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乱世华族梦 > 弄巧成拙

弄巧成拙

李崇微微惊讶,抬头望过去。可惜崔景钰依旧低眼看着手里的书卷,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派头。

两人友情的裂痕已是无法修补,但是至少还维持着盟友的平和友善。李崇有些无奈。但是如果要他重新来一次,他依旧会为了保护李碧苒而选择牺牲段家。

“你打算娶妻?”

“我总要娶妻的,不是么?”崔景钰终于抬眼,淡淡道,“守外祖母的孝,可以科举议亲。等孝期过后再放定成亲。若无意外,我应该也能中个进士。到时候求个外放,带着妻子上任,过个八年、十年再回来,长宁总该已经放下了。”

“话是如此。”李崇道,“你可有人选了?”

“略有几个。”崔景钰道,平和冷静的口吻,完全不像讨论自己的终身大事,倒像是在讨论与己无关的旁人,“不过婚姻大事,还是听父母安排,我只求对方娴雅聪慧,不是那等无知又娇纵的娘子便好。”

说白了,只要比长宁知礼贤惠一些,他都能接受。

李崇听了,顿时有些啼笑皆非。

崔中丞课子甚严,家中两个儿子都是按照最标准的儒家弟子教育,礼乐射御书数皆出众。次子崔景钰因生得最好,又聪明凌厉,幼时极得老侯爷和大长公主宠爱,险些把性子都娇惯坏了。崔中丞只得亲自教子,不免又矫枉过正了点,不知不觉就把儿子养成如今这个冷清老成的样子。

早些时候还好,毕竟是少年人,性子也还有些轻快跳脱,同友人在一起,也能恣意说笑。今年经历了段家抄家、李崇背叛一事后,整个人变得愈发肃穆沉静,七情六欲全都收敛了起来,越发教人看不透了。

李崇想劝崔景钰几句,又无话可说。毕竟他自己的婚姻也是长安城百姓口中的一个笑话。

他心上人远嫁,被强迫着娶了皇后的侄女,结果王妃善妒跋扈,闹得家宅不宁。成婚多年,膝下只得一子。儿子还被韦氏养得怯懦娇气,像个小姑娘似的。这样的儿子,将来能成什么大气?

自己都如此,又有什么立场来同情崔景钰?

婢子轻手轻脚地进来上了饮品点心,又往香薰笼里加了几根驱蚊虫的香条,才轻轻退了出去。

听竹轩遍植翠竹,夏季此处极其凉爽幽静。清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听着仿若细雨之声。仔细听,林中似乎还有少女银铃般的笑声,轻轻飘来,又淡淡隐去,仿佛一个梦。

一个李崇自己也多年都没有重温过的梦。

“阿苒她……听说瓦茨大汗囚禁了她。”李崇低声道,“张将军本想先将她救出的,却是没成功。”

崔景钰略想了一下,明白李崇口中的阿苒,就是和亲瓦茨的宜国公主。李崇和宜国公主的旧事,世人皆知,崔景钰自然也不例外。不过就是因为这个公主,才连累段家,害得五娘在宫中受苦。所以崔景钰对这个女人本能地有些厌恶。

“郡王耐心等待吧。”崔景钰冷冷道,“攻下瓦茨,是志在必得之事。宜国公主早晚都会回来。她好歹是圣上亲封的公主,不论在哪里,都不会受委屈的。”

李崇端着茶盏,抿嘴一笑,眉眼弯弯,哪里听不出来崔景钰话里的怨怼?

“景钰,此事与她无关。决定是我做的,你的怨怒,都该由我来承担。”

“郡王想多了。”崔景钰淡淡道,“我堂堂七尺男儿,怎么会去刁难欺凌一个女子?”

李崇又被刺了一下,啼笑皆非,“景钰,你对段氏之心,可度我待阿苒之心。”

崔景钰挑眉道:“郡王想多了。我同段氏,并无儿女之情。”

李崇笑笑,不再多说,将杯中果茶一饮而尽。

崔景钰说的没错,长宁果真被皇后训斥了一番,禁了足。其实,虐待宫婢倒没什么,关键是长宁还欺凌了有封号诰命的女郎,还叫一群官家女郎和文人看见了。这就实在太有失天家体统了。

皇家贵族的流言蜚语总是压不住的,不出两日,满京城都传着这事。而且越穿越夸张,说长宁当着众书生的面鞭挞宫婢,责打了云安郡君,还说要将她们挖心掏肝、炮烙焚尸……到了后来,还有酒肆说书人把这事断章取义地编成了段子,传遍了大江南北。

长宁的名声本就不好,如今更是抹黑了个彻底。只是长宁以前也没少惹事,却唯独此事被渲染得特别轰动,若说幕后没有人推手,谁信?只是韦家得罪的人太多,无从查找起罢了。

长宁被禁足在自己殿里罚抄清心咒。马尚宫守着她,她又不能作假,真是抄得心力憔悴,真有几分后悔自己当时的冲动。

马尚宫见她松动了,便抓紧时间教育道:“公主是堂堂天家女,岂能由着别人牵着鼻子走的?那卫女郎说风就是雨,公主信之前也该好好想一想她的话是否可信,做了有什么后果。你看现在,明明是她出的主意,遭骂名的却是公主您。公主就不觉得憋屈。”

长宁一想,果真如此,心里便从此对卫佳音有了芥蒂。

丹菲这次伤的不算重,只是身上跌打出来的印子次日就转成了青紫,被她的白皮肤一衬,看着触目惊心。女史也不好见她顶着一身伤去殿上伺候,便干脆叫她去厨房打几日下手。

伺候一个公主的厨房能有多少事做,所以丹菲很是清闲,且不用去殿上看长宁阴阳怪气的脸色,反而觉得日子好过了许多。

殿中宫婢们私下也对那日的事议论纷纷,阿姿大概是得了同事们的怂恿,过来找丹菲攀谈,问道:“阿江同那崔四郎,真是感情极好的表兄妹?”

丹菲缝着鞋垫,头也不抬,道:“统共见面的次数五根指头都数得过来,能亲厚到哪里去?我自幼在蕲州长大,今年四月才回的长安呢。也不知道谁乱嚼舌头,造谣生事。我倒没啥,反正是个贱婢。倒是累得四郎说不得好亲。不知那人打得什么心思?”

阿姿惊讶:“这里面竟然有这么多名堂?”

“你仔细想想,不是么?”丹菲咬断了线头,看向阿姿,“崔氏可是关中大族,四郎的表妹,没有一千,怕也有八百的。光是我们段家,女孩子就有七、八个,怎么偏偏挑中我?就算不看我是一个罪臣之女,奴籍之人,光是中表不婚这一说,我同四郎就无可能。传出去说崔四郎和一个奴籍表妹私相授受,哪个大姓家的好女会愿嫁他。他说不到好亲,怕不知道要便宜了谁呢。”

阿姿听了一肚子消息,转头跑回去同那些个等着她的宫婢们说了,众人都恍然大悟。

“我说怎么传得这么没头没尾的,原来是有人拿阿江做文章。”

“想是那女子自己得不到崔四郎,便要搞坏他名声,教别人也得不到他。”

“嘘……”一个女史急忙打收拾,“当心牵连到殿里那位。”

“怎么可能。”阿姿道,“公主分明是被人算计,拿来做了靶子。”

众人议论纷纷,也没留意一个小宫婢溜出了屋子。

殿里,长宁勃然大怒,把一整套三彩薄瓷茶具摔在地上砸了个粉碎。马尚宫也不拦着她,任由她发泄。地上跪着两个瑟瑟发抖的小宫婢,其中一人就是先前同阿姿她们在一起议论流言的宫婢。

“好她个卫佳音,竟然玩得这么一手祸水东引!我说她怎么平白无故来告诉我段氏同四郎有染,原来这是她布的局!难道她也对四郎……”

另外一个宫婢俯身道:“奴也去打听到了,崔四郎逗留北地寻找舅家人时,救下了卫女郎,千里护送她回京。原本卫家人想借此说亲事,崔家却是婉拒了。”

长宁惊愕:“不是说是卫佳音恰恰启程回京探亲,才刚好避过祸事的?”

“那应该是卫家人编造的借口罢了。”马尚宫道,“毕竟一个黄花闺女,在战乱时走失过,就算寻回来了,名节上也有些不好说的。”

“那她竟然还敢竞选东宫妃!”长宁更加愤怒,“卫家人好大的胆子,竟敢欺君罔上,将个残花败柳的贱人送进宫来!”

“也未必就真的不清白了。”马尚宫说,“所以此事没证据前,公主还是不要闹出来的好。况且这卫女郎有手腕又有心计,将太子殿下收拾得服帖。太子未必会信你的话。”

“阿娘总是会信的。我要告诉阿娘去!”

“公主当皇后不知道?”马尚宫笑道,“皇后自然不会看着太子吃亏的,公主等着看就好。”

于是长宁的一腔怒火夹杂着妒火向卫佳音倾泻了去,把丹菲丢在了一边,整天盘算着如何报复回去。

丹菲凭着一身伤,换回了宁静,也觉得很是值得。她在厨房里帮了十来天的忙,天天好吃好喝的,倒还稍微长胖了些。刘玉锦后来托人给她送来了补品药材和几十贯钱,丹菲分了一半给了八娘和姚氏,还散了好些钱给身边同事,换了个“大方和善”的好名声。

至于崔景钰,大概真的闭门守孝,不问世事,丹菲一直没听他有什么动静。

过了十来日,秋闱终于开考。科举三年一次,每次都盛况空前,倒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只是今年崔景钰下场,长宁便有些魂不守舍。因为被禁足,不能要去慈恩寺烧香祈愿,长宁只好把大明宫里的明德寺、护国天王寺挨个摆了个遍。这份心意确实有些感人,只可惜多数时候,却是用错了地方。

会试过后,就是等着放榜。崔景钰要守孝,名正言顺不用去结交其他学子,收拾了东西离开长安,到郊区别庄上侍奉父母去了。

长宁派人想去打听阅卷,被圣上骂了回来,又派人去询问崔景钰,却扑了个空。她本来又要发脾气,马尚宫劝她道:“公主在佛前许愿发誓过,应当戒骄戒躁,心平气和,虔诚祈祷才是。怒火伤肝,失了和气,菩萨怕也不保佑。”

长宁被哄住,只得耐着性子忍着。这期间,韦皇后把襄城大长公主一家子请进了宫来,吃了一顿家宴,叫上长宁作陪,也算是和郭家言和。孩子闹矛盾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长宁名声臭了,也已经受了罚。于是大长公主就将此事一笔勾销,和韦后见了面依旧亲亲热热。

只是长宁和刘玉锦互相看不顺眼,这下是连样子也懒得装了,宴席上两人都不苟言笑。刘玉锦谨记着舅母叮嘱自己的话,自己寻长宁晦气,长宁就会报复在丹菲身上。所以她也只好忍着。

长宁见她龟缩,乐得讥讽道:“云安马球打得那么好,不如就进我的长宁队吧。这次我顶不叫你去守门。”

刘玉锦气得面色紫涨,却被舅母郭侯文夫人拉着,不让她反驳。

韦皇后只好出来打圆场,责备女儿道:“就你爱胡闹,一点也不知道照顾表妹。”

家宴完,出宫回家的路上,刘玉锦气鼓鼓地在牛车里抱怨着:“真没见过这么跋扈恶毒的人,得了便宜还卖乖。外祖母可是她姑祖母,她也敢欺上头来,哪里有半点对长辈的尊敬?”

襄城大长公主也一肚子火。安乐公主虽然也跋扈骄奢,但对宗亲大臣们该有的尊敬都不会少。唯独这个长宁,被韦后惯得已经不像个样子,真把皇家掩面扫地。

襄城道:“她若再叫你进她的球队,我会帮你推了。你性子也冲,少同她接触的好。至于那段氏,我们尽量照顾就是,不可再为了她同长宁起冲突了。到底她是公主,你只是个郡君。”

刘玉锦委屈道:“儿知道了。”

众人熬了又熬,终于熬到放榜那日。

长宁一大早就去给韦皇后请安,被留下来用早膳食。长宁哪里坐得住,一顿饭吃得丢三落四的,看得韦皇后连声叹气。

现在这样,将来婚配的时候,还不知道要怎么闹呢。

这时,出去打听消息的女史回来了,一脸喜庆地磕头道:“崔家四郎中一甲二十六名。”

这下不说长宁,连韦皇后都大吃一惊,“竟然考得这么好?”

“那是当然!”长宁欢喜得跳起来,“我的四郎没有哪点不好!他怎么能不好?”

说罢,就兴高采烈地叫人准备贺礼,送去崔府。完了还觉得不够,又赶紧叫人磨墨,裁了梅花撒金笺,亲手写了一封贺词,随礼物一同送去,还反复叮嘱一定要送到崔景钰本人手中。

还是马尚宫看不过去,道:“崔家还在孝期,公主的礼怕是要变动一下,免得犯了忌讳。”

韦皇后心里一动,问:“崔家何时出孝?”

“算起来只有半个月了。”

韦皇后坐着沉思不语。

因为崔家拒绝的态度太明确,她本来已经打消了招崔景钰为驸马的念头。毕竟长宁自己一头热,若男方没心,婚后冷落妻子,吃苦的还不是自己的女儿。

但是如今看崔景钰竟然如此有出息,韦后的心思又活络了起来。

王公簪缨之家的子弟众多,大部分都袭荫入仕,鲜少有自己考功名的,况且也没几个能考上。可这崔景钰却显然有真才实学,平日见着也是个老成稳重之人,没有那些公侯子弟们的坏习惯。只是这样有抱负的好儿郎尚了公主,就此无缘仕途,实在有些可惜。但是看着长宁那股欢喜劲儿,韦皇后就又释然了。

哪个父母不偏心自己的儿女。若是能让长宁快乐,便是强诏崔景钰国婚又如何?

韦皇后打定了主意,暂时也不打算告诉长宁,只是去找圣上商量。

圣上一听就觉得心疼,道:“天下好儿郎那么多,何苦找个不情愿的人做女婿?崔家这孩子还是魏国大长公主之孙呢。这个姑母可比襄城要难应付多了。”

“亲上家亲,不是正好?”韦皇后道,“不论嫁了哪个旁人,长宁都不甘心的。她实在拖不得了。妾想趁着选太子妃,把她的婚事也定了。”

“不妥,不妥!”圣上连连摇头,“此子甚有抱负,怎么会甘心做驸马?况且崔郎性子实在有些清冷,长宁真和他过日子,怕会受不了,到时候后悔可才麻烦。”

韦皇后不悦,“做了驸马,就要全心侍奉公主,哪里能让他欺负到长宁头上来?还有没有尊卑之别了?”

圣上劝道:“不情不愿,这哪里是结亲,分明是结怨!”

“我们乃是天家,何惧他区区崔氏?”

韦皇后见劝不动圣上,也不在乎,心里已经决定了等梨园球赛的时候,先斩后奏,把这事敲死。

三日之后,宣政殿殿试,圣上出题考了一通后,点出了三甲。一位杨姓旁枝的郎君文采出众,政见新颖,人又果敢大胆,甚得圣人喜欢,钦点为了状元。另外一位姓赵的江苏乡绅子弟精通庶务,文章写得典雅朴实,点为了榜眼。

丹菲放下手里做了大半的鞋,抬起了头,脸上写满诧异和惊奇。

“什么?你说什么?”

“探花郎!”阿姿手舞足蹈,“你那表兄崔四郎,被圣人点做了探花郎呀!”(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
作者靡宝其他书: 绽放 心火燎缘 猎光 盛世华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