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明朝的那些事儿 > 1363-1368

1363-1368

1363

考试

嘉靖四十一年1562戚继光动横屿战役攻克横屿收复福清并最终平息了倭患。

必须说明当时的叶向高不叫叶向高只有一个小名这个小名在今天看来不太文雅就不介绍了。

向高这个名字是他父亲取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向高处走。

事实告诉我们名字这个东西有时候改一改还是很有效的。

隆庆六年1572叶向高十四岁中秀才。

万历七年1579叶向高二十一岁中举人。

万历十一年1583叶向高二十五岁第二次参加会试。考试结束他的感觉非常好。

结果也验证了他的想法他考中了第七十八名成为进士。现在在他的面前只剩下最后一关殿试。

殿试非常顺利翰林院的考官对叶向高十分满意决定把他的名次排为第一远大前程正朝着叶向高招手。

然而接下来的一切却生了出人意料的变化。

因为从此刻起叶向高就与沈一贯结下了深仇大恨虽然此前他们从未见过。

要解释清楚的是叶向高的第七十八名并非全国七十八名而是南卷第七十八名。

明代的进士并不是全国统一录取而是按照地域分配名额具体分为三个区域南北中录取比例各有不同。

所谓南就是淮河以南各省比例为55。北就是淮河以北比例为35。而中是指云贵川三省以及凤阳比例为1o

具体说来是这么个意思好比朝廷今年要招一百个进士那么分配到各地就是南部五十五人北部三十五人中部十人。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是南部人在考试中考到了南部第五十六名哪怕你成绩再好文章写得比北部第一名还好你也没法录取。

而如果你是中部人哪怕你文章写得再差在南部只能排到几百名后但只要能考到中部卷前十名你就能当进士。

1364

这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规定从二百多年前朱元璋登基时就开始执行了起因是一件非常血腥的政治案件南北榜案件。这个案件是笔糊涂账大体意思是一次考试南方的举人考得很好好到北方没几个能录取的于是有人不服气说是考官舞弊事情闹得很大搞到老朱那里他老人家是个实在人也不争论啥大笔一挥就干掉了上百人。

可干完后事情还得解决因为实际情况是当年的北方教学质量确实不如南方你把人杀光了也没辙。无奈之下只好设定南北榜谁都别争了就看你生在哪里南方算你倒霉北方算你运气。

到明宣宗时期事情又变了因为云贵川一带算是南方可在当年是蛮荒之地别说读书混碗饭吃都不容易要和南方江浙那拨人对着考就算是绝户。于是皇帝下令把此地列为中部作为特区而凤阳因为是朱元璋的老家还特别穷特事特办也给列了进去。

当然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毕竟基础不同底子不同在考试上你想一夜之间人类大同那是不可能的所以现在这套理论还在用。我管这个叫考试地理决定论。

这套理论很残酷也很真实主要是玩机率看你在哪投胎。

比如你要是生在山东江苏湖北之类的地方就真是阿弥陀佛了这些地方经常盘踞着一群读书不要命的家伙据我所知有些乡镇中学地图上都找不到的学生高二就去高考不记成绩大都能考六百多分七百五十分满分美其名曰:锻炼素质明年上阵。

每念及此不禁胆战心惊跟这帮人做邻居的结果是:如果想上北大六百多分只是个起步价。

应该说现在还是有所进步的逼急还能玩点阴招比如说更改户口。

不幸的是明代的叶向高先生没法玩这招作为南卷的佼佼者他有很多对手其中的一个叫做吴龙徴。

这位吴先生也是福建人但他比其他对手厉害得多因为他的后台叫沈一贯。

按沈一贯的想法这个人应该是第一然后进入朝廷成为他的帮手可是叶向高的出现却打乱了沈一贯的部署。

于是沈一贯准备让叶向高落榜至少也不能让他名列前茅。

而且他认定自己能够做到这一点因为他就是这次考试的主考官。

但是很可惜他没有成功因为一个更牛的人出面了。

1365

主考官固然大可再大也大不过辅。

叶向高虽然没有关系却有实力。文章写得实在太好好到其他考官不服气把这事捅给了申时行申大人一看也高兴得不行把沈一贯叫过去说这是个人才必定录取

这回沈大人郁闷了大老板出面了要不给叶向高饭碗自己的饭碗也难保但他终究是不服气的于是最终结果如下:

叶向高录取名列二甲第十二名。

这是一个出乎很多人意料的结果因为若要整人大可把叶向高同志打到三甲就此了事不给状元却又给个过得去的名次实在让人费解。

告诉你这里面学问大了。

叶向高黄了自己的算盘自然是要教训的。但问题是这人是申时行保的申辅也是个老狐狸如果要敷衍他是没有好果子吃的所以这个面子不但要给还要给足。而二甲十二名是最恰当的安排。

因为根据明代规定一般说来二甲十二名的成绩可以保证入选庶吉士进入翰林院但这个名次离状元相当远也不会太风光恶心下叶向高的确是刚刚好。

但不管怎么说叶向高还是顺顺当当地踏上了仕途。此后的一切都很顺利直到十五年后。

万历二十六年1598就在这一年叶向高的命运被彻底改变因为他等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此时皇长子朱常洛已经出阁读书按照规定应该配备讲官人选由礼部确定。

众所周知虽说朱常洛不受待见但按目前形势登基即位是迟早的事只要拉住这个靠山自然不愁前程。所以消息一出大家走关系拉亲戚只求能混到这份差事。

叶向高走不走后门我不敢说运气好是肯定的因为决定人选的礼部侍郎郭正域是他的老朋友。

名单定了报到了内阁内阁压住了因为内阁里有沈一贯。

沈一贯是个比较一贯的人十五年前那档子事他一直记在心里讲官这事是张位负责但沈大人看到叶向高的名字便心急火燎跑去高声大呼:

闽人岂可作讲官

这句话是有来由的在明代福建一向被视为不开化地带沈一贯拿地域问题说事相当阴险。

文章引用自:

1366

张位却不买账他也不管你沈一贯和叶向高有什么恩怨这人我看上了就要用

于是在沈一贯的磨牙声中叶向高正式上任。

叶讲官不负众望充分挥主观能动在教书的同时和太子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根据种种史料反映叶先生应该是个相当灵活的人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他还广交了不少朋友比如顾宪成比如星。

老板有了朋友有了地位也有了万事俱备要登上拿最高的舞台只欠一阵东风。

一年后风来了却是暴风。

万历二十七年16o1辅赵志皋回家了虽然没死也没退但事情是不管了张位也走了内阁只剩下了沈一贯。

缺了人就要补于是叶向高的机会又来了。

顾宪成是他的朋友朱常洛是他的朋友他所欠缺的只是一个位置。

他被提名了最终却未能入阁因为内阁只剩下了沈一贯。

麻烦远未结束内阁辅沈一贯大人终于可以报当年的一箭之仇了不久后叶向高被调出京城到南京担任礼部右侍郎。

南京礼部主要工作除了养老就是养老这就是四十岁的叶向高的新岗位在这里他还要呆很久。

很久是多久十年。

这十年之中朝廷里很热闹册立太子妖书案搞得轰轰烈烈。而叶向高这边却是太平无事。

整整十年无人理无人问甚至也无人骂无人整。

叶向高过得很太平也过得很惨惨就惨在连整他的人都没有。

对于一个政治家而言最痛苦的惩罚不是免职不是罢官而是遗忘。

叶向高已经被彻底遗忘了。

一个前程似锦的政治家在政治生涯的黄金时刻被冷漠地抛弃对叶向高而言这十年中的每一天全都是痛苦的挣扎。

但十余年之后他将感谢沈一贯给予他的痛苦经历要想在这个冷酷的地方生存下去同党是不够的后台也是不够的必须亲身经历残酷的考验和磨砺才能在历史上写下自己的名字。

因为他并不是一个普通的辅在不久的未来他将越赵志皋张位甚至申时行王锡爵。他的名字将比这些人更为响亮夺目。

因为一个极为可怕的人正在前方等待着他。而他将是唯一能与之抗衡的人。这个人叫做魏忠贤。

1367

万历三十五年16o7沈一贯终于走了年底叶向高终于来了。

但沈一贯的一切都留了下来包括他的组织他的势力以及他的仇恨。

所以刘廷元胡士相也好疯子张差也罢甚至这件事情是否真的生过根本就不要紧。

梃击不过是一个傻子的愚蠢举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过这件事情能够打倒什么得到什么。

东林党的方针很明确拥立朱常洛并借梃击案打击对手掌控政权。

所以浙党的方针是平息梃击案了结此事。

而王之寀是一个找麻烦的人。

这才是梃击案件的真相。

对了还忘了一件事:虽然没有迹象显示王之寀和东林党有直接联系但此后东林党敌人列出的两大名单点将录朋党录中他都名列前茅。

再审

王之寀并不简单事实上是很不简单。

当他现自己的上司胡士相有问题时并没有丝毫畏惧因为他去找了另一个人张问达。

张问达字德允时任刑部右侍郎署部事。

所谓刑部右侍郎署部事换成今天的话说就是刑部常务副部长。也就是说他是胡士相的上司。

张问达的派系并不清晰但清晰的是对于胡士相和稀泥的做法他非常不满。接到王之寀的报告后他当即下令由刑部七位官员会审张差。

这是个有趣的组合七人之中既有胡士相也有王之寀可以听取双方意见又不怕人捣鬼而且七个人审讯可以少数服从多数。

想法没错做法错了。因为张问达远远低估了浙党的实力。

在七个主审官中胡士相并不孤单大体说来七人之中支持胡士相有三个人支持王之寀的有两个。

于是审讯出现了戏剧化的场景。

张差恢复了理智经历了王之寀的突审和反复现在的张差已经不再是个疯子他看上去十分平静。

主审官6梦龙问:

你为什么认识路

这是个关键的问题一个平民怎样来到京城又怎样入宫秘密就隐藏在答案背后。

顺便说明一下:6梦龙是王之寀派。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没有等待没有反复他们很快就听到了这个关键的答案:

我是蓟州人如果没有人指引怎么进得去

此言一出事情已然无可隐瞒。

再问:

谁指引你的

答:

庞老公刘老公。

完了完了。

1368

虽然张差没有说出这两个人的名字但大家的人心中都已经有了确切的答案。

庞老公叫做庞保刘老公叫做刘成。

大家之所以知道答案是因为这两个人的身份很特殊他们是郑贵妃的贴身太监。

6梦龙呆住了他知道答案也曾经想过无数次却没有想到会如此轻易地得到。

就在他惊愕的那一瞬间张差又说出了更让人吃惊的话:

我认识他们三年了他们还给过我一个金壶一个银壶。予我金银壶各一

6梦龙这才明白之前王之寀得到的口供也是假的真相刚刚开始

他立即厉声追问道:

为什么要给你

回答干净利落三个字:

打小爷

声音不大如五雷轰顶。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所谓小爷就是太子爷朱常洛。

现场顿时大乱公堂吵作一团交头接耳而此时一件更诡异的事情生了。

作为案件的主审官胡士相突然拍案而起大喝一声:

不能再问了

这一下大家又懵了张差招供您激动啥

但他的三位同党当即反应过来立刻站起身表示审讯不可继续应立即结束。

七人之中四对三审讯只能终止。

但形势已不可逆转王之寀6梦龙立即将案件情况报告给张问达张侍郎十分震惊。

与此同时张差的口供开始在朝廷内外流传舆论大哗很多人纷纷上书要求严查此案。

郑贵妃慌了天天跑到万历那里去哭但此时局势已无法挽回。

然而此刻压力最大的人并不是她而是张问达作为案件的主办人他很清楚此案背后是两股政治力量的死磕还搭上太子贵妃皇帝没一个省油的灯。

案子如果审下去审出郑贵妃来就得罪了皇帝可要不审群众那里没法交代还会得罪东林太子小小的刑部右侍郎这拨人里随便出来一个就能把自己整死。

总而言之不能审又不能不审。

无奈之下他抓耳挠腮终于想出了一个绝妙的解决方案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