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复唐 > 210、chapter.210

210、chapter.210

“耶律贤脸很大啊。”李从嘉将国书往案几上一扔, 怒极反笑。

释雪庭不太明白这句话,但是并不妨碍他理解李从嘉的意思,他拿起来看之后说道:“耶律贤想要高丽?也不是不可以啊,我们打下来, 让他用同等的地盘换不就行了?燕云还有六个州在他们手上呢,再加上点别的地方, 唔, 真要换的话说不定他们的上京和东京都要给我们了。”

李从嘉没好气说道:“没看到人家怎么写的吗?直接就要啊,还一副施舍的语气, 怕我们远地不治, 老子用他担心啊?”

释雪庭仔细看了看之后说道:“我倒是觉得耶律贤只不过是来调侃你的, 他是真觉得大唐打不下高丽吧,这国书都没按照正是格式写!”

李从嘉凑过来看了看之后,发现还真是这样,刚刚只顾着生气了,都没仔细瞅格式,这样的国书完全可以当成没有看到!

李从嘉:mdzz!

释雪庭将国书放下说道:“不过远地不治的确是个问题, 我们跟高丽隔着海岸, 打下来之后治理只怕不是很容易。”

其实李从嘉也在发愁这件事情,如果是在内陆的话, 觉得实在是太远不好控制, 完全可以效仿兔朝形成自治区,但是高丽这个位置,形成自治区之后, 刚开始可能会因为实力不足没办法反抗,但是等他们缓过气来之后很容易造反啊。

李从嘉叹了口气:“要是能建一座大桥直通高丽就好了。”

释雪庭……释雪庭看着李从嘉的眼神仿佛在看神经病,毕竟这样的想法实在是太异想天开。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李从嘉还真不是异想天开,后世的时候跨海大桥算什么,海底隧道都有啊,能跑车的那种!

释雪庭说道:“实在不行,为了稳住契丹,就只能同意置换。”

“置换?”李从嘉撇嘴:“契丹那边的土地那么贫瘠,有什么好换的?”

虽然说高丽的土地也就那样,并不适合农业发展,但是那边靠海啊,那么多海鲜等着呢!

释雪庭说道:“问题就在于拿下了高丽之后,我们跟高丽之间隔着一个契丹,如果你是契丹可汗,你会不会觉得早晚有一天隔壁会打过来?”

这是自然的,无论是谁,跟自己的领土中间隔着一个,不是飘在外面的地盘被人家拿走,就是直接吞并了这个国家变成自己地盘。

李从嘉看着舆图说道:“换?你觉得换什么地方好?”

释雪庭手指在舆图上圈了一下说道:“这里就很好,外加上他们手上的燕云六州。”

李从嘉一看发现是鞑靼人所在的地方,几乎包含了整个阴山山脉,从面积上来说,比高丽还要大一点。

李从嘉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释雪庭的意思:“这里水草茂盛,到底确实个好地方,只不过契丹最好的草场几乎都在这里了,他们肯换吗?”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草原就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他根本,再加上燕云六州,这个条件……李从嘉总觉得有点困难。

释雪庭很淡定说道:“燕云六州是一定要拿回来的,剩下的地方都可以商量,你说的漫天要价,坐地还钱。”

李从嘉忍不住笑出声,这么烟火气的话从释雪庭嘴里说出来,反差可真大。

李从嘉在舆图上将地方勾出来之后就先放到了一边,这些都要等跟高丽的战争结束之后再说,现在说什么都为时过早。

而此时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都觉得十分无聊,在他们的印象中,海战还是敌我双方驾船,互相荡到对方船上进行砍杀,哪边能赢就看哪边的士兵足够勇武。

然而火器的出现直接改变了作战方式,或者说改变了大唐舰队的作战方式,这次出战,哪怕是大唐最小的福船都比高丽的最好的船要强,李弘冀和赵匡胤两个人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看管士兵不要烧杀掳掠,这都什么事儿!

赵匡胤看着外面高丽人被炮火轰的哭爹喊娘的情形不由得说道:“陛下之前还以我不熟悉海战为由不让我出征,这他娘的还需要熟悉?”

李弘冀面无表情说道:“来又有什么用?这样的情况怎么计算战功?”

现在大唐的战功是依照人头或者人耳来判定的,现在海战这种情况……一炮轰下去对面不是死了跑了就是失踪了,还特么的去哪里找人头啊!

赵匡胤嘿了一声说道:“我不管,来这一趟就站在大福船上看风景也实在是没意思,我去找条小船去见识一下高丽人。”

李弘冀看着赵匡胤转身而去的背影忍不住摇了摇头说道:“这个杀才。”

虽然吐槽,但是他也羡慕赵匡胤,毕竟赵匡胤只是副手,灵活性比较高,而他是主将就必须坐镇大福船,观察各个船只的动静。

只不过唯一有一点就是想要凭肉眼观察实在是不容易,幸好现在舰队不算很大,福船一共十来艘,如果按照李从嘉的想法以后要扩大舰队,那么要怎么管理这些船只?

李弘冀想到这一点转身就回去写了一封奏疏,让人坐上巡逻船交给岸上的官员让他们呈上去。

奏折发出去之后,李弘冀一想到自己在战争之中居然还有时间去写奏疏,还觉得文辞不优美改了一遍,不由得深深惆怅,这种战争真的没意思啊。

然而没意思规归没意思,他却知道这样的战争是己方士兵的福气,就减少伤亡率这一条就足够李从嘉被万世称颂。

被李弘冀认为会万世称颂的李从嘉在翻开他的奏疏之后忍不住说道:“这俩人是太闲了吧?一个跑到福船上去作威作福,另一个居然还在思考以后舰队的问题?”

释雪庭一边给他剥石榴一边说道:“这不是挺好的?证明他们是真的很顺利,没有瞒报。”

李从嘉嘿了一声,大唐从开国到现在,什么时候打仗有敢瞒报的?中途被发现的坟头草都很高了。

不过李弘冀说的的确很有道理,在茫茫大海上,船与船之间的距离是有规定的,人力战舰比轮船还好一点,如果是轮船距离就更要大一些。

想要主将观察到尾的话,李从嘉咬着笔杆想了想,要求大家势力堪比鹰眼好像也不合适,那只能……咦?

释雪庭正在检查下面情报信息的时候突然就听到一声巨响,一抬头就看到李从嘉蹭的站起来说道:“我怎么忘了这个呢?”

释雪庭被他吓了一跳,问道:“你手不疼吗?”

刚刚那声巨响就是李从嘉用力拍了一下案几,他刚刚是太激动,现在释雪庭问起来他才回过神,而后龇牙咧嘴的甩着手。

释雪庭一边帮他揉手一边问道:“你又想起什么了?”

李从嘉嘿嘿笑道:“望远镜啊。”

释雪庭惊讶说道:“望远镜?那是什么?”

李从嘉仔细想了半天之后才解释道:“就是你拿着那个东西,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千米之外,毫厘可见。”

李从嘉说完之后觉得好像有点夸张,但是后世的高精度望远镜的确是可以达到这个程度。

释雪庭第一反应也是不信,然而看着李从嘉的表情,他知道对方是认真的,只要是李从嘉认真的事情,那么这件事情很有可能会成功,就算再怎么匪夷所思,也是可能实现的。

释雪庭问道:“你说的那个什么望远镜是什么做的?”

李从嘉说道:“玻璃啊,哦,就是琉璃。”

释雪庭看了看李从嘉桌子上的琉璃镇纸说道:“这东西?”

李从嘉低头看了看,这才想到这年头的玻璃带着各种颜色气泡,根本不是透明的,自然也没办法做望远镜。

李从嘉想了想说道:“先弄个窑……吧,具体到时候再看。”

释雪庭十分无语,也就李从嘉才能这么随心所欲的想要弄个琉璃窑就弄了,毕竟琉璃这东西不是陶瓷,目前而言还是十分珍贵的东西,甚至整个大唐也没几个烧制琉璃的窑口。

释雪庭让人去找了半天居然都没有找到,当然也不完全是没找到,只是人家根本不卖!

李从嘉无奈之下只好说道:“那咱们自己来吧。”

释雪庭惊讶地看着李从嘉:“自己来?”

李从嘉摸着下巴说道:“应该也不是很难,走吧,去书院看一看。”

现在书院几乎就是整个大唐的高科技中心,甚至工部都已经比不上学院那边,只不过是学院那里许多技术都不成熟,李从嘉当时规定必须经过多次试验得出准确数据之后才能申请。

李从嘉去了学院晃了晃,发现学院根本没有人研究琉璃,他一瞬间就觉得学院还是比较瘸腿,这么重要的项目……好吧,在许多人眼里玻璃就是个奢侈品,对于工业什么的没什么用处,所以学院压根就没将这个放在重要位置。

回去之后,李从嘉就让释雪庭去找资料,他准备自己搞一个窑口,去烧制玻璃。

释雪庭忍不住问道:“你会吗?”

李从嘉认真想了想说:“我不会,但是我大概是知道怎么弄。”

最早的玻璃就是石英砂岩再加上天然苏打烧制出来的,只要石英砂岩里的二氧化硅纯度足够,就能烧制出比较透明的玻璃,如今大唐的玻璃制品都是各种各样的颜色,主要原因就是石英砂岩的品质不够好,而从国外传来的好只不过是人家那里的矿产适合。

其实中原也不是没有适合的地方,只不过是这些人没找到。

就李从嘉所知距离长安最近的神木地区就有品质不错的石英砂岩,当然这是要找专门的地貌,李从嘉当初的导师的一个朋友就是专门研究古代玻璃艺术品这个方向,只可惜那个时候他只是粗略了解了一下,不记得具体在哪里,只不过石英砂岩的地貌很特殊,只要有人知道就一定能够找到。

好在学院里对于地质的研究也开展了起来,还真有一个人知道石英砂岩,当然这时候这玩意还不叫这个名字,大家只称呼它为砂岩。

李从嘉拜托此人去寻找高品质的石英砂岩之后,释雪庭问道:“你确定那里有?”

李从嘉回过神来知道自己又暴露了,只好说道:“那里很大可能性会有,但是不是真的有我也不太确定,雪庭,我脑子里知道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一般时候想不起来,只有在用到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至于为什么会知道这些,我现在还不能说。”

释雪庭见他说的认真,便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我知道,你别想太多,我没有介意,就如同大家所说你是真龙天子,自然与众不同。”

李从嘉嘴角一抽,很想说他的情况跟老天爷没有半点关系,然而如果真的这样说了,他还要想办法继续解释,索性最后干脆就默认,反正让释雪庭认为他神神叨叨的也好,这样将来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说出自己来历的时候,也能最大程度的减少释雪庭对他的……恐惧?

释雪庭不想在这方面多说,转移话题问道:“我觉得还是先做最坏的打算,如果他们没找到,你要怎么办?”

李从嘉干脆说道:“找不到就用沙子好了。”

释雪庭有些意外:“沙子?”

李从嘉点头说道:“对,用沙子也能烧制出来,只是效果不怎么样,品质不好而已,不过也能凑活用。”

既然有替代品,释雪庭也就不怎么着急,实际上就算是李从嘉也不着急。

望远镜是个好东西,但是这玩意必须让朝廷管控起来,其实这件事情应该让工部去做,只是前唐时期的工部是个比较清闲的部门,而到了李从嘉这里,工部绝对是最繁忙的部门没有之一,每天都要忙活着研究各种新武器,新的农具。

还要让他们承担李从嘉时不时的突发奇想?李从嘉真怕这些技术宅会过劳死!

当然最主要的是如果让工部去研究琉璃制品的话,这些人可能不会了解琉璃有多大的用处,万一误会李从嘉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变的奢靡无度就坏了,这个锅他不打算背。

所以李从嘉打算先由自己搞出玻璃来之后,然后再将剩下的研究工作交给工部,工部自然会跟学院合作,这一点李从嘉一点都不担心。

在李从嘉满世界找石英砂岩的时候,李弘冀和赵匡胤终于顺利登岛,他们是从全州登陆,在船上憋屈了很久的步兵们上了岛就打了鸡血一样涌向高丽的东京。

只不过这些士兵在海上漂泊的时间过长,一时半会还没有找回状态,一个一个恨不得走路都晃悠,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感觉自己好像还飘在海上一样。

李从嘉知道之后恍然想到他们之前总觉得水军缺点什么,却一直想不起来,现在才知道缺的是陆战队啊!

很多时候海战的最终目的就是登陆,而登陆之后水军掌握的那些作战方式很可能不能使用,这个时候就必须派出陆战队,如果陆战队的实力上不去,也相应的拖低整体实力。

李从嘉之前一直忘记建设这么一支军队,现在也可以提上日程了,实际上水军陆战队要求也挺严格的,因为要随舰队出征,只是在打海战的时候用不到他们,所以他们也同样要接受在海上生存的训练。

这件事他转手就交给了朱元,朱元也算是大唐的元老级人物,只是因为他只会打仗,所以在中原战乱平息之后逐渐变的边缘化,这次出征高丽,他就十分遗憾自己不会带水军,不能打水战,现在李从嘉决定让他去训练一支陆战队出来。

虽然目前来说需要从海上征服的只有高丽一个国家,然而李从嘉的目光从来不仅仅局限于亚欧大陆,毕竟这个地球上陆地还有那么多,海洋还那么大,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要跟亚欧大陆以外的人打交道,学过近代史的学生都知道闭关锁国的痛,而李从嘉自然要想办法走出去。

更何况现在别的大陆国家可能还很弱小,不趁着这个时候打劫还要等到什么时候?

朱元兴高采烈的接了这个任务,决定自己也去训练一下海战,毕竟学到老活到老。

李从嘉对于朱元的精神头十分佩服,毕竟他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多精力搞这些,好像每天的政务都已经消耗掉了他大部分的精力。

李弘冀和赵匡胤会彻底占领高丽,李从嘉从来没有怀疑过,可他也没想到这两个人居然用了这么短的时间就做到了。

从登陆到占领全岛一共用了……两个月?

李从嘉看到捷报的时候都怀疑自己的眼睛出了问题,他转头看着释雪庭问道:“这是高丽人都没有抵抗吗?连王昭都抓到了,他们动作怎么这么迅速的?”

释雪庭轻笑道:“高丽人还真是没怎么抵抗。”

“嗯?”李从嘉有些疑惑,这份捷报之中只是告诉朝廷他们打了胜仗,至于具体过程还要等李弘冀和赵匡胤的奏疏才可以,不过有释雪庭在,李从嘉总是能更早一些知道内情。

释雪庭说道:“他们两个在海上打的太野蛮了,高丽的战船几乎没有留下几艘,高丽人引以为傲的海上防线不曾拦截住他们,所以在他们登岛的时候,所有贵族平民都在逃跑,甚至包括士兵。”

李从嘉:……

这意思是说高丽人都被吓破胆了?只是……李从嘉想不明白,不抵抗是死,抵抗也是死,这样的话为什么不努力抵抗一样,说不定还能发生奇迹呢?

当然这也就是大唐赢了他才会这么想,如果高丽真的拼死抵抗,他大概又要生气高丽让大唐损失太多士兵,现在这样也挺好。

释雪庭很了解李从嘉的想法便说道:“那些高丽人很多都直接逃到了契丹,契丹应该是会收留他们的,所以他们也未必没有出路。”

哦,对,李从嘉这才反应过来,他忘记契丹这个国家了。

想到契丹,他就想到之前释雪庭说的换地,不由得立刻让春生将内阁辅臣和六部尚书请到宣政殿,他要开会!

内阁辅臣已经收到了战胜的消息,对此他们也十分欣慰,哪怕他们现在不主张随意起战事,却也知道军队越是强悍,国家就越是安稳,尤其是这强悍的军队被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的时候,只要皇帝不是昏君,这个国家繁荣昌盛就留指日可待。

李从嘉坐下之后说了一下释雪庭之前的观点,当然他也不可能直接说这是释雪庭想到的,既然他也同意了释雪庭的想法,就直接说成了是自己的观点。

对此赵普这个比另外三位老臣多了一点平民生活经验的次辅就立刻问道:“羊毛布有进展了?”

李从嘉笑着点了点头,别说,公输老头是真的厉害,他改进了一下契丹那边过来的织布机,现在居然能够织出毛呢,就李从嘉看来,那个毛呢质量比得上后世的华达呢!

李从嘉让人将毛呢织物拿过来一片,给众人传递看了一下之后,所有人几乎都第一时间发现这玩意手感柔软,保暖性能也不错。

对此范质就说了一个字:换!

冲着羊毛也要换,尤其是还能将燕云六州换回来,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契丹并不会同意。

李从嘉直接让下面人写了一封国书给耶律贤,并且也做好了被拒绝的准备,结果没想到耶律贤除了不想将燕云六州还回来之外,对于阴山那一片地方居然一点都不反对的愿意换给大唐!

李从嘉:总觉得哪里有问题。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