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外婆的传说 > 序言

序言

《外婆的故事》这本书,和正在发表的《雪映红梅》一样,都是我从小听到大的前辈们传说下来的故事。

记得小时候,我们生产队有十六户人家,八十来个人口,全都住在一个整体的小山村里。每当六月天来临,房间里热得象坐在蒸笼里一样的时候,全队的人便不约而同地搬着竹床,来到处于一个很大的、被房屋围起来的大大的晒谷坪中承凉。大家坐在一起,一边享受着夜晚的清凉,一边谈论些陈古十八年的尘封往事。

在那个时候,大大小小几十来口人坐在一起,谈资和笑料一般不会尽然相同。一般都是按照各自的爱好,自动分出了群落。有的唱歌,有的讲传,有的谈论一些邻居间发生的事情。

二十岁右左的人喜欢吹拉弹唱,喜欢接收新生事物。重要的是,他们又有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于是,便利用手边的自然条件,做一些简单的乐器之类。让我最有印象的是他们几个十七八岁的男孩,为了做二胡,通过队长同意,砍了一根老楠竹。几个人又合伙,通过几天地寻找,在老屋的墙根逢隙里,找到了一条很大的蛇。他们合力将蛇皮剐了,贴在平整的大木板上将它凉干,又去找齐各种用材,自己动手,竟然做出了几把二胡。从那以后,小小的村落,便经常能听到那种悠扬的琴声了。

那时候的我还很小,虽然对大孩子们干的那些事极为羡慕,但是他们不带着我玩,理所当然的就只有羡慕的份儿了。

坐到一起的女人们,总爱聊些家长里短,婆婆媳妇亲戚之间的事情。谁家嫁女了,谁家又生孩子了,谁家的媳妇孝顺,谁家媳能干等等。小孩子们对这些事情不感兴趣。只有那些上了些年纪,又在外面有了些见识的人,他们所带来的故事,便成了像我这样,既无动手能力,又无生活故事的人的精神家园。

那一辈的农村人,年纪大一点的几乎都不识字,最多就是解放初期读过几个月夜校。我外婆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人物。外婆两岁丧母,七岁丧父,是哥嫂将她养大。因为家里穷,加上农村对读书不重视,记忆力超群的外婆便没有读过书。可是,她对所经历过的事情,几乎是过目不忘。一条冲里几个生产队几百人的生日,她能记得清清楚楚。凡是传到她耳朵里的故事,便象是存入了一台现代电脑一样,随时可以拿出来给人解闷。我的童年,跟随外婆在一起的日子很多,听她讲故事比听老师讲课更加认真,也更有兴趣。不过,我似乎没听完她脑海里珍藏着的所有故事。因为,在我听来,她给我讲的故事从来没有重复过。特别是关于一些妖魔鬼怪的故事,更是想象力丰富,内容编得离奇且又富于童话情趣。

那一辈的老人们,有各种才艺的也很多。我们上边村里有个人很会打“哇喔”。插田打禾的时候,他一边劳动,一边打着“哇喔”。那声音,不但好听,还富有很好的传播力,上下几条冲都能听到他高吭而婉转的声音。

还有一位会唱歌的老奶奶,她唱歌不但声音好,而且能随人物,随风景,随时随地现编歌词。她虽然没读过书,却显示出了她天生的才能。

对于年纪轻一点的、小学五年级以上的人,基本都走出农村,进工厂,进企业,或远去当兵。留在农村的、读完了五年级就基本是最高学历了。因此,长篇大论的巨著是不可能讲完全的。只有那些民间小故事,成了他们的口口传说。

长大以后的我,曾经有过一个愿望,想将藏于外婆脑海里的故事,用录音机把它录下来。可是,因为自己拖拖拉拉的性格,外婆去世了,我的计划还一直停留在一种想法里。现在想起来,我对不起的不仅仅是外婆,还有中国特定时期的民间文化。

随着我的年龄增长,对儿童时代接触过的那些故事,越来越有所想法。通过慢慢地回忆,曾经故事里的妖魔鬼怪,人妖情愫,也越来越多地呈现于我的脑海里。我在想,我不能再让那些故事流失于民间,流失于历史长河中。

《外婆的故事》这本书。我原本只写第一部《人妖情愫》作为全书。但是现在,我要以男女主人公为载体,以他们作为书中主线,把这本书写成民间故事丛书。真心希望读者能给予支持,给予我写下去的动力。潇潇洒洒,辛辛苦苦写书,如果没有人欣赏,那是一本失败的书。既然是失败的书,也就没有必要写下去。因此我真心希望,这部书书能有读者,能有完美的结局。

PS:读者,你好!这是一本新书,谢谢你能点进来。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