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王爷,莫冲动 > 第112章 血案已结

第112章 血案已结

秋风道长很不甘愿的,他不甘愿就这样子出去。因为以这样的方式出去,以后“秋风道长”这个名头就再也不能用了。

无人再会给他礼遇,将他当活佛一样的贡起来。

不过,这是师父的命令,他也没有办法。秋风道长从牢里钻出来:“师妹,我的血虫还没寻回。”

蒙面人转身先走:“你和血虫有伺主的联系,只要你还活着,血虫总有一天会回到你身边。”

血虫与伺主一旦建立了伺养关系,只要伺主活着,养物就能从伺主的身上汲取最低的能量供给,并一点一点的积聚力量,总有破牢而出的机会。所以,师父他老人家才会派她来劫狱,就是为了血虫。

两人一前一后的走出大牢,刚踏出门外,蒙面人忽然感到一股危机扑面而来。

来不及招呼后面的人,蒙面人往前一个翻滚滚了出去,那股杀气就直直的冲往她身后的秋风道长。

长剑没入,只见秋风道长瞪着一双大大的眼睛望着面前的身影,嘴巴大张着,一缕鲜血涌出。

一剑穿心,他来不及多说一句遗言,便被遥王刺死在了牢门外。

遥王将长剑抽出,再回头时,黑衣人已经没影了。

只要是落入他手里的,就没有活着出去的机会。寒王爷受人协迫不好再对秋风道长用刑审问,但遥王却是另一派的作风。

招他者,必亡!

无论是谁。

战神的权威,是不容置疑的。

在秋风道长死的同时,远在夏府落叶院里的夏奉初感觉到了异常,取出小方盒打开一看,里面的血虫不再摆动了,呈现出死一般的寂静。

朝堂之上,因为秋风道长突然死在了牢狱外,这便又引起了众大臣的一番口水之争。

“皇上,遥王承诺在半月内破案,虽然他三天之内便提交了嫌疑人,可是这嫌疑人还没有认罪,案子也还没水落石出,如今嫌疑人却死在牢门外,这如何能定性为破案了呢?”一位大臣说道。

“皇上,为臣认同周大人的说法。况且,秋风道长数年前曾获得皇上嘉誉,可见是一位有品德道行的道士,怎么会突然成为京城血案的凶犯呢?这其中可得好好的深议。”又一位大臣站出位列说道。

有了这两位大臣带头,其他持反对意见的朝臣们都纷纷点头,表示皇上绝不能听从一人之言,他说破案了就破案了,证据呢?

皇上听了各方言论,纷纷扰扰,略感头疼。于是便往左边站着的人看过去:“丞相,你有何高见吗?”

杨丞相板着一张脸站了许久,这朝堂上说话的人虽然大部分是他的党派,但对于这件事,他从未向他们下过任何指示。

于是,他说:“皇上,臣一时之间还没有什么高见。”

能把血案之事破了,是一件皆大欢喜,晋天同庆的事情。虽然不想见到遥王得势,但是这血案再拖下去,对皇后党来说也没有什么好处。毕竟那些案子是谁做的,杨丞相心中没数。对方是以什么标准来选择加害对像的,杨丞相同样心中没数。

在此情形下,其实杨丞相就和众多的百姓一样是“可能成为下一个受害者”的。对方穷人也杀富人也杀,而且这一次还杀到了宋将军府上,指不定哪天也会悄悄来到丞相府中呢。

树大招风,他找不到什么理由能确保自己不会遭受祸害。

所以,在这一事件中,杨丞相并不想对遥王爷加以阻扰。只不过他的手下们,都是习惯性的看不顺眼除阳王以外的其他王爷崛起罢了。

皇上见杨丞相不发表意见,便转头又问站在右边的盛太师。“那太师有何高见吗?”

盛太师这会儿张了张睁着的眼睛,仿佛刚刚被皇上叫醒了一样:“皇上,臣认为,血案导致京城百姓人心惶惶,最大的恐惧在于不知道下一个受害人家是谁。”

“若是遥王能保证不会再出现下一个受害人,那么,凶手有没有承认他的罪行并不重要。”

言下之意就是说,只要京城内不再出现相同的血案,那么秋风道长就一定是凶手无疑,他承不承认不重要。案子是已经破了。这些场面的程序走不走也没关系。

盛太师这一番话,深得皇心,皇上龙心大悦,问遥王:“遥王,那你说,京城内还会不会再出血案?”

遥王爷是乱杀无辜,还是真的逮中犯人,他心中有数。皇上这样问,也是看他敢不敢保证。

遥王爷一张傲气的脸上,泛起一丝浅浅的微笑:“臣保证,京城之内再无第四起血案发生。”

血虫在夏奉初的盒子里,已经彻底的成了一条干扁的牙签了,没了这条血虫,还有谁能制造出相同的血案来?

而且关于这条血虫,夏奉初已经有所研究,发现这只血虫的来历,在一本著写着上古传说的书籍上有过描述。

上古的书籍,上古传说中的邪气之血……

这样的东西,是不可能会再有第二条。所以,遥王爷敢在皇上面前承诺:“臣抓的,就是血案的犯人,无需证据!”

皇上就是喜欢遥王这种不可一世的气势,很像自己年轻的时候嘛。

“好!那朕就当这个案子你已经破了,只要不再有血案发生,你便是立了大功。”

“朕现在就赐你一座遥王府,待遥王府落成之日,就是你迎娶遥王妃的大好吉日!”

皇上总算说出了遥王爷最想听的话,遥王爷也高兴,嘴角微微勾着笑,眼神亮晶晶的。

皇上赐的遥王府是长青街上一座宽大豪华的宅邸,这座宅邸以前是一位极富有的大官所拥有。如今被皇上收回,多年不曾使用,里面荒草众生。不过,宅子的底子不错,房子都是琉璃瓦,红砖墙,只要再修饰一下,重新布置,便能展现出王府的气派来。

这番装饰打理的事情,贤妃当仁不让的扛下了。

其他王爷早早就立府出宫,而她的儿子却到今日才能立府,她怎么能不热情的投入呢?

从今往后,她的儿子也能像别人的儿子一样,立府娶妻,堂堂正正了。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