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假如能变多个我会有一个陪伴你 > 第五章条件优越好生活

第五章条件优越好生活

走出运动阴霾之后,我家过上了阳光灿烂的好日子。

由于爸妈都在解放前参加工作,又曾为军人,所以工龄长、工资也较高。那个年代,家里一人有工资,就可以养活全家人,所以,我家的生活简直可以用“优越”来形容了。

由于我家原来的房子狭小、阴暗且潮湿,我妈妈便去房产打听,得知隔壁院里有三间正房待出租,于是毫不犹豫租下其中的一间半西屋。

新家令我们姐妹惊喜不已:虽说同样是一间半房,却比原来高、宽、大了许多,就连糊着纸的大木窗也是从前面积的两倍,上、下还多出一条玻璃小窗,不但通风好,接受日照时间也长;外屋地虽说当中有个过道,但边上有一块挺大的空间。靠南是大灶和炉子。爸爸在炉子和屋门之间半埋了一只能盛十来担水的大皮缸;就着大灶南面的窗台搭了几层架子做碗橱;在屋门北面用砖垒了矮墙,再搭上木板,形成一个长方形的棚子。下面放煤和柴,上面放一些日用品和常用工具。更可贵的是,新房前、后还各有一个小院子。爸爸带我们从烧柴中找些长的在后面架起寨子,我和妹妹则在姐姐带领下,松土、浇水,种上向日葵,在寨子跟下种豆角。看小芽从土里钻出、长大、开花、结果真是非常开心。特别是在吃豆角、嗑瓜子又被妈妈夸奖时,更是惬意无比。自第一年有了收成后,我们架寨子的材料就换成向日葵杆了。在前面的小院里,妈妈放了两只小缸,一个积酸菜,一个腌咸菜,冬天则当作冰箱用。爸爸垒了一个鸡可以随意上、下的架子,妈妈买来一只鸡窝,我们养上几只鸡,听鸡鸣吃鸡蛋,很是舒畅。不过,父母还是整天忙工作,鸡全靠我们喂。平常我们姐儿仨挺认真的,兴趣上来时还给它们捉蚂蚱、逮小鱼,但个别时候也会因玩儿得过于兴奋和劳累而忘记喂它们。待躺到炕上迷迷糊糊之际忽然有谁激灵想起来,赶紧一个叫一个蹦下地,一人拿手电筒,一人拿鸡饲料,一人拨拉鸡,希望它们快些吃下去。然而有时鸡并不愿醒,我们只好将它们一个个抱进屋,在低度数灯泡的照耀下让它们多少吃一些。

在鸡下蛋后,我们立即捡出,然后小心翼翼放到鸡蛋笸箩里。我们姐儿仨每人过生日时都会得到两个煮鸡蛋的礼物。当然,陪过生日的也能得到一枚。

我们把鸡当作宠物,整天温柔地抱着抚摸,遇到不幸夭折的小鸡和老死的母鸡,总会心痛地捧上一阵,然后轻柔地埋到后院墙根下,而那些高傲的雄鸡则送到市场上,随收鸡人给点儿钱了事,只因不忍杀鸡吃肉。

我爸爸恢复了水产公司副经理职务,每天可以按时回家了。

在妈妈最虚弱的时候,爸爸为给她增加营养,买来一筐大对虾和一筐鲅鱼。

我们先煮一锅虾,一人几只就吃光了,再煮一锅也剩下不多,但第三锅就没人吃得动了。

妈妈用线绳把熟虾系成串挂在门框上,我们过来过去随手掰着吃,直到那肉硬得嚼不动才罢休。

有了虾,那筐鱼就不被理睬了。爸爸便腌咸了做成鱼片。

晾晒到铁丝线上后,爸爸递给我一把蒲扇,叫我哄苍蝇。

我一遍遍从这头走到那头,没过几个来回就觉得很没意思了。

爸爸特地赶过来提醒我注意着点儿。正说着,忽见一只绿头蝇落下来,爸爸将它驱赶后叫我仔细观看。

我竟然看到几只蛆虫正在鱼片上面蠕动!

原来看苍蝇的任务这般重要哇。我立即紧张起来,再也不敢拖沓了。

妈妈的身体逐渐恢复过来。她被选拔到县宣传队,每年在城里集训一次,然后分别到各镇、公社、大队或街道做宣传。那时的宣传手段很简单,除了少有的电话和广播之外,主要凭借一级级会议传达贯彻,宣传队员就是承上启下的主要力量了。因此,妈妈虽说比较辛苦,但精神振奋,劲头十足。

爸妈工作稳定之后,开始了对兴趣爱好的追求:他们喜欢读书看报,于是我家每年必订《红旗》杂志和《参考消息》,老一辈革命家的著作、回忆录以及鲁迅散文等也陆续进入小书架;他们爱喝茶,于是我家的暖壶里总有热水,桌子上的大杯子里总有浓浓的茶水;他们在战争中养成了抽烟的习惯,于是我们姐儿仨轮换着给他们去买《恒大》、《大前门》、《大境门》;爸爸还多少喝点儿酒,家里也少不了酒瓶的身影。

有一次爸爸给我五角钱,让我去买一角多的烟,回来时我把烟和找回的零钱递给爸爸。爸爸接了烟,却让我把钱装起来。

我把钱给姐姐,姐姐也不要,说她自己有。

待爸妈不在家的时候,我们姐妹把口袋里的零钱都掏出来集中到一起,发现我们已经挺有钱了。于是我们跃起身冲到街上,在食品店买伊拉克枣、买糖制平果皮、买栗子羹,在副食店买水果,在熟食店买拆骨肉,然后我们再买三张电影票,又把剩余的钱用来买书。

因为主要是由我们来为家里领粮、买生活日用品,所以我们并不担心没有零钱。然而,小人书、童话书、小说,很快被我们装满一只长方形的纸箱子,之后我们才发现,新书的发行速度实在是太慢了,往往跑好几次新华书店也不见得碰到本新的,常常是失望而归。而电影也是一个影片下来,要供全县的人轮流观看,一个月能演上两、三部就不错了。并且我去买电影票的时候,想排队也不容易。因为包场太多,剩下的散票太少,人们都想抢到手,所以排着排着就拥挤起来,而小个子的我常会被买到票往外撤的人给带出来,不但白挤一场心里也很不平衡。

幸亏那时的文化活动内容很是丰富:我家胡同口就是县图书馆,可以免费读书。我们姐儿仨经常在晚上来这里,一次可以读到一至两本《儿童文学》;再住街的南面走,是县的大礼堂,差不多每天都卖票演戏;再南面是县文化宫,经常召开大会,平时还有篮球比赛,有时还举办运动会。文化宫对面是皮影剧团,基本上每天都有演出。我们还曾经从台子底下钻进去,看里面的人耍皮影、点烟以及掐着嗓子唱。

西花园的北面驻扎着一支部队。差不多每个星期天,都会在操场上放电影。住在附近的很多人会踩在板凳上从墙外伸长脖子往里看。我们姐妹也时常去凑热闹。有时能看正面,有时人太多只能去看反面,也同样感觉不错。只不过有时忘记了,忽然冒出来一句“他们怎么都是左撇子呀?”说完忽然明白过来,跟着旁人笑上两声。有时父母能拿到票,让我们得以进到部队礼堂正正经经看上一场。爸爸还从那里买了斗篷式的大雨衣给我们姐妹每人一件。那宽大和结实,是我从来没见过的。直到现在,它还能忠实地为我遮风挡雨。

爸妈带我们一起出去是最能让我们欢呼雀跃的事。那时,我们的活动挺多:有时到电影院看电影,有时到皮影院看皮影,有时到文化宫看球赛以及动物展,有时到大礼堂看戏。

第一次和爸妈上街时,姐姐悄悄叫住我和妹妹,说要看看高个子的爸爸和矮个子的妈妈怎么走法。

我们偷偷笑着瞄去,只见妈妈精神抖擞快步走在前头,爸爸不慌不忙慢步跟在后面,还真是挺有趣呢。(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