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假如能变多个我会有一个陪伴你 > 第九章世事变迁留感叹

第九章世事变迁留感叹

在我们院儿最热闹的时候,紧南头的空场上忽然盖起了三间平房,紧接着住进了人家。由于他家把后门,平时并不往我们这边来,只有男主人上下班时才来回走过。

这位叔叔不善言词,只顾低头走路,要是碰到谁就和气地点头微笑。

有一次我的钢笔坏了,去了街面上的修理部,结果在那间阴暗潮湿、半地下的屋子里看到了他。

叔叔为我换了个新笔胆,说不收钱了。我紧张地说:那不行,爸妈会说我的。叔叔这才微笑着收了成本价。

得知叔叔在这里上班,我不免有些替他担心。因为他们的业务量不大,收费又不高,靠此来养活家里的大人和几个孩子恐怕比较困难。

后来,家里只要出现坏钢笔我就赶紧拿去修理,并且坚持按照标价付费。

然而那间简陋的小屋子还是在行业竞争里率先关了门。

真不知失业后的叔叔如何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现在,我和大多数人一样,早已习惯了使用一次性碳素笔,但每次面对大把空笔杆时还会犯愁:扔了吧怪可惜的,可是配上笔芯不是出水不畅就是洇湿一片,只好先放着再说。

住在西厢房的张姥姥是大院里最先去世的。

张姥姥虽说瘦弱,但一直挺精神,每天要看孙子、孙女,给闺女做饭,还经常放大嗓门指导我们做事。她是和我保姆大妈一样的爽快人,让我们帮忙干活不讲客气,给我们生产队里分的东西也很大方。休息时,她对我们总是很和蔼,特别是夏天最热的时候,我们常聚在她家的瓜秧下面,听她讲故事,还按她所说的,掐下一朵窝瓜花拿在手中,用来吸引采蜜的大蛾子,看那长长的吸管在眼前又戳又卷的真好玩儿。

后来连续有两、三天,张姥姥都没出门,听说是病了。

我们期盼姥姥尽快好起来。

忽然听到月姨嚎啕大哭,才知道姥姥再也站立不起来了。

没有了张姥姥的中院一下子失去了往日的活力,就算再做什么事我们的音量也都放低了。

二门外空着的猪圈墙头上,长着一溜旺盛的小花。红花梗、绿花叶都是一样的,但开出的花却是五颜六色,有的甚至在一朵上就有不同颜色的花瓣。

那是南面东厢房的老两口种的。

这老两口有些来历,据说是以前窑子里出来的,平时没有任何收入,被街道评为五保户,每月每人发给十元钱生活费。

在我们眼里,他们是慈祥的大伯、大妈。

大伯特别和善,每天早晨背个粪筐出去捡粪,攒多了卖个零花钱,白天就在后院或打扫卫生或做些家务。他很少往前院去。见我们过来过去的也不吭声,听到叫他“大伯”就嘿嘿笑两声点点头,很少主动说话。

那大妈性格比较爽快,喜欢和我们聊天。有时,她会约我和姐姐一起去找辗子磨面。

我们找到辗房,先把一家的粮食均匀洒到磨盘上,再由两人推动大石头滚子一圈圈转,另一人则一手翻粮食、一手用笤帚把跑到外面的散粮扫回来。

两家的面都磨好后,我们有说有笑地回来。

大妈比我和姐姐有力气,我们也觉得她的体力还不错。

后来我们才知道,她有很顽固的头痛病,吃不好、睡不着,特别痛苦。

实在受不了时,她就叫我们到药店去买止痛片。

那时买这类药很受限制,一个人一次只能买到一片,所以大妈叫每个孩子都去排队。

那一阵儿,大妈让头痛折磨得愁眉苦脸,只有在收到药片时才会舒展一下。

有一天上午,大伯出门拾粪回来,怎么也推不开房门,急忙叫隔壁的过来帮忙。

两人用力把房门推开,发现大妈已经头朝下淹死在水缸里!

没过多久,大伯整个上午都没有出门。隔壁的另一位大伯敲窗没有反应,觉得不对劲儿,便把房门端开走了进去,见躺在炕上的大伯已经没了呼吸。

老两口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走了。

剩下北面东厢房里的五保户大伯孤单一人,很没意思,便申请了养老院。

一次,这位大伯精神焕发地来我家串门,说养老院真不错,但他还是挺想这个大院的,以后还要常来走走。

搬出西花园后,我特能理解他这种心情。

我也总想回去看看。只是前些年房地产热的时候,有房地产商来开发,迁出了一些人家,部分房子被折毁。但随着拆迁不顺利以及房地产业的不景气,再也没有进展。

如今好多地方建得都像花园一样,而早年的西花园却是好景不在,不知何时才能重现。(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