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斩宋 > 第九十章做高丽王

第九十章做高丽王

圣旨上只有四个字:便宜行事。

没有解释与说明,这就是天子与太子对陈敬济完全信任。

高丽国的储君麻烦又回来了,选谁不选谁的确是个大问题。

陈敬济挖空心思想了半天,决定采用后世某国竞选总统的套路,让几位候选人在高丽国内公开拉票,最终票数最多的人将成为大王。

他的想法与张邦昌及高丽小朝廷的王亲贵族们讲过后,众人顿时傻了眼,他们哪里听说过海选拉票选大王。

“王爷,拉票推选倒很新意,可是让低贱的贫民决定高丽的大王是谁,会不会太草率?”

“我推荐李某为储君!”

“下官推荐陈娘娘的儿子为储君!”

“我推荐金娘娘的二儿子。”

议政殿的文武百官纷纷提出意见并主动推荐储君的后选人。

“我推荐王爷你做我们高丽国的大王!”

说话人的嗓音不大,却仿佛一颗爆炸的轰雷,震得朝堂上的人顿时鸦雀无声。

“王爷是天朝的人,有你的英明领导与指挥,我相信高丽国会变成一个强国。”

陈敬济顺着声音瞅过去,说话的人叫尹成文,是个二品的文官。

尹成文的个头不高,下巴上留着稀稀拉拉的胡子,他今年刚满五十岁,是两班出身的翰林。

朝堂上的二品官本没有说话的资格,可是尹成文另一个身份却是他能进入议政殿的屏障,他是前高丽王李政的舅哥。

高丽大王娶妻纳妾为了稳固宝座,实力厚重的大家族子女能带来财力的支持和人脉关系。

尹成文背后的尹家在高丽国的四大家族中排名靠后,尹家的生意大多不在高丽的国内,与其他家族的利益矛盾比较少,尹成文的为人较随和,做官并不仰仗中宫尹娘娘的势,所以他在朝堂上的口碑一直不错。

此时他主动提出拥立陈敬济为王的观点虽有些独特,但脑瓜灵活的百官当然知道见风使舵。

“对,我赞成王爷做高丽王。”

“我也同意。”

“高丽王在大宋朝只属于一介藩王,与九王爷你的等级一样,你做我们的大王是最佳的人。”

这是在逼宫?

陈敬济没有说话,前朝的高祖匡胤发起陈桥兵变,被拥立为大宋天子与此时的状况很相似。

朝堂上不知道那个人大喊一声千岁,众人也排列整齐的跪地叩拜施礼,高呼大王和千岁千千岁的套话。

没有龙袍加身却不小心变成高丽王,叫陈敬济不知道该笑还是哭,他真的没有想做大王。

退朝之后,他把张邦昌与尹成文留了下来,关于做高丽王还有许多问题,最主要就是怎么与汴梁府的太子提及。

“王爷,天子让你便宜行事就肯定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你做高丽王也好,这片土地划入大宋朝的版图是大大的功劳。”张邦昌认真的分析道。

尹成文点头表示赞同,他向陈敬济提出一个建议,娶了尹娘娘为妾,能得到尹家全面的财力支持。

尹娘娘曾经是李政的女人,新大王与李政不沾亲带故,娶了前任的女人并不伤及大雅,而且新王娶旧王的女人在大宋、辽国、高丽都是有据可查。

“你妹妹与李政有孩子吗?”陈敬济好奇的问,他觉得尹成文巴结他有点过份,收了尹娘娘为妾的主意实在是太不拿女人当作一回事了。

“有个女儿。”尹成文有些不好意思,但随即又说:“我妹妹的身体一直保持的不错,如果大王成全尹家,我保证今后多提供高丽少女给你。”

这是拉驴吗?

尹成文颇有老鸨的风范,让这样的人才做官屈才了,他应该去青楼做王八。

“你妹妹可愿意?”

“愿意!”尹成文笑着回答道。

尹成文走了,陈敬济又分别见了崔成文、金成文、朴成文,总之见了的人具体叫什么都没有记住,但都是国舅尹成文的角色,纷纷推荐家族的子女给他,来充实他的后宫。

做上高丽王的陈敬济一点欢喜的意思都没有,除了他之外,张邦昌、黄信,索超和凌振等人都不愿意接受高丽国的封赏,换句话说,他是一个孤家寡人,没有人愿意陪伴着他。

“给太子修书一封,将这边的情况报告给天子,让我义父决定吧!”

陈敬济无可奈何的向张邦昌说,如果没有助手支持他,做高丽王就是遭罪,他不会明知道是傻还继续充楞。

李俊送来孙二娘与顾大嫂的亲笔书信,陈敬济率军进入高丽的都城时,两个女人便没有跟入城,她俩以不适应北方气候为借口,选择折返向南而下,具体去哪儿并没有交待。

“投军?”

他没有想到两个女人会进入到南下的大军内,南下军由韩世忠率领打方腊,孙二娘不会加入进宋江的军营吧?

陈敬济暗自感叹却没有辙,天要下雨娘要嫁人,又有什么办法阻拦呢?

尹娘娘的原名叫什么早就不记得,她的身材丰满圆润,常年保养的她比同龄人长相颇小,她对嫁给谁没有半分意见,只要能帮助尹家,这个女人做什么都可以。

答应娶尹家的女儿不是一句戏言,但真的娶尹娘娘实在不合适,先不说这种事有违常理,尹娘娘原本已经是中宫娘娘,陈敬济娶了她是不能降为一般的妇人,那样做会召来天下人的非议。

做大王要得民心,这是天子之主最基本的原则,即便前朝有个别张扬的帝王,遇见这种事大多低调的处理,敢于摆在明面的君王可以说是没有。

陈敬济不能做违背民心的事,尤其他还是高丽的王,大王不能一意孤行,冒天下大不违的君主很少有好下场。

他之前选拔妃子已经颁布过旨意,虽然最后坐上高丽龙椅的不是别人,他却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那样做容易失去民众的信任感。

得民心者得天下!

做大王虽然不能一碗水端平,但要学会尽量避免靠近哪一方势力与家族,厚此失彼会召来不必要的仇恨。

崔九丹送来信件,他的部下已经摸上了大岛,并搞清楚岛上的势力分布。

大岛上有三拨势力最强的力量:伊贺、佐藤、幕府。

三拨势力将大岛瓜分,幕府家族的地盘最大,伊贺家族的武士最精良。

没想到大岛从奴隶制过度到王朝制,三股力量很不简单,如果再延误登岛的时间,恐怕拿下大岛便要大费周章。

陈敬济将高丽的政事都交给了张邦昌与尹成文,他抽身调兵遣将准备进发大岛。

登岛的大船由李俊与李应负责,带上凌振的火炮及五千士兵。

粮草准备齐全后便要出征,这时汴梁府的圣旨送到了。

返京!

送来圣旨的人是熟人,是太子赵恒的伴读时迁。

“太子怎么说?”陈敬济向时迁询问道。

时迁大口大口的吃了一碗茶水后,缓了缓劲道:“太子赞同王爷兼任高丽王,但接任仪式要在汴梁办。”

高丽与汴梁府相隔不近,返回办理接任再折回高丽登陆大岛会很费功夫,陈敬济觉得太子赵恒一定另有原因,否则绝不会让他跑一趟。

时迁知趣的把他知道的都说了,原来天子赵佶已经下旨退位,新皇帝赵恒将在一个月后举行登基大典,按照大宋朝的规矩,周边小国的大王应该亲自去天朝恭贺。

原来是这样啊!

义父赵佶竟然退下了。

“韩世忠返朝了吗?”陈敬济向时迁问,按照后世的时间推断,此时方腊已经被宋江击败。

“方腊已经投降大宋。”时迁说,“现在方腊与韩世忠将军都在宗泽的手下。”

什么?

陈敬济没想到方腊会投降,但这年头的贼匪背后都有官人做后盾,造反只是几方利益瓜分不均造成。

“完颜部落有什么动向?”

“完颜阿骨打已经击败辽国,他们在前不久建立了大金国。”一旁的张邦昌插话讲道,“听说大金国剿灭了周边不少的部落,他们的武力比辽国强了很多。”

完颜阿骨打扫清身边的隐患后就会南征大宋,凭借大宋外强中干的武力实在难以阻挡金国的侵扰。

回去,立刻起兵折返汴梁。

陈敬济从后世学过这段历史,自然知道大宋朝会面临怎样的困难,老天爷能派他来这个时代肯定希望他能改变什么。

集结士兵返朝不困难,但陈敬济要离开却不怎么容易,他已经是高丽王,不能说走就走,做事需要一板一眼。

“李政有几个儿子?”

“还剩下三个。”张邦昌认真的说,“最大的叫李宣,今年十五岁,另外两个人只有七岁。”

“叫什么名字,都是谁家的娃?”陈敬济又问道。

十五岁的李宣不是储君的人选,这年头的人都早熟,十五岁的思想定型,容易被人左右。

“李良和李赞。”张邦昌说。

陈敬济微微一笑说:“将李赞送给中宫娘娘尹氏扶养,李良送出宫外找民间富裕的商户扶养,三年后让二子比试比试再定夺谁是高丽的大王。”

成其大事者必用出奇的招式。

“报!”

索超穿着白色的孝衣走进议政殿,他瞅见陈敬济放声大哭,哭声震耳欲聋,脸上满是鼻涕与眼泪。

“出什么事了?”张邦昌赶忙问道。

“黄信死了!”

啊!黄信是怎么死的?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