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印度娱乐 > 195【你们这些玩器材的根本不懂摄影】2更!

195【你们这些玩器材的根本不懂摄影】2更!

印度的影史,真的有一匹布那么长,到现在几乎有百年历史。

秃头校长语气自然而然的带着威严,道:“191年,R.G.托尔内以一位印度教1的事迹为题材拍摄了故事片《蓬达利克》。由于该片的摄影师是英国人,因此印度确认191年巴尔吉,D.G.拍摄的《哈里什昌德拉国王》为印度第一部故事片。《哈里什昌德拉国王》取材于我国神话故事,受到观众的欢迎。这部影片为我们的电影事业奠定了基础,同时为以后印度影片的形式、内容和表现手法提供了具体的模式。因此,巴尔吉赢得了“印度电影之父”的赞誉。

此后,我们的故事片生产蒸蒸日上,涌现出了不少新作品,如《火烧楞迦城》(1917)、《迷人的巴斯马苏尔》、《忠诚的苏尔达斯》、《卡杰和德维雅尼》和《莎恭达罗》等。它们都取材于《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大史诗或印度神话故事。到190年,我国已经拍摄了0部故事片。”

秃头校长的这些话,句句打在他的心坎上,在众人的心窝里添了一把火,浑身都烧得热乎乎的。

仿佛是一场春雨洒落在一块久旱的田地里,很快渗透了下去。

在银幕上,播映着讲述的上述电影,更令人感到心里的崇敬,以及身为印度影人的一份自豪、

跟着秃头校长又讲了1918年制定的“印度电影法”,规定了对电影审查的制度,并于190年在孟买、马德拉斯和加尔各答个电影中心城市建立影片审查委员会,指定担任警察局长的英国人为主任,审查权力落入英国人之手。

讲到这里的时候,现场众人的心情,像印度门上的砖石一样沉重,一种不能遏止的力量,在每个人的血液里鼓荡着他脸更红,心猛跳,浑身好似着了火一样激动!

阿米尔辉也沉默了。

秃头校长的声音也跟着猛然拔高,好高、好高:“但是,英国的控制并不能扼杀我们印度民族电影的发展,新的影片公司和制片人不断涌现,一批进步的制片人以电影为武器向英国殖民者进行着斗争。”

确实,当时印度也出现了不少传播爱国思想的影片,如《向母亲致敬》、《纺车》和《印度斯坦的女儿》等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纪录甘地领导的火烧洋布运动的新闻片更是震撼人心!

这些信息,尽管不少人已经听过,可是在如此庄严的广场上再说一遍,每个人的心灵像一架竖琴,一旦被拨动,心弦就会久久地颤动!

秃子校长别看长得不怎么样,但确实是个好的演讲者,讲话的声音时高时低的变化着,随着话筒、喇叭、仿山间的清泉缓缓流过每个人的心田,影响着大家的情绪。

他沉默了片刻。

等大家微微收拾好情绪的时候,再次说着,从1919年开始,巴尔吉的学生巴布罗?潘特在马哈拉施特拉邦的科拉普尔创立了‘马哈拉施特拉’影片公司,拍摄了很多艺术水平较高的影片,如《赛兰特里》、《雄师之城》、《1君记》等。

这些影片以保卫祖国、1外族侵略为内容,以豪华的场景,艳丽的服饰和惊险的情节见长,因而取得了极大成功,潘特被称为是第二位印度电影开拓者!

德里的H.雷伊,阿米尔辉也对他有所了解,这个人以和外国合拍影片著称,195年他在德里大东电影公司和德国慕尼黑的艾麦尔卡公司合拍的《亚洲之光》中叙述了锡塔尔特王子宣讲佛教教义和涅盘的故事,影片虽然在印度没有收到显著效果,在欧洲却获得了惊人的成功,雷伊也因主演此片蜚声国际影坛!

这在当时极大振奋了印度人。

“亚洲之光!我们就是亚洲之光!”秃头校长他那激动的样子就像上场前的运动员服了兴奋剂一样,其乐融融,兴奋无比。

而台下的师生们那激动的神情,更仿佛一位艺术收藏家在偶然的机会得到一幅价值连城的名画一样!

60年代,印度的影片年产量达00多部,在新电影运动的影响下,涌现出不少优秀作品,主要是地区语言影片,其中以孟加拉国语影片艺术水平最高。雷伊,S.的,

《两少女》(1964)

《大都会》(196)

《查鲁拉达》(1964)

《主角》(1966)

《歌手古比和鼓手巴卡》(1968)

《森林中的日日夜夜》(1970)、《动物园》等都在这一时期完成,而且在印度国内和国际上多次获奖。

印度不是只有宝莱坞,南印度影片《恒河母亲,我向您献上黄色的圣衣》轰动一时,它的成功使各地区制片人受到鼓舞、竞相拍片!

印地语影片中,森,M.的《舒姆先生》(1969)被誉为“新电影”的典型作品。

其它如森达拉姆,V.的《潜逃》和1,K.A.的《黑夜笼罩着孟买》(1968)等片也都是当时的一流作品!

这些都是阿米尔辉这些,不管是导演系的还是演员系或者是其他系的,只要你是印度影人都应该了解的基本知识。

这里面阿米尔辉虽然已经跟亚视的导演们学习过一些,但还真没有详细到科普到那么多,只要还是讲解导演在场面操控等细节方面上。

阿米尔辉听一番下来可谓受益匪浅,等讲到70年代,大家倒是都几乎了解,或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

这时期,印度政局动荡不定,阶级矛盾激化,社会问题严重,贫困的人民群众把摆脱重重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幻想之中,以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有些商业制片人为了迎合群众的这种心理和谋求更多利润,便模仿西方影片,拍摄了风行一时的“武打片”!

影片的情节纯属虚构,大致相同,形成一种模式;影片摄制成本高,场景豪华,而且有强大的明星阵容参加演出,构成了独具特色的“多明星片”。

这对于一向以明星来判断影片好坏的印度观众自然有非凡的吸引力。

武打明星阿?巴詹主演的《烈焰》在全国上映年之久,场场满座!此外,如《牺牲》、《友谊》等也红极一时。

时至今日78年。70年代以来,新电影运动向前发展,扩及全国,涌现出新一代的导演,他们按照“新电影”的精神制作影片。

夏姆?贝内格尔导演的印地语影片《幼苗》(1974)描述贱民的悲惨处境和为争取平等的社会地位进行斗争。

M.S.萨图的印地语影片《热风》(197)叙述印巴分治后穆斯林家庭的离散和苦难。

G.阿拉万坦的马拉雅拉姆语影片《到来》(1974)揭露了印度社会的阴暗面。

P.R.雷迪的坎纳达语影片《最后的仪式》(1970)批判了婆罗门繁琐的宗教仪式和偏见。

这些影片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整个训话,持续了一个多小时之久,校长和教授们,分别讲了印度影视、和未来的展望,提高芸芸学子们的信心,试图打磨好他们!

但这显然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三言两语、一天半天的事情。

......

令阿米尔辉吃惊的是,在散会前,秃头校长重点点名了他:“在这里,我要重点像大家介绍我们学校的一名新同学,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

校长的话立时吸引了全校数百名师生的注意力,都在好奇是谁啊?!还要校长特别点名,只有上次接待过阿米尔辉的室友,制片系的扎珂大约猜出来是谁。

“大家相信都对最近播出的《舌尖》不陌生吧?!”

阿米尔辉左手边不远处站的就是摄影系的,一个小伙子咋呼道:“我都录下来看十遍不止了,神了,那摄像师绝对是我们印度顶级摄像啊!

我就想问问,他是用什么摄影器材拍出来的效果?!”(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