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忠烈王妃古尔伯乐郭擀哈屯传 > 第五十九章往事如风

第五十九章往事如风

1

原来,这个扬公子真是惠君同门师兄李几乃的儿子。当时香女的姑姑高茯苓因为对西夏皇帝妥协政策感到失望。她决定组织人员刺杀成吉思汗。虽然她的意志很坚定,但是独木难支,工作很难开展。在这个时候和她过去同在近卫军的师兄李几乃愿意辞职帮助她。

当时李几乃是他哥哥高粱军的徒弟,和她也是同门师兄弟,处于对师傅极其家人遭到蒙古人所杀的义愤而投身到高茯苓的门下。

在当时没有国家支持的情况下,他们的行动只能以个人的名义展开。而李几乃身为皇家近卫军的统领在这个时候能够不顾个人安慰辞掉自己的公职来跟着他干,没有一定的胆量是不行的。在这个国家和另外的一个国家关系正常化后,你怎么去刺杀另一个国家的元首?一是得不到国家的支持,有什么过失也不会得到赔偿,二是要偷着干,从此要忍受隐名埋姓的痛苦。因此,在她要干这个事情之前就把事情的结果告诉了好朋友。给他们说明所干事情的危险性,告诉他如果不想干可以退出。但是李几乃却说他是自愿的。其他的几个也发表了类似的主张。当然他们所以这样干,一半是对他的敬佩,另一半也和他们的义愤有关。这些人里许多都是他大哥的亲兵。目睹了蒙古对西夏的侵略,在蒙古的入侵后他们不愿意和曾经对他们屠杀的人在一起共事而离开了这里。他们有的回乡,有的从事其他的行业。

在得知了这个计划后决定助她一臂之力。他们定下了详细的计划,制订了具体刺杀的方案,在江湖上广泛征求意见,寻找时机。终于他们得到了一个可以刺杀的机会。于是所有的人觉得这样的工作是值得的。心想经过周密的策划成吉思汗是必死无疑。那就是在广泛地对蒙古的风俗习惯了解后,决定在十月七日这一天实施刺杀行动,因为这一天是成吉思汗父亲过世的日子。不管多忙,他都要参加这一天的祭祀活动。

而这一天按照蒙古人的风俗是不准携带铁器的。祭祀所在的地方又是在一个很偏远的山上。这个地方地形复杂多变,不容易防守。也不适合带领大队人马。她决定选择这天来刺杀成吉思汗。但是没有想到,这个计划却被内部的一个人给破坏了。

在他们师傅所教的几个徒弟中,有一个师兄叫色楞,是个蒙古人,听说是一个蒙古贵族的后裔。他看上了自己这个小师妹。过去同在山上习艺的时候,他就找机会和这个小师妹套近乎,表达爱慕之情。但是屡遭到拒绝。但是色楞不死心。仍旧对她很痴情。最后他发现师妹就是任凭他怎么献殷勤也无动于衷。

起初他很气愤,但是经过观察,发现师妹所以拒绝是因为和另一个师兄关系很好。这就是李几乃。他认为是师兄夺走了他的爱,于是迁怒于师兄。你还别说,当时高茯苓确实挺钟情自己师哥的。她在另一个师兄色楞的纠缠下,也想心有归属。于是就经常给师兄暗示。慢慢他们之间就有了私情。于是这个人就用这个事情要挟李几乃。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几乃离开了山上。后来就发生了蒙古入侵的事情,高粱军全家被杀。于是高茯苓就组织起了这支队伍。在可用之人很少的情况下,李几乃也来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哪个色楞也来了。他积极帮助她设计路线。利用贵族影响力提供线索。最后在一次刺杀行动中不知所终。就因为他的死,让她对这个人不好的影响消失。

当时他们事先埋伏在一个地方准备截击成吉思汗。就在头一天来到了这个山上。在他们看来这里是不容易布防的。但是没有想到蒙古早已经得到了消息,一帮武林高手已经埋伏在这里。当他们第二天行刺的时候,却发现山上早已经是伏兵四起。眼见被发现了,为了保存实力,只好终止了行动。就在撤退的时候,却因为事情而没有办法走。而蒙古兵是越来越多。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几乃要高茯苓求先走,自己掩护。但是她却不想这样。她想和李几乃一起走。就在这时,李几乃却把她推倒了另外的一个地方,引开了敌人。她就是这样脱险的。而李几乃所以这样干是因为对她和自己相爱给她造成的麻烦的忏悔。

当时高茯苓很伤心,很长时间都不能摆脱悲痛。一段时间后,山下来了一个女子找到了她这里,这个女子自称是李几乃的妻子,在她的怀中抱着一个孩子。她说这是李几乃的儿子,要求见他。此时高茯苓因为失去李几乃心里正烦,于是就以实相告。但是李几乃的妻子是在这之前先到山上的,她听了别人的话来兴师问罪。因为这个人说是她勾引了她的丈夫。于是李几乃的妻子在听到挑拨后就来山上兴师问罪。

当时因为事情失败她感到很沮丧。没有好气地对她说了些不该说的话。把这个妇女给惹怒了。她大骂她是狐狸精,发誓要替丈夫报仇。于是就有了事情过后她找到了四王拙赤台那里要蒙古人为他报仇的事情。也就是从那时候起这个孩子就收到了拙赤台的名下。

后来拙赤台处于个人目的对这个孩子进行了培养,造就了他的人格。把他培养成一个典型的蒙古军人,最后成了蒙古军队中的一个重要将领。他先后随养父转战南北,练就成了坚强的性格。虽然他本身有许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是因为他是一个性格坚强的人,这点困难也是难不倒他的。目前他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在外,他面临的是哥哥那奎和他争功的事情。对内,他还有一个身份被认定的问题。因为养父亲告诉过他说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被西夏的权臣高粱军的妹妹高茯苓给杀了。而且这个事情也不是他随便说的。因此,他劝他要为父报仇。他确实做的很好。对内他虽然不能和兄弟处的太好,但是还基本上能克制住养父生子的挑衅。对外,养父亲要他积极进取,争取得到更高的爵禄。并且还说如果他都做的好,暗示就把女儿嫁给他。也就是这样的话,鼓舞着他,使他信心十足,他要把事情做的更好来报答养父的关怀。

这次他随养父从中亚回来后,就积极协助养父工作。养父的意图很明显,就是借这次事件彻底消灭西夏,以在蒙古贵族中取得更高的威信。本来作为进攻西夏的先头部队,他接到养父的命令是深入到西夏境内对西夏攻击的。他也作好了一切准备。但是成吉思汗来到了六盘山后,他养父的计划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看来这个事件确实对养父还是打击挺大的。过去他在养父的眼中只是一个手下的卒子。他利用的成分更多于其他的对他的关心。因此,他虽然在他的身边当差,但是他不和他交心。在更多的时候都是属于执行者的脚色。同时养父也不给他说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这次事件后,养父对待事情的态度有了明显的改变。比如这次在他从前线后来后,就对他述说了他哥哥的一些想法。让那彦第一次知道了他的养父的用意。

另外,在这次他和大哥那奎的冲突后曾经因为一时之怒想乘黑夜出走,后来他又感到养父对自己不错,又有了要给养父打招呼的想法。在他看来养父听见了他的想法后肯定很生气。一定会骂他一顿,没有想到养父好像很理解他的想法。对于他想到江湖去闯闯的想法也给于肯定。并且说自己也有这样的想法。还说他如果想到江湖上去的话,什么时候想走就给他打招呼。并且说他也不希望他长期在他的身边,他只希望他在他身边待上一年,倒时候他想干什么都可以。还说以后自己有什么不测,还请他要照顾好自己的女儿金珠。而眼下还要请那彦考虑大局帮帮他。这样一来,反而把那彦给搞晕了,他不理解养父说的话的意思。

当时养父把他召集到一个秘密的地方,交代了他一件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他把目前的工作放下到江南去做秘密的卧底工作。实际上就是和江南各派的武林人士以及宋国、金国的人接触,打入到武林的各派中。但是蒙古在武林中的卧底突然传来消息说,说自从成吉思汗的军队从中亚回来后,江湖中各派的武林人士突然麇集到崆峒山。因此,要他崭时停止到江南,先在这里和武林人士接触。争取为以后打进武林做准备。于是养父就崭时中止了他到江南的想法,让他以河北扬家庄公子的身份到灵州。这样,他就担当起了保护回商的责任。果然如他们预料的那样,他发现了许多大金国和宋国的侠客。还在路上结识了一个自称是西夏一品堂的人。他发现这个人很单纯,同时他也感觉这个人和自己很和的来。于是在这次和这个人的相处中第一次有了想和这个人交朋友的想法。而他们也好像就是冲着那些甘草来的。那就是在他们去那里后没有多久就发生了甘草被烧和西夏商人被杀事情原因。由于是在西夏,他们也没有办法行动。

另外他们两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所以没有参加保护那些回商是因为他在和那个西夏公子接触的时候,是以杨公子的身份出现的。并且自己这次到这里就是接触那些武林人士,因此,他不但没有和那些回商在一起,反而有意无意地在暗中保护了那些武林人士。只是在甘草被烧和西夏的商人给杀后,他给那些随行的人员出注意,要他们到灵州的衙门去。让衙门出面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当时高粱惠对这个事情感到解气,但是在西夏官商的控告下,他也的负起保护地面的的责任。再加上这些金国的武士看到,因为他们和高粱惠的特殊关系,也不想在这里给他惹出什么乱子,于是也就放弃了在灵州的活动。而把更多的人派到那些回回商人的押运车队中。于是也就有了那些武林人士又聚集在六盘山夜袭蒙古大营的事情。

在这个时候他发现了童道全更大的阴谋。那就是利用押运甘草的机会乘机混进六盘山伺机刺杀成吉思汗。于是他们就把那彦派了出去。但是派那彦不是让他消灭武林,而是让他和这些人士进行更深入的接触。果然因为暗中监视,他得知了计划。虽然最后他们消灭童道全的计划没有实现。但是和童道全一起来的由扎拉地带来的赛尔柱长刀手确被蒙古消灭了很多。而他们也不想让童道全产生更大的怀疑,于是决定让那彦把他从大营中带了出去。

也就是他救了童道全获得了信任。也就有了童道全在受伤的时候要把带自己把事情失败要他自己准备应付蒙古的进攻的事情告诉大金国丞相完颜车人的事。把这个事干好后,他就获得了养父的称赞。关于到江南的事情,养父劝他不必急着。让他先带自己把女儿送回和林。还有一个事情就是在自己没法回去的情况下,代自己祭祀每年十二月的长生天。

金珠儿是前一个时期,成吉思汗为了配合蒙古士兵的修养而故意把这些家眷接到六盘山的。叫她们来的目的就一个,就是配合军队的休整。在西征中蒙古军队经过的地区除了沙漠外就是欧洲黑死病的疫区,尽管他们注意防疫,还是有一些士兵得了病,以至于战斗力出现了问题。为了让部队尽快恢复战斗力,成吉思汗就想了这么一个办法。其目的就是通过让亲人的慰问让士兵心灵得到安慰,以便达到恢复体力的目的。还有就是军队有潜规则,那就是军队的各方不在有家眷的情况下袭击对方。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她被招到这里。当然除了这个理由外,金珠儿到这里还有另外的目的,就是表达对这个哥哥的爱慕之情。

在很长的时间里,由于两人自小生活在一起。她就喜欢上了这个意志坚强的哥哥。当然对他的爱也是经历了一个阶段的。在很小的时候,她对这个和自己一般大的孩子是并没有任何感受的。因为在她看来她是金贵的汗王女儿,成吉思汗是他的伯父,而父亲则是有名的四王。因此,在她的心目中对自己的身份是有优越感的。因此,她是被叫做小公主的。但是随着这些年和这个失去了母爱孩子的相处,她渐渐发现了在他身上的许多优秀的品质。她从认为他是一个下人到逐渐对他有了好感。

她虽然已经到了十五六岁,远离了对父母撒娇的年龄,她的哥哥已经和父亲转战四方了。由于他武功好,在父亲跟前帮了父亲很多忙。也因此赢得了父亲的赞誉。她也就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孩子。但是不管怎么说,她是公主,而他虽然表面上说是他父亲的养子,但是在对长幼尊卑分的很清楚的蒙古人看来却是被作为下人对待的。因此,如果她想对父亲说爱他的话,一是自己说不出口,另外还有一个父亲同不同意的问题。况且还有一个人家爱不爱自己的问题。所以在很长的时间里她就把这个事憋在心里。但是草原上的人性情是直爽的,藏不住东西。因为她爱上了这个人后就希望哥哥能帮她。但是哥哥根本就看不起这个人。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她只能求助于父亲了。起初,父亲根本就不支持她。她提出后遭到了反对。父亲甚至还骂她是贱的慌。她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但是她的阿妈的支持她。在长期的对这个孩子的抚养过程中,她也逐渐爱上了这个孩子。于是她支持女儿建议。鼓励她追求幸福。就是因为有母亲的鼓励。她才坚持了下来。

过去在王府的时候他们还能每天见一面,但是这次西征让金珠饱尝了相思之苦。正好从西征回来后,部队许多认得了病,成吉思汗就要他们到六盘山来看他们的亲人。于是就不顾父亲和哥哥的反对,带着丫鬟来到了蒙古的大营中。本来她是想到这里来会会朋友的,但是到这里后发现这里根本就不是一个谈请说爱的地方。因此,她只能把想向对方倾诉的念头打住,等未来看有没有机会。(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