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三国公孙康 > 第七章 于禁这一路

第七章 于禁这一路

于禁这一路,主要是由乌恒骑兵组成。公孙康之所以把三千陷阵营和一万五千名乌恒八旗军编成一队,就是为了让陷阵营了解学习草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作战方法。

与汉人军队不同。乌恒骑兵出动没有携带粮草。他们都是赶着一群群的牛羊,作为粮食的。

每次掠夺了一个村庄,他们都是当场把战利品分掉。当然按照辽东军的条例,他们只拿自己的那一份。属于将军于禁的那一份和要上缴军部的五成,他们都老老实实的交给了于禁。可见,乌恒人不是不遵守规则,而是他们有着和汉人不同的规则。

掠夺了几十个村庄、城镇,俘虏渐渐多起来。于禁就派000名乌恒骑兵押运俘虏回辽东。

乌恒族出身的副将,就建议:把妇女儿童送走,把高句丽青壮年留下。

于禁对于这种做法有着自己的猜测,但他没有询问,欣然同意了这个建议。

000骑兵出发前,所有的乌恒人都大包小包的把自己的战利品托他们捎回去。包袱上都写着名字,不用担心会混淆。他们族人之间还是有着信任的,不担心会被吞没。

于禁暗笑:如果按照辽东军的做法,统一把战利品运回后,战后统一分配不好吗?干嘛非要事先分掉,再托人运回?

他不知道的是:除了上缴大王(公孙康)和将军(于禁)的。剩下的,谁抢到就是谁的,每个乌恒骑兵的战利品是不同的,和辽东军的平均分配是不一样的。

终于遇到一个防守严密,甚至有着护城河的城市。

乌恒副将就驱赶着高句丽青壮背着泥土袋去填河。如果是赵云,他会用牛皮制成蒙珂车,就是蒙着牛皮的木头车。士兵躲在牛皮下,背着泥土去填河,以避免箭矢的射击。

而乌恒人的做法是驱赶俘虏去填河,死再多人,他们也不心疼。

护城河填好后,乌恒副将又驱使高句丽俘虏去砍树,制成简易云梯。高句丽的城墙都是土墙,高度只有三米,虽然骑兵无法纵马跳跃进去,但是用简易云梯还是很容易爬上去的。

云梯做好后,该攻城了。这下该出动本部士兵了吧?也没有!

乌恒副将对俘虏们说:“这次冲锋,你们先上!如果你们可以夺下城池,证明你们的武勇,我就允许你们加入我们!你们不再是俘虏,你们可以分享战利品!”

发给每人他们一支木柄铁矛,让他们抬着云梯冲向土城墙。

全部过程,于禁和000陷阵营士兵都在观摩,没有人提出异议,他们终于发现草原游牧民族和汉人军队有太多的不同。

第一个城市比较好打,只是高句丽青壮俘虏就冲上了城头,打开了局面。乌恒骑兵和陷阵营紧紧跟上,夺下了城池。

原来的高句丽青壮俘虏们死伤惨重,毕竟他们是冒着箭雨,第一波冲上城头的。

乌恒副将说到做到。他杀掉了重伤的俘虏,留下了轻伤和没有受伤的原来的青壮俘虏。对他们说:“勇士们!你们证明了自己!我们乌恒八旗军敞开怀抱欢迎你们!你们现在可以加入我们!”

高句丽青壮开心的跳了起来,为能够加入乌恒骑兵而自豪。

转化洗脑的过程就这么简单,让于禁这些汉人将士瞠目结舌。要知道,辽东军对俘虏集中讲课、训练、洗脑要足足三个月才可以转化他们,乌恒骑兵只要一场战斗,就把他们转化为自己人了。

当然,这么做也有隐患,就是山头主义。当日后有某个勇敢的高句丽人冒出头来,完全可以建立自己的势力、部落,在乌恒内部立起自己的山头。但显然,乌恒人不在意这一点。或许他们的潜意思里面,勇敢的战士就理所当然的应该拥有这一切。

就这样,打了一个月仗,别的队伍是越打越少,而于禁的部队越打越多。

现在他的手下去掉伤亡士兵之后,计有:乌恒骑兵一万四千人,陷阵营二千八百人。高句丽士兵四千多人。合计:二万一千人。

乌恒骑兵都善射,他们平常骑着没有马鞍的光背马都可以回身射箭的。现在有了骑兵三件套,他们如虎添翼,就是和鲜卑、匈奴骑兵对射,也毫不逊色。

在一个月后,他们终于遇到了高句丽的大队骑兵。这些骑兵是高句丽王伯固紧急从东部各部落召集来的,编制很混乱,由10几个原来的部落首领带队。总头领是伯固的儿子涓奴加。

高句丽骑兵大约有四万人,乌泱泱的遮盖了东方的原野。

乌恒副将就请战说:“尊贵的将军阁下,我们的王教会了我们乌恒骑兵放风筝战术,我们的马匹也都换成了持久耐劳的蒙古马。下面的战斗,请你们远远的观看。”

于禁同意了,带着陷阵营和高句丽八旗军远远地离开战场。剩下一万四千乌恒骑兵面对四万高句丽各部落联合部队。

乌恒人离着高句丽骑兵一百五十步外就开始射击。他们的弓箭都已经把弓弦换为鲸鱼的筋,更有弹性,射程也更远。甚至百夫长以上的将领,拿着的是辽东第三代合金弓,更轻便也更结实。据大王公孙康说,二年后可以推向普通士兵。

一批批的高句丽骑兵被射倒,更多的士兵纵马冲上前来。乌恒骑兵并不和他们厮杀,而是拨转马头逃跑。在逃跑的过程中,乌恒骑兵还可以回身射箭。双马蹬、高桥马鞍帮助他们固定了身体。而高句丽骑兵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拿着刀枪,无法去拿盾牌遮挡,也无法射箭,只有被射的份!

乌恒骑兵都随身带着三壶箭。每壶有三十支箭矢,足够他们射一阵子的。估计射到二膀酸疼,开不了弓时,箭矢也射不完。

乌恒骑兵没有穿铁甲的,即使是将军,也只是穿着轻便的鲨鱼皮甲、鲸鱼皮甲。

还有很多只穿着布衣,连皮甲都没有穿,可以说是轻便至极,给马匹减小了很多负担。

同时,每个乌恒骑兵都穿着丝绸内衣,这种东西的防护能力,比铁甲还好。

这个时代的辽东还是比较温暖潮湿的,比000年之后的世界温度要高一些。这些年,辽东养蚕取茧抽丝、制作丝绸已经大面积推广,成为一个支柱产业。辽东士兵,人人二件丝绸内衣已经成为标准配置。节省了大量制作铠甲的铁料。

当高句丽骑兵不再追赶时,乌恒骑兵也主动的跟回来,在一百五十步外停住,继续射箭。

一万四千名乌恒骑兵充分的贯彻了毛爷爷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把高句丽四万骑兵死死的拖住了。

这种战术,高句丽骑兵不管有多少,崩溃只是时间问题。(未完待续)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