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斩宋 > 第八十二章剿匪的猫腻

第八十二章剿匪的猫腻

好处是什么不得而知,赵佶的书信是提前与陈敬济通个气,正式的圣旨由办事的差人送过来宣读。

陈敬济以为圣旨会拖延几天,没成想携带圣旨的文官与张宪送来的书信相隔不到一个时辰,来的文官是熟悉的李纲大人,圣旨的签发人是太子赵恒。

天子在朝堂上应该有无上的权柄,可大宋朝的天子赵佶与太子赵恒却要受到文武百官多方面的制约,很多不同意的决议都不得不签发,朝堂上说服力强的文官会让天子妥协,这种像是笑话的现象就是宋太祖过于重视文官所造成的。

文人对内,武人对外。

圣旨里全是官方的语言,大体的意思有两点:一是责令陈敬济向完颜阿骨打转交三城的管辖权,二是便宜行事并封赏有功的人。

便宜行事说的比较泛泛,没有明确指哪一方面的内容,有了赵佶的书信后,陈敬济明白第二点是义父给的好处,希望他得到好处后能遵从旨意。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

圣旨里没有说明完颜部落禅让的事,那就是可去可不去,去不去都不会有问题,换句话就是他并不是完颜阿骨打重点要请的客人。

摆香设案参拜,领受圣旨必须走一道道形式上的过场,具有传承的仪式代表着天子的威严及属下的恭敬和忠诚。

“听说幽州的俘虏有几万人,赵公子要发财了!”李纲朝陈敬济作揖说,“异族的身体比汉人好,他们是最值钱的奴仆。”

俘虏都是劳动力,一场战争捕获到的人在哪国都是苦役,陈敬济把异族的俘虏给分管奴役的衙门就会有银子进账。

这种收益是武人的辛苦钱,朝廷知道钱的来龙去脉,天子为了笼络人心从来不会干涉武人对俘虏的安置。

陈敬济没有将俘虏都送去奴役,他有他的长远打算,俘虏的下落会有很多双眼睛盯视,他只要稍微出点银子就能堵住闲言碎语。

有钱大家赚!

“李大人,我是继续征辽还是返回汴梁?”

李纲从宽大的袖口摸出一份密旨,上面责令他与陈敬济交接完三城的事项,一同南下征讨方腊。

方腊的势力发展得有些快,与官军的几次碰撞都取得不错的战绩,朝廷派了几支讨伐的官军都损失挺大。

“为什么不派宗将军?”陈敬济听说宗泽的本事,如果让这位有经验的武将率军南下出击,可能早就平息方腊的造反。

“公子知道大宋朝的隐患是什么吗?”李纲瞅了一眼身边,他低声向陈敬济问。

隐患?大宋朝还有隐患?

现在周边的辽国、西夏、大理加上未来建立金国的完颜部落都是大宋朝外部的麻烦,至于内部的问题,原先是方腊、田虎与宋江,现在他收复了宋江又灭了田虎,算麻烦的只有方腊一人。

“李大人有话明说吧!”陈敬济瞅见李纲谨慎的模样,他省去乱猜的想法,直白的向对方求教道。

“人口多。”李纲一字一板的说。

原来是这个问题!

陈敬济当然明白人口多的利弊,他在后世虽然不能去执政,却深刻理解人口多的内在含义,人多就要多产粮,人多就要多盖房,人多就要多织布…

人口多,发展必然突飞猛进,可是人多的弊端也大,首先是思想很难统一,其次是消耗大需求也大。

“方腊只是一介跳蚤,除去他很容易。”李纲顿了顿说:“过去的山贼野寇如果没有官府的默许,怎么可能会那么嚣张!”

陈敬济明白李纲是暗有所指,这是在说归顺的宋江与梁山,很多闹事的山贼都与官府有暗中往来,他们占山为王反对贪官却不反大宋朝。

“当官不易,剿匪有补贴,能改善下边官员的生活。当贼也不易,生怕被捉到丢了钱又掉了脑袋。”

“人多就有丑事。”李纲叹了一口气说:“下边制造山贼打击山贼,最后减少了朝廷的人口、便宜了官员、亏了百姓与山贼,这就是大宋朝的隐患。”

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陈敬济又一次被李纲上课了,前一次是周桐周老爷子给他讲君臣之间相处的道理,虽然仅仅引用岳鹏举为话题谈的不多,却很明确一个道理:管部下要张弛有度,如果部下不服只好忍痛杀掉。

此次李纲讲人口多的红利,但人多是非也多,故意制造事端清理虽残忍,但却是执政最好的方法。

“怎么清剿方腊?”陈敬济虚心向李纲求教道。

清剿也有个尺度,谁也不知道造反的方腊代表着哪方面的势力,天子下旨派他南下一定有底线,他需要先了解分寸再决策方案。

“贼首当杀!”李纲捋了捋胡须说:“余孽根据投诚的功劳来决定。”

“李大人有没有推荐南征的人选?”陈敬济点了点头,朝廷在方腊的核心有卧底,难怪会一直纵容其闹事。

“公子不打算领受这份功劳?”李刚有点诧异的问。

陈敬济摇了摇头,战功多了并不压身,他向李纲提问有试探朝廷的意思,还有一层也是希望站在局外观战。

方腊与宋江一起害过他,虽然已经是过去很久的事,但他不确定二人还有没有瓜葛,如果宋江私底下成为方腊的眼线,南征必然会走麦城。

“公子安排就行,朝廷不会干涉你。”李纲显然误会了陈敬济的话,他以为对方担心朝廷另有安排。

“我打算派宋江为先锋,吴用为参谋,近日出发南下讨伐方腊。”陈敬济笑了笑说:“既然朝廷不会干涉我的布置,那咱俩等宋先锋凯旋之日再一同畅饮。”

李纲哈哈大笑,他虽然是个文官,却也是爽朗的男人。

南征方腊的圣旨赋予陈敬济调动手下的权力,任用各个武将官职便自然而然,他先安排韩世忠为南征的副帅,宋江为南下的先行官,张俊负责后勤与粮草,总共调动八万大宋军绕过三城南下。

李纲被陈敬济封为军师,这位饱经诗书的文官没上过几次战场,他是硬着头皮答应,行军期间怕影响主帅陈敬济的战略规划又提出几个条件。

“军师也是参谋,拿主意还要主帅定夺。”

“嗯,行。”陈敬济点头同意,他安排李纲做军师就是想将此人拉在他的身边,跟一个聪明人呆久了,人自然也不会犯傻。

宋江的先锋营有一万人,包括步军与水军,他的参谋是吴用,步军由李逵、雷横、武松、穆弘和鲁智深率领;骑兵由花荣、郭盛、吕方和杨志带领;水军头领是张顺与张横,后勤及中军由石秀、宋清、周通、李忠、王英、郑天寿等人组成。

陈敬济很好奇宋江打方腊会怎么做,他的先锋营内都是与他关系很好的梁山好汉,前大寨主晁盖及中立方没有被他使用,这是早就猜测的结果。

他将打方腊的指挥权交给韩世忠,一方面是要培养这个忠于他的手下,另一方面涉及具体实战的本事,他这个外行与武将出身的韩世忠没有可比性。

打仗要交给明白人!

“报!”

派外的一个探子带回来消息,陈敬济认真的听探子讲完后,他看着目瞪口呆的李纲也同样不知所措。

方腊的手下劫持了一艘官船,船上的几个女人是从后宫里溜出来,本来她们要与微服的赵佶在约定的场合见面,没成想接头的人却是贼匪。

胆肥了,竟然冒犯天子的女眷!

“我义父在哪儿?”陈敬济望着探子问道。

“天子没有离京。”

后宫的几位小女人不是作吗?她们听见赵佶的戏言和约定怎么就能当成真事,那几个女人也太傻了。

“她们都是什么身份?”李纲撵走大帐内站立的守卫说:“后宫有后宫的规矩,哪个女人竟敢私自外出?”

“领头的女人是韦娘娘与赵姝。”探子轻声的说。

天子后宫内虽然有重姓,却只有一个姓韦的娘娘,她是落马死掉九王的娘亲,另一位赵姝是赵佶的小妹妹。

一个是嫔妃,另一个是公主,俩个女人身份地位超然,与天子赵佶的关系又很近,让方腊手下劫持实在不是好消息。

“怎么办?”李纲六神无主的看着陈敬济,嫔妃与公主不是普通人,却也没有高贵的了不得,冒充这样的身份有些不值得。

怎么办就凉拌!

当务之急唯有先救人,身份的真假可以慢慢考证,陈敬济与赵佶相遇是一个偶然,认作义父也是赶上好时机,公主赵姝与嫔妃韦氏的被劫持对他来说是个机遇,把握妥当能让他借此在汴梁站住脚。

“劫持女人的人是谁?”陈敬济向探子又问道。

“那个人叫马宝,是方腊手下四大战将之一。”探子老实的回禀道。

马宝?竟然是师兄!

陈敬济的心里不由的感叹,没想到与马宝的初会竟然以女人开始,对方劫持女人竟然是故意为之还是无意的行为呢?

“宋江的人与马宝接触上了。”韩世忠边说边走进大帐。

虽然他暂时被陈敬济安排承担主帅的义务,但他懂得火候与规矩,他不愿意为一时的得失毁掉以后的前程。

“马宝的本事不小,不好对付!”

“你全权安排南下打方腊的策略。”陈敬济看着韩世忠微笑着说:“你现在是主帅,我与李大人在后面捡便宜。”

“我打算派史进、张青等人上去。”韩世忠的手指着案几上简易的地图说:“公子有没有特别交代的?”

“没有!”陈敬济不愿意给对方压力,他摇了摇头说:“你想怎么做就去做,我和李大人只看结果。”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