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古镇赊店 > 第二十二章重修山陕会馆

第二十二章重修山陕会馆

第二十二章重修山陕会馆

春秋楼被捻匪烧后,山陕商家再无联络聚会场所。大家感到没有依靠,也显示不出两地商家的实力纷纷找党总会首要求重修山陕会馆。党总会首说:“我也是这样想,山陕两省商家大小有几百家,有的在赊店已几代。正如山西李掌柜所说:“区区商号如一叶扁舟,浮沉于惊涛骇浪之中,稍有不慎倾覆随之,必须同舟共济。用会馆来维系乡里之谊,共同尊奉关帝之精神,团结一起相互了解通过讲义气讲相与讲协调商号间的关系,消除人际间的不和,形成强大地商帮群体,方能驰于全国各地商场无往而不利。山陕会馆是山陕两省商家团结的象征,力量的象征,应该重修。”

后来山陕商家在一起几次协商,大家共议于重修于寨修好后开始。为此成立一个重修山陕会馆的班子以党总会首为首,戴广兴、仁发奎、马掌柜为副,负责集资重修山陕会馆。

各商家踊跃集资先后参与集资的有三百多家,多的有五六千两少的几两,共计集资八万八千七百八十八两。各家集资数额刻石碑于上,立于大殿之左,以至永远。鉴于篇幅,不再一一列出。

重修工作主要有一:购买材料。派人到江汉楚地采伐木料沿江运到赊店,集几年努力百物齐备。,然后到周围各县开掘石料就地烧制陶瓷。:二:遍访名匠。赊店商人利用经商优势,在全国各处遍访邀请名匠,集合各行各业的木工、石工、泥工、雕刻、绘画人材参加会馆建设。

前后历经二十三年,终于建成现今所见的山陕会馆。会馆重修建筑主要有大拜殿、大座殿、药王殿、马王殿、东西廊坊及腰楼。

据说在山陕会馆的重建中发生了多见奇事,其中二件事不能不说一下。

鲁班显圣

话说为了把会馆建的金碧辉煌总管遍请四乡高手八方名匠一时木泥石画能工巧匠云集如潮。

一天总管正在给各家工匠分派工作,忽然有一个白发老头来到大总管面前说:“大总管也给我一点工作做做!”大总管见他衣服破烂年迈体衰心中暗想,看他模样,也做不出来细色玩艺便指着墙角一堆树疙瘩搪塞地说:“你就把那些树疙瘩面前破成楔子吧!”老头微笑一下,背起家具向树疙瘩走去。

中午开饭时总管清点人数唯独不见老头,来到墙角一看,那堆树疙瘩一动不动,只是上面有些横七竖八的黑线。总管一见又好气又好笑嘴里嘟囔着说:“果然是个混饭的!”说着气恨恨地一脚踢去只听哗啦一声那堆树疙瘩全部碎成一对楔子。

有好事者将木楔子清点一下总计六千六百六十六个。需用楔子时,随手拿一个放在那里都合适,会馆建成楔子恰好用完,一个不多一个不少。

这是人们方才想起白发老头是鲁班爷显圣,来助人们修会馆,众人赶紧焚香拜祭。

小振星补写楼字

另一件事是,忽一天狂风大作,吹得天昏地暗。不一会儿大雨如注一样浇了下来。等雨过天晴,馆里到处是水,各种材料都侵泡在水里。有人忽然发现戏楼上的匾额不见了,大家到处去找。匾额找到了,但已破碎。工匠们无论怎样修理,只能把匾额上的悬鉴二字修好复原,楼字无论如何修不好,这可怎么办呐?没有了匾额没有了匾额上的悬鉴楼三字,好比一个漂亮的姑娘缺少眼睛人怎么看都不如从前。

党总会首急了!总管急了!众人也急了!

党总会首让大总管到附近遍访官宦举人秀才书法家来补上这个楼字。但请来的人,不是来了不敢写,就是写出大家不满意,怎么办呐!

党总会首与众会首商议:“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咱们贴告示。谁能写出楼子赏银五百两。

告示贴出去了,可过七天,仍无人揭告示。众会首急得没法。有人说,不会找原来写字的人让他写。可原来写字的人是乾隆年间的人,离现在已一百多年,那人早已作古。党总会首带小儿子党新星来会馆玩,见众位伯伯叔叔为楼字发愁,就说:“一个楼字有啥愁的,我们先生教我们已写半年啦,我给你们写几个看看,怎么连个楼字都不会写!”众人大笑。党新星是党总会首是三姨太所生的儿子,排行最小,今年才九岁,自小聪明好学三岁时会背三字经、千字文,五岁入私塾,是党总会首的掌上明珠常常不离左右。党总会首听小儿子这么说,忙说:“大人有事小孩子别插嘴胡说。!”党新星瞪着眼说:“我不是胡说,我写个你们看看!”林会首说:“好好!让小星子写个看看!”党新星拿起笔站到桌旁沾满墨水,随手写了悬鉴楼三个字。林会首笑着说:“咱们看看小星子写的悬鉴楼!”不看则已一看不禁大吃一惊道:“真写出来了!真写出来了!大家看看!”大家围过来,左看右看又将原来的匾额拿来比对不禁齐声说:“和原来的一模一样!”有人说:“比原来的字更有灵秀气”大家最后决定,用原来的悬鉴二字,楼字用党新星所写的字。

原来,党新星别看年纪小,是个有心人。他到会馆玩,常把会馆内的提联匾额熟记在心,回家就练习,写一写到会馆比对一下,回去再练,春去冬来不知练了多少遍,原是为了练字不妨今日用上。

过几天人们将新匾额挂上1只见三个大字浑然一体不相上下,其中楼字更有灵秀气!

小新星挥笔写匾额之事成为当地的美谈,小新星也从此有了名气!

在会馆的建筑中,最值得一提是木雕石刻,其艺术性观赏性教育性全国少见。在会馆的木雕石刻中多篇展现以下故事。

赵匡胤输华山

相传北周时期,洛阳人将门之后赵匡胤,自小喜爱武功练就一身好身手,爱出外游玩结交天下英雄。一天他来到华山脚下,只见这华山七十二峰皆险,方圆百里浓荫遮天,天下名传。赵匡胤拾阶而上,在北峰之下,一座道观前,一棵大树下有一石台,一对老人正在捉棋厮杀。赵匡胤也是一个棋迷,不紧凑上去看,略一打量一老者处于下风,他急得抓耳挠腮唉声叹气恨不得亲自摆棋对阵杀个痛快。

再说那老道一见赵匡胤,早已双眼一亮心中有底,如今见他这样,更是杀法凌厉着着紧逼,不一会儿老者败下阵来。赵匡胤慌忙施礼道:“在下愿与道长下一棋不知可否?”老道微微一笑道:“壮士自愿下场,定是棋中高手,老道自是奉陪,不过咱得有点赌注,已助赌兴。”赵匡胤平时也最好赌,一听此言更是高兴。当即说道:“如此更好,咱就以一百两纹银为一注如何?”老道摇摇头说:“太少太少!”赵匡胤兴致更高了,忙说:“那咱就以五百两一注如何?”谁知老道又摇头说:”还少还少!千古一棋,五百两何足道哉!”赵匡胤心想,自己只带五百两,难不成、、、、、、。正在呓迟之间,只听老道说道:“咱就以华山为注,你要输了,就把华山归于老道!”“赌华山”“对!赌华山”赵匡胤不由好笑,心想这老道真是糊涂,自己浪迹天涯,这华山原本就不是我赵匡胤的,就是输了也还是以空头支票!于是就大声答应了。谁知老道还挺认真地说:“君子一言!”赵匡胤硬气十足地对道:“驷马难追!”老道开怀大笑,叫一声“好!”二人随即摆棋对杀起来。赵匡胤终究不是老道对手,约二个时辰败下阵来,被老道将死。

赵匡胤下山而去,临走老道说:“壮士切记棋之约,这华山你一输给老道。”赵匡胤朗声说:“道长放心,俺赵匡胤最讲信义二字。不过话说回来,这华山本不我的,输与你也无法覆约!这可不能算俺是信!”老道说:“无妨,你只要记住这一棋约,十年后自知,那时可不能返悔。壮士走好!”

十年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成为了皇帝。一日,午门外传一老道求见,赵匡胤一见老道,想其当年棋约,下旨封:华山自此不那粮。“朝臣不知其故,赵匡胤就讲了当年华山赌棋之事。朝臣说:“当年不过是一句戏言,皇上何必当真!”赵匡胤正色说道:“人无信不立国无法不强,朕当年与道长有约,就当言出无悔,咱大宋以诚信立国朕自当率先垂范。”此后,赵匡胤守信输华山,成为千古美谈。

赵颜求壽

东汉时期,平原郡有一个赵家庄,赵家庄有一个赵老汉。他家开了一酒馆忙是务农,闲时酿酒卖。因他佳酿的酒醇香味正,在当地小有名气,生活过的殷实富足。赵老汉心地善良仗义疏财,凡医、卜、僧、道到家喝酒从不要钱。赵老汉四十多岁时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取名赵颜。

日月如梭一晃眼,赵颜长到十九岁,出落得郎眉星目唇红齿白身子英俊,成了一个远近闻名的美少年。这赵颜虽是独子倒也不娇惯,自小随父务农酿酒,学得一手酿酒绝技。父亲年纪大啦他就常在酒馆招呼,成了一个小堂倌。这天,酒馆来了一位算命先生,三十来岁相貌粗丑。赵颜秉承父亲教诲,并不以相貌取人,一看来者是卜者,连忙把先生让到坐上,端来四盘小菜和一壶酒请先生饮用。这先生一见赵颜俊美的容貌,不由眉头一皱,又见赵颜对自己殷勤有礼,喝下两杯后,再仔细观察赵颜容貌,心中大惊,就询问赵颜的姓名、年龄、家中还有何人?赵颜谦恭有礼一一回答。先生听罢长叹一声说:“我观你眉间一现死气,三日内死。你如此美貌,可惜短命,真是天不佑人,还是早点置办后事吧!”赵颜一听大惊,连忙到后院告知父亲。赵老汉一听儿子所说,更是心慌失措,连忙拉儿子来到前店,扑通一声双双向先生跪倒双眼含泪求先生道:“请问先生高名上姓,望先生救我小儿子性命!”

先生面带戚色:“我姓管名格,天命难违我实在无法。”赵老汉一听原是管格先生,更是磕头如捣蒜,哀求道:“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小老儿一生行善只此一子。若儿子早亡,岂不是要了我一家人的命,万望先生大发慈悲,救我儿一命,也就是救我全家性命!”赵颜一旁痛哭流涕磕头哀告,漂亮的额头磕出了血。

管格一见,心中不忍,动了恻隐之心,忙把父子二人搀起,对赵老汉说:“事已至此,念你常有善心,我只有干犯天条为你暂设一计,成不成,就看你的机缘!”父子二人连忙有又大礼参拜。管格又对赵顔说:“你可准备美酒一坛,杯盏两个,鹿脯两只,明日带着往南山,山中有一大树下,有二老者正在石上下棋,一老穿白袍相貌丑陋一老穿红袍相貌俊美。你可乘他们奕兴正浓之时,将美酒和鹿匍献给他们。等他们饮食已毕你就向他们哭拜哀求赠壽。他们喝了你的美酒吃了你的鹿脯,必不便推辞。但你万万不可说出是我指使你这么做的。赵颜和父亲自是若若连声答应,然后慌忙上酒上菜挽留管格住下。

第二天,赵颜依管格之言依计而行带美酒鹿脯进山,约行数里,果见一棵大树下,有一个大石盘,二位老者一穿白袍一穿红袍一貌丑一貌美,,正在对坐下棋,此事已杀得难解难分。赵颜连忙上前,跪倒在地双手将美酒鹿脯悄悄地放在石盘上。二老奕兴正浓,全神贯注在棋上,此时有美酒助兴可说是正中下怀,就不管不顾端起美酒就喝,拿起鹿脯就吃。待他们美酒喝了鹿脯吃了,一盘棋下成了和棋。二老哈哈大笑正要摆棋再战。赵颜乘机叩头哀求:“小子赵颜,家有二老年迈,需小子孝敬,恳请二老为小子增壽。二老一听大惊,这才看到一位美少年跪在面前,再看石盘上的酒和鹿脯,。红袍老者对白袍老者说:“这一定是管格所为,人间还讲信义二字一若千斤何况仙家?我二人既然喝了他献的美酒,吃了鹿脯,虽属无意,亦是承若,岂有不给增寿之理,只好给他增寿。”白袍老者随即掏出身上的册薄查看。然后对赵颜说:“你今年十九岁,二日后当死。我今在十字前添个九字把你的寿限增至九十九。你回去见了管格叫他再不要泄露天机,否则必遭天谴。”

白袍老者说罢,红袍老者接过册薄,取笔改毕,一阵香风,二老化作二只白鹤冲天而去。赵颜大喜,连忙仰天叩拜。然后高高兴兴回到家中。见了管格,扑通跪倒拜谢救命之恩,并叙说了进山经过。管格说:“红袍老者是南斗星,白袍老者是北斗星。一个主生一个主死。生死薄已改这下你们可放心了!”

父子二人再次拜谢管格救命之恩,管格告辞而去。唯恐泄露天机遭到天谴,再也不给人算命。赵颜平平安安活到九十九岁儿孙满堂无疾而终。

杯羹之让

在山陕会馆悬鉴楼山门两侧墙裙位置,嵌置四幅以深浮雕法雕成的石雕图案。其中一幅雕刻人物众多,上侧高高的城头之上立着数名将官,架着一口铁锅,锅旁捆绑着男女二人,城下众将士执戈相向。这表现历史典故“杯羹之让”的场景。

秦朝末年,刘邦与项羽相争,项羽武功超群豪爽仗义却不善用人。刘邦武力虽远不如项羽,但非常善于用人,手下张良、萧何、韩信、樊哙等一班文臣武将相助,越战越强,逐渐占了上风。正这时,楚军逮着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吕雉,再被刘邦汉军围在城中之时,项羽在城上威胁刘邦:“如果不退兵臣服,就要杀掉刘邦的父亲和妻子。”刘邦机智地回答:“你我曾约为兄弟我父即你父,若烹之,则分一杯羹给我。”项羽非常讲信义,听刘邦如此一说。就概然放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然后突围而去,最后被逼乌江自杀。

上述三个故事都是讲为人要讲信义,诚信待人。暗喻做生意要讲信义,要诚信待人,虽败也如项羽一样优荣。

大拜殿是重修的最主要建筑物,其缤纷多彩不能不说一下。在大拜殿大门两侧的装饰莫过于两侧石雕八字墙。巨幅石雕有一整块青石雕成,宽一点一米高一点九米以高浮雕间以透雕技法雕成。东侧图为“十八学士登瀛洲”。故事典出《旧唐书、储亮传》。记述唐太宗李世民为招聘天下贤才在京城设立文学馆收聘杜如晦、房玄龄、于志宁、苏世长、薛牧、储亮、陆德明、孔颖达、李玄道、李守苏、虞世南、蔡允太、颜相对、许敬宗、盖文达、苏冒十八人为文学馆学士。李世民对十八学士礼敬有加,提供了最优越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使十八学士犹如登临瀛洲仙境一般。雕刻艺人以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创作此十八学士登瀛洲的石雕图。但因许敬宗后来支持武则天称帝认为他有负李世民为佞臣,为此学士只有十七名不雕许敬宗。图上方雕城跺城门上雕“瀛洲”二字一点题。城左右雕宝搭厅阁描绘仙境之美。十七学士各骑马上或攀行于盘曲山道之间,或半进城门,或隐于山石之后。山石曲折盘旋,溪上小桥座座,山峦叠嶂,花石相间,花草丛生,亭台隐现。其设计之妙,雕刻之技难以尽述。充分体现了对读书入仕成才的赞美和道德忠诚之观点。西侧石雕为“渔樵耕读”图。图内山溪急喘而下,下部雕一天然成桥,桥下水面开阔水泊荡漾一渔父划小船做打渔状,一樵夫肩背柴捆行于桥上,山坡上一牧童骑于牛背上,对岸房屋窗口露出读书之人形象。溪畔山石参差,树木化石丛生山石之间雕一羊虎豹等动物。画面状绘山石之幽奇,人物雕绘于山水之间。构图巧妙自然和谐。两图寓意表现读书为上,读书入仕,入仕忠君的思想。

此外各殿檐额枋错题柱分别绘有二龙戏、珠蟠桃会、八仙过海、朝贡图、鸿门宴、武王入关、赵氏孤儿、马蹄金、萧史弄玉、杨滑下山、申公豹割头换项。周文王渭水访贤、太宗送行、西天取经、暗度陈仓、三顾茅庐、十八罗汉渡海、秦琼双锏救秦王等此图。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如临其境。图画精妙非笔墨所能描绘。

劝君如有机会不可不看赊店山陕会馆,那真是享用不尽的建筑艺术盛宴。(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