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反三国那些事儿 > 四 抢伊阙:谁说我年轻没经验

四 抢伊阙:谁说我年轻没经验

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看到,自从大汉章武三年春二月(伪魏始康四年,伪吴黄龙二年),汉军对曹魏集团再度发动攻击以来,至少目前还都一帆风顺、开门大吉。关羽那边暂且不谈,就诸葛亮的三路东征军而言,中路、左路都已经取得了胜利,魏兵在河南西端的防区已经在日渐缩水,甚至快没立锥之地了。

那么,还有一路呢?——这节我们要讲述的,便是剩下的那路,右方面军,从河南一线进行进攻的马超、马岱军团。

话说马超在宜阳接到诸葛亮的钧命,十分郑重地传令大开中门,全体将官出去迎接诸葛瞻、关索、马成三位特派将领。那阵势,那场面:全军高唱大汉帝国军歌,大家个个手捧鲜花,“热烈欢迎诸葛瞻、关索、马成加入我部”的横幅早已迎风飘摆——总之叫一个热情洋溢,春风遍野。

你要问这三位中,前两位都是后辈,马成是自己人,马超为啥这样热情?这就要看前两位的身份了!诸葛瞻大家都知道,是丞相诸葛亮的大儿子,又是当今皇帝刘备的驸马,来头绝对不小;关索又是皇太弟关羽的小儿子,那出身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还有一个原因,这两位这次担此重任拨归马超统管,其实还不是因为诸葛亮、关羽都十分重视马超,知道马超兵强将勇,是个模范大将,所以才都把儿子们派来见识见识,想在马超这边历练一番的。这是给马超的脸,马超当然得兜着。

马超这么低姿态,关索、诸葛瞻两位也早已听说过这位叔叔的威名,更清楚他们老爹之所以派他们过来的用意,因此,一进内堂,两人都十分恭敬地以子侄后辈的礼节向前参见马超。

中国人喜欢倚老卖老,无论对谁而言,被别人当长辈看待总是一件无比让人高兴的事情。当下马超见两人拜倒在地,心里也高兴得不得了,连忙微笑着把他们扶起;随后,马成也上前参见马超。

马超对几位后辈十分关切,第一句话问了丞相他老人家的安,第二句便问关羽最近的情况。诸葛瞻和关索都敬谨地作以回答。随后,两人又去见过马岱。马超吩咐士兵们摆好饭局,自己要替三位远道而来者接风洗尘。三位十分感谢。

饭局上,为了使新人尽快熟悉环境,马超便把伊阙、少室一带的险峻环境给三位讲述了一遍。概括而言,总体情况大致如下:首先,山地对骑兵不利;而敌司马师部又在雒阳把守,以前尚且分兵把守各个要隘,最近司马懿更是亲自赶来洛阳督师,并派前者从崤山撤回来的钟会、邓艾带两万人,沿着洛水节节设防;洛阳一带的魏兵有将近十万人。

——丞相诸葛亮远见卓识,知道从正面没办法进攻,这才吩咐马超从伊阙、少室的背面进行进攻,这一决策足称充分洞悉敌我情势。但是,伊阙一带十分险峻,要想从这路出去,简直难上加难!

马超这边滔滔不绝地分析形势,为的是让这三位新人最快了解当前敌我的战斗形势;不料,恰恰因为马超的各种渲染、铺叙,“危言耸听”,反倒激起了这位相府虎子诸葛瞻的建功立业心!

因此,马超的话刚一说完,这位热血青年立马站起来提议:“您刚才说的,都是在讲伊阙山如何如何险峻;不过,作为新青一代的代表,我愿意带一部分人前往打探,要是可以进兵,我就带人前进;要实在没办法进兵,我再火速把人带回来。”

对诸葛瞻的冒险提议,马超犯了难:让他去吧,危险系数太大,安全难以保障;不让他去吧,又打击了他的积极上进心——思虑半晌,马超只好试着提出折中方案:

“呃,是这样的。你少年勇敢,能主动提出这一方案,我很欣赏;但是,就目前形势而言,魏兵的确势大,他们在前敌的将士也都是精锐部队,何况山路险要,要是打起来的话,对敌我双方都会有所不利;他们既然严格把守,一定在防范问题上不会疏忽,所以,你要是想出兵的话,还是带兵从洛阳正面出击吧!——这样既能做到对你们的有效声援,也比较有把握一点。”

其实,马超做这个改变,本就是替诸葛瞻的性命担忧;可诸葛瞻本人却毫不买账:“哎~我老爹让您从伊阙出兵,万万不能因为一个人的原因,就轻易改变了出兵方略——这可是要担军事责任的!放心,我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了,您发命令吧!”

拗不过诸葛瞻,马超只好妥协:“那好吧。既然你执意要去,那就务必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千万不能急功冒进。我很快就会派人前来接应你们的。”诸葛瞻表示答应。一番吩咐之后,马超便调拨防守伊阙附近的三千守军,外加两名向导,交给诸葛瞻带着前往。诸葛瞻二话不说,当即出城。

等诸葛瞻走后,马超才把马岱叫过来吩咐:“我们这位驸马爷年轻气盛,刚到军营里,不知道世事艰难,伊阙这种地方,险要万分,根本不利于行军;万一出点麻烦,我们不但要对不起丞相他老人家,而且还会削弱我们的军威!这样吧,你带着关索小同志,每人领三千步兵赶去接应好了。记住,一定要处处留心,不能大意,我也会带人前来接应你俩的。”

马超倒是挺老成持重的。(没办法,干部子弟不能担风险嘛!)吩咐完毕,马岱、关索两人马上领兵出发了。随后,马超下令让马龙带八千人守住宜阳,马成带三千人依靠宜阳城沿洛水扎营,跟宜阳形成犄角之势,互相声援,防止魏兵渡河攻城。安排好以后,马超本人也带着六千骑兵,朝着轮氏(今河南登封颖阳镇)方向进发,按约定接应马岱和关索。

后续工作做的差不多了,我们再来瞩目本节要讲的“猪脚”——冒险者、总理(丞相)的儿子诸葛瞻先生。话说他带着三千士兵加上两个向导,先一步到达轮氏县,把手下的人全安顿下来,再跑去询问当地的百姓,得知魏国方面守卫伊阙的是大将王凌、文钦两人,其余山前山后要害地方,也都有魏兵把守。诸葛瞻听了默不作声,只点点头记在心里,然后走回了营寨。

这里补充一点王凌、文钦两人的简略资料:

王凌,男,表字彦云,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说起他老兄可不一般,是当初设计搞掉权臣董卓的那位汉朝大司徒王允的侄儿。据说他文武双全,天下无敌。李傕、郭汜杀了王允之后,他逃回了家乡隐姓埋名,后来被曹*挖了出来,聘用为他的秘书(丞相掾属)。曹*篡位建政以后,他被升为散骑常侍,领兖州刺史,爵位封宜城亭侯(巧了,当初刘备就是这爵位;搞了半天,曹老板又把他转让给王凌了)。

文钦,表字仲若,谯郡(今安徽亳州)人。(跟皇帝曹*是老乡!)他老爹叫文稷,也是曹家店的骨干将领。他在年少的时候便以自己官二代和勇敢果断的特征而闻名于世。(谁说英雄不问出身!)后来做过很多外官兼各种杂号将军,战功无数。曹*篡位建政后,他被封为前将军,领扬州刺史,爵位为谯侯。

——总而言之,这两位都是魏国的实力派人物。诸葛瞻也听说过他们的大名。回到营盘,这位诸葛驸马先把向导叫过来问他们:“从这里到伊阙山,大概多远?”向导回答,大概有十多里地。

诸葛瞻又问:“那,从伊阙后山通往前山,大概有几条道呢?”

向导回答:“伊阙山一向幽远深邃,道路很多。从小沙河那里沿着溪流上去,绕过法华寺,出了前山就是大路。其他的小路,都是些斜坡深涧,我们虽然走过一两次,但也都记不清了。大概就这些了。”诸葛瞻点了点头,让他们退下。

听完向导提供上来的情报,诸葛瞻陷入了沉吟。果然是聪明老爹老妈的宝贝儿子,基因优良,很快,诸葛瞻脑袋灵光一闪,便想出来一个点子!——他吩咐士兵们都暂时原地驻扎,自己却提起长枪跳上马背,带了一二十个保镖,前往伊阙进行巡哨。(所谓巡哨云云,不过在于刺探敌情而已!)

来到伊阙山前,只见这圪垯地方果然险要,有道是:山势蜿蜒,奇峰四起,道路错杂,溪水潺湲(山高路险)。诸葛瞻停下马观看。可他早已被魏兵的潜伏侦探发现,飞报进山去了!(不过,偷偷告诉大家,这也正是这位诸葛驸马所希望的~)

话说伊阙后山一共有大概三四千魏兵,全都是王凌所属;当时听说有敌兵前来偷窥,马上做出反应,派牙将王云带三百人冲下山来,务必将敌人逮住,不准放走一个!

王云果然利索,接到命令,他当即拍马下山;诸葛瞻这边反应也不慢,赶紧挥军撤退。王云欺负诸葛瞻人少(只有一二十个人),哪里肯白白放弃;因此,他坚决发挥歼敌于天涯海角的优良作风,一路穷追不舍。俗话说,聪明人靠智慧,愚蠢的人靠蛮干——王云的这番穷追不舍,却恰恰中了诸葛瞻的招。

诸葛瞻多聪明,他一看这傻子死命的追,马上反应上来要智取。于是乎,就在王云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诸葛瞻偷偷拿出弓箭,一箭射去,王云便已经头重脚轻,翻身落马了!(活该。追击敌人居然忘了防备,你不下地狱谁下地狱?!)

王云落马,诸葛瞻反败为胜,连忙纵马上前,吩咐士兵们把这货绑了。后面的三百魏军撵来,可诸葛瞻挥动手里的长枪,一连戳伤十几个人,后面的也便不敢上来了。(诸葛瞻可谓一身是胆!)打退了敌兵的追击,诸葛瞻吩咐将被伤的魏兵全部绑回,自己骑马在后面慢慢压着返回大营。

——原来,诸葛瞻这趟出去,就是故意引敌人出来,然后好抓几个“舌头”回来的!

回到营盘,诸葛瞻下令给大傻哥王云松绑,并取出金疮药,亲自给他敷上,又让人拿出酒肉给他压惊。(面子工程,无一例外!)王云本来就是一个粗人,只凭着意气用事,什么原则、信仰、国家大义之类的对他而言统统都是扯淡。因此,诸葛瞻的这番举动立马便起了作用——

王云激动又不明所以地问:“我就是个手下败将。您把我逮住,不杀我也就罢了,干嘛还这样招待呢?”诸葛瞻半恭维半忽悠:“哎~我看你老兄长得气质不凡,应该是个英雄,不忍心就这样害了你,这才这样做。”——效果也是极好的:在“糖衣炮弹”的催眠下,王云早就泪眼唏嘘忘乎所以了。

一看时机成熟了,诸葛瞻才故意悠悠地说道:“我看你老兄也是条汉子,干嘛要跟着伪魏匪伪集团混,给曹*那厮卖命呢!——这样吧,你不如投降我军,归顺正义,将来一定给你个侯爷当当!”

王云不知道诸葛瞻到底有几斤重量,尚在迟疑;左右的偏将却都告诉他:“你快从了吧!告诉你,我们这位小将军可是咱大汉皇帝陛下的驸马,诸葛丞相的公子!他说封侯,一定会给你封侯的!你还不赶紧作出正确决定?”

一听这话,王云心里有底了,这才心甘情愿地下拜:“好!末将我愿意弃暗投明,改邪归正;希望您能够收纳。”诸葛瞻面带微笑,轻轻扶起:“快别这么说!你老兄肯投降,这真是我们大汉的幸运啊!只是,我还有一事要请教您:我奉马将军的命令,来抢伊阙山,你看有啥好主意?”

王云已经投诚,当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这个好说。山后面两条小路,一条就是我把守的,我愿意带着大家伙儿前进,来表示我投降的诚意。”诸葛瞻再问:“那,山后面有多少人?山前又是谁把守的?”

王云坦诚相告:“山后面大概有三千多人。至于山前,由文钦把守,手下大概五千多人。文钦还好,他的儿子文鸯,臂力非常强;我们要是拿下后山,并设法把这位文鸯逮住,文钦自然就会伏地投诚了!”

听完了王云的这一番报告,诸葛瞻十分激动,不觉大喜。在鼓励嘉奖了王云一番后,诸葛瞻亲自写下书信,让人送给马超的大营,请他们等山内一起火,马上派人接应。到这里,准备工作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抢夺伊阙的幕幡也已拉开。

到了晚上,诸葛瞻故意让王云带着原来的人手在前面引路,自己带着大股汉军随后前进。结果,到了山口,守山的魏兵看见王云,还以为是自己人,愉快地将他们放了上来——殊不知,他们已经摇身一变,成了大汉的勇士了!

引狼入室,结果是明显的。王云等人上了山口,诸葛瞻的军队也跟在后面陆续爬了上来,可守兵居然还莫知所以。(要死的节奏!)就这样,汉军乘势把住了山口,王云、诸葛瞻趁着星光,从山后的小路一步步攀上了山。等到了魏兵大寨,天都已经快亮了。

这个时候,诸葛瞻果断吩咐,汉军将士全体出动,在敌营旁边制造人为火灾;自己挺枪奋勇当先,第一个杀进了魏营。悲催的王凌被从睡梦中惊醒,一看势头不好,狼狈地从寨子后面爬着钻了出去,越过前山,好不容易才逃脱了一条命。但是,就在这一瞬之间,魏营上下立马火光冲天,烧成一片;所到之处,一片鬼哭狼嚎,焦头烂额之状。更杯具的,汉军还都以一当百,猛劲*人!

而就在此时,外面马岱、关索两路人马也得到了诸葛瞻的来信,生怕这位年轻气盛的驸马爷有所闪失,火速催兵来到山下进行接应。一看援兵到来,山口的汉军把旗一招,两位将领直接督兵上山,顺利无阻。走着走着,忽然听见前面一阵喊杀声,马岱、关索的心紧紧悬起。

不是说汉军气盛,无比顺利么;这阵喊杀声又是咋回事?——原来,杯具的王凌逃到了前山,正好文钦带着文鸯赶来救援,迎面碰上了王云、诸葛瞻追赶王凌;文钦便接住诸葛瞻过招,文鸯来跟王云PK。诸葛瞻还好,王云压根就是个二流角色,他哪里是文鸯的对手,才十合,他就被人家一枪挑下山涧中去了!(就这样挂了,他的侯爷也当不成了。杯具的人儿啊!)

王云牺牲,文钦、文鸯父子俩便以二敌一来跟诸葛瞻对K;这父子俩都是狠茬,眼看情势有点不妙。也是上天庇佑,正在危急时刻,后面传来马岱的叫声:“驸马爷别慌,我来了!”随即挥刀上前,接住文鸯就砍。(谢天谢地!)

马岱如此,关索也在忙着催动后军,乘势对魏兵进行各种追杀剿捕。眼看马岱也打不过文鸯,关索干脆挺身而出,帮着马岱以二敌一。这也罢了,凑巧诸葛瞻也突发奇功,一枪将文钦的左胳膊戳伤了,文钦往后便撤。诸葛瞻赶来助攻文鸯,这下是三比一了。

话说文鸯虽然比较勇猛,可他也是人。当下见到老爹受伤,立马就枪法慌乱了;眼看没办法打下去了,他也只好虚掩一枪,跟老爹一起往前山败撤。马岱趁机指挥兵将往前追赶,趁势占住了前山的大营。到这里,后山、前山都到手了,奇袭伊阙的任务也完成了!

这场战斗,诸葛瞻是绝对当之无愧的主角和英雄。他虽然是初生牛犊,也被马超认为是年轻气盛,不懂情况;但他终于凭借着他的果敢和智慧,兵出奇谋胜利拿下了伊阙山,替马超初步完成了老爹诸葛亮安排下的第一步进兵策略。诸葛瞻值得赞扬。

或许,此时的他,可以扬眉吐气地说一句:谁说我年轻没经验?伊阙山便是证见!(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