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挽明 >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书舍人

第一百一十四章 中书舍人

杨鹤带着徐光启的亲兵将番薯送到董老汉处,给徐光启的亲兵每人发了几两银子赏银,将几名亲兵打发回通州,又把徐光启安排的几个老农介绍与董老汉认识,随即返回象山。

回到象山,杨鹤命孙得福暂时停止行动,等待自己下一步安排。然后杨鹤又把工匠唤来,命他们加快进度建房。

把诸事安排完以后,杨鹤直奔新兵营。

经过数日训练,新兵们的队列已经练得似模似样。

见队列训练略有小成,杨鹤当即命两名哨官带队随他赶赴王家庄。

新军的军制是杨鹤结合卫所军和边军以及后世的做法制定的军制,大抵来说,新的编制跟卫所军制差不多,只是多了伍这一级,其余什长等同于卫所军的小旗,队长等同于总旗,哨官等同于百户。

实际上杨鹤还准备为每哨配备一什后勤兵,专门负责后勤事宜。不过由于新兵刚刚招募,杨鹤准备等大家训练一段时间以后进行一次考核,把不适合作战的新兵裁下来充任后勤兵。

就是说,部队真正成型以后,一哨人马为两队十一什,包括哨官在内共计一百二十四人。其中负责后勤的什正常情况下直接由哨官统领,还可以根据需要,把后勤什分成两伍,交给队长统带。

安排一什后勤兵看似意义不大,实际上是解放了作战士兵,这样负责作战的士兵就不必考虑吃饭的事情,可以把精力全部放在打仗上面。

部队这样配备其实是参考了后世的做法,哨相当于连,后世军队的连一般都有一个炊事班,负责做饭,不管战斗,当然,如果战事急需的时候,炊事班也可以拿起武器参加战斗,所以后勤士兵也需要进行一些军事训练。

(注:关于编制,以后就不再交代了。)

两哨人马就是二百多人,虽然都是新兵,但是毕竟人多势众,王员外见杨鹤带了这么多人进驻王家庄,对杨鹤自是万分感激。

杨鹤并未跟王员外多说什么,只是简单的客气了两句,便返回抚宁县。

其实,要不是王员外答应纳粮,杨鹤肯定把所有的新兵全部拉到王家庄,毕竟新兵进驻王家庄,王员外肯定是要管饭的,王员外这样的大户,不吃白不吃。不过现在安排二百多人来王家庄吃白食,一天也能省不少粮食。

从王家庄回来,杨鹤再次来到董老汉家。

毕竟是试种新的作物,杨鹤不可能不上心。

杨鹤来到董老汉家时,董老汉和几个乡民正在跟徐光启派来的几个老农拖土坯。

杨鹤不知这些人拖土坯干什么,一问才知,原来是用来砌窖育苗用的。

听众人说,土坯晒干还需数日,杨鹤见留在这里也帮不上什么忙,便返回新兵营训练新兵。

过了两日,杨鹤估计土坯已经制成,便再次来到董老汉家。

杨鹤赶到时,众人已经在炕上砌好了窖子,正在往窖子里填沙子。

杨鹤心中疑惑,什么作物育苗这样麻烦,居然要在炕上砌窖子?

这些天那些番薯都装在竹筐中用棉被蒙得严严实实,老农说现在天气尚冷,怕番薯冻坏了,因此杨鹤一直没见到番薯是什么样子,现在要育苗了,自然不用再顾忌,杨鹤随手打开用棉被封得严严实实的竹筐看了眼,不由怔住了。

这番薯不就是地瓜么?

对于地瓜的产量杨鹤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东西产量极高,据说亩产高达五六千斤。

就算这时候的品种没有后世改良的好,产量达不到后世的水平,但十分之一二的产量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杨鹤算了下,自己名下可用于耕种的土地有十多万亩,若是全部种上番薯,杨鹤也不要多,亩产六七百斤就满足了。亩产就算六百斤,一年的收成也有六千余万斤,有这么多的番薯,至少能解决数万人吃的问题。

不过现在还无法让手下那些难民全部种植番薯,首先,那些难民不会相信番薯会有这么高的产量,其次,就算大家相信,自己也拿不出那么多番薯当种子,得等董老汉今年收成了以后再说。

想了一会儿,杨鹤忽然苦笑了一下,就算今年董老汉丰收了,把收获的番薯全部用来当种子,怕是也满足不了十万亩土地所需,至少还得再过一年,让更多的人种植番薯以后,才能解决种子的问题。

就是说,前两年只能是推广期,至少要第三个年头才能看到成效。

正常来说,在一省或者一地推广一种作物花费三年时间并不算长,可是在一个乡镇大的地方花费三年时间才把一种作物推广开来,这个时间显然就有些过长了。

琢磨了一会儿,杨鹤唤来一位老农道:“大叔,你们可知还有别的作物产量比较高么?”

那老农笑道:“以前徐大人还试种过土芋(马铃薯)和玉蜀黍(玉米)等作物,产量都挺高,而且比较耐旱,不过产量不及这种甘薯。”

杨鹤道:“不知这两种作物的种子哪里能弄到?”

那老农道:“听徐大人说,这些作物都是从夷人那边传来的,南方有些地方有种的,北方种的很少,在北方怕是买不到种子。”

想了想,杨鹤道:“现在到南方买种子,能赶得及播种么?”

那老农笑道:“如果能在四月中旬赶回来,应该是来得及播种的,再晚恐怕就过了播种的季节了。”

杨鹤点点头,现在到四月中旬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骑快马到南方再返回,时间应该差不多够用。

只是派谁去却是个问题,杨鹤手下这些士兵都是北方人,从没去过南方,要是走错了路,可就耽误事了。

琢磨了一会儿,杨鹤决定这事儿还得着落在张凤奇的身上。

事不宜迟,杨鹤跟董老汉等人告别,便匆匆返回县城。

见杨鹤来到县衙,张凤奇笑道:“来得正好,正找你呢。”

“什么事?”杨鹤疑惑道。

张凤奇指着身边一名兵丁道:“徐光启徐大人派人找你。”

“我刚从通州回来,先生便来找我,可是出了什么事情?”杨鹤问道。

那兵丁忙道:“徐大人让你去趟京城,袁大人要见你。”

“袁大人?是袁可立袁大人么?”杨鹤奇道。

“是!”那兵丁道。

“先生有没有说袁大人见我何事?”杨鹤接问道。

“小人不知,小人只是奉命前来送信。”那兵丁道。

杨鹤点点头,沉吟了一会儿道:“这样,你回去告诉先生,就说等院试以后我再进京拜见袁大人。”

“这个……看徐大人的样子好像很急。”那兵丁忙道。

杨鹤摆摆手:“我知道袁大人见我什么事,你就照我的话回复先生,就说院试以后我再进京。”

那兵丁点点头:“那小人就回去了。”

杨鹤抱了抱拳:“辛苦大哥了。”

那兵丁抱了抱拳,转身离去。

见杨鹤跟那兵丁说话宛如打哑谜一般,张凤奇苦笑道:“应时兄,什么事神神秘秘的。”

杨鹤笑道:“徐先生把我推荐给袁大人了,袁大人想见见我。”

“那你怎么不马上进京?”张凤奇急道。

杨鹤摇摇头:“现在可不是进京的时候,袁大人是今科院试主考官之一,不知多少只眼睛盯着他,我此时进京见袁大人,势必对袁大人的名声造成不好的影响。”

“你进京见袁大人怎会影响袁大人的名声?”张凤奇疑惑道。

杨鹤笑道:“是为我捐监的事情,你说这个时候我怎能去拜见袁大人?”

张凤奇闻言摇头笑道:“原来是这件事,不过捐监的事情我已经给你办好了,还帮你买了个中书舍人的虚职。”

杨鹤闻言大喜:“这么快?”

张凤奇笑道:“那还不快?这又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只要找对人,把银子送上去就可以了。”

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敕令递给杨鹤:“这就是你的官身了。”

杨鹤接过打开看了看,只见上面写着:兹任永平府抚宁县监生杨鹤为试中书舍人,叙从七品。后面盖着一方印,由于印字乃是篆字,杨鹤也不知是哪个部门的印鉴。

看了一会儿,杨鹤道:“对了,这个中书舍人具体是干啥的,还有这个试字是什么意思?”

张凤奇笑道:“朝廷里面中书舍人很多,各阁部都有,宫里也有,中书舍人的职责是缮写誊抄,只要字写得好就行。由于你这个中书舍人乃是虚衔,并无实职,因此前面加个试字,虽然加了试字,但品级跟正经的中书舍人一样,说白了就是花钱买个没有职权的官。”

杨鹤闻言轻轻点了点头,把委任状递给张凤奇。

张凤奇笑着接过收了起来。

张凤奇知道杨鹤为什么不要这个委任状,因为这个委任状对杨鹤来说根本无用,杨鹤要的只是那个文官的身份。有了文官的身份,以后杨鹤升职可运作的余地就大了。

随即杨鹤把此来的目的跟张凤奇说了一遍。

张凤奇也不废话,当即唤来管家,命他安排两人到南方购买种子。(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