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始于太康七年 > 第一百四十六章 修渠(下)

第一百四十六章 修渠(下)

“八十万钱!”

“一百万!”

隆运叹了口气,放下了他手里的八号木板。他确实很喜欢那件白璃飞马,可是有襄阳人出手和他相争,他这个南阳隆氏人,也争不过啊!

不过,这件飞马价值到了百万,应该算是这一次最高的了吧?

百万钱啊!再加上之前的数百万钱,郑小世子又赚到了一大笔钱!

他真是陶朱公再世啊!

“一百五十万钱!成交!这件白璃虎蹲由一号获得。”

台上的“拍卖师”艰难地说出了这句话。他是司马定云的得力属下,但一百五十万钱,这价格实在是太高了啊!更重要的是,一号,可是襄阳刺史石崇大人啊!

所有人惊愕的目光注视下,石崇露出了笑容,“王兄,承让了。”

坐在他旁边的,是一个仪容俊美的男子,此时他的脸色很是不虞:“石季伦,你还真不给我这客人的面子啊!”

“王阿黑,这拍卖会上不讲人情,只讲实力,不,只讲财力!”石崇哈哈笑道。

男子脸色更黑了,最后只留下“哼!”的一声,径直走出了拍卖行。

他回头望了一眼拍卖会的牌匾,快步走到另一个长得不如他高大,却长相更加俊雅、身姿卓拔的年轻男子身边,“阿龙,石齐奴这厮,上任刺史不过数月,但身家又是厚了数分呐!”

那个男子愕然,最后叹道:“时事如此,石崇又是被杨骏赶出了洛阳,难免意气消沉。其实,他应该忍让几分啊!”

“忍让?忍让到何时?”

“忍耐到,时机成熟之时。”

……

债南聚,里正贾如风正激情昂扬地宣讲着,“世子说了,今后,我们每年只要缴纳百亩田的三成收入,剩下的田地,收获多少,全部归属于你们自己!所以,大胆去开垦荒地去吧!”

台下的人神情激昂,这真是太大的好事啊!

一个弱弱的男声响起,“真是这样?世子没有其他的条件吗?他这样的大人物,为什么会这样做?”

“世子当然有条件,你们收获的粮食,除了自己吃的,剩下想要卖出去换钱、换物的,只能卖给世子的商行!世子会给出很公平的价格!”

“哦!”众人恍然,不过,所有人都琢磨了一下,觉得这条件,对他们来说,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

“另外,世子在这个冬天,要雇佣人修渠,就在我们西边的荒滩!只要成年男丁,每日管中午一顿吃食。每日工钱五十!”

同样的,在冠军县、郦县等地,郑氏的一些管事也在一些村子里,宣传着郑胜要修渠的事。不过,给出他们的条件有所不同,因为路比较远,佣工们回不了家,郑氏会提供暂时居住的帐篷和每天的饭食。

襄阳拍卖会拍卖得到的钱,令郑胜也吃了一惊,“六百多万钱,足够修渠了吧!”

“如果有三千佣工,每日最少需要花销二十万钱。六百万钱,也只够用一个月。”王众依然沉声道。

郑胜道,“我们又不是修很大的河渠。只是把北溪、明泉溪中段的河道扩宽些、挖出淤积的河泥,再把部分太过曲折的河道,放弃掉,改成直道而已。这一部分的河道只有三十里左右。然后在北溪、明泉溪之间挖一条数里远的河渠。这样的工程并不大吧!我觉得修完这些,应该还有剩余,可以继续修明泉溪与北债水之间的河渠或清理明泉溪东段的河道。”

王众摇摇头,“世子,冬天天冷地冻,开挖河道并非易事。一个月的时间能先修完第一部分的河道,就很不错了!”

郑胜皱皱眉头,“一个月的时间,一天只修一里的河道和几十步的河渠?我们可是有三千人。”

郑胜想了想,一里只有四五百米的距离,三千人排队站着,都快要可以前后肩并肩了!

王众稍稍卡壳,这是他的失误,王众咳嗽一声,“世子,我们未必能招到三千人。我们自己的人自然无需多疑,随时可以开始。但附近郡县的人未必相信我们,毕竟我们不是官府,私人修渠,民众总是存有疑虑的。”

郑胜咬牙道:“人数不够,我们从顺阳、南乡招!顺阳人总该是信任我们的吧?”

王众叹道,“是。但是,要老奴来主持修渠,老奴实在有心无力啊!请世子另择主持大局之人吧!”

郑胜看着他,顿时明白了为什么他不同意修渠。因为主持修渠唯一人选,就是他啊。

但王众根本不会!

郑汶也闷声道,“是啊,如何修渠,我们都不明白。这可是要命的大事,万一修不好……”

修不好?浪费财力不说,住在那里的人和开垦的田地全都完了……

这样的事,王众实在不敢轻易接下。

郑胜皱着眉头想,修渠不就是挖人工河吗?很难吗?但他想到夏天看到的那副场景,也不由担心起来。

事实证明,三个臭皮匠还是赛不过有一个专业的诸葛亮。

郑胜问道,“那么,南阳、顺阳总该有懂得修渠的人吧?我们能请到吗?”

郑汶和王众对视一眼。郑汶仔细想了想,道:“咸宁四年。荆州刺史宋庭重修过义阳的新野陂,这是我所知的,最近时间的治理水道之事。”

“刚刚过去十多年,总有老河工在世吧?”

寻找河工的事,进行得很顺利。

因为是重修位在新野的新野陂,郑胜找了县公司马歆帮忙。

司马歆很愉快地答应了,之后,他顺利地找到了不少当年的参与修陂的人。

其中一人,还曾是一任都水使者杜云的账下吏。

都水使者,是晋国最高级别的专门负责治水的官员。就算是个小吏,也是经验丰富的小吏。所以,郑胜还是挺重视这位名叫计伦的老人。

计伦年过七旬,佝偻着腰、一副老态龙钟的模样。郑胜感觉如果不是他那个重孙辈的后人计开搀扶着,他会被一阵寒风直接吹倒。

但计伦确实有真本事,他在听了郑胜的要求和规划,在图上画出了几条线,是具体的修渠线路,然后又给了他几条建议。

“世子,老朽已经老了,上不了河堤。计开从小跟随我,对这些事的事也算有两分见识。修渠治河,像老朽这样坐在这里纸上谈兵是不行的。”

郑胜同意了。计伦有这样的见识令郑胜肃然起敬。至于,计开的能力,他看看就是。

有了计伦和一些河工的加入,王众开始主管全“领地”的事情。而郑汶继续忙生意了。

一切准备就绪。

从月前开始准备,到十月中旬的襄阳拍卖会,再到将佣工家丁聚集起来,已经是十一月前后。

幸运的是,今年冬天不是特别寒冷。而明泉溪两岸的滩涂上遍布着高大的芦苇、杂草,是生火取暖、做饭的最好材料。

他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明泉溪的上游。这个营地住着的就是虎卫营亲属和领地西南的几个小村子的佣工们。

总数在三百多人的第四分队,要从这里开始疏通河道,沿明泉溪往下游前进。

郑胜还是有些失望的,他从外县招募到的壮年男丁不到一千,再加上领地的七八百的男丁,再加上郑氏的家丁,总人数也不过两千稍多一些而已。

郑胜打算再招人。但计伦表示,两千人足够了。

既然如此,将这些人分做了几队后,分头开工了。

原本,郑胜还准备让虎卫营也加入修渠的队伍里,但这件事被郑汶、王众所拒绝。然后,他也被郑汶严令禁止下河。郑胜很无奈,他并没打算要亲力亲为啊!

不下河,郑胜也要带人各处跑,名曰:监督进展。

跟着他一起奔波的人,除了第二批来马场学马的万云、王钧、郑毕安等外,还有计开。

计开比郑胜大了几岁,但身材很是瘦小,和他站在一起看上去就是同龄人。再加上他面相稚嫩,性格也颇为内向,郑胜感觉他反而成了年纪大的那一个。

不过,计开和郑胜几人混熟后之,也敢于发表自己对修渠的看法了。

计开对他曾祖父设计出来的修渠路线也敢加以更改:“世子,这几天,我们也走遍了这片地方。在明溪往北,有很多的湖泊池塘,与其只修一条笔直的河渠,把这些湖泊也填埋了,不如把它们利用起来,只要把这些湖泊里的污泥挖出,把它们联通起来,将水导出去!要省力很多。”

郑胜点点头,很不错的想法。

“不过,还是要修一条主渠的,一条从我们现在的这里斜向北,到六七里外宋庄的主渠。”

他在图上画了一条线。郑胜发现,这条线尽可能多地穿过了那些湖泊。这就是一个由很多个小湖泊组成的大湖泊啊!

郑胜很满意,他同样想到,这些池塘、湖泊什么的,如果不用填掉,让村民们养养鱼,发展一些副业也是可以的。

摸准了计开的水平后,郑胜带着他继续到处转。希望他能做出更好的改进来。

这时,郑汶再次找到了他,“克吴,有一个叫石铜的人来新村找了我。”

“石铜,他是什么人?来干什么的?”郑胜有点奇怪地问。

“他自称是荆州刺史石崇的家奴,是来和我们合作做生意的。”(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