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铸唐 > 第三十一章 结束与开始

第三十一章 结束与开始

午后,用过午膳没多久,陆府派过来的人就来到了会稽阁找到薛光裕,告知他陆氏愿意答应他的条件。

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顾氏两位族老的耳朵里,随后向着王氏、谢氏等六族传递。

二族老知道这个消息后,赶忙来到大族老的院子里。二人虽说是顾谨瑜的二叔、三叔,但与顾谨瑜的父亲顾宗,其实并不是同一个母亲。

顾宗因为嫡长子的身份继承了家主的位置,能力不弱于顾宗的两人虽然嘴上不说,心里还是很不服气的。

等到顾宗早死,又把位置留给了嫡长子顾谨瑜,虽然后来顾谨瑜表现出来的能力比顾宗更为出色,但二人心中的不满早已种下,越发的茁壮。两人的不满,也是的顾氏下一任继承人的位置迟迟不能决定。他们二人更多的还是想安排自己的子孙担任。

虽然在其他的事情上,还与顾谨瑜一起维护家族的利益,但只要一牵扯到继承人的问题,就多加阻挠。

薛光裕这事,顾谨瑜一开始也与他两人商量了,两人为了家族利益同意了。但之后在派出的人选问题上,又没能争得过顾谨瑜。因为两人的子孙里都算得上是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而各家派出的从文的人又太多,顾家其他人怕不能胜出,争开争去,就落在了顾征、顾文身上。

虽说后面又派了一个大族老的孙女过去,但两人还是咽不下这口气。

要是因为技不如人,输了这两个名额,他二人也就罢了,但输在这上面,二人确实不甘心。都是肉长的心,也想着能为子孙多谋点福利,但顾宗的后辈如此欺压他们,新仇旧恨,两人一咬牙,干脆也就拼了,矛盾也随之爆发了。

对于薛光裕的事,自然也不会尽心尽力。

这件事上,二人一是不想多帮助薛光裕,二是惯性思维,想多得一些利益,讨价还价一下。

却不想二族老一句:干脆夺来先占了名头的话,惹怒了顾谨瑜。这还不到一天,就来了这么一幕。

“二兄。”进了屋子,三族老对着二族老拱手叫道。

“来了,快坐吧。来说说对策。”

“二兄,来的路上愚仔细想了想,觉得定然是顾谨瑜安排的,然后让陆家来让我两人丢了面子。不然,萧立那个老家伙都还没有出手,这陆德望就急急忙忙地地冲出来。最为可恨的,偏偏我二人最后还要答应。”说着说着,心里的火气越来越重。

“你说的跟我想的也差不多。若不是顾谨瑜吩咐,他那弟子怎么会急急地赶回四灵。虽然还不知道他们怎么把消息说出去,让陆家知道。但不管怎么说,少不了他顾谨瑜。”说到这,大族老生气的拍了拍桌子。

“既然如此,我等就不用跟他客气了,再加上这陆家在中间推波助澜,终究是要做过一场的,还不如早日决断,免得影响了家族的今后。”

“愚听二兄的。不过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派人跟顾谨瑜接触,让薛光裕辞了陆家的请求。不然他们同意了,陆家派人去四灵修圩田,那我顾家可要被这江左氏族笑话。”

大族老颔首说到:“就你去吧,不要太冲动,有什么憋住,一把年纪了,还这么大火气,眼下可是对我们不利啊。还有,告诉顾谨瑜,这新犁就叫顾犁吧。等事后,再安排人去四灵。”

二族老点点头,随后起身离开了房间,去找顾谨瑜了。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王氏、谢氏和萧氏。萧立到没觉得有什么,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而谢道明和王平倒是有点意外。

在二族老离开了两刻后,阿福从府中出来,骑上早已经准备好的马匹,出了城,往四灵乡的方向而去。

到了地方,阿福向仆人问到了薛光裕住的地方,走了过去。将书信交给薛光裕之后,就离开了。

“陈守,去把陆家的人请过来吧。”薛光裕看完书信,对一旁的陈守吩咐道。

陈守点点头,不一会儿就把陆家派来的仆从带过来了。

来人对着薛光裕拱手施礼道:“可是小郎君决定了?”

“决定了,恕某不能答应,恩师吩咐我把这件事交给顾氏,替我谢过陆丈人。”薛光裕拱手说道。

来人听了这话,也不吃惊:“那仆就先离开了。”

薛光裕点点头……。

两日后,顾氏要在四灵乡修筑圩田的消息,传遍了方圆十几里。乡里人兴奋的同时,也很好奇怎么顾家突然愿意修圩田了。这些寻求答案的人,在有心人的安排下,也顺利的知道了内幕。

薛光裕,这三个字在大爷大妈的传播下,也被四灵乡里的人记住了。影响最深的,就是前些日子王二领着薛光裕去过的那家。若是今年开春前,能把他家的圩田修好,一家人也就能过的更好,王四的两个孙子说不定还能被送去读书。

又过了两日,顾家派过来的人手也到了四灵乡,全乡人都热情的去帮忙,都想着能够在开春播种前,能把圩田修好,不耽误来年的收成。

而对于薛光裕,每天的生活已经有了一点的不同。

首当其冲的,便是谢文义和王何二人,形影不离地跟着薛光裕,再加上顾征、顾文二人,小小的团队已经有了雏形。

渐渐地,薛光裕跟王何接触久了,发现这也是个有能力的人,不过很是高冷,除了谢文义能让他开口多说几句话,多图几个字,其他时候都是言简意赅,能少说话就少说话。

其次,就是陆宾和萧元道二人对他的感官变化了许多。

陆宾不再觉得薛光裕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了,认可他的能力,也跟他亲近了许多。

而萧元道则是收起了自己的轻视心。之前薛光裕的不堪表现,让他先入为主,觉得薛光裕不过如此,很好糊弄。但这件事情一过,在看完萧立给他写的书信,知道了很多事,给了他当头一棒。

特别是在得知谢文义早已看出一些事情,而他还云里雾里时。萧元道回头看看他近一个月的表现,有些不堪入目,重新地谨慎起来。

再加上前几日,程相将薛光裕的试卷拿出来,大加赞赏,仅有的一点心思也随之消散,把薛光裕放在同一个高度上……

又一日已时两刻,一行人用过早膳,休息片刻,来到了武场。

此时的武场已经大变了样。武场的一端依次摆好十六章胡桌,放着席子,正对着胡桌的是十六个靶子。每张席子后边,都放着两把弓,两壶弓箭。

入口处,陈庆穿好了盔甲,身后背着箭壶,手里拿着弓箭,等着薛光裕他们的到来,依次给他们安排座位。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