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青琴咏叹 > (十六)

(十六)

紧张的学习生活使本来日复一日的时光在似无感觉中逝去,距离大学第一学期的结束再有一月的光景,葛碧潭回忆之前干了什么,心里不由得多了一份焦急,尤其是想到古风诗社的创办还没有眉目时,真有一种急不可耐的烦躁,时间在流逝,但要办的事情还处于老虎吃天——无处下爪的准备阶段。以她时下的身份不仅不可能收到登高一呼应者群集的效果,反而会严重地伤害到她的自尊。当她满校园宣传她的古风文学主张以及组建社团的想法时,同学们很有可能持两种态度,一种是让她遇冷——置若罔闻;一种是让她无地自容——冷嘲热讽,甚至认为她的思维不正常或者冠以疯癫的诬蔑。面对艰难的开局,她努力寻找着出路或者起步的方法,想到了说服许竹筠入伙,利用这个人吸引那些追捧者成为古风诗社的第一批成员,即使他们对古诗文无兴趣,也可以打破目前的僵局,但有两点顾虑使她难以行动起来,第一点是与许竹筠只是一面之交,仅仅在秋风吟诵活动时上下场的照面一笑,虽然那笑里含有丰富的善意甚或欣赏,但必定没有语言的交流,尽管笑可以算作一次心灵的碰撞,但仅仅停留在浮浅的层面,没有心灵深处的沟通,以这样的关系提出这么重大的要求难免有莽撞的嫌疑。第二点是从许竹筠的角度会不会有被利用的不快。如果她有真正热爱古文化的理念,是不会在乎在创办文学社团中充当什么角色的,只要能复兴传统文化不要说这点付出不算什么,就是再大的付出也不在话下,葛碧潭本人常常有这种为之付出一切的想法,可是牺牲再多也是无济于创办文学社团的。所以她没有冒然向对方提出自己的想法与要求。就连李景余也没有告诉这一想法。

自秋风吟诵之后,春江诗社没有了活动,李景余似乎也没有了与她联系的理由,这段时间里两人的联系次数很少,见面后她除了喋喋不休的古风诗社的筹建没有了别的话题,李景余对此则表现得不冷不热,在她的感觉里想要获得他的大力支持是比较难的事。李景余在她第一次萌生此念时不仅没有迎合她的激动不已,反而给她泼了冷水,说什么有春江诗社的存在能参加吟诗诵诗这类活动就完全可以满足他对诗的那点兴趣,再要创办实属不易,什么古诗新诗他更喜欢新诗而无意于古诗。这种不配合甚至反对的言词,开始葛碧潭并没有太多的在意,一方面考虑到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别人;另一方面想到必定是自己的想法,要让他接受得有一个过程。可是在这个过程里,李景余不仅没有改变开始时的立场,而且愈来愈显得固执己见,虽然没有发生过正面的言语冲突,但见面后不仅他不提及古风诗社筹建的话题,而且在她说起这方面的内容时便显得有些厌倦,虽然不是很明显,但她感觉得出,因为她太在乎他的反应了,她力图获得他的鼎力相助,可是他的表现令她大失所望。她甚至觉得,如果仅从爱好文学的角度权衡他早应该离她而去了,他之所以还能继续保持与她的交往,完全出于情感的需求,正如她之前猜到的,他对春江诗社的热情不如说是对许竹筠的觊觎,说他爱文学还不如说他爱美女更符合他的个性特征。一旦想到这些,一种厌恶不由而生,指望李景余的帮助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在近来的偶尔接触中她也不再向他提起这方面的内容,没了古风的交谈也就没了交谈的兴致,淡淡中相遇,淡淡中分别,而且都很短暂,这样的会面时间长了不免双方尴尬。

就在葛碧潭举步维艰苦恼没有出路时,命运之神给她生存的夹缝里透进了一缕阳光,使她从中看到了点滴的希望。说命运只是一种措辞,实际还是追寻的结果。她选修了中华文化史这门课程,一次讲座结束时,老师宣布了在校报上开展一次弘扬中华文化的专项投稿活动。刚听到这样的消息,葛碧潭兴奋不已,立刻联系到自己古风诗社的筹办上,这不是天降良机是什么?她要在这样的活动中崭露头角,给自己创造一次突围的机会。她在兴奋中想到,机会往往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这句话一点也没有错!如果不选这门课,能有展示才华的机会吗?也正是她的向往也才有了文化史讲堂上的听课。(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