋接连不断,有时多达6个~7个,风速可达每小时85公里。而自南极大陆海拔高的极点地区向地势低缓的沿海地区运动的“下降风”,风势尤为强烈,其速度最大可达到00公里/小时,有时可连刮数日。南极洲是地球上最遥远最孤独的大陆,它严酷的奇寒和常年不化的冰雪,长期以来拒人类于千里之外。数百年来,为征服南极洲,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数以千计的探险家,前仆后继,奔向南极洲,表现出不畏艰险和百折不挠的精神,创造了可歌可泣的业绩,为我们今天能够认识神秘的南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在欣赏南极美丽美观景色的同时,不会忘记对他们表示我们崇高的敬意。

南极是根据地球旋转方式决定的最南点。它通常表示地理上的南极区域,有一个固定的位置。按照国际上通行的概念,南纬66.5度(南极圈)以南的地区称为南极,它是南冰洋及其岛屿和南极大陆的总称,总面积约6500万平方千米。

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白色沙漠”和“风库”,大部分地球的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由于人类的活动,地球的健康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可谓“从头到脚”毛病不少。科学家发现,今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空洞的面积和深度都创下了历史纪录,完全修复需要60年时间。而海洋由于遭受污染也出现了00个“死亡地带”。

臭氧空洞面积大于北美洲

据英国《卫报》10月0日报道,根据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19日发布的最新观测结果,今年南极臭氧损耗严重。9月1日到9月0日,南极臭氧空洞平均面积为1060万平方英里(约合745万平方公里),比北美洲的面积还大。

据悉,NASA“奥拉”卫星上的臭氧观测仪可以测量到整个南极大陆从地表到大气层上部的臭氧总量。该监测设备10月8日在南极东部冰原上空检测到那里的臭氧量值极低,仅为85多布森单位(1个多布森单位是标准状态下千分之一厘米的臭氧层厚度)。另外,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地球系统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还利用气球上携带的设备直接测量南极臭氧量,数据显示,截至10月9日,南极的臭氧总量已经从7月的约00多布森单位骤降至9多布森单位。

更令科学家吃惊的是,臭氧层中距地表1.9公里至1.9公里范围内的臭氧基本被损耗殆尽。7、8月份时,这一区间的平均臭氧量为15多布森单位,目前已经急剧下降,最低时测到的臭氧量仅为1.多布森单位,几乎完全耗尽。

臭氧层是指距离地球5至0公里处臭氧分子相对富集的大气平流层。它能吸收99%以上对人类有害的太阳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免遭短波紫外线的危害。当臭氧层厚度低于0个多布森单位时,便被认为出现空洞。197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罗兰和莫莱特发现,大气臭氧层已遭到严重破坏,人类头顶上的这把“伞”已出现空洞,并造成地球温室效应加剧。这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氯氟烃等化学物质进入臭氧层后,消耗臭氧造成的。

“奥拉”卫星的微波分叉发声器测量显示,今年9月中下旬,南极平流层下部的含氯化合物一直处于极高水平。另外,平流层气温也是影响臭氧空洞的主要因素。气温偏低时,空洞面积变大、深度增加。气温偏高时,空洞面积缩减。10月至11月间,臭氧空洞将持续恶化,预计紫外线照射会异常增强。由于臭氧层损耗物质的释放已经受到国际公约的限制并在持续减少,科学家估计,南极洲臭氧层空洞到065年可以完全修复。

“死亡地带”数量不断增多

10月19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北京召开的大会上发布了《006全球环境展望年鉴》,该报告称,海洋中“死亡区”数量已经达到了00个,在过去两年中增长了4%。

由于化肥、粪便、污水等排泄入海,为一些藻类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刺激这些海藻的疯狂生长,加上空气污染因素,导致海中形成了一些“低氧区”和“缺氧区”,不但鱼、虾、贝类无法在低氧或缺氧状态下存活,连海草也难以幸存,因此“低氧区”和“缺氧区”又被称为“死亡区”。

报告指出,从0世纪70年代以来,“死亡区”的数量和面积一直在扩大。1994年估计全球海洋共有149个“死亡区”,但006年“死亡区”可能已多达00个。最早发现和记录到的“死亡区”在美国东北的大西洋海岸、波罗的海、卡提加特湾、黑海和亚得利亚海东北部。最著名的“死亡区”在墨西哥湾,是由密西西比河排泄的养料导致的。最新的一些死亡区出现在南美、中国、日本、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等地区和国家的沿海。海洋“死亡区”对渔业形成了极大的威胁,但如果风能够将富有营养的水冲走,“死亡区”就可能复活。环境规划署呼吁沿海国家采取措施控制陆源污染,遏止“死亡区”持续增多的势头。

人类对地球的破坏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惊人速度,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认为,这将使得自然界更加可能出现突变,导致疾病蔓延、森林遭到摧毁、海洋出现“死区”。

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机构(Mille

iumEcosystemAssessment)的160名专家在95个国家进行的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过去50年来,人口增加使得人类赖以生活的三分之二的生态系统,包括空气和水源,受到污染和过度开发。

该机构由45个成员组成的董事局发表的报告指出:“人类的活动已经对地球的自然运规律带来很大的压力,地球的生态系统因此未必能养活得了未来的人口。”

报告指出,10%至0%的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濒临灭绝的边缘。

这项历来最大规模的地球生态系统研究工作发现:“过去50年来,人类为了取得食物、净水、木材、纤维和燃料,对生态系统的造成的破坏速度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要来得快,破坏面也比任何一个年代来得广。这使得生物的多样性承受着无法扭转的损失。”

报告补充道,从1945年至今,人类开垦为耕地的面积,比18世纪和19世纪开垦的土地加起来还要多。报告说:“未来50年,地表剥蚀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后果。”

整理报告的专家解释说,生态系统未来的变化可能会造成疾病爆发、非洲大湖区可能会因为气候变化而成为霍乱散播的温床。肥料中的氮累积在农田里,接着再冲刷入海,会导致海藻生长茂盛,从而使得鱼儿因缺氧而大量死亡火和使得沿海地区因而出现没有氧气的“死区”。

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再加上冰雪表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使得南极大陆成为世界上最为寒冷的地区,其平均气温比北极要低0℃。南极大陆的年平均气温为-5℃。南极沿海地区的年平均温度为-17~0℃左右;而内陆地区为年平均温度则为-40~50℃;东南极高原地区最为寒冷,年平均气温低达-57℃。到现在为止,地球上观测到的最低气温为摄氏-89.6℃,这是198年7月俄罗斯在南极设立的“东方”站记录到的,在这样的低温下,普通的钢铁会变得像玻璃一般脆;如果把一杯水泼向空中,落下来的竟然是一片冰晶。

南极的寒冷首先是与它所处的高纬度地理位置有关,由于高纬度地理位置,导致了在一年中漫长的极夜期间没有太阳光。同时,与太阳光线入射角有关,纬度越高,阳光的入射角越小,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热能越少。南极位于地球上纬度最高的地区,太阳的入射角最小,阳光只能斜射到地表,而斜射的阳光热量又最低。再者,南极大陆地表95%被白色的冰雪覆盖,冰雪对日照的反射率为80%一84%,只剩下不足0%到达地面,而这可怜的一点点热量又大部分被反射回太空。南极的高海拔和相对稀薄的空气又使得热量不容易保存,所以南极异常寒冷。

南极不仅是世界最冷的地方,也是世界上风力最大的地区。那里平均每年8级以上的大风有00天,年平均风速19.4米/秒。197年澳大利亚莫森站观测到的最大风速为8米/秒。法国迪尔维尔站曾观测到风速达100米/秒的飓风,这相当于1级台风的倍,是迄今世界上记录到的最大风速。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心高一色弱有色人意思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南极没有四季之分,仅有暖、寒季的区别。暖季11月至月;寒季4月至10月。暖季时,沿岸地带平均温度很少超过0℃,内陆地区平均温度为零下0至零下5℃;寒季时,沿岸地带为零下0至零下0℃,内陆地区为零下40至零下70℃。1967年初,挪威在极点附近测得零下94.5℃的低温。据估计,在东南极洲上可能存在零下95至零下100℃的低温。

PS:最后一天。。。。。。(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