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斩宋 > 第一百六十六章定计

第一百六十六章定计

假道人燕青通过万俟向陈敬济呈送一张炼制不老药的配方,上面的配料和药引与之前促生育的丹药差不多。

平白无故献殷勤,非奸即盗!

“你怎么认识他?”陈敬济不动声色的问道。

万俟作揖回答:“臣前几年赶考的途中与他结识,原以为燕青也是个考生,但他向臣宣扬修炼之法,臣当时不相信就与他分道扬镳了。”

过去不相信的修炼现在却信了,陈敬济没有揭穿其中的猫腻,估计他俩之间另有原因,只是万俟在捡好听的说。

“他有什么要求?”

万俟说道:“他想见彭乞一面,但韩世忠将军的兵营管理得很严,臣不能帮助他。”

什么意思?是一见钟情的藕断丝连还是另有打算?

万俟从中运作又想干什么,或者说那帮不安分的文人想整啥?

“那就见吧,你去安排一下。”

陈敬济不清楚燕青与彭乞有啥牵扯,既然都送来不老丹药的配方,吃人手短,满足燕青的要求并不困难。

成人之美可以静观其变!

“燕青还想问问李娘娘的墓地,他想去给他的表姐磕几个头。”万俟把燕青最终目的也讲了出来。

真只是要磕头?有这份真心实意早干什么去了!

陈敬济点了点头,他此时想得更多的是万俟代表那帮文人的动机与利益,俗话说无利不起早,他们这么好心帮燕青,究竟想从燕青的身上得到什么?

“还有要求吗?”

“没了。”

“你退下转告燕青,他的表姐不愿意见到他。”

“啊!”万俟脸上露出惊讶的表情。

究竟是燕青想见李师师的墓,还是另有心计的人要看?

陈敬济的心头生出疑问,他觉得可能有些人要借此大做文章。

死人已死就该得到安息,生人扰她宁静实在是找病!

再说堵死想头就能减少未来的麻烦,他何必给机会呢?

万俟施礼退下,陈敬济的御书房又来一位说客张俊,也是来为燕青跑腿,中心议题还是想知道李师师的墓地。

“谁告诉你李娘娘死了?”

陈敬济向对方打起太极,用质疑的口吻责怪道:“那个燕青是怎么回事?他明知道李娘娘出宫隐居,怎么还要来找事?”

“啊!”张俊有些蒙圈,他收了百两银子的好处才来做说客。

后宫的内外很多人看见李师师的殿阁起火,大火熄灭了,人没有了踪迹,旁人自然以为李娘娘驾鹤西游了。

陈敬济的心里最有数,为了搞清楚李师师的死因,他才没有宣扬出去,没想到此时还会抢占最有利的先机。

燕青的出面只是一步明棋,暗地里指不定还有什么龌蹉与麻烦。

他向万俟与张俊传达不同的答案就是要搅混这潭水,唯有让所有参与的人糊涂,他才能获取最大的利润。

张俊跪地磕头赔礼道歉,一副死了爹娘的死样令人捧腹,但笑一笑肯定不能当着对方的面。

“你回去好好的反省,以后没搞清楚的事不要莽状的参与,被人做枪的滋味好受吗?”

“臣知道了。”

张俊离开后,陈敬济终于忍不住大笑起来,笑了三声又掉下眼泪,他在为李师师伤心,人死不能复生!

第二天上朝时,黄潜善递上奏折,他认为李师师离开后宫有违祖训,应该摘掉娘娘的位置。

陈敬济很不高兴,一帮人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他的底线,他的私事用的着外人说三道四?

“还有谁有本要奏?”

刘世光与岳鹏举的折子递了上来,他俩是关于阅兵一事的汇报。

武将对于阅兵很支持,这不仅能壮大宋的国威,还能通过演练士兵得到嘉奖。

操练阅兵仪式不需要上战场厮杀,平白无故就能有战功,在兵营内得到所有将士们的支持。

“不错!”陈敬济将两份奏折放在一边,他看着朝堂上的文武百官说:“谁还有奏折要递上来?”

下边虽有跃跃欲试的人,但最后赋予行动的却没有。

秦桧的手遮住嘴巴,轻声的咳了几下,随即谏官萧鼎走出来鞠躬作揖道:“万岁能否先处理黄大人的折子?”

这是来找事的!

陈敬济吩咐一边伺候的大内侍卫,将黄潜善的官帽与官服扒下,人直接拖出去送交天牢。

他处理完黄潜善对萧鼎说:“朕的家事是朕的私事,以后朕不想再看见有人随意干预,如果谁再没事找事,黄潜善的下场就是你们的前车之鉴。”

“万岁的家事怎么能是私事?后宫不平难以平天下!”萧鼎说道。

尼玛,又一个来找死的,看来不杀鸡儆猴不行了!

陈敬济的脸色一变,他使劲的拍了拍椅子把手,大声呵斥道:“朕的话是放p吗?来人,将这个说废话的拖下去斩了!”

大内侍卫上前动手,像收拾小鸡一般将萧鼎拉了下去。

朝堂上一片寂静,文武百官没想到陈敬济会违背祖训斩杀谏官,大家私下相互对视,像是选择说话的代表。

“臣觉得萧鼎冲撞万岁很不该,但匡胤帝订下不杀谏官的规矩,臣觉得万岁为了萧鼎这种人破坏规矩实在不值得。”秦桧走出来施礼说。

“呵,那你说该怎么处理?”陈敬济看着秦桧说。

他是很烦前朝的祖训,做啥都要先以规矩为准绳,让人束手束脚。

“仗刑三十,撵回家思过。”

秦桧的处置减轻了一万分,不仅保住萧鼎的性命,还能得到萧鼎的好处。

坏人都让别人做,自己却要捡便宜?

这位宰相的言行代表文官们的心声,陈敬济不能不给秦桧面子,但也不能纵容谏官下次越界说话。

“好,朕同意秦相的意见。”陈敬济向侍卫吩咐,将萧鼎拖到午门罚跪一天。

午门设在临安的城西,是专门砍头的所在,午门二字是当今天子赐的名。

谏官萧鼎没有送命,朝堂上紧绷的气氛松懈下来,再没有奏折递上来,太监高喊一声退朝。

天子与大臣的交手虽缓和一下,但结果却是文官又胜一仗。

让文人胜利了,以后翘尾巴还会以下犯上,陈敬济相信秦桧指引萧鼎发难绝不是要保黄潜善,试探李师师的下落才是对方阵营的真实用意。

好处不能都让你们占了!

他吩咐太监去一趟午门,释放萧鼎时顺便告诉这个没脑子的谏官,秦桧建议处罚的标准。

仗刑三十看着简单,但操作却有不同的打法:若是使用大板子,受刑人也就是皮外伤;若是使用生铁棍子,打成内伤都不算重刑,残废还是打死只是一句话的光景。

天子在气头将谏官丢到午门问斩,但杀头讲究时间与时辰,不是说杀就能杀,押送午门的人死不死也要另说,天子气消赦免的大有人在。

传话的用意一方面在恶心秦桧,另一方面也让萧鼎与为他说情的人产生误会,天子都没要真杀人,可秦相却为了不伤羽毛而除掉为他办事的人。

谏官不是不能杀,杀人不一定要命,诛心取利才是大事!

秦桧听说萧鼎被提前免于责罚,脸上喜悦之色暗淡下来,他是个聪明人,当然知道天子也在玩心机。

自从他任宰相的官职,加上成为朝中文官的主心骨后,张狂自得的心态令他膨胀了很多,如果不是家里蹲着喂不饱的雌虎王氏,他可能会更加得招摇。

提前被赦免的萧鼎上门求见,一番感谢倒是突显秦相的本事,当谏官的一向不怎么讨好,被天子罚跪是常有的事。

“秦相,下一步怎么做?”萧鼎向秦桧询问道。

秦桧摆了摆手,他没有被喜悦冲昏头脑,眼前的人有没有意见不确定,但他做事不能不留下后手。

“你先回家修养几天,现在万岁还没有完全消气,咱们先不要讨这个霉头。”秦桧让秦府的管家取了五十两银子送给萧鼎,养病买点补品总是应该的。

萧鼎称谢走后,浓妆艳抹的王氏走了出来,她的姿色算不上美女,但却能候得住浓妆艳抹。

“燕青的丹药有效果,妾这几天感觉皮肤细嫩了很多。”

“夫人觉得好就行。”

“那岳鹏举怎么没有动静?”王氏的手里拿着一把扇子,她轻轻的扇了扇说:“你让他拖着不送女儿入宫,难道不怕天子已经多心?”

秦桧叹息着,他原本没按好心的指引岳鹏举,但没想到对方真就听话的行事,拖着不送女入宫早晚会有麻烦。

“那怎么办?秦某还能逼着他送女吗?”

“你应该向他说明厉害关系,再说他女儿在后宫住着,只要能取悦天子,还有什么能伤的了他!”王氏的话有些酸溜溜,她与秦桧没有女儿,否则为了巴结天子,送女入宫是最好的策略。

“岳鹏举敷衍我只是暂时,他现在距离官复原职只差一步,等与我平起平坐了,肯定不会再与我有瓜葛。”

“喂不饱的狼应该杀了!”王氏说:“天子肯定也有觉察,你应该填一把火。”

秦桧有些无奈,便将朝中的一些小事与夫人分享。

“你傻呀!怎么能揪着李娘娘的事不放,李娘娘是天子的心头肉,你们这么做只会更加激怒万岁。”

“我也清楚厉害,但这属于火中取栗的事,如果运作的好,咱们不损失什么,还能得到大便宜。”

“李娘娘不在后宫,天子的精神空虚,正是女人介入的好机会。”王氏分析道,“可惜老娘不入万岁的法眼,否则正好由我去填补他的坑。”

“夫人的姿色不俗,为什么入不了万岁的眼睛?”秦桧好奇的问。

王氏想了想便将潘金莲的事与秦桧讲述一番。

“夫人真是失策!”

“当时我哪想到那么多,再说谁知道他会成为万岁爷。”

“他是西门庆的干儿子,又能巴结徽宗而上位,这份能力真不能小视。”秦桧顿了顿又说:“我有时想利用王室的血统问题做点文章,可是一想他若倒台,我也捞不到好处了。”

“夫君还不笨,知道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那岳鹏举既然不听话,咱们就该想办法除掉他。”

“万岁都不杀他,我又有什么法子。”秦桧为难的说。

“妾有个点子,不知道能不能用?”

“夫人请说?”秦桧着急的求教道,他是真想将岳鹏举拉下马。

“万岁最信任的人是韩世忠,如果你能将他送到金人的嘴边,再说动宋江出手除掉他,咱们只要将此事告诉天子,他就一定会杀掉岳鹏举。”王氏缓慢的说。

“好计策!”秦桧拍着大腿说。

宋江与岳鹏举的关系不一般,最近金人又被韩世忠连败数次,目前金人最大的敌人就是韩世忠与岳鹏举。

除掉韩世忠就会连带岳鹏举,这样的办法有利于金国,即便宋江想做点什么,他都要先顾及金人的利益。

燕青与彭乞重新见面的事由时迁汇报给陈敬济,二人没有什么异常动静,只是一起坐下来吃了一顿断交的酒。

好和好散是最好的结果!

“万岁,岳鹏举的折子送来了。”太监走进来汇报道。

“他的人呢?”

“走了,城外有敌情。”

扯淡!这是不愿意与天子说私房话,岳鹏举太狡猾了。

陈敬济解决完李师师的事,空出心思便想起岳银屏入宫的事,当初他与岳鹏举只是私聊,私下说过的话不能公开,进行也要私下解决。

可是岳鹏举却总是故意躲着他,也不再提送女入宫的话题,让天子心痒痒却不能先开口索要。

这是搬起石头砸脚后跟?

岳鹏举的折子写的是阅兵,临安城外几方面的军营操练得不赖,就等赶上黄辰吉日举行仪式。

黄辰吉日有天运官在负责,但最近一个月没有什么好日子,为了阅兵取得更好的效果,陈敬济只能耐心的等待。

“金人欲要渡河?”

韩世忠的密件遣人送交给陈敬济的时候,他已经率领五千士兵出发了。

调动士兵一般大将是需要天子签发的虎符,但具有特权的他却不需要这么麻烦。

渡河口的地方距离临安有几百里,这么急匆匆的赶去能有效果?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