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忠烈王妃古尔伯乐郭擀哈屯传 > 第四十九章未来考虑

第四十九章未来考虑

1

一个月后,从中亚来到灵州的那些回回商人终于把他们该做的事情做好了。

在这个时候虽然出现了西夏国内的锅庄的人被杀,甘草被烧的情况。但是不管怎么说这样的情况也是正常的。因为最后的勘测都证明那不过是一个江洋大盗的偶然行为。在这个人被抓后事情就出现了转机。于是这次甘草背后的秘密就这样被隐藏住了。原因是作为西夏政府不容许另外的国家的人在他们国家对敌人打击的时候造成他们的城市毁坏,或者给另外的国家对这个国家入侵提供借口。而这次江湖豪杰是讲义气的。他们在人家给你提供了方便后你又不能太不识趣了呀!因此就把战场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再说他们这次也是收获不小。在这个地方他们遇到了几个重要的帮手。他们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明处就是这些武林的人知道了这个在灵州当守将的将军就是当年那个全家遭到了蒙古人杀害的高家的后人。对蒙古人充满了仇恨。得出结论就是在西夏的重要将领中他是一个坚决主张抗击蒙古侵略的人。

在暗中他们也知道了另外的一个人就是他的侄女香香,这个人虽然表面上是香山派的人,实际上却是高粱惠的侄女。并且他们也知道了那个香山派的掌门慧君和高粱惠的关系。在他们看来如果香山派的慧君很高粱惠都恨蒙古人,那这个人基本上就是他们的同盟军,是未来可以合作的对象。从现在的情况看她对成吉思汗有刻骨的仇恨。但是这个人又和那个蒙古将领有来往,他们对她的底细还不是很了解。本来他们认为她可能对他们有害,但是考虑到以后的对敌斗争后决定保留这个线索,看以后她朝那里发展。因此,把对她的了解作为未来的一个问题。因为对这个人的动机不是太了解,对她的帮助就就仅限于暗中给于协助。

就是有了这样的想法,所以为了不给驻军的长官惹事,就早早地离开了这里。另外,当初他们到这里来就是为了和西夏的人共同阻止蒙古获得这些药材。但是既然西夏和他们合作有诸多不便,为了不给朋友生事,就觉得只有通过另外的途径对蒙古进行攻击了。既然成吉思汗就住在六盘山,他们就不能停止活动。这次他们从灵州主动撤离也是为了从另外的途径寻找时机。他们已经想好了。既然成吉思汗是在六盘山中养病,那么他们今后的斗争方向就会转到六盘山。而如果他们进不到那里怎么和人家斗争。于是在第一件事情结束后,对敌斗争的第二步就转到了怎么进入六盘山的问题上来。

在他们第二步计划中有个大胆的设想,那就是要利用回回商人采购大批药材到六盘山大营的机会乘机混进营寨中。

蒙古的设防很严密,不但在大营外布置了岗哨,在距离大营很远的地方就设置了多道哨所。你就是插翅也难飞到那里面去。在加上这个地区是一片原始森林。就是你能进去也未必走的出来。所以最后决定采取这个行动把药材阻止在灵州方向这样一个行动。

现在这个计划不行了,他们只能采用另外的办法做这个事情。那就是扮做民工和驾驶混沌和船的水手。

这些东西在从灵州往六盘山运送中不但需要大量的挑夫、车夫也需要驾驶混沌和船的驾驶员。因为从灵州到六盘山需要渡过黄河。而当时这个地区主要的渡河工具就是一种用牛皮或者羊皮制成的叫做“混沌”的船只。

混沌是这个地区主要的一种渡河工具。而这次回回商人把这批药材买好后就和在灵州本地的镖行签订了押送这些药材到六盘山的协议。因此,这些武林人士计划在镖行雇佣的搬运工中安插这些人做内应,一是可以见机行事就地对敌进行破坏,二是看有无机会乘机混入蒙古的大营。于是他们的人就大量地进入到了这些镖行中应征做搬运工和水手。在这些人里不光是有大金国的武士,江湖上的武林人士,另外还有西夏国大宋国的人甚至还有灵州守将高粱惠的家人和部下。

这些年高粱惠在西夏为官,好像已经接受了那个屈辱的事实。但对蒙古的仇恨是一天也没有消除。在他们家的后面有一个专门练功用的地方就是他和训练家将的地方。他们都是一些对高家十分忠诚的将领,许多人很多年前就在高家手下为官。另外的就是一些看不惯朝廷做事的方式不想为朝廷卖命的人。也有的是一些江湖的武林豪杰。他们着眼未来卧薪尝胆,苦心经营。希望有一天能够为西夏和祖国报仇雪恨。因此背地里组成了一个团体,暗中操练。由于没有具体目标他们的行动也仅仅限于在江湖上收集各方力量的情报,给高粱惠在対敌出手时提供决策。

而通过这些武林的人士高粱惠了解到了现在在蒙古对西夏入侵后社会个方面的动态。经过分析后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决定背水一战。于是就暗中把自己的人也搬成了挑夫混在民工中。希望能利用进入到蒙古大营的机会对成吉思汗给于打击。必要的时候如果能刺杀成吉思汗对他们在未来的战争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现在看他们根本就不能指望国家了。

经过了十多天的转运,他们的车子终于来到了六盘山的一个关口。这里离成吉思汗的大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蒙古人为了安全也在这里建立了哨卡。因为这里是最初的,所以哨卡也是不太严格的。他们只是在被沿途的蒙古宪兵大致地搜了一下身后就被放进了营寨。

在这里蒙古兵不但要搜他们有无携带兵器。还要对他们的身份进行严格的核对。实际上他们所有的人都携带了兵器,只不过他们兵器藏的比较好。他们把兵器藏在了这些用牛车拉着的甘草中,混进了蒙古人的大营中。最后又经过了一天的路程后在进入六盘山的一个山口被挡在了兵营外,这些东西由在这里驻军的蒙古人交接押送到山里。这样一来这些人不要说袭击成吉思汗了,就是想进入大营都不可能。而且他们还将有被士兵押出山外的可能。

本来他们想通过行动用这个方式进入到蒙古大营中,没有想到六盘山大营是一个很大的概念,不要说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中找到成吉思汗,就是不设什么岗哨让你去找你也未必能找到。这样一来,这些进入这个地区的人就彻底失去了方向。他们那里知道这个地方是这样的环境。在一片原始森林中你是想干什么有没有办法干的!但是这些武林人士是来干什么的。他们都是些不怕困难的人。而且他们从很远的金国中原过来到这里是为什么呀?但是现在蒙古人把他们赶了出去,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只好勉强地服从。但是这只不过是崭时的退让。等他们走出山口外,立刻就到了别的地方。这个地方不是什么普通的地方而是大金国在这一地区的一个分舵。他们要到这个地方去和这些人商量一下看看怎么进入山口。

在完成了把自己的事情报告给叔叔后,香香就一个人离开了灵州城。

现在她可以说是内心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中走的。对于把这个消息告诉不告诉自己的叔叔这个事情来说,她的心是矛盾的。

在未来之前,香女心的话,不就是送一封信吗?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在她看来尽管他对自己做的这个事情有看法,对她所谓的理由也觉得牵强。对自己这么多年在山上做道姑感到气愤。觉得是姑姑把自己毁了,在最后得知真相后姑姑说她已经把她的身世告诉了叔叔,说只要把这封信交给叔叔后她就可以恢复过去的身份。她当时也有这样的想法,就是下山后彻底和这些东西决裂。恢复她的过去,甚至做千斤小姐。但是当她到了灵州,见到了过去只是在自己和姑姑的谈话中才提到的那个人后才发现。这并不是一个让人高兴的话题。因为他的人生充满了让人伤感的东西。

过去,不知道自己身世的时候,虽然她也有想法,但无非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和阅历的加深,她会时不时的对师傅教自己的一些东西形成否定。在她思想中虽然对师傅有看法,但是绝对没有道德观年社会责任等概念。所害怕的无非是师傅知道了这些离经叛道的东西后会不会对她对她给于处罚。

大部分时间里,她都是一个好徒弟,积极地按照师傅说的方法读书和练功。因为师傅曾经告诉过她,她的父母是被蒙古人杀死的。她所以救她就是看见她的父母被蒙古人所杀,她遭遗弃后,为了人道才把她救上了山的。到了山上后她就告诫她,要她好好练功,学好本事后在找仇人报仇。

就是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幼年的香女在很小的时候就接受了武术的训练。当时她很小,从来没有练过功。而为了能让她在武学上达到一种高境界从而走的更远。在她很小的时候姑姑就给她制定了刻苦的训练计划。在姑姑的训练计划中有一种明显的拔苗助长的想法。也让小小的她吃尽了苦头。在许多次当香香因为不能完成训练计划或者因为训练的太苦而大声的哭喊时,身为姑姑的惠君在背地里也曾哭泣。但是她总算最后熬过来了。她在最小的时候经历了常人不能经历的事情。也就是这样的事情使香女从小就比别人有主见。

虽然后来到她长大后在一次偶尔的事件中得知自己并不是如同师傅所说的那样是个孤儿,他是有父母的,并且父母还不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父母是被蒙古人杀掉的。到最后她还听说自己不但家事显赫,而且二个叔叔和姑姑都健在。并且师傅就是自己的姑姑,但是这只不过是自己的其他的方面略好一点罢了。她的基本情况一点也没有改变。那就是她的父母亲还是被蒙古人杀的。她依旧和蒙古人有血海深仇。

也就是基本的东西是这样,所以在这之前虽然她听到了的东西和目前的状况有点不一样的。但是情况基本上是一样的。所以她也就不在乎姑姑在叙述事情时在细枝末节方面是不是不一样。

截止到她下山的事情得到了师傅同意后,她才体会到姑姑的苦心。因此对姑姑更加感激了。

在她看来多亏了姑姑从小对她进行的这方面的培养,才使她成为了一个有用的人,由一个普通的女孩变成了一个武林高手,江湖侠士。如果当时没有姑姑把她抱上山,她现在只能算是一个贵族小姐。自己就是有那个心为父母报仇也没有那个能力。因此她对姑姑的感激之情是发自内心的。

特别是从小受到的苦才让她在有委屈的情况下,凭着本事就可以声张正义。而如果自己依旧象过去那样只是养在叔叔家的一个贵族公主的话,即便是她知道了家里的情况,也没有办法实现父亲的理想,为家族报仇。在这种情况下她甚至有了另外的想法。

她想,如果不是过去的这个事情,或许她到现在还是一直养在叔叔家的一个什么事情也干不成的公主。到了现在她不但感激姑姑对她的关心,甚至还感激姑姑那段对自己的残酷培养。正是姑姑的培养把她变成了一个思想成熟的人。有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了她的世界观。使她变成了一个可以在任何地方行走的人。

于是,在她从灵州出来的时候,脑子里就这样胡思乱想着。(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