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66、chapter.66

66、chapter.66

李从嘉在听到门房战战兢兢说有两个衣着破烂的和尚要见他的时候, 还略有些奇怪,等门房形容了一下两个和尚的样貌之后, 他嘴里的一口茶水就忍不住喷了出去。

尼玛,这形象不是释青松和释炎烈吗?

李从嘉连忙让人把他们请进来, 最近这些事情一出接一出,他都快把那些和尚给忘记了,不过也因为释雪庭之前说过了释青松他们已经找到了一家寺庙安身,所以李从嘉也就没再担心他们。

再次见到释青松和释炎烈,李从嘉不由得为这两位感到心酸:他们穿的比上次在大牢里时见到的还不如!

释青松见到李从嘉之后,脸上的表情倒也应了名字,真的轻松了不少。

“总算是再次见到郎君了, 不, 是大王。”释青松合掌躬身。

李从嘉脸上带着愧疚之色:“是我不对,行事匆忙,未曾来得及去给几位添些香油钱。”

释青松含笑说道:“大王不必自责,若非有要事, 我等怕是不会从九华山出来。”

李从嘉略心虚问道:“可是有关释雪庭法师的事情?”

他把人家徒弟给支使走了, 都没有跟人家师父说一声,好像是有点……不太厚道啊。

释青松表情慢慢变得严肃起来:“没错,大王可知他现在身在何处?”

李从嘉有些不好意思:“这个……真不知道。”

虽然天快亮的时候释雪庭才从他这里离开,但是释雪庭会去哪里,往哪里走他还真不知道,他也没打算去问,他觉得释雪庭应该能够判断出最好的路线, 他既然不能跟着也就不瞎指挥了。

释青松面色凝重,显得有些激动:“那四千兵马可是在他手上?”

李从嘉点了点头补充了一句:“不是四千,是两千多。”

释青松果断说道:“不能让他带兵!”

李从嘉惊讶:“为何?雪庭法师做的不是很好?大师不信他?”

释青松摇了摇头:“谁都可以,只有他不行,若是大王需要人来带兵,我可以让炎烈或者雪河过去,释雪庭必须回来。”

李从嘉眼中慢慢浮现出一抹狐疑之色:“为什么他不行?在我看来,无论是炎烈大师还是雪河法师,在练兵的天赋上,似乎都不如雪庭法师。”

释青松沉默半晌,最后才叹气说道:“释雪庭……心里有一头猛兽,那头猛兽是万万不能放出来的。”

李从嘉听得新鲜,不由得笑道:“哦?放出来会怎么样?”

释青松一字一顿说道:“天下大乱。”

“哈哈哈哈。”李从嘉终于是忍不住笑出了声:“天下大乱?大师觉得现在还不够乱吗?”

释青松表情平静:“如果不把释雪庭心中的猛兽放出来,这个天下很快就会平静了。”

“不会的。”李从嘉收敛笑容:“十年,至少还要动乱十年,大师真的觉得周国皇帝有天下之主的命格吗?”

释青松摇了摇头:“他没有。”

李从嘉点头:“是的,他没有,他的儿子也没有。”

释青松脸露惊奇:“没想到大王居然也精通此道?”

李从嘉心说,不,我只是知道历史进程然后在唬你而已。

不过表面上却说道:“不,我不懂这些,甚至以前也未曾涉猎,我只是知道赵匡胤并非久居人下之人,郭荣如今身体不适,他的儿子柴宗训年纪幼小,而赵匡胤手握兵权,主少国疑,这很难猜吗?”

释青松脸上的表情很奇怪:“赵匡胤?赵匡胤已经被贬,如今手中兵权大不如前,他又能如何?”

李从嘉瞪大眼睛:“什么?郭荣贬了赵匡胤的官职?”

释青松问道:“大王不知?”

李从嘉靠在椅背上,忍住了没让自己笑出来:“我这些日子深居简出,还真不知道,不管怎么说,大师也太过杞人忧天,周国皇帝若是还能撑便罢,若是驾崩,周国必定会内乱一阵,在这种时候他们也未必还有心力去攻打别的国家。”

释青松摇头:“不行,释雪庭不能带兵,还请大王告知我他的下落,我亲自将他带回来,否则,将来大王必定会后悔的!”

李从嘉问道:“你为什么对自己的徒弟这么没有信心呢?”

释青松一脸忧愁:“他的命格本不该如此,如今不知是哪里出了问题,大王,让他带兵真的会出大事情。”

“只要他不被发现,不被打的全军覆没,那就不算是大事情。”李从嘉笑吟吟地看着释青松问道:“大师精通相面,那为何不帮我相一相?”

释青松微微一愣:“这……”

李从嘉挑眉:“看来是已经看过了,如何?我的命格原本是什么样的?”

释青松低声说道:“大王有人主之相。”

“也有阶下囚之相吧?”李从嘉漫不经心的问了一句。

释青松仔细看了一眼李从嘉,眼中略显疑惑:“没有……大王为何如此想?”

李从嘉叹气说道:“曾经有人给我相面,说过此事,然而如今你却说没有,那么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你们其中有一个是骗子或者学艺不精,另外一种就是……命是可以改的!”

释青松身体一震,紧抿嘴角半晌之后才说道:“别人都可以改,唯独释雪庭不可以,大王,你真的放心将兵权交给他吗?若他背叛你,你又该怎么办呢?”

背叛?

李从嘉的确应该担心,将手中仅有的兵权交给一个人,的确很容易被释雪庭取而代之。

只是一想到这两个字,李从嘉的脑海中就浮现出昨晚释雪庭出现在他窗外的情形,不由得心头一软:“我的命都是他救得,那支兵他也付出过不少心血,他若想要,拿去就是,有什么怎么办的呢?”

李从嘉想到这里,不由得心胸开阔,的确,他只是不想成为阶下囚惨死,至于做不做皇帝是无所谓的,所以哪怕释雪庭真的取而代之,他也没什么不甘心,释雪庭已经帮了他很多,更何况他还真不知道怎么打仗。

释青松听了之后脸上居然浮现出惊恐的表情,他甚至不顾身份冲过来,握住李从嘉的胳膊说道:“不……大王,你就让他跟我走吧,佛门才是他的最终归宿,不能让他拿到任何权利!”

李从嘉扭头看向释青松问道:“你在怕什么?释雪庭身上……有什么我不知道的秘密?”

释青松表情扭曲,甚至带着一些凶恶说道:“这些不是你该知道的!把他交出来!”

李从嘉吃痛,愤怒地看着释青松说道:“你疯了!”

释青松不仅没有松开他的胳膊,甚至另一只手也攥住了李从嘉的脖子,不停的念叨着:“把他交给我!交给我!”

尼玛,释青松这个样子简直可怕!

释炎烈似乎被释青松吓到,过了好半天才冲上来说道:“师兄,师兄你清醒一点!这是越王殿下!”

释青松似乎什么都听不到,状若疯魔说道:“你把他交给我,我一定要得到!”

得到?得到什么?

李从嘉被掐的难受,逼出了一句:“来人!”

柳宜一直在外面,此时冲进来之后先是愣了一下,继而喊道:“来人啊,有人行刺!”

护卫们来的很快,释青松的力气很大,五六个护卫外加释炎烈一起才将他拉开。

李从嘉捂着脖子在那里咳嗽,看向释青松的目光中带着些许惊慌,他怎么都没想到释青松会突然发疯,这是搞什么?

柳宜在旁边声嘶力竭地喊着:“把这两个贼人给我带下去,严加审问,看他们是谁派来的!”

释炎烈一听,立刻说了句:“大王,今日对不住了,但还是请你相信师兄,他有苦衷的!”

释炎烈说完就带着释青松一路打了出去,李从嘉这些百里挑一的护卫,二十个都打不过人家一个,他们手里还拿着武器!

柳宜气急败坏,李从嘉摆了摆手说道:“别闹大了,让他们去吧。”

柳宜十分不甘心:“可是……”

李从嘉摇了摇头说道:“算了。”

他不知道释青松为什么突然发疯,之前释雪庭也不是没有领过兵,怎么这次这么反常?还是有人跟释青松说了什么?

柳宜跑去尚药局喊来了奉御,这一下子相瞒也瞒不住,宫里很快来人询问到底是何事。

李从嘉颇为头痛,只好在李弘冀过来看他并且询问的时候随口说道:“是之前帮过我的山匪,虽然他们身份不光明,但终究帮过我,我就让他们入府了,没想到他们居然想要我的命。”

李弘冀脸上略有些无奈:“你啊,就是太过心软。”

李从嘉可怜巴巴地看着他,李弘冀只好说道:“你好好休息,贼人必然跑不了多远,早晚能抓到的,你也不必担心。”

李从嘉心说我才不担心呢,你们抓不到才好,如果抓到了……

行刺亲王,这个……好像是……死罪啊。

这样一想,李从嘉又有些坐立不安,不管怎么说释青松到底帮过他不少,他虽然不愿意相信释青松所说,却也不希望释青松被抓走。

就这样一连过了好几天,也没听到事情你送被抓到的消息,李从嘉慢慢放下心来。

结果他放心没多久,就听说李景遂被禁足,禁足原因没有公布,但是李弘冀带来的消息却说因为李z怀疑那两个行刺的和尚是受了李景遂的指使。

毕竟李景遂在下台之前跟李从嘉掐的天昏地暗,谁都看得出来,甚至可以说李景遂的倒台李从嘉功不可没,在这种情况下,李景遂不恨李从嘉才怪!

李从嘉默默的在心里给李景遂点了根蜡烛,却并没有帮他辩解,因为他从柳宜那里知道李景遂搬出东宫之后,的确也不怎么老实。

时间走到三月,李z宣布改年号,改为交泰,于是原本的保大十六年就变成了交泰元年,与此同时宣布的还有新一任皇太子的诏书。

李z到底还是将李弘冀封为了皇太子,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之前李景遂搬出东宫之后,东宫就一直在修葺,所有人都以为等东宫修好之后,就应该立太子,结果没想到李z一直拖到了新年过后。

在这期间,朝堂上其实也不平静,许多人都在猜测李z迟迟不立太子,是不是因为对李弘冀不满。

毕竟李z对长子一直都不是特别喜爱,他更加喜爱的是跟他同样有文采,同样气质温润的越王。

也正是因为李z的拖延,才让李从嘉震惊的发现,他居然也有“越王党”了,这些人甚至是自发组织起来的,之前他都不知道!

李从嘉深居简出之后,这些人还上门苦口婆心的劝过,话里话外的意思都是只要李从嘉同意,他们就愿意帮李从嘉去争一争这个太子之位。

李从嘉听了之后当时就想把这些人轰出去,说实话,南唐的太子一点都不金贵,尤其是在李z正千方百计想要递降书的时候,这个太子其实就是个背锅侠。

他可是记得十分清楚,李z在给赵匡胤的国书上写着愿意自降为国主,但是希望能从他儿子开始,他还表示愿意退位给自己儿子。

也就是说李z不愿意成为“亡国之君”,所以他宁愿退位也不想从皇帝变成国主。

这样一分析,其实也能明白李z为什么希望选李煜而不是李弘冀,毕竟李弘冀看上去就是个刺头,他前脚递了降书,退了为,可能后脚李弘冀就要带兵去打人家,这样一对比,胆小懦弱的李从嘉的确是个很好的人选。

可惜,李从嘉已经不是以前的李从嘉,如果让他当上皇帝的话……首先是收拾了国内的蛀虫,然后就是跟周国开片!

皇太子的册封大典并不特别隆重,毕竟南唐之前的税收大州几乎都被周国所占,而连续几场大战下来也让国内元气大伤,想要华丽隆重都不可能。

新任的皇太子登位,李从嘉更加深居简出,深怕一不小心做点什么刺激了李弘冀那脆弱的神经,只是没想到,他什么都没做,似乎就已经被李弘冀盯上。

当他知道释青松出入东宫的时候,心中还想着这位大师还真是有点本事,当初他徒弟努力半天还弄了个不清不白才接近的他,转头释青松就轻松到了皇太子身边。

不过想想也是,释雪庭当时太过年轻,还长得太过漂亮,远不如释青松看上去像是得道高僧。

不过,李从嘉总觉得释青松摸到李弘冀身边应该是有问题。

很快,这个预感就成功应验。

李弘冀借口要请李从嘉吃饭,结果在席间他就忽然问道:“六郎手上的那支兵,如今在哪里?”

李从嘉略有些意外:“阿兄好好的怎么问起这个?”

李弘冀拿着酒杯垂眸说道:“如今李景遂已经权势全无,六郎也不必担心他会弹劾你,何必还让那支兵藏着掖着呢?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岂不是委屈了这些那些好儿郎?”

李从嘉苦笑:“我是真的不知道,如果知道当初我就不让他们走了,难不成我连护住那几千人的能力都没有?更何况他们刚刚还立下战功。”

李弘冀抬眸深深看着李从嘉问道:“若是没有你的允许,那么多人,岂能说走就走?”

李从嘉默默喝了口酒说道:“当时他们头领求到了我这里,阿兄也知道,我这人最是心软不过,田翁在我面前一哭,我还能如何?又不能给人前程,难道还要拦着吗?所以我只是让他们承诺不会去周国,便默许他们走了。”

李从嘉说的合情合理,而且也非常符合他的人设,可不知道为什么,李弘冀还是不太信,李从嘉兴趣缺缺跟他说了几句之后,就离开了东宫回到越王府。

他本来以为这件事情过去了,结果第二天就有人上表,旧事重提,说李从嘉故意放走四千士兵,此乃叛国。

这个帽子扣的真是够大的,李从嘉本来以为李景遂倒了,应该没人继续找他麻烦,可没想到居然还有人不知死活,只是……这人到底是谁指使的?如果没有人指使,一个小小御史,怎么可能又来招惹他?当初陈觉他们死的多惨,难道这人没看到吗?

就在李从嘉疑惑的时候,一个不速之客登门拜访。

来的是李景遂,李景遂在见到李从嘉之后便笑道:“你这日子,过得也不比我好多少。”

李从嘉抬了抬眼皮看了他一眼,然后懒洋洋说道:“皇叔今日怎么有心情来我这里?”

李景遂眼中充满了嘲弄:“六郎啊六郎,枉我以为你聪明,结果没想到到头来还是为人做嫁衣啊。”

李从嘉歪头看着他:“皇叔,有话直说吧,你不累我还累呢。”

李景遂喝了口茶说道:“你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你那个哥哥可是心机深沉之辈,之前跟你兄弟情深,现在当上了太子,就把你当眼中钉肉中刺了。”

李从嘉略有些意外:“我有什么值得他警惕的?”

这是他非常不明白的,人就算变也要有个过程吧?李弘冀当上皇太子之后就跟之前不一样了?东宫是风水有问题?还是说正如李景遂之前所说,李弘冀一直在一场。

李景遂放下茶杯,怜悯地看着他说道:“难道你到现在都不明白吗?一目重瞳,这样的异象在史上只有舜和项羽曾有过啊。”

李从嘉顿时一惊,忍不住摸了摸自己的左眼,那只眼睛的确是重瞳。

李景遂说完就走了,只留下李从嘉一个人坐在那里崩溃。

拥有着各种现代知识的李从嘉一直把重瞳当做一种病变,想当初还担心过自己会不会短命,哪里还能想到这个重瞳代表着异象呢?

这是什么?这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啊!

李从嘉摊在椅子上一脸生无可恋的模样吓坏了柳宜,柳宜小心翼翼问道:“大王?”

李从嘉有气无力说道:“柳宜啊,你说……我上书申请归藩怎么样?”

柳宜犹豫了一下才说道:“大王,您的封地……在吴越呢。”

是啊,他是越王,相当于他爹给他开了个空头支票!这么一想就更伤心了!

伤心归伤心,弹劾他的人,他还是要反击的,否则以后那些御史都把他当成经验值来刷怎么办?都过去的事情了还被翻出来,烦不烦?

结果还没等李从嘉写好反击的折子,就有更重要的事情打乱了朝堂,让大家的目光从他身上转移到了正在交战的边境――周国又陈兵边境!

李z这次是真的慌了,不慌也不行,之前战场距离江宁府好歹还有一段距离,和州滁州也都在南唐手上,总是能够拱卫江宁府的,然而之前朱元被弹劾,反叛一气呵成。

再加上李弘冀被调回来封为皇太子之后,因为身份贵重再没有让他领兵出战,曾经打下来的和州,滁州,舒州,蕲州又相继落入了周国手中,如今周国正陈兵在长江北岸,对江宁府虎视眈眈。

长江的确是天堑,也并不是无法逾越,陈后主陈叔宝的下场依旧历历在目,不由得李z不慌。

慌乱之后,南唐就开始商讨派谁出兵,这个时候李从嘉的名字又被提了出来――没办法,他算是南唐难得的将领了,之前南唐也有将领,但不是被气死就是叛逃,李弘冀是皇太子,不适合做这种危险事情,这么一看李从嘉就很合适了。

对此李从嘉十分不给面子地说道:“事到如今,想要保住江宁府并不容易,还是迁都吧。”

他这个提议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老臣激烈反对迁都,只有一个人支持了李从嘉,那就是枢密使唐镐。

到了这个时候,枢密使这个职位其实已经比三省所有官员的权利都大,而且也更得李z信任。

所以李z同意了迁都的提议,当然,最主要的是在祖宗基业和小命面前,李z果断选择小命。

于是,洪州升为南昌,变成南都,浩浩荡荡的迁都旅程就这么开始了。

李从嘉看着舆图,心中感慨自己距离释雪庭他们越来越远,结果万万没想到,他压根就没去成南昌!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