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铸唐 > 第十七章 张氏与离去

第十七章 张氏与离去

张氏终究还是拗不过薛光裕,在薛光裕的再三请求下,无奈只能答应了他。张氏决定了这事,玉娘和薛万均即便是有再多的不愿意,那也只能埋在心里。

随后张氏就去了青云阁跟顾谨瑜商量薛光裕跟他一起去江东这事。

顾谨瑜刚开始听到这事的时候,很惊讶,但随即高兴的答应了下来,对于这事他还是乐见其成的,能够再带着薛光裕再身边多教授他几年。

况且,张氏也跟他说了,以自己这个弟子关中氏族出生的身份,想要今后成为权臣可不会有多少阻力,到时候推荐一点江东氏族的贤才,就能够慢慢的打破僵局。现在把他带过去培养能力的同时,也可以培养他和那里人的感情。若是能成,定然是极好的,若是不能,也无伤大雅。

于是,两人就这么愉快地决定了,将薛光裕送到顾家里面,等顾谨瑜觉得差不多了,就将他送回来,但时间最多不能够超过三年。

张氏离开后,就来到薛光裕的房间,跟柳玉一起,两人忙活着为薛光裕准备衣物、吃食等等。

第一次母子分离,还是在薛光裕六岁的年纪。柳玉心中自然是很难受,看着薛光裕的这些贴身衣物,上面有些针脚还是自己亲手缝的,眼泪突然就涌了出来。

一旁的张氏瞧见了,赶忙过去安慰她。她也是做母亲的人,能明白玉娘心里的想法。

“玉娘,别哭了。你的心情阿娘明白,但这事情都定下来了,再哭也没用用了。还不如好好的准备东西,祝愿能平安回来了,我们能做的也就只有这些了,做好就行。”

“阿娘,我都知道,可是裕儿还这么小,我不放心啊。”

“没事,没事,这不还有顾先生嘛。到了顾家,少不了侍候他的人的。”张氏拍了拍玉娘的肩膀。

“再说啊,你以后习惯了,这送孩子跟送丈夫没有什么区别。你第一次送万均去战场的模样,你还记得吧?现在不也习惯了嘛。裕儿只是离家一两年,又不是上战场啊。”

张氏还记得,她第一次送着自己的孩子上战场时,比送世英还要揪心,生怕一个不小心,家里就少了一个人,就算缺胳膊少腿,也总比回不来好啊。

“你比我好,我嫁到薛家的时候,世英的娘早死了。过去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却要掌管里里外外的大小事。你耶耶这人你也知道,凶狠好斗,年纪轻轻就做了官,慢慢的越做越大。我们这南房就是靠他才重新入了族谱,这都是他拼来的啊!”说到这,张氏摸了摸眼睛。

“嫁过去过后没多久,就怀了万述,没过多久,就要送世英上战场了。送他的时候,挺着个大肚子,等他走了,就忍不住哭了出来,生怕他有个好歹,留下我们母子二人。但后来,次数多了,也就看开了。等到他真正离开那会,已经是有了心里准备了。”

“现在天下重新太平了,你就放宽心吧。裕儿他有出息,是个做大官的料子,比他爹强多了。你可能还不知道,万均这小子像裕儿这般大时,睡觉还尿裤子。”说到这里,自己笑出了声。

正听着的玉娘也是笑了起来。

“这就对了,没什么好伤心的,又不是什么大事。裕儿跟着顾谨瑜是好事,这是去了江左,说不得还能引得江左氏族的看重,今后对他多加支持呢。你这孩子,可能还不一个他顾南山在过江氏族中的地位吧,那就跟李绩在山东那边的一样。”边说着,又说出了一个猛料。

玉娘倒是惊讶的捂住了嘴。她知道顾谨瑜不简单,但没想到还是低估了他。

“只要裕儿有才能,有能力,以他们的作风,裕儿说不得就是下一个顾谨瑜呢。”说完,拍了拍玉娘,自己走开做其他事情了。

“但是裕儿这孩子啊,也不让人省心,年纪这么小就要去千里之外的江东,出了什么事,可真就回不来了。只盼他能好好的,回来了能变的更懂事一些”张氏这里刚安慰完玉娘,自己就在心里想着。

“一会还得去让万均给他找个听话的,有能力的部曲,跟在裕儿身边。不然不放心啊。”

第二天一早,东西大都收拾妥当,已经装上了马车。顾谨瑜跟阿福一辆,薛光裕与陈守一辆,各自放好自己的行李、物件。

这陈守,自然是薛万均给他找的保镖了。薛万均去江左期间,安全问题就全交给他了。

用过早膳后,一群人就送着薛光裕和顾谨瑜出了府门,看着他们上车。张氏和柳玉拉着薛光裕说了很多话,那里要小心,要多写信回来等等。好些时候,才放了薛光裕。

反到是到了曦曦这里,画风一转,小家伙高兴的让大兄给她多带点好吃的,好玩的,还要给弟弟带一份。家里人没敢跟她说实话,怕她哭闹,就跟她说大兄出去买东西去了,会给她带好多好吃的。

小人儿现在满脑袋里都是好吃,好玩的,盼着大兄早点回来。不过,注定要让她失望了。

“好啦,时辰到了。裕儿快随顾先生上车出发吧。莫要误了好时辰。”

“祖母、阿娘,裕儿一定会学成安然归来的,请你们放心。”跪着磕了三个头,便上车了。

“驾。”随着马车先后驶离永安郡公府,柳玉看着马车消失在平坊,再也压抑不住自己内心的情绪,伏在张氏的肩膀哭了出来。

马车从南边的坊门出来,往左拐,走了一会,就来到了通衢大街。一直往北走,就来到了皇城,一直往南走,便可以从明德门出去,离开长安城。

薛光裕打开马车里的小窗口,往外看着。街道两边人来人往,却没有人敢在这里摆摊,也没有什么酒楼,旅馆。两边的建筑都临街开门,府门有人把守或者摆了仪仗,表明了府主人的身份:能住在这里的都是朝中三品以上大官,还深的皇上李世民的信任。

“不知道,今后自己有没有机会,在这条大街上拥有一座自己的府邸”薛光裕心里想到。

出了城门,回头看到那巍峨的城墙。薛光裕想到一句诗,虽然感觉有点别扭,但还挺应景的:“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长安城,现在还不适合他。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