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西门坡 > 第十九章(1)

第十九章(1)

庄老太终于同意给我制服了。她把制服藏在身后,开玩笑似的说:

“你得向我保证,至少在西门坡呆上半年。不然做这套制服就太不划算了。”

我不假思索地点了头,把手头那本书写完,少说也得三个月,再放一放,修改修改,半年很容易就晃过去了。何况我现在并不急着出去,这里可以工作,小优也有玩伴,最重要的是,吃住也不花钱,寻遍整个耶市,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家了。我甚至在想,如果能长期在此居住就好了,白天带孩子们,夜晚写自己的书,也不用交房租和伙食费,真是打着灯笼都难寻的好地方。

庄老太的房间在二楼。只比我那间略大一点,家俱也还是那些,但她在地上铺了一条羊毛地毯,格调立即上来了,这格调跟整个院子里的简朴有点不相称,跟她本人的着装也不相称。

“是她们手工织出来的,有些疵点,被人家退了货,就送给我这个老风湿了。”见我盯着看,庄老太向我解释。

“对了,我早就想问了,这个院子里的女人,是你领导的吗?我看她们对你总是恭恭敬敬的。”

“哪里,不过是因为我在这里年纪最大,她们跟我讲客气罢了。”

我仔细看了看地毯,其实全是碎毛钱织成的,织针织好后,又用针线上下绗缝,结实得很,情不自禁地赞叹起来:“这里的女人,好像个个都是能工巧匠出生,我看她们有的会做饭团,有的会织毛活,听说还有人做过婴儿被服。”

“你说的这些东西,难道不是每个女人生来就会做的吗?”

倒也是,这些传统是到了我们这些自幼被宠着只顾读书的女孩子手上才失传的,不怪我们的父母,这些东西赚不了什么钱,更不足以养家,不学也罢。

“你可不要小瞧了这些事情,以饭团为例,一个饭团两块钱,一斤米三两肉可以六个饭团,也就是十二块钱,而成本只有六块钱,一斤米赚六块,一个人一天至少可以卖十斤米的饭团,也就是说,一个卖饭团的人,一天可以赚六十块。”

“难怪她们从早到晚都干得这么欢实呢。不过,你这个成本核算似乎有问题,你只算了材料成本,没有算人工成本,她们自己的工资呢?”

“她们不要工资。为自己干活,让自己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就可以了,干嘛还要拿工资?拿了工资不也就是用于这些地方吗?西门坡五十号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哪个人有自己的钱包,没有哪个人有自己的零花钱,她们不需要钱。以卖饭团为例,每天早上,她们从食堂领走米饭,到了晚上,收工之后,把挣来的钱上交财务,早晚的记录一对照,领走了多少,上交了多少,她这一天的成绩一目了然。”

“还说自己不是领导,明明就是领导的语气。”

“这个帐是透明的,谁都会算,不是只有领导才会算的。”

“你的意思是,她们在这里干活,没有工资,只免费供给她们吃穿住。”

庄老太点了点头。“基本如此,虽然没有工资,但我们有优越的退休制度,在这里一直干到六十岁,就可以退休了,什么活也不用干了,就地颐养天年,一直到死。”

“那我就不理解了,干一样的活,享受一样的福利,她们的积极性从何而来?干得多的人和干得少的人怎样平衡?”

“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这里每月有一次总结,每年有一次评比,连续三年被评为优胜者的,可以得到一枚奖章,到退休时,谁的奖章多,谁就可以住进套房里养老。”

“套房?”

“不在这里,总之,在很好的地段,是很好的房子,比这里舒服多了,人老了,不就图个方便舒适吗?”

“一月一总结,一年一评比,三年颁一次奖,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颁过几次奖了?”

庄老太露出不好意思的神情。“我现在不能告诉你,这是机密。”

我回忆了一下我在这里见到的那些女人,除了庄老太年纪大点,其他人最大的恐怕也就四十来岁,再想想她们的目标,与其说是为了三年一次的奖章,不如说是晚年的经济保障,才这么点年纪,就越过当下,把眼光放在养老上,是不是太消极了?话又说回来,一个人退休后,又能花多少钱呢?不外乎就是吃一点,穿一点,大病来了根本不用治,小病嘛,治也白治。如果真像庄老太说的,“就地颐养天年”,更是花不了什么钱。想到这个,我又问她:“她们退休后的生活,是发退休工资呢?还是继续像现在这样,免费吃穿住。”

“都可以,随她自己选。”

西门坡一号毕竟是做小生意的,它的收入支撑得起它的养老制度吗?面对我的疑虑,庄老太不屑地笑了一下:“当然不行,所以我们必须把收入集中起来,去做别的投资,也就是把她们的血汗钱拿去下崽,变回更多的钱来。”

“投资可是有风险的。”

“我们的投资是很稳当的,我们不搞投机。”

我再次问她究竟是不是这里的负责人,她笑了笑。“你抬举我了,我顶多不过是这里的一个值日生,负责人不是每天都在这里的,不着急,你一定有机会见到她的。”她的表情让我浮想联翩,刚见面的时候,我甚至以为她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可她现在却思路清晰地对我讲着成本核算和养老制度的问题。

庄老太拿起制服,鱼饵似的在我眼前晃了晃。“只有加入我们这个团体,不仅可以领到制服,还可以享受我们的养老政策,你就一点都不动心?”

我一笑,难道我已落到这步田地,竟要投靠一个貌似文盲的老太婆?“还是算了吧,我既不会做饭团,也不会织毛活。”

“你有你的长处嘛,你能教书,我们这里的孩子们正好需要一个老师。”

心里一动,这不正好让我名正言顺地在这个地方长住下来吗?赶紧问:“加入你们,我有什么权利和义务?”

“你目前的生活,再加上六十岁以后的养老金,就是你的权利,至于义务嘛,有你现在正在做的这份工作,就差不多了。”

“差不多?就是说,还可能给我别的工作?”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

“先说清楚,我晚上是不工作的,晚上我要带孩子。”我不能对这样一个人说,我晚上要写作。

“正好我们的原则也是夜晚不工作,就算白天有没做完的事,晚上也不必接着做,天黑以后的时间,就是用来睡觉的。除此以外,我们还有一些小福利,半月一次聚餐,一月一次座谈,还有年会,周年庆。好多呢。”

“那,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不要跟我说这里是西门坡一号,我是问你们这个机构的名字。”

“它的确就是西门坡一号,只不过,我们把它缩减了一下,就叫西门坡。”

“西门坡?既然西门坡这么优越,加入西门坡有条件的吧?”

“条件只有一个,喜欢西门坡,依赖西门坡,除了西门坡无路可走。”

心里一怔,脸上不禁一热,但我尽量克制自己,不当她面发作出来。

“当然,你不一样,你是我们求着你加入,像她们,我们要调查、试用好久才肯要呢。”

“我何德何能,让你们如此重视?还有,你们到底是些什么人?我能不能见过之后再做决定?”

“对不起,这些暂时不能告诉你,你已经知道得太多了。”庄老太把衣服往我面前一推,又补充一句:“对了,我们还有三条附加条件,第一,无有效婚姻;第二,无基本生活条件,无固定收入来源;第三,无再婚打算。”

我又想起了一个问题。“孩子们长大了呢?我岂不是失业了?”

“想得还真远,等他们都长大,还有好几年呢。那时候,新一轮的小家伙说不定又来了。”

“你是说,这里要扩大规模?”

“宏观管理上的事,我说不清,也不归我管,你最好别问我。”

明明是一张文盲般的面孔,却一脸严肃地说着宏观管理之类的话,我感到恍惚万分。

“你是现在就填表,还是再想想?”(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