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斩宋 > 第一百零一章吴用投诚

第一百零一章吴用投诚

将洋女像货物一样送给高衙内玩耍若是放在以前,陈敬济断然干不出这样无耻的勾当,现在能做算是入乡随俗?

他也说不好所以然,反正与高衙内加深感情没有坏处,先不说高太尉的权势在朝廷里颇具影响力,就是做儿子的高衙内与汴梁府的一干纨绔子弟打得火热,笼络住这群拼爹的公子哥们,好处自然不能言表。

没有势力的王爷充其量就是领着俸禄的毛虫,不选择站队与发展,永远也是被人欺负的对象。

尊严只有在顶端才有,底层忙于争执与选择,先能不置身在漩涡之中再一步步力求完美。

接风宴喝得很尽兴,陈敬济在表面上做出俯首帖耳的姿态,任凭在座的纨绔子弟们说教,有权有势的人都有一个毛病,自认为比别人高明,总摆出一副以上级对下级的口吻说话。

宴会结束后,他乘坐马车返回王府,林娘子已经命丫鬟准备好醒酒汤,几碗下肚神志便恢复正常。

“王爷,外面有位大夫求见,他自称是你的熟人。”秦祥林走进客厅禀报道。

大夫?

陈敬济微微一合计就想到一个人,如果他猜的没有错,来的人应该是吴用。

宋江投靠南贤王赵嘉明,吴大夫算是与宋江穿一条裤子的人,他来王府做什么?

“请他进来。”

来的人果然是吴用,他的手里拎着一只烧鸡和两壶酒。

彼此客气了几句,吴用便说出来意,宋江与花荣、李逵投靠南王引起梁山弟兄的分歧,他不赞成向赵嘉明靠拢,他拜访陈敬济的目的是希望成为九王府的人。

吴大夫竟然有了自己的想法,这还是梁山的军师高参吗?

陈敬济没有表示见解,他不确定吴大夫的本意是什么,投靠他像是儿戏,吴用一向与宋江走的很近,突然说分道扬镳让人有些不太适应。

“王爷,吴某与你认识的时间也不短,可能你不太信任我,我可以做投名状。”吴用认真的说。

投名状?吴大夫打算提着谁的人头来表忠诚呢?

吴用从怀里摸出一个手指粗细的小瓶看着陈敬济说:“这里是夺命的毒药,王爷随便提个人名,给我三天的时间,我一定能取其性命。”

这是要下毒害人!

陈敬济想了想说:“吴大夫既然决定就在花荣与李逵当中任选一个,只要你能杀了他俩其中的一人又不暴露,我一定夹道欢迎吴大夫加入九王府。”

想对付南王赵嘉明就要收拾宋江,花荣与李逵是宋江的左右臂,除掉任何一人都能起到好作用。

吴用答应着离开,投名状不是简单的小事,如果计划安排得不够好,暴露必然遭到报复。

“夫君!”林娘子严肃的喊着陈敬济,这个女人从来都是正正经经,此时异样的表情却令人堪忧。

“怎么了?”

“帮我杀一个人?”

林娘子想杀的人不用细说,陈敬济知道女人指的是谁,除了背信弃义的林冲外,不会再有第三人。

“毒死他太便宜了。”

“随你,我只看结果。”林娘子双手捧着杯子递过来,里面是她自酿的素酒。

林冲是最早投靠赵嘉明的人,作为南王的武教头,武艺出众的禁军头领没做什么好事,除掉他比花荣与李逵更重要。

陈敬济思绪陷入沉思中,吴用能向接触多的人下毒,但他与林冲不熟悉,贸然下毒难说是什么结果。

“老爷,外面有高府的人求见?”秦祥林又进入客厅汇报道。

这是来要人的!

给谁不给谁不容易定夺,最主要的是陈敬济不清楚三位洋女会什么,贸然送去高府伺候好可以,若伺候的不好一定会招致高衙内及高太尉的猜忌。

“让苏珊一个人过来?”陈敬济向秦祥林吩咐道。

不大一会儿,苏珊走进客厅,她穿着粉色的丫鬟裙装,手里拿着一把折扇。

陈敬济没有兜圈子,他直接询问三个洋女的才艺,并将高衙内向他索要洋女的事也说了。

“你觉得谁去比较好?”

“珍妮与丽娜都可以。”苏珊不假思索的说,“她俩擅长应对达官贵人,而且她们不是完璧之身。”

陈敬济下意识扭头看了一眼林娘子,女人的眼睛正盯着房梁上的某处发着呆,根本就不注意苏珊在说什么。

他回头看着苏珊说:“那你呢?”

“王爷可以试试。”苏珊的上身使劲的挺了挺,饱满的凶器散发出特有的味道,“小女还是完璧之身。”

真的假的?

既然洋女之间有所差异,那就应该把最好的留在身边,陈敬济吩咐秦祥林去后院找到珍妮与丽娜,让二人梳妆打扮后,一起去高府。

送礼送双份是重视对方,至于珍妮与丽娜能不能伺候好高衙内,那就看高府的人怎么评判,好与坏全在品味,真正能咂到内涵的人才是老司机。

太子赵恒的登基大典隆重而威武,一旁观礼的陈敬济却总觉得不太妥,他说不清问题出在哪儿,可能是新天子接任的仪式有点急躁。

龙椅宝座代表无上的权势,坐到上面才真正的皇帝,可以代表天来管理大宋朝的万万民众。

义父赵佶变成太上皇,他的权力早就移交,他没有参加赵恒的登基仪式,旧天子忽视新天子,老子忘记儿子已经长大了。

“报!”

快马加鞭的探子本不该出现在新天子登基的仪式上,但没有什么阻挡,探子自然长驱而入。

探子送来一个不好的消息,金国的士兵从幽州城出发南下侵占多个城池。

战还是和?

文官主和,武将主战。

赵恒第一天登基便面对这样的难题,他慌忙向朝拜的文武大臣咨询,很快便有两种不一样的声音。

“万岁,和为贵!”说话的人是童贯,他是赵恒的支持者,在朝廷里也是份量颇重的老臣。

“对,和为贵!”高太尉与蔡太师纷纷捧场的说。

三位文官代表一方的势力,另一方持有不同的意见,为首的人是赵嘉明,他缓缓的说:“皇兄,小弟认为当战,咱们大宋朝有百万士兵,区区一个小部落怎么能撼动咱们天朝的兵?”

“南王说的有理!”

依附者们急忙开口表忠心,生怕站错而被忽视。

“九弟怎么看?”新天子赵恒向陈敬济询问道。

战有战的办法,和有和的手段,如果一味效仿只会不伦不类。

陈敬济也是主战的观点,但他却不能直接表态,他与赵嘉明不是同样的阵营,选择主战会召来同盟人的怀疑。

“我赞成大多数人的意见。”

朝廷的多数是主和的文官,顺应潮流不会出大错,这是做官的基本功。

陈敬济不在乎说错的厉害关系,但他已不是若干年前的毛头小子,懂得同样的话要在合适的场合讲,不然得不到效果还会平白无故被批评。

“还有其他的意见吗?”赵恒声音不大的问道,他的性格虽然稳重,但一向没有什么主见。

“启禀万岁,咱们应当应战!”说话的是宗泽,他抱拳施礼道:“我们应该趁着金兵没有站稳脚而反击,这样决断一定能收回失去的城池。”

“宗将军差异,士兵突击粮草先行,没有口粮做后盾,仗是不容易打赢。”童贯辩解的说。

赵恒登基时候选的不好,正赶上新播种的粮食还没有长好,国库储备的口粮是提供给汴梁府的官员与百姓,打仗的粮草没有提前预备,所以难说会是怎样的结果。

“我们可以先向有身家的大户借粮,等平息金国人再回来研究。”宗泽提出一个好方法。

童贯与蔡京表示反对,他俩一致认为向百姓购粮不实用,城内的百姓好不容易得到片刻的休整,粮食在他们的眼里格外的重要,向百姓借粮不可能实现。

“还可以向富裕的大户借粮。”宗泽又说道。

汴梁府的大户就那么十几户,这些人都有阵营,是朝廷文官有利的支持者。

找大户借粮明显有釜底抽薪的架势,谁若是傻乎乎表示同意,一旦有人故意的诬告一番,没问题的人也会遭受无妄之灾。

“那该怎么办?”赵恒向高太尉问道。

“和。”高太尉说道。

求和对大宋朝的当家人不是第一次,若金国能接受大宋朝的供奉,大宋朝便能抽出精力发展国势,早晚会有一天,越来越强大的朝廷方能不惧怕任何势力。

圣旨颁布让童贯带上旨意北上见完颜阿骨打,并甘愿向其俯首称臣。

金国会接受大宋朝的投降吗?

肯定不会。

无论再怎么议和,小范围的使用武力也不是坏事,先自保再谈和议。

陈敬济观察主战与主和过招,最后虽然文官又一次占了上风,但主战方增加了一些老将军,比如宗泽。

有宗泽的支持,南王赵嘉明的势力会更加强,一旦南王的羽翼丰满,他会不会就要有所作为呢?

上帝欲要毁灭谁,必会令其先疯狂,疯狂的人总会敌我不分,因为狂躁而会目中无人。

机会来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