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军旗飘扬 > 第四章 读军校的机会

第四章 读军校的机会

回到家后,路十二第一时间复述从男爵大人那里听来的少年军校考试信息。

捎带几本女校作业回来的路远自动屏蔽帝国又战败了这新闻,他对这个神似前世大清,但是又挂着大英名头的国家没有多少认同感,也认为战败这事情,跟前世的国足一样,输习惯了就好。

让路远更有兴趣的是少年军校。拼爹路远是没有机会了,但是比学习,虽然他并不是学霸,但是面对大英帝国的土著,他还是没在怕的。至于读的是军校,路远暂时也顾不着了,面对因为长期营养不良个头还没男爵女儿高的事实,还是先考虑怎么茁壮成长更现实。再说哪个少男没有从军梦,没想过当个将军,指点江山纵横沙场。

路远有些激动,觉得父亲大人多年的效忠终究还是值得的,自己莫名其妙给范男爵磕的头也没吃亏,对男爵大人颇为感激。

一个小时以后,将范家大小姐课后作业写完的路远改主意了。小伙子这些日子的经历比他此前十七年加起来还要精彩,更能锻炼人。他仔细推敲回味今天拜见曾男爵之后的种种细节,心烦意乱之余,也琢磨出来一点其他味道。

路远知道男爵大人确实给了他一个十分珍贵的机会,让自己能够与一帮占据帝国最好资源的贵族子弟以及他们的门生附庸站在同一起跑线,有机会凭借真正的实力去博取上升渠道。如今欠下的人情,恐怕路远以后在军界走的再远,都不一定有机会能够还上。

不过一码归一码,对于路远的前途,男爵大人是否尽心尽力,这倒也不一定。

父亲路十二跟范男爵提过路远即将失学的困境,范有则如果真的有心想帮助路远,不会想不到路远在没有完成新学全部课程的前提下,还能否顺利通过少年军校的考试。也不会窘困到在定海县的新学停办后,连几个新学老师都聘请不起,让路远继续学业。

虽然范有则没有提到过军校考试会考哪些内容,但是既然他专门问过路远旧学和新学的成绩,那么这两项肯定就是考试范围。

路远觉得他可能只是男爵大人随手布下的一步棋。

范男爵家的大公子范子昂就是定海县远近闻名的神童,范有则完全可以推荐他自己的儿子去参加考试。之所以捎带上路远,恐怕也是为了他自己,也为了范家多占一个名额。

如果路远和范子昂都能够顺利通过范家自己组织的内部预备考试,那么路远的推荐函自然是由范有则出,但是范子昂的推荐函同样可以由范家其他的贵族成员出,毕竟不是每个贵族家都有那么争气的子孙和刚好需要推荐的门客附庸。

如果路远和范子昂只有一个通过,范有则同样也不会吃亏。甚至范有则假装看不出路远即将失学的情况,恐怕也有着给路远的考试增加难度,避免出现主家孩子没有通过考试而附庸家的孩子考上了这尴尬的局面。

有些愣头青的路远事后冷汗不止,知道自己还是小瞧了天下的英雄。不愧是能从柳郡农乱中脱颖而出的大人物,即便这样的人物大英帝国还有很多。

当年的柳郡农乱,虽然朝野如今提起来轻描淡写,好像随意就镇压下去,但是作为亲历者的儿子,路远知道当年这些饥肠辘辘一无所有的泥腿子匆匆建立的农军有多么强悍。他们曾经掌握帝国一半还多的膏腴之地,差点就攻破了京畿防线,攻入帝都改朝换代。能镇压这些猛人的,肯定也不是泛泛之辈,盛名之下无虚士啊!

在父亲大人的恳求下,范男爵给他一条很难走的路,剩下的事情就是如何沿着这条充满荆棘的捷径走下去了。

旧学主要是学习圣人之言以及国朝千年来其他大学问家对圣人之言的注解,还有格式严谨的策论和诗文。路远有信心通过死记硬背和一点点套路来掌握旧学,问题是新学。格物、天文地理路远已经学过的还好,未学习的部分仅仅凭借自学还是有一些难度的,尤其是一些不在书本上或者需要老师讲解剖析的知识,毕竟这是一个大英帝国屹立东方的位面。

“如果能够再坚持半年就好了。”路远叹了一口气。

在帝都的政治中心,也有人同样在苦恼。

大英帝国从来都是一个陆权强国,然而它的政治中心却在帝都的旗舰街,一条以海军起名,只有七间大官邸的街道上。

旗舰街一号以前是帝国掌玺大臣,现在的帝国首相,也就是民间俗称的中堂大人官邸。作为帝国首相,东郡大公曹泽云自然知道旗舰街取名的由来,但是他却没有心情琢磨这些,而是眉头紧锁思索与东岸人的战争如何才能体面的结束。

最新的消息是东岸水陆师一齐突袭辽南港,水师封锁海上航道,陆师登陆包抄。尽管东郡兵水陆师残郡奋力抵抗,但是很快就失守了。曹某人苦心孤诣打造的东方第一军事重镇沦陷,北海水师除了一艘曙光号辅助船,其他军舰全军覆灭——水师总统制定怀远见突围无望,为避免水师的军舰被东岸国俘虏,下令所有军舰坐沉后,随后在自己的办公室吞枪自尽。

丢失辽南屏障,东岸国陆军很快就能打进京畿地区,拦在东岸陆军面前仅有一个山海城和一万名士气低落的辽郡兵。丢了北海水师,东岸水师也可以肆意封锁帝国北方海岸线,甚至可以协助东岸陆军绕过山海城,直接登陆京畿的海滨。

一力促成战事的小皇帝据说昨天在他的威敏宫差点哭死过去,还做了一首“有此日漫辉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的十四言诗。暗中指使保守党党魁、内阁财政大臣李星海截留两百多万金镑海军经费,假借在圣白金宫的昆明湖训练海军,实际用于修园子的老佛爷也躲在圣白金宫闭门不出,完善编练新军和创办少年军校的计划。

以军功起家的帝国中堂大人曹泽云恨不得一巴掌挥过去,将那对昏庸的母子拍死。但曹泽云是个忠臣,虽有私心将他曹家打造成为帝国第一家族,但却没有背叛帝国贵族履行了一千多年的《中土协议》,推翻皇室的勇气。

帝国上下皆知曹泽云的老师,前中堂大人、中郡大公范应铭在镇压柳郡农乱后,主动辞去中堂职位,将帝国朝政托付给了他。实际上,仅有寥寥数人知道范应铭是被动退下去的。

与柳郡农乱差不多时间,洋人挑起东南之乱,覆灭南海水师,沿着帝国海岸线一路北上打到帝国京畿地区。比起割地赔款的屈辱,更加害怕皇家统治被颠覆的皇室私下遣人与洋人议和,签订那丧权辱国的《帝都协议》,还准备将这口黑锅算在当时的中堂范应铭头上。

幸得参与谈判的翻译官提前告密,范应铭这才提前有了准备急流勇退,让皇室不得不自己站出来,自吞苦果。也正是为了避免皇室的报复,范应铭随后主动要求、积极配合皇室裁军,这才躲过一劫。

由于皇族昏庸无能的表现,让帝国中央威信尽失,掌握兵权的地方大公逐渐尾大不掉。他曹泽云也正是凭借当时在几个地方大公中最雄厚的兵力,再加上他老师的扶持成为新任工党党魁,让内忧外患的皇族不得不加以倚重,这才顺利进入中枢成为首相大人,组阁执掌朝堂。

如今有小道消息传来,记吃不记打的皇室又偷偷遣人与东岸人议和。世人皆道曹泽云范中堂就是个裱糊匠,没有破釜沉舟的勇气,就只能在这个漏雨的破屋子拼命的裱糊,对国家小修小补稀里糊涂度日。但是这不代表曹泽云会走上他老师的老路,为皇室扛黑锅。

“为了皇室的脸面,我东郡子弟死伤无数。如果宫里的两位还留些体面,老夫也安心站好最后一班岗。”作为工党党魁的范泽云知道自己肯定是要下台的,但是绝对不会替皇家背负历史骂名:“否则,老夫不介意恶心你们一把!”

就在帝国中堂大人曹泽云思考后路的时候,北海水师全军覆灭的消息传遍全国,曹中堂和工党顿时成为国人的众矢之的。

大英帝国的子民是天底下最奇怪的人,他们一方面漠视政治,觉得那是贵族老爷们的事情,只要恣议局还在,就轮不到他们操心,甚至认为那些暴发户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想方设法钻营加入恣议局。另一方面又吃着黑面包土豆泥操着旗舰街的心,人人都是街头政治家,在街头巷尾八卦的时候觉得自己比帝国中堂大人掌握的机密还要多,说起朝政头头是道。

就比如眼下定海县冷冷清清的码头,寻不到短工的几个汉子就这一些便宜的吃食,又凑到了一起吹牛。

路十二就是其中一员,与隔壁老田为了此次英东战争谁是赢家谁是输家吵的面红耳赤。

“这次战败,最大的输家自然就是曹中堂了。咱们曹大公自柳郡农乱起家,有范大公的悉心教导,有我们东郡人的支持,前半生顺风顺水地搬进了旗舰街那一号官邸。作为工党魁首,掌握内阁组阁之权,朝廷中央一半以上的官员都是他的亲朋故友以及徒子徒孙,东郡兵的陆师在全国各处军事重地驻守,水师被誉为全球第五,镇守帝国北方,享受国防军的待遇。皇室没办法压制曹大公的势力继续扩大,只能推出文坛大佬李星海伯爵作为保守党党魁,拉拢一般子读书读傻了的老学究与他对抗。如今英日战败,曹中堂最大的依仗——东郡兵元气大伤,坚持推动的洋务又被证明毫无用处,曹中堂怕是去职已定,应当是最大的输家!”

隔壁老田蹲在码头的石阶上意气风发指点江山。

“至于赢家嘛,肯定是东岸人。百年战争时期,咱们还将宇宙国和东岸国按在地上锤,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一战,东岸人怕是要起势了,往后咱们大英帝国日子要不好过了!”

“要我说,皇室才是最大的输家。即便曹大公输了,只要他东郡兵还在,东郡民心还向着曹大公,即便曹大公去职,他依然还是东郡王。如今帝国上下都在指责曹大公和工党,但是谁都知道曹大公只是一个裱糊匠,给皇室擦屁股的,朝堂上最终做主的还是皇家。等他们回过味来,这指责声还是会落到皇室身上。我估计英东战争后,皇室应该是连最后一点制约地方的威信都没有了!”

路十二反唇相讥:

“至于赢家吗,除了东岸人算是赢家,还有范、谭、张这三位地方大公。柳郡农乱之后,三位大公原先的嫡系军队已经被裁撤大半,如今为了备战英东战争,又匆忙重新武装起来。三位大公要地盘有地盘,要经费有经费,一旦重新掌握了军权,再要收回去肯定是不可能的。再加上东郡的曹公,皇室除了能控制京畿、云郡、蒙郡以及间接掌控的辽郡,相对富裕和人口潜力较大的四郡已经完全被四位大公掌握,未必不能压制皇家!”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