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铸唐 > 第六十九章 事定

第六十九章 事定

在房中休息了片刻,估摸着时候,薛光裕带着弟弟妹妹来到了府里用膳的地方。

府中用膳的时辰,都是固定了的。早膳安排在辰时两刻,午膳则是安排在酉时四刻,而这个时辰,薛万均每两日一次的值班后,都能及时赶到,吃上家中的热气腾腾的饭菜。

虽然是在皇城里当值,李世民也好吃好喝招待着,碰上炎热的天儿,还让尚食局做上一些冷饮、冰镇食物送去,但薛万均总是觉得不如家中,少了那种气氛。

薛光裕刚回来不久,仗着张氏的喜欢,提出每天几人坐在一起吃早午膳的建议,说了几次,张氏拗不过他,也就应了下来。

薛光裕带着薛曦、薛明迈过大门,对着堂中的三人依次躬身施礼,待张氏点头,才各自坐到了席上。

待三人坐好,堂上的张氏拿起桌上的筷子:“用膳吧。”

说完,动筷吃了一口,五人见到张氏的动作,才陆陆续续拿起筷子用膳。整个过程,只听得见碗筷碰撞的声音,若是吧唧着嘴发出声音或是开口说话,定然是要受责罚的。

坐在对面的薛曦却不受丝毫影响,用她丰富的面部表情对着薛光裕搞怪,接连收获了几枚白眼也不在意,一旁的薛明瞧见姐姐的表情,将一张脸憋的通红。

堂上的张氏见了,见怪不怪,对于这丫头也是没了多少法子。当然,她对这丫头也是十分喜欢,在她面前不拘着,有什么说什么,不像他其他几个孙女,唯唯诺诺,反而是这丫头的脾性对她的胃口。

要说柳玉,也是温柔贤惠,薛曦身上,除了模样像她,其他的可是没有半点相像,追根结底,还是薛光裕带的。好在,薛光裕有本事,今后上门求亲的媒人怕是会踏平府门门槛。

薛万均也是满意地看着堂中的几人。上有敬重的老母亲,身子骨还很硬朗;对有美丽贤淑的娘子,将府里上上下下打理的井井有条;下有崭露头角的大郎,被陛下誉为薛氏麟儿,这几日可没少让薛万均在其他将军面前炫耀;还有一个古灵精怪的开心果以及一个可以继承他一身武艺的二郎;连他自个,在官场上也是风生水起……,对于现在的日子,薛万均觉得满足了,也没了多少别的想法,维持住现在的生活对他而言就足够。

等六人享用完午膳,一直在门外等候的婢女们,鱼贯而入,将东西撤走,而柳玉也带着薛曦、薛明二人施礼离开。薛光裕本来也想去要跟着一起离开,刚刚起身,就被张氏叫住了。

“裕儿,你的事,族地那边已经有了结果。泰州刺史近几日就会上奏,等到十五日,你的名字便会出现在尚书省参与秀才科的名册上。”

薛光裕点头,问道:“祖母可是还有其他事情要交待孙儿?”

“此次秀才科,不求你得上上等,也要能秀才及第。这泰州刺史本已将人选确定,若不是我薛柳两家施力,怕也拿不到这次的名额,即便如此,我两家也付出了不少的利益。中了,三年后迎娶长乐公主的定然是你了,若是不中,只是族中就有很多人对你不满,陛下夸赞你薛氏麟儿也仿佛成为笑谈,说你不知天高地厚都是轻了,更重要的,还是顾南山那边。”张氏坐直了身子,看着薛光裕,冷静而又仔细地分析道。

“不错。”薛光裕左手边的薛万均接着说道,在他心中,更多地还是想让薛光裕打消这个念头。

“若是此次不第,你可就只能等来年,或是由某出手,为你谋得一个官身。不论那一种,你都低了那长孙冲一头,再则,秀才及第极难,便是某身为武将,也有所耳闻。趁现在知道的人不多,你想要反悔,退出去考进士科或是明经科,那一切都还来的及,为父马上去安排部曲,乘快马告知泰州刺史。”

薛光裕的能力他也相信,但还是不赞同薛光裕这种冒险的做法,虽说成功后的回报也大,但那也太难,太难。

“请祖母、阿耶放心。”薛光裕平举着双手,对着二人信心满满地说道。

“孩儿心中自有定数,对于这科也有信心,不敢奢求上上等,但拿个上中,还是没有问题。”

薛光裕自问,凭借着他的学识,五道方略策,能拿到“理高”这一评价还真不是问题。文笔不求华丽,只要贯通,思路清晰,以“文平理高”拿得一个上中的评价还真不难,再不济,也有个上下的评价,甚至于在他心中,拿到上中等后,去往何处,都已经想好了。

薛万均张嘴想要再劝,话还没说出口,便被薛光裕打断。

“父亲,孩儿今日已在弘文馆与诸位同窗们说起此事,说不定通过他们的口已经传到王公大臣们耳中,甚至是陛下那里。若是现在反悔,只会惹他人耻笑。”

“这……。”

“好了,好了,你也不要劝说了。既然如此,裕儿你就安心学习,多多筹备,祖母还盼着你秀才及第。”

薛万均低头想着法子,还要再劝,但张氏出言打断,老妇人一锤定音,定下了此事。

“请父亲放心,孩儿定不负祖母所望。”薛光裕举着手,郑重说道。

薛万均也不言语,只是微微点头,算是勉强同意了这事。上首的张氏则是一脸慈祥的说道:“那你便回房读书去,祖母还有事与你父亲商议。”

薛光裕听完,起身施礼,后退二步,转身离开。

“你啊,做事还是……”屋里,传来了张氏的训斥声,本在一旁伺候着的奴仆、婢女,都赶忙的远离,生怕听到点什么。

而在永安郡公府之外,薛光裕要参加秀才科的消息,也通过弘文馆诸位同窗的口传到了各自的家人耳中。等到明日值班,又是口口相传,不到三日,整个长安城的文武官员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有的,惊叹于薛光裕的大胆,对于他能不能及第持以观望态度;有的,则是想要去府里劝说薛光裕,让他放弃这不切实际的想法,毕竟参与秀才科最年轻的,也比薛光裕大了一倍;还有的,则是认为薛光裕不自量力,想要看着他下月落榜的笑话。

一直住在宋国公府,深居简出的萧元道也从萧那里得知了这个消息。第一反应便是自愧不如,本以为两年的追赶能拉近二人的差距,却也仅仅是他自以为。连带着这两年来,祖父萧立时不时洗脑而升起的某些小心思,再次被浇灭。

消息也很快传到了皇宫,从大臣那里获悉这个消息的李世民,回到承香殿,直接拍起了桌子。长孙皇后上前询问,李世民直接将薛光裕臭骂一顿,说他不知天之高,不知地之厚,自毁前程之类。除了这些,还有些许羞恼,他前四五日还在与观音婢信誓旦旦地分析,才自得了几日,就被这小子打脸。

而长孙皇后却不怎么认为,反而觉得薛光裕这是很喜欢李丽质的表现,若是中了,李丽质的归属直接就有了定论,还不用等到三年之后。加之她这几日也看过薛光裕平日的试卷,了解过他,反而去更有信心。

随后,长孙皇后也将这事情告诉给李丽质,娘俩的想法出奇的一致。李丽质欢喜的同时,心中一直期盼着薛家郎君能够秀才及第。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州刺史举荐人才的表陆陆续续都送到了尚书省。十二日,江东各州的表都已送达,而表上的举荐人早已出发。十三日,关中数十州也只剩下了几州,朝中诸位大臣的目光依旧没有散去,他们都在等着泰州刺史的表文。

十五日,正值望日大朝会,皇城里的尚书省只留下了正五品以下的官员,而这时却收到了泰州刺史的表文。

负责秀才试的官员,急忙打开,略过前面那些修饰、恭维的话,一目十行,在表文末尾,找到了薛光裕三字。

如此,薛光裕参与秀才科的传闻,终于成为了现实。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