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青琴咏叹 > 四十四

四十四

一个月的寒假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这种哲学思辨的模棱两可完全是因持有不同的观点而得出来的。在刘嘉露以为过得太快了,仿佛昨日回来今天又要走的短暂,这与她不愿辞别男友而又陷于孤单有直接关系,恨不能这个假期长长久久地过下去。葛碧潭则不这样认为,这不仅因为她有见到周浩的迫切心情,更因为在新学期里创办古风诗社要迈出实质性的一步——申办,再不能如上学期停留在筹办的准备阶段,所以她急不可耐地等待着新学期的到来。

收假的日子,她们宿舍的四个人都按时到校了,刘嘉露没有因为难舍难分而拖延到校的日子,尽管带着离别的伤感,但在见到程纹玺、董茜茜时还是显得异常高兴,必定有一个月时间没有在一起了。葛碧潭与她同行,被早早等候在停车点的周浩接着倾诉他们的离愁别恨去了。这一点早就被程纹玺预料到了,未等她们的热情过后,程纹玺就将猜想说了出来,刘嘉露笑着只是点头示意猜得正确,没有用语言回答是怕触动了自己因为离别而显得十分脆弱的感情,一个月的相守,一时的分开得有些时日才能习惯。三人一边交谈过年的见闻一边分享着带来的家乡土特产品,后又开始收拾起各自的床铺,整个宿舍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气氛,不然刘嘉露又该沉浸在思念男友的愁苦当中。这不仅仅是集体生活的优点,更是大学生生活的特点——比较单纯而更具活力,即使有点不好的情绪也会被热闹的气氛融化掉的。刘嘉露这时似乎就忘记了离愁而大侃家乡的过年习俗。古老的秦地有着悠久的传承,前些年被抛弃了的民俗文化现在又开始重拾回来,程纹玺与董茜茜已经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各地这种传统文化复兴的报导,这时听着刘嘉露对家乡民俗更加详细的述说如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羡慕中多少流露出难得现场一见的遗憾。刘嘉露则在自豪中邀请她们明年的寒假一起到她的家乡——黄土高原上过一个十足乡土化的春节,二人激动得说出恨不能现在就再过一次年。其实各地的春节都极富地方特色,荆州也有着自己的传承,程纹玺讲出来后也蛮富有吸引力。湘西更具少数民族的风俗,有着鲜明的个性,董茜茜也为独有的民族文化而骄傲,她在讲述时流露出了少有的动情,热爱自己民族及其文化才不失于担起民族传承的重任,平时只从外表看到董茜茜的沉静,其实她还有一颗继承民族文化的火热的心。一个民族的文化就是一个民族文明的传记,丢掉文化则意味着对民族的遗忘,在谁的手里遗忘谁便是民族的罪人。她们未必有如葛碧潭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她们对于民俗文化还是有热情的,从对年俗的颂扬中可以看出这一点来。即使她们有对于诗这种经典的传统文化认识不足的缺点,但她们还有除此之外的优点。

葛碧潭与周浩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关于《我为你心跳》诗作的话题,随后他们一起走到了餐厅,一边吃饭一边交流着相思的离情不失为一种合适的选择,再能到哪里去呢?似乎没有比这里更恰当的地方了。葛碧潭还从包里拿出了独具关中东部特色的馄饨馍和小馍让周浩品尝。周浩看到后直呼艺术品,这哪里是用来吃的,完全可以作为摆设的艺术品,拿着看了又看,一副爱不释手的样子。葛碧潭见此情景深受感动——在家乡人眼里再普通不过的蒸馍在没有见过的人眼里成了这么值得夸赞的艺术品。她看得出来,周浩不是装出来讨好她的,不是爱屋及乌的表演,而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赞美。她暗自为自己的母亲以及家乡的人们有这样的传承而欣喜,也为祖先有这样的创造而自豪。

很短的时间内饭就吃完了,但久别重逢的缠绵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消化,饭后依然坐着没有离去而是谈了很久,看到周围人少或者趁别人不留神之际周浩还做出了亲昵的动作,葛碧潭也乐于接受,这也算是见面后热情的有效释放,如同燃烧的柴禾只有火焰的熄灭后变成灰烬热量才可散尽一样,他们之前预备好的情话说到挖空心思再也想不出来时,似乎才可淡化他们的相思之愁,交流也失去了刚见面时的激动不已。周浩发现谈话间葛碧潭慢慢变得有些严肃,他还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不解中询问得知,原来是葛碧潭想到了申办古风诗社的事,不由得心情沉重了起来,他在宽慰与鼓励中反复表态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将全力以赴支持她的这一人生理想的实现。她这个时候的的确确需要他的帮助,不然以她一个人的力量及精神不敢保证不半途而废,只要有他的陪伴,那怕仅仅是跟随其后,她也会如有依靠的坚强后盾一般地勇往直前,否则她会有单枪匹马的无依无靠,在遇到困难与挫折时连一个倾听她诉说的人都没有该是怎样的悲惨是不难想象的。当她听到他坚定的话语时心里涌动着一股股的热流,而且脸颊泛起了红晕,周浩以为是餐厅里的温度高使她有了这样的反应,岂不知她是被他感动后才绯红了脸颊。他以十分关切的口吻问起她是否因为热得有些不适,而且告诉她如果真是这样就回宿舍吧!她听着他的话时绯红更多地泛起,没有回答他的询问,而是以含情脉脉的目光注意着他,就在他停止询问的那一刻,她紧紧地拥抱了他而且热吻了起来。这时若大的餐厅里用餐的人不是很多,他们周围的人更是稀疏,她不是抓住了这样的时机而行动起来的,而是情之所至,不能自抑的举动,但也与人少有一定的关系,如果人很多,她一定不会让自己的情绪发展到这一地步的。尽管大学校园里已经在这方面开放到了超过西方国家大学里的程度,甚至开放到了人们难于想象的地步,但在众目睽睽的大厅广众秀恩爱必定不是常见得如人吃饭一样的普遍而被人视而不见,真正乐于被人观赏的除非在影视剧里才有,那是艺术的需要还是追求商业利润的所迫,是值得商榷的。现实生活里男女情爱的神秘面纱虽然已被揭去,但必定还属于隐秘的范畴,肆无忌惮一定是不理智的举措,葛碧潭肯定懂得这样的道理,但她这时还有了这样的行为方式,除了激动不已还能有什么解释呢?她感谢他的体贴入微好象这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了。热吻过后,离愁进一步消化,也该到离开这里的时候了,因为同宿舍的三个人惦记着她,她也惦记着她们,尽管与刘嘉露一路同行而来,但与程纹玺、董茜茜已有月余的分离了,虽然不如思念周浩的浓烈,但也是时刻挂在心上的人,尽管平时有磕磕碰碰,但离开后却有很多的思念。

葛碧潭推动虚掩着的宿舍门时惊动了谝得热火朝天的三个人,她们即刻停止了正在进行的交谈,尤其是程纹玺几乎是从座椅上蹦了起来,走上前与葛碧潭拥抱在一起,董茜茜笑盈盈地上前接过了葛碧潭背上的包,程纹玺抱住葛碧潭的双手直到她较长的寒暄进行完毕才松开,她的热情洋溢令葛碧潭非常感动,其实她也有同样高度的热情,只不过没有程纹玺善于表达而已,与程纹玺的拥抱结束后,她发现董茜茜可掬的笑容背后一定深藏着同样深厚的感情,但董茜茜的腼腆却失去了程纹玺做出热辣动作的勇气,于是葛碧潭上前紧紧地抱住了董茜茜,她对董茜茜的拥抱正如刚才程纹玺对她的拥抱一样用力与长久。由此可以见得,经历一学期的共同生活,四人建立起了深深的友情。葛碧潭走回宿舍的路上已经预料到她与她们见面后的话题一定是关于她与周浩见面的内容了。既有这样的预料她便准备了滑稽的段子与她们分享初见时的快乐。自然又是程纹玺首当其冲地提问了,什么吻了几次,热吻到了什么程度。她不仅按照提问一一如实回答,而且添加了不少的调侃,其中的一段是与程纹玺、董茜茜都有这么热烈而长久地拥抱,与周浩就可想而知了,与他的吻比拥抱是在更加激烈中进行的……这样的表现大大出乎她们的料想,甚至使她们产生了惊讶——想不到一向稳重端庄的诗人有了如此的改变,变得有些调皮。葛碧潭不是看出了三人的惊异,而是如预料她们的提问一样预料到了她们会是这样的态度,她为了给她们带来更大的欢乐,就在她们还未从异样中反应过来的时候,下边的一句话使她们产生了更大的惊讶,乃至诧异坐在这里说出这句话的不是葛碧潭,她们已经不是怀疑耳朵听对了没有,而是怀疑眼睛看清了没有。她说出的话是如果不是学校规定的限制,叫周浩来这里,他们可以吻给她们看。太突如其来的变化了。三人闻言先是一愣,然后就有了上述的表现,之后是大笑,但笑得不是开怀而持久,因为笑时她们仿佛感悟到了什么——她们本想开她的玩笑,反而有被她玩的感觉,于是终止了笑,也终止了开玩笑。葛碧潭见一下子清静了下来心里又有些失意,又主动地问起她们在她到来之前谈了些什么,能否也让她分享一下。程纹玺告诉她交谈的内容主要是对她与周浩见面后种种行为的猜想。她对程纹玺的话表示相信的同时又质疑不止于这一个话题吧?程纹玺又让她猜能说什么呢?她笼统地回答是过年的事。刘嘉露在一边急了,对着程纹玺来了一句何必为难她的反驳后简单地告诉了葛碧潭她们主要交流了各地的年俗。

见面告一段落后,葛碧潭见她们都铺好了自己的床,也动起手来铺床,董茜茜一边给她解释本想给她铺的,但又不知如何布置,一边给她帮忙。

四个人见面后离情很快而且用很简单的方式就渲泄完了,远比情人见面后离情的释放容易了许多。各人开始干起了自己的事情,只是偶尔有一句没一句地交谈着。时间在慢慢地流逝,但离晚饭还有一会的功夫,去早了又担心晚上饥饿,所以这一天最后的一顿饭得等到饭时去才合适。就在这等待吃饭的无聊中,程纹玺忽然想起什么大叫一声,刘嘉露受惊后埋怨了几句,葛碧潭与董茜茜同样受惊但没有如刘嘉露把怨气发泄出来,而采取的是容忍与宽恕。程纹玺想起的事是放假前她们一起去春熙路时葛碧潭在走进奢侈品卖场时没有与她说完的话,当日因为忙碌与困倦忘了问,次日又惦记着乘火车的事忘了问,坐上火车后百无聊赖中想起来了,本想打电话询问的,昂贵的漫游话费使她终止了这一想法,一个假期偶尔都会想起没说完的话题,自己叮咛自己开学一见面就询问,没想到见面后的热情冲淡了记忆,到这时候才记起来。葛碧潭在她这么突然地提问后,一时反应不上来,经过短暂的回忆后,想了出来,但离开了当时的环境也就没有了慷慨激昂的议论了,要表达的意思高度概括后应该是有贼似乎是正常的,春秋时代有孔子的出现,也有盗跖的存在。不正常的是旁观者冷若冰霜的态度,这样的现实才是最可怕的。因为这样的表面透视出的是整个社会道德风尚的退化,是道德底线的几近崩溃,难道窃贼在行窃之际受害人没有觉察的可能而周围人眼睁睁地视而不见,甚者还在幸灾乐祸,不是事实吗?但愿这样的灾不要降临这样人的身上,一旦被窃也一定会如所目睹的那个受害人一样的歇斯底理地大喊大叫,谁敢保证那个受害人就没有观赏过别人的被盗呢?如果行窃之际,周围所有的人群起而攻之,贼还会有今天普遍存在的大胆吗?历史上对于贼最基本的定性是偷偷摸,而且常常以此用来比喻,哪里有如现阶段的胆大妄为,贼与强盗的概念几乎快要相同了,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字典里对于贼的解释就得修改了。这是贼的问题呢?还是社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问题呢?应该由社会学家研究给予一个准确的答案。葛碧潭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程纹玺表示对她的看法赞同外,又向她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而且进行了简单的阐述。意思是如果葛碧潭发现了行窃会阻止贼呢?还是会提醒被盗人呢?贼在穷凶极恶中往往会对妨碍的人造成伤害,这种所谓的见义勇为也往往会付出惨重代价的,更气人的是提醒了受害者不仅得不到感谢,反而遭受白眼,甚至怨言骚扰等等情况,现实是复杂而不可预料的,谁能想到出门会遇到什么事呢。葛碧潭没有隐晦真实的想法,告诉她们如果那天真的发现了贼的行窃周围人都漠然视之,自己可能也会沉默不语的,因为以一己之力不仅不能改变社会风气,对付一个贼确实有不足的现实,这不是说的一套做的一套的虚伪,也不是临危不惧的悖逆,也不是临阵脱逃的实践,总而言之不是为自己的不作为辩护,因为自己很接受孔子倡导的施救原则——从井救人,难道众人漠然不是一口深深的井吗?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呢?见义勇为的壮举应该建立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之上才可以提倡,否则就难于评说了。不过那天真遇到贼还真敢阻止的,因为有五个人在一块,一个人的行动一定能得到其余四人的大力相助,否则,一个人时还是值得掂量再三的。葛碧潭的上述观点程纹玺未必同意,因为她们自小学至今天上了大学一惯接受的教育都是奋不顾身的见义勇为,见了坏人做坏事就要义无反顾地勇往直前,这种不计后果不计成本的观念早已植根于她们的魂灵之中,一时不能接受葛碧潭的说法也似乎在情理之中。程纹玺虽然不乐于葛碧潭的说法,但没有发生争执,这倒不是因为久别重逢或者新年之际的喜悦不便于激烈的论争,而是考虑到没有充足的论据能够驳倒葛碧潭的谬论,她心里是这么想的,但没有敢说出嘴来,她有的论据仅仅只有见义勇为是英雄的行为,否则便不是英雄,除此之外再想不出别的内容了。她也想到英雄的桂冠不是人人都可以戴在头上的,往往是牺牲了性命的人才有这样的光荣称号,是生命珍贵呢?还是虚名珍贵呢?闪念间出现的这一疑问使她完全丧失了争论的勇气。这个时候也近晚饭了,于是就以去吃饭为由结束了程纹玺的提问。

她们走到女生院大门口时,周浩从旁边忽然走了过来,站立在了四个人的面前,仿佛一下子挡住了她们的去路,未来得及发愣便惊呼起来,当然是程纹玺与刘嘉露的声音了,董茜茜笑殷殷地注视了一会周浩与她们的亲热问候后又将目光投向了站在一边嬉笑的葛碧潭。五人一起走向餐厅时,程纹玺埋怨葛碧潭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明知周浩在门口等着却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葛碧潭则辩称根本不知道周浩会出现在门口,他之前只字未提,周浩给葛碧潭帮腔完全是自己的主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给大家一个惊喜,新年新气象,不能在平铺直叙中开启新一年的生活。未等他说完,程纹玺反驳一个突然的出现就是新气象了,恐怕也有点过于简单而夸张了吧?周浩应答说也想坐上宇宙飞船降临在她们面前,可是条件不允许做到那样的新奇。

进入餐厅,吃饭的人与平常一样的多,买饭的窗口大多都排了队,但都不长,座位也几乎坐满,整个餐厅闹哄哄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因为开学的第一天,不少同学在这里是新学期的第一次见面,难免热情招呼,有的甚至坐在一起高谈假期的见闻。这次周浩与葛碧潭、刘嘉露、董茜茜坐在了一张餐桌,不仅是因为座位紧缺的关系,而是在一起交流的原因,只有好动的程纹玺与她熟悉的同学坐到了不远处的位置。吃饭间没有了程纹玺的在场,剩下的四人中善于交谈的就是刘嘉露与周浩了,而葛碧潭与董茜茜则是偶尔地说上几句,虽然话少了些,但谈话时却包含了深情厚谊。周围的同学谈得更加的热烈,有的甚至笑声朗朗,这样的情况在平时是很少的,这完全与过年的气氛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他们听到临桌同学议论今晚文曲镇燃放焰火时,才如梦初醒般地记起今天是元宵节,自进校后的忙忙碌碌几乎忘记了来校前计划着体味一下在异乡过元宵节滋味的想法。这时不仅是葛碧潭来了劲头,其余几个人的热情也都高涨起来。激动中葛碧潭检讨似的说出她险些忘记了这么重大的事情,不善言语的董茜茜不知是为葛碧潭打圆场,还是心迹的吐露,说出自己一直惦记着这件事情,没有说出来的原因在于元宵节过在晚上,晚饭后才算拉开帷幕,本想在走出餐厅后提示的,她还想着大家心里都和她的想法一样,惦记在心里没有说出来罢了。她告诉他们,她心里特别在意的是家乡的元宵节具有较强少数民族的习俗,想看看这里有什么不同的地域特色,所以特别在乎今天晚上的体验。她的一席话同样道出了他们的想法,吃过饭,他们叫上了程纹玺,省得过后她的怨声载道,其实他们更在乎的是没有程纹玺的一起行动,热闹的程度会大大降低。

走出餐厅五个人商量着该何去何从,是在校内一起欢度元宵佳节呢?还是到文曲镇观赏焰火呢?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讨论呢?因为按照学校的制度规定,这个时候是不允许学生擅自走出校门的,正是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才迟疑不决,然而从身过走过的同学纷纷议论着到文曲镇的话题,于是他们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向学校西南门走去,随着临近校门口他们的信心越大了,因为已有不少同学走在他们的前头,没有见一个返回的,足以证明今晚特别开放。走到门口,虽有几名门卫守候在门的两侧,但没有阻拦的动作,只是不停地反复向走出校门的同学叮咛十点钟前必须返回学校,否则关门后不再开门。这种人性化的管理给他们本来喜悦的情怀再添了一份喜悦,五个人随着前前后后不少赶往文曲镇的同学们加快步伐地往前赶,怕耽误了对焰火燃放的观看。这是人们在这种场合或者这类事情中表现出来的普遍心态,不然为什么会用赶集赶会来形容这时的行为呢?一个赶字的使用将人们真实的心理活动昭然若揭地描绘了出来。急急忙忙地赶往文曲镇,远远望见,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而且夹杂了丰富多彩光怪陆离的闪烁,一种令人眼花瞭乱的感觉扑面而来;置身其间仿佛进入了魔幻世界,特别感到新奇的莫过于董茜茜,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景,她有大开眼界的享受与收获。山坳里的家虽然也通了电,但永远也不会有这样的气派,家乡很少有人张灯结彩,近些年的变化是年节时大门上贴对联,这对山里人来说都是不小的进步,听家里老人说很早以前也有这样的风俗,后来不允许贴了,一直到前些年才恢复了。偶尔也有人家在大门外挂上灯笼,在山间的星星点点宛如在山野偶尔出现的磷火,不仅增加了节日的喜庆,反而有令人望而生畏的错觉,不过在挂灯笼的人家却会以为有吉祥如意的照耀。无论多么美好的寓意,山间灯笼远没有这里的辉煌。董茜茜与其余四人沿街前行见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诸多场景——男孩子燃放花炮,有的是一个人在独自操作,有的是一群男孩子围拢在一起;女孩子则躲得远远的,但手里也没有闲着,手花发出刺刺的响声,有的安安静静地在放,怕着了自己的新衣裳,也怕伤了过往的行人,有的则转着圈故意让手中燃烧的花屑四处飞溅。不同性情者则有着不同的行为方式,在这种玩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年龄幼小的孩子没有点燃花炮的勇气却有十分的好奇,要实现节日的欢乐少不了父母的帮忙,年轻的爸爸不厌其烦地反复点燃,年轻的妈妈则护着孩子,有些胆大的小孩努力挣脱妈妈的怀抱,尽量走到距离花炮的近处,这种置危险于不顾的幼稚正应验了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箴言,妈妈在无奈中只能用自己的身体护着无知的孩子,这完全是没有必要或者可以避免的冒险,可是为了孩子高兴母亲做到了。可以看出母亲为孩子付出牺牲的无私无畏无处不在,这种伟大的母爱让董茜茜看得热泪盈眶。刚刚学步的孩子或者能够行走但还不十分稳当者多在妈妈的搀扶中手持灯笼,今年是鼠年,灯笼的造形尽是老鼠;还有不能行走且无玩耍意识的婴儿也有奶奶抱着,妈妈打着灯笼在不停地引逗。这种异常热闹的气氛在家乡的山沟里是难以形成的,没有这里平坦宽阔的地理条件,自然没有人口的聚居,也没有放花炮豪奢的行为。家乡的刺花还是原始状态中的用一种棉软的纸卷了木碳屑的那种,燃烧时仅仅只有火屑断断续续地冒出,没有这里的鲜艳夺目,更没有这里的剧烈与紧凑。董茜茜看到年轻的妈妈们牵着、扶着或者抱着小孩子打着灯笼的时候,不仅勾起了她幼年的记忆,而且也使她对未来有了幻想,在她的印象里没有这样的经历,不是妈妈对她没有爱,而是没有这样的外在条件,自己将来能有这样的条件吗?能让自己的孩子如这里的孩子一样在街道过盛大的元宵节吗?她心中泛起一股不是滋味的滋味,其中主要的是心酸。正在她难受的时候,程纹玺一句看到了的叫喊把董茜茜从幻想中唤回到了现实中来,但见十字口的四周已经站立了不少的人,而且还有不少的人陆续地走来。这个时候天已完全黑了,但由于今晚的月光明亮,所以天空朗朗,加之灯火的映照,没有黑了的感觉,更不用说暗了。听身边站立的人议论,焰火八时整开始。向十字口中央望去,已有不少人在那里忙活,只有技术人员才能走进其间,组织者一再提示观众闲人一概不许靠近!董茜茜听到这样的告诫在想:多么危险的地方,谁能临危不惧走到其中去呢?然而她又想,面对这许许多多到此观看的人,就是一群乌合之众,除了说这样的话,组织者又能说什么呢?然而一旦出了事,组织者是脱不了干系的。这样的告诫是对安全负责的精神体现呢?还是推卸责任的措词呢?董茜茜想不出一个准确的说法,只能默默地祈祷在接下来的喜庆中不要发生任何的意外,那怕是甚小的意外也不要发生。她用自己民族特有的祷告方式在心中祈福,这不是迷信的行为,而是一种善良驱使下的愿望,只有心底良善且无私者才能有这样的想法与行动。焰火燃放没有特别的仪式,本来点燃异彩纷呈的焰火绽放天空就足以令人在视觉享受中获得心旷神怡的快感,这似乎是无功利或者福利条件下的所作所为。但是盛大的焰火晚会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投资,谁来出这个钱呢?商家赞助是最佳的途径,但商家的本质属性是唯利是图,一旦打着商家的旗号便没有施舍的一说,商家出的每一分钱都是需要回报的。这种场合的回报除了大张旗鼓地挂了许多的宣传赞助商家的条幅外,焰火燃放前还要让赞助商站在十字口中央最醒目的地方给观众讲话,在观众看来都是夸耀企业信誉与规模无聊的套话,然而在企业家看来却是荣耀。这时董茜茜才明白了组织者反复告诫的闲人不许靠近的真实意图了,原来是有这么重要的人物要登场的。不管怎么说,能给传统的节日带来聚众的欢乐也是一种对社会的贡献了。焰火燃放了数十分钟,随着每一次焰火的升空都会引起观众的欢呼声,人们沉浸在欢快中度过这段实际上不算短暂的时间时,仿佛焰火燃放时的转瞬即逝。这种盛大的场面在董茜茜的人生经历是第一次,在给她视觉上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她的心灵有巨大的震惊,她欣赏这种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美景,的确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可是这样的美能持续多久呢?如果将其记忆在心便是终生之久了,如果只是数十分钟的观赏就有点太短暂了。终生的记忆与短暂的观赏比起花去的巨资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她在返回的路上反复地思考,没敢将自己的想法告诉身边的任何人,连葛碧潭也不愿告诉,她怕被人笑话自己的想法太幼稚!太愚腐!说出去一定被人定性为狭隘。商家可以将巨资付之一炬,然而这笔钱如果用在她的家乡建设上不知能解决多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她在想,假设自己今后有了钱了,一定不会赞助这种活动的,而是……她没敢再往下想这方面的问题,而是转向了对民俗继承的思考——元宵节可以算是华夏民族的狂欢节,既然有这么隆重的命名,花巨资燃烧又有什么错呢?钱有多种多样的花法,分水岭在于穷人与富人的立场观点不同罢了。她一路上都陷入在这两方面的纠结之中,没有与其余四人说话,也没有听到他们说的话,走进校门时,由于同学们集中回来,一片乱糟糟。走到学校广场,一看时间还早,加之一轮明晃晃的圆月悬在空中,仿佛有勾魂摄魄的魅力。于是五个人商量着该如何度过在三江大学的第一个元宵节,正在他们无主意去哪里的时候,看到广场的东北角聚集了不少了的人,葛碧潭提议到人多的地方去看看,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本来那里就是回宿舍要经过的地方,所以这时走过去也无所谓跑冤枉路。五个人没有了去看焰火时的劲头,因为这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所以在没有了动因的前提下也就没有了赶的行为了。慢腾腾走去时,远远就听到猜中了的叫喊声一阵接着一阵,他们立即意识到了前边在进行着一场灯谜会,谁也没招呼谁地奔了过去,走近时葛碧潭明白了这是春江诗社搞的一次活动,因为春江诗社的骨干成员个个以主持者的身份游走在现场。她与这些人都认识,而且是别人对她的了解似乎比她对他们深刻了许多,这是因为他们把她当作异类看待的结果,所以她有些不愿意走在这些人中间,同行的四个人都纷纷参与到猜谜语的时候,她却在为是离开还是陪四人猜灯谜而犹豫不决中站在了人群的边缘没有动。看着春江诗社的人,她在想:以她对他们不多的了解,肯定编写不出多么精彩的谜语,说不定还是从别处抄袭来的,由此记起了《红楼梦》里宝玉为元春编撰的一响而散的炮竹;迎春自杜的打起来乱如麻的算盘;探春飘去的风筝;惜春清寂的海灯。这样的灯谜才称得上上呈之佳作了,可惜的是寓意都是不祥,但却与作者表达的主题紧紧相扣,说是谜语实是谶言……正在她为《红楼梦》人物叹惜伤感之际,许竹筠站在了她的面前,看到她一副沉思的样子问她在想什么呢?她如实地回答了许竹筠的提问。许竹筠听后感慨中赞赏她不愧才女的称号,想到的灯谜也是这么精彩的作品了。接着又说老远就看到她发呆的样子,以为在构思诗作,走到跟前有不忍心打扰的想法但又由不得不动声色,理由很简单一个多月的没有见面还真有几份思念,如果真影响了她的作诗请谅解。她很坦诚地告诉许竹筠当时没有写诗的冲动,不过经这么一提醒还萌生了写诗的念头,她开玩笑地对许竹筠说心有灵犀该不会就是如此吧?她又问她是怎么知道她在这里的,她所在的位置不应该被她发现的。许竹筠说是周浩特别指给地方的。两人在闲谈中葛碧潭又提到了古风诗社创办的事情少不了许竹筠的支持,许竹筠对葛碧潭的反复叮咛回以玩笑的口吻说出如果不想支持的话这时都远远躲开了,何必自己找来。葛碧潭则诚恳地告诉许竹筠看到春江诗社的人第一眼就想到了她一定在这里,本想去找,但一时又懒得走动。未等她再说下去,许竹筠戗白不是懒得走动,而是对谜语的不屑一顾吧?葛碧潭反复辩解没有这样的意思,其实有没有两个人心里都明白,象她们两个这样高洁的女生,心存桀骜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不然也不会有冰清玉洁的品质了。两个人的交谈甚是融洽,直到周浩、程纹玺、刘嘉露、董茜茜走来,才终止了谈话,许竹筠与四人打过招呼离去了。四个人异口同声地讲给葛碧潭没有去看才是高明的选择,竞猜的谜语根本谈不上精彩的一说,不是惯常有的,便是粗俗得毫无艺术性的。这一点葛碧潭早已预料到了,所以听后没有什么反应。看看时间还早,每个人似乎都有未尽之兴,想多体味元宵佳节的欢娱,又是葛碧潭提议去看寒江里的月亮是个什么样子,引起了其余四人的兴趣,还未走时一句诗人的审美取向还是远高于没有文学修养的人从程纹玺的嘴里迸了出来,葛碧潭没有在意程纹玺的是称赞还是讥讽的话,因为她这时正在构思着一首诗,在走向三江桥的路上完成了创作。题目命为《上元灯会》,诗只有四句:满城烟火月散花,广场万盏灯迷眼。谜语疑疑心不在,伊笑隐隐面难寻。她没有大声吟诵,只是小声念给了与她并肩走在她们后边的周浩。因为她知道她们对诗没有什么感觉,即使再认真地给予讲解,也不会引起共鸣的。周浩则大不同于她们,回味之后竖起了大拇指,一再小声称赞好诗。葛碧潭心想,如果周浩连诗意都感悟不了的话,还谈什么知音呢?因为她就是写给他的。正在二人为此眉来眼去之际,被猛然回过头来的程纹玺抓了个正着,月光下虽然对于面部表情的细微之处看不十分清楚,但凭程纹玺的敏感早已觉察出了他们在做着小动作,程纹玺毫不客气地指责他们走在她们的后边说着情话,把她们三人都作为灯泡一般地对待,并且揭露似的说葛碧潭让大家一起来到三江桥,目的是为了让她们给他们壮胆的,如果不是夜已渐深的原因,一定不会叫上她们的。葛碧潭对程纹玺的指责一点也没有在意,因为她还沉浸在诗作的意境中为之喜悦不尽,尤其是得到了周浩的理解更是欢欣鼓舞。可是听着程纹玺后来的话,似有委屈的发泄,她不得不将写诗与念诗以及周浩的称赞,还有她的高兴都一一真实地告诉了她们。程纹玺也觉得自己刚才有点过分,加之得知实情,向他们致歉后又复归欢乐。周浩一再称大家在一块玩,说高说低是不必在意的,玩图的就是高兴……未等他再将所谓的道理讲下去,程纹玺截住话茬说他别充当贾宝玉的角色,有好话尽说给林妹妹听去吧!这样的话大大出乎其余四人的预料,首先得到了刘嘉露的大加赞赏,反复说引用得再恰当不过了。接着是葛碧 潭瞪大双眼的注意,程纹玺被看得不知所措,对着葛碧潭反问只管这样地端详是什么意思?有话就如刘嘉露说出来,何必表演哑剧一般地让人费解。葛碧潭以惊讶的语气称赞程纹玺有这样的灵感,想出这么巧妙的比喻,还说自己没有文学修养,这不是极高的素养是什么。葛碧潭一向说话诚恳,从未有过这时类似的油腔滑调,这令程纹玺感到异样,再次反问是赞扬呢?还是挖苦呢?葛碧潭回答当然是赞扬了。程纹玺质疑地问赞扬能是这样的语气吗?葛碧潭连忙解释可能是由于激动的原因,使得语气变得与平时不一样了。董茜茜虽然没有语言的表达,但站在一边一直在笑,这笑里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周浩则显出些许的尴尬,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是他的心里有着复杂活动——他乐于接受这样的比喻,自从上学期的中期开始结识了葛碧潭,至现在已经有多次与她们在一起的经历,偶尔他也会想到,有如贾宝玉一般的幸运与这么多的美女相处,不同的是只在于他只钟情于葛碧潭一人,没有贾宝玉游走于众女子之中。他还由此想到与葛碧潭、许竹筠相处时更是一种享受了。他又表现出不乐于接受的外表是因为担心引起葛碧潭的不满,在听到葛碧潭对程纹玺的表扬而不是埋怨后,心里轻松了许多,不过女孩子在情感方面能不嫉妒的则几乎没有,薛宝钗的大度也不过是伪装了嫉妒后的表现罢了。这是由男女感情本质上具有的自私属性所决定的,算不得人性丑恶的范畴,而应该归于人性善的一面。正是这种感情上的专一与自私才较好地维持了社会秩序,如果男女都宽容了,社会的混乱则不至于性解放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了。性解放没有错,它针对的是欧洲中世纪宗教统治中的禁yu而由进步人士倡导的人类进步运动,是具有特殊含义与历史背景的,切不能打着性解放的旗号粉饰一些不正当的行为。对于爱情的专注才不失于一种美德,所以在男女感情方面的嫉妒是不能以错误定义的。周浩在想,葛碧潭虽然没有说出来并不意味心里没有这方面的想法,还是避开这一话题的好些。于是他首先快步走到了三江桥上,并且大声地向走在后边的四个女生高喊浮在江面上的明月真好看。等到四人走到桥头看到飘浮在江面上的一轮明月时,各人则会有各自的感受。江水清澈,虽不能见底,但看不出江水的流动,尤其是有明月的浮面,更添停止不动的感觉。葛碧潭不由自主地感叹到:寒江浮月不流去。此句一出即刻招来程纹玺的讥讽的话语,诗人又在临江发千古幽思了。这不仅没有阻断葛碧潭的情思,反而更加激励了她的创作冲动,接着程纹玺的话她激动地说:“还真有了一首词:寒江浮月不流去,似恋人,却闻两岸尽呼月。天上一轮,江面无数。这是上阙。”吟完上阙,葛碧潭露出十分得意的神情,只有创作的人才可能有这样的情怀,别人是难以体会的。四个人不约而同地催促她快些吟出下阙来。她告诉他们:“有了上阙,下阙就好写了!”说完这句话,略加沉思,吟道:“天宫最知人间愿,临江观,人人能把月独占。虚幻迷眼,心中婵媛。”吟罢唯有释放了情怀的畅快淋漓,站在桥头,望着江月,望着眼前的四人,又眺望不远处以及较远处同样赏月的人们,她的情绪有种失控的昂扬,如果不是他们几个在场而是独自一人之际,或者即使有周浩在身边,她会用疯狂的动作表达出完成创作后的喜不自胜,这时她压抑了亢奋的情绪,他们未必看得出来。还是那句话,文人自有文人的情怀,没有创作经历的人很难进入这种状态的。激动之余,她告诉他们,这是信手拈来的,未必合乎某一词牌,也未必合乎词的韵律,只是一时兴起,便顾不了那么多了,自己喜欢权且作为自创罢了,这首词的题目可以依词意定为《寒江月》,也不知道冲撞了何人作品与否,此时也无法查对,只能这样了。葛碧潭看见这水中的一轮圆月便有了奇思妙想的创作,在其他几人看来却没有了如她一样的灵感发生,不过就是水中的月影罢了。这时夜已更深,赏月的同学们也都陆陆续续离去,他们也明显感到了寒意,虽时已早春,地处较暖区域,但夜晚吹过江面的风还是透彻的寒冷。在返回的途中,程纹玺取笑周浩诗人写出了诗词各一首,作为诗人的男朋友不唱和恐怕有点说不过去的意思,至于其他人则是有情可原的。在周浩迟迟没有反应中她则喋喋不休,别以为与诗人谈恋爱无限光彩似的,这时候也有一定的压力吧?周浩哪里象她说的无动于衷,在她没有讥笑之前已经有了压力,在听过诗作后就在搜肠刮肚地想和上一首,可是写诗哪里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情,更不用说古体与律诗了,他只能在现代诗的创作上努力了,在走来的路上本想完成一首诗作,没想到被程纹玺的贾宝玉之说搅黄了,而且使他陷入不自在的境况,大大影响了他的创作情绪,更没想到的是刚站在桥上葛碧潭又来了一首词,欣喜之余更感压力倍增,这时又有了程纹玺的讥讽,如果不写出一首诗来真有无地自容的愧色。他在构思——葛碧潭写的是元宵夜男女情欢中男的找不着女的面,自己则应该写一首元宵夜的闺怨诗。有了思路就不再迷茫,自古闺怨似乎都与军旅相联,顺着这个道儿想就有了诗句:北疆阴云遮住寒光漆黑一片,守望雪地,两颗心,一轮月,思念的虚幻,飘落的雪花如嫦娥舞姿翩翩。家乡月明皎洁无限,孤立凭柱,两颗心,一轮月,牵挂的情怀,银光如雪的世界。他是走在她们后边的,完成诗作后,忽然高喊一声——有了!在这深夜且人迹稀疏的空旷处突然间来了这么一声,前边的四个人惊吓得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一个个骤然回过身来惊恐万状地看着兴奋异常的周浩,他还奇怪她们有这样的表现。葛碧潭埋怨吓死人了,其余三人也不好再说什么,葛碧潭又问发生什么事了让他有这样的怪异行为。他这才觉得真的吓着她们了,说出了他也有一首诗完成了,并且朗诵给她们听。葛碧潭听后未致可否,主要原因在于她不是十分地喜欢这样的诗作。所以即使不错,也很难获得她的称赞,她过去对李景余也是这样的态度。程纹玺没有评价诗的好与不好,而是问诗的题目是什么。周浩略加思索后回答说就叫《元宵夜》吧,而且问程纹玺感觉如何,程纹玺用很贴切予以赞扬。其实周浩最想听到的是葛碧潭的赞赏,这不仅仅是她是他的女朋友的关系,更在于她懂诗,只有她说的好或者不好他才相信。葛碧潭却没有说出一个字来,这多多少少让周浩有些失落。葛碧潭没有评说是与不喜欢现代诗有关,还与她这时心不在焉有很大的关系。她想起了与李景余一块站在桥上的事,那是去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晚参加春江诗社在天坨山举办中秋吟诵晚会回来时二人象今晚一样地站在桥头赏月,不同的是程纹玺、刘嘉露、董茜茜是偶然相遇,今晚又由李景余变成了周浩。她在想这件事上是否有不对的地方,是否有对不起李景余的亏欠,她在刚过去的猜灯谜没有与周浩一起行走于写有谜语的灯影之间,除了其它原由之外,还有怕遇到了李景余后显得难堪。必定有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在她以为只是同学的关系,但他却不那样认为,只有等再过一段较长的时间才可能使之淡化,但要彻底地忘却似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她这时不就想起来了吗?在李景余则有更多的怀念,这一点她心里是明白的,所以她才有了隐隐的不快。在这一点上与高中时代的男生则没有,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李景余太在乎她了,她十分清楚这一点,而她却怎么也调动不起感觉来。所以只能是一段留在记忆深处的情感往事罢了!今晚的经历对于今后会是什么呢?只能等待未来的回忆了,可以肯定的是葛碧潭留下了诗词各一首,周浩也写出了一首应景的诗。能有这样的收获对于葛碧潭来说是心满意足的了,她在走回去的路上除了想起了李景余,听了周浩的诗,后来又在想到学校的第一天就有了这么好的开端,心里默默地祈祷着新学期应该有更大的收获,其中最主要的指向就是古风诗社的成立运行!

回到宿舍已近夜半时分,她们很快就睡了。(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