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军旗飘扬 > 第十八章 海镜报与漂流记

第十八章 海镜报与漂流记

近一段时间,海军科的学员们,或者说全军校的学员们都是痛并快乐着的。

快乐的是学员们齐心协力,以弱冠年纪深刻了影响了帝国军史。作为奖励,他们得到了一块自留地——可以在《海镜报》上发表文章各抒己见放飞自我。

是的,就连陆军科的学员们也是这么做的。他们隔三差五就要写点不知所谓的东西给《海镜报》投稿,还撒泼必须要刊登。

什么,你说这是海军报,陆军不给投稿。你睁大眼睛瞧好了,这是海镜报,皇上给的名字!再说《奏请重建海军补充折》,他们也是出了大力气的。

快乐确实快乐了,痛苦的地方也不是没有,学员们的空余时间被极度压缩了,尤其路远、苗启坤等几个接触过海外事务的同学还要兼职《海镜报》的副主编,更是忙的脚不着地。

第一学年,海军科学员要每天花一到两个小时出军操,然后还要学习军制学、军术学、天文(气象)、地理、文书、测绘制图、新算学、利文,合计两门主课,六门辅课。

比起陆军科,这些课程海军科更需要花心思,就比如天文课,测绘制图课,陆军兄弟总归是在陆地上跑的,最多也就是迷路而已。而海军驾驶这钢铁巨兽,一旦搞错了气象冲进风暴地带,或者搞错了航线杀入浅水区,动辄就是船毁人亡。还有洋文科,陆军科学习普文还可以偷懒,但是他们这辈子接触到普国人的机会很少,没有交流的机会。而海军科学习利文,那就相当重要了,接过日不落帝国霸主基业的利国现在是不折不扣的海上霸主,海上航行的信号语、航行规则、交战法则用的都是利文。

课程不能落下,《海镜报》也得办好,毕竟是在皇室和军部挂了号的面子工程,更何况这个想法根本就是海军科自己提出来的。

少年军校就有自己的印刷室,严重总办没敢由着海军未来的种子胡搞乱搞,领了社长和总编两个职,拨了一批经费,批了两间办公室,让海军科自己摸索着办。只有一条——刊发之前必须要由他来审核。

海军科学员们文笔好的,纷纷给自己挂上了编辑的职务,文笔差的,也搞了个采风员的名头。副主编、编辑和采风员们开了一天的会,定下来《海镜报》每三天发行一期,合计一张大纸四个版面。

很可惜,《海镜报》看着人才济济,就是没有人能写出符合要求的稿子。

这年代,人们对于报纸的认知还仅限于宣传政府指令文书的朝廷邸报,主要传播广告以及商业信息的商报,还有攻击诋毁政敌的大字报。

虽然路远再三强调《海镜报》的主旨与其他报纸不同,主要宣传海洋文化,能够吸引国民关心海洋,扩大海军在朝野的影响力即可。他甚至找来了仅仅在租借地少量发行的洋人报纸供学员们参照,然而第一期收上的稿件仍惨不忍睹。

定好的发行日期已经到了,路远只能捏着鼻子将创刊号发了出去,愤慨这么有纪念意义的创刊号被这帮没脑子的鸟人毁掉了。

果然,第一期《海镜报》在京畿地区发行了一千份,售价一金分,结果除了海军部自己,其他购买者寥寥无几,还被朝中大佬们好一通嘲笑,说说这些学生眼高手低,只会说不能做。

其实第一期《海镜报》质量并不差。都知道要打好当头炮,学员们也用心写了不少关于海军建设、水师内部趣事的稿子。但是在路远看来,这样办报与在海军协会内部发行的刊物根本没有区别,绝大部分人是看不懂的,哪里能够将报纸卖出去。

路远知道该是自己亲自上阵文抄的时候了。他战略性的放弃了今天晚上的夜课——军制学骑科编成。这可能是海军科学员以后唯一用不上的子课程,毕竟就算要组建海军陆战队,多半也是由步炮工三兵种组成。

第一个版面是海洋文化,路远很认真的考虑了一下,在他还能叫出名字的同窗中谁的武力值最低,然后在稿纸上写下《张兆旭海上漂流记》。

该死的,鲁滨逊是怎么漂的来着?

上一次看《鲁滨逊漂流记》还是在初一的阅读课上,主要内容已经忘了差不多了。

还是瞎编吧,殖民时期帝国京畿有一文艺青年张兆旭,搭乘运茶船到从岛大陆十三县探望开拓种植园的父母,结果遭遇海浪,被冲到无人的冰火岛,开局只有一个人……恩,没有狗,只有一把刀,一个烟斗,一小匣子茶叶。

好不容易编到张兆旭将搁浅在岛边的运茶船上残留的物资全部搬回到岛上,精疲力竭的路远果断断章留悬念,然后准备下一个版面的内容。

第二版面主要是介绍海外趣闻,路远在图书馆好一通翻找,终于在史书上找到不少往失踪运金船的名称和时间。

日不落帝国时期,帝国有许多返于本土与殖民地的运金船,由于当时船只结构简单,航海技术手段粗糙,所以尽管这些运金船集体出航,一路上还有水师护送,但每次航程都会有几艘运金船因为风暴沉默失踪。

路远随便找了艘船,参照前世《金银岛》的情节,编了一个关于运金船意外迷航,最后被海盗掠夺埋藏的故事,然后又炮制出一个路人甲,以其他人的名义发布悬赏令,重金征集宝藏线索,无论是日记、航海图或者家族传说都可以。

左匡生看着路远定下来的第二版头条,摸了摸自己光溜溜的脑袋,疑惑道:“有这么回事吗?”

“废话,肯定没有啊。”路远揉着自己的脑袋,恨铁不成钢地解释道:“我这故事里,运金船的名字、失踪时间都是真的,当年的航道上也确实有金银岛的名字,这足以让民间疯狂讨论了。还记得《海军报》创办的目的么,只要让大家关心海洋,觉得大海里有数不尽的财富,这报纸就算办成功了!”

能够进入少年军校的,没几个庸人。

第三版面主要是介绍海外各国风土人情。在路远的指点下,左匡生借到了当年严重大人在利国留学和普国考察接舰时候的日记本,在第三版面炮制了一篇《西游记》,以一个船员视角身份开始介绍利国的奇闻趣事。

《海镜报》第二期一发行就引发轰动,一时间京畿纸贵,发行的一千份报纸被抢夺一空,以至于负责报纸销售的邮驿大臣派事务官,嗷嗷叫着冲到了京西开平,一边私下打听金银岛宝藏的真伪,一边要求加印报纸,先来个五万份再说。

作为维新的成果之一,新办的报纸可以通过帝国邮驿系统发行,由各地邮驿官员负责运送和售卖。第二期《海镜报》三日内先后加印了三次,以至于中郡、东郡、蒙郡和辽郡哪怕下等小县都有贵族老爷和商人在喝下午茶的时候顺手翻看《海镜报》。

很快,帝国到处都有人在讨论海上宝藏传说。帝国殖民时期确实有无数运金船失踪,随便查一下官方文献就能找到,许多人信以为真。无数船运公司的股东纷纷交代船长注意寻找金银岛宝藏,更有胆子大的年轻人已经带上祖传的前装步枪、刀剑或者小左轮,往金银岛海域奔去。

《张兆旭海上漂流记》也引发追捧。这年代帝国文学艺术还比较匮乏,市面上流传的小说大多还是神话故事、历史演绎或者春闱秘事。这还是帝国人第一次看到文字描述出来的,如此瑰丽的海上奇遇。

对于大海的新鲜感,还有孤身流落荒岛的代入感,让帝国人深深的被这个故事吸引住了。

《张兆旭海上漂流记》在主角整理好搁浅船只所有物资之后戛然而止。如今帝国人还叫不出断章狗这新奇的话,不过那郁闷的心情也差不多了,无数人一边痛骂这篇小说的作者路远文笔太差,对海外趣事描写太多,文字太水,一边嗷嗷叫的要求尽快发行《海镜报》,想看后面的情节。

爷有钱,爷买你的报纸不行吗?

该死的,那岛上可有其他人,可有恐怖异兽?独自一人,那破岛又不在主航线上,张兆旭这孩子可怎么活下去?

张兆旭也出了名,陆军科不少傻子专门到无畏楼这边堵门,问张兆旭是不是真的在海上漂流过。气得张兆旭连续好几天都用幽怨的眼神顶着路远,请他务必尽快弄死这破书的主角。

自此以后,《海镜报》还真的就上了正轨,通过朝廷的邮驿系统发行天下,也继大航海时代之后,再一次在帝国掀起了一股海洋热。

凭借这股东风,全国各处造船厂、修船厂的生意都好了不少,船主们也发现水手比往常容易招了,海军部的大臣们说话也硬了不少,尤其知道小皇帝和咨议局里的贵族老爷们也是《海镜报》忠实读者之后,硬是从财政大臣那里多抠出来一笔修造军港码头仓储的军费。

由路远撰写的《张兆旭海上漂流记》一共连载了二十多期,一直到这学期少年军校放假。

转眼间就快到了895年的新年,为了回家过年,路远果断大纲遁结束了漂流记,将接档的故事交给不回家的同窗。

帝国本土太大了,许多老家位于山郡、原郡和柳郡的同窗就没有回家,选择留守学校。路远草草写出了《海底两万里》的大纲,让舍友孙字卿按照大纲撰写。

路远则决定暂时封笔——实在是被读者骂怕了,每天都要收到好多痛骂他文笔太差,文字太水,只知道凑字数的书信。

于是这个冬天,帝国人结束了新奇的海上漂流之旅后,又开始了海底旅行。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