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小说网 > 大明世祖 > 第六十二章文殊菩萨大皇帝

第六十二章文殊菩萨大皇帝

稀疏的小雨打湿了玉泉山,徘回在山下春意盎然,悄然浸透了两位大喇嘛的心。

对于皇帝的诚意,无论是达濑和班婵,都是极其满意的。

法王不必说,大明在高原上的一惯操作,乌斯藏的法王数不胜数,而对于达濑和班婵,这两个蒙古加臧式名称的承认,直接奠定了他们在雪区和蒙古地区的领导权。

不巧,如今的乌斯藏、青海、漠南蒙古地区,都是由大明皇帝统治。

两位喇嘛也投桃报李,如往一般,尊崇绍武皇帝为“曼殊室利大皇帝”。

意为,文殊菩萨大皇帝。

即,大明皇帝是文殊菩萨在民间的轮转化身。

这是早在元世祖忽必烈时期形成,在明成祖朱棣时期正式成了传统,明清二朝一贯继之。

在乌斯藏这种宗教氛围浓厚的地区,文殊菩萨大皇帝的称谓,足以让大明皇帝与达濑、班婵平等,纳入统治也是极为方便的。

即便是固始汗,也不敢僭越这种称谓。

因为按照格鲁派的观点,达濑喇嘛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班婵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加上大明皇帝,那么人世间的活坲,就有三座。

而在臧区,之所以达濑地位高于班婵,无外乎达濑地盘在前臧拉萨那里,而班婵在后臧日喀则地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佛教也是如此。

而京城,也同样因为这两位活坲的到来,陷入到了一种狂欢之中。

神现于世,莫过于此。

皇帝并没有阻止。

乱了几十年,民间所受到的苦难难以计量,如果连这点追求都制止,那他可真不像个人了。

两位高僧也忙得不可开交,抚顶都快把胳膊弄僵了。

连续五天的活动后,见舆情缓和,朝廷就开始让寺庙拒绝见客。

“两位大师,如今春天已至,万物复苏,北京百姓深受佛法教诲,心中平静。”

朱谊汐与两位并列而行,脚步踩踏在鹅卵石上,目光则盯着不断地喷涌的泉水。

“草原地区的百姓,也是我的子民,仰慕佛法,希冀两位活坲去往草原走一遭,宣扬我佛慈悲之心。”

达濑和班婵手中捏着佛珠,缓缓而动,身上厚重的袈裟,朴实而又珍奇,在阳光下显得格外的庄重。

八十来岁的班婵.罗桑却吉坚赞,虽然年迈,但却率先开声:“陛下的心意,贫僧自然明白,宣扬佛法是我等的责任。”

班婵.罗桑却吉坚赞因为在拉萨为四世达濑剃度授戒,并取法名,班婵和达濑第一次成为师徒关系。

所以,班婵是达濑的师长,发言权更重。

“没错!”达濑闻言,则双手握十,眯着眼睛说道:“陛下向佛之心,举世皆知,贫僧必向草原宣扬开来。”

朱谊汐满意地点点头,笑道:“为宣扬佛法,朕在绥远广设佛寺,每百户之家,必然建一佛寺,尊崇我佛慈悲。”

“近两年来,虽然兴建了不少寺庙但道德高僧却稀缺,虽去年向乌斯藏索求,但仍嫌不足。”

“漠南与乌斯藏相隔万里,朕想向二位求取得道高僧,统领漠南地区的佛教之事。”

此话一出,即使是多以沉默示人的班婵,也不由得睁开了眼睛,露出一丝光芒。

皇帝的意思很简单,也很明了。

拉萨距离蒙古地区太远,触之不及,佛教在朝廷的支持下逐渐兴盛,这股势力不能放在那不让人去管。

毕竟格鲁派的僧人太多,谁知道会不会被觉囊派所趁?

对于皇帝来说,都是佛教没什么区别。

而此时,这里的领导权,就交到了他们的手里。

推荐手下弟子,掌管漠南地区佛教,建立格鲁派体系。

这又是两座略低于他们的活坲。

“阿弥陀佛——”

班婵和尚唱起了佛号。

达濑立马明了,开口道:“陛下明鉴,乌斯藏佛法精深之辈不胜枚举,我等二人还是得回去商议一番,明日就与您人选。”

“至于去往草原,两三日后即可,只是我师年岁大了,可否只去宣大地区,贫僧可去绥远。”

“自然可以。”

朱谊汐也唱了一句阿弥陀佛,双手合十,虔诚地赞美道:“两位佛法无边,蒙古百姓必当一心向善,再无劫掠厮杀之心。”

“阿弥陀佛——”两位活坲附和起来。

待两人去后,朱谊汐才算是露出笑容。

后世蒙臧地区的四大活坲,漠北的哲布尊丹巴,已经传到了第二世,如今为土谢图汗之子,因为他驱逐满清的缘故,还未至拉萨学习。

不过,待收复辽东后,他绝对逃不了。

漠南地区的章嘉活坲,则还未出来,朱谊汐自然也等不了那么久,漠南地区也等不及。

据绥远上报,截止在绍武四年底,绥远地区的寺庙,已经超过了三百座,五台山的喇嘛都去支援了犹嫌不够。

关键是安抚人心,就需要个统筹的,管理寺庙,显然绥远巡抚张国维很难胜任,他是儒家子弟,敬鬼神而远之。

几百座寺庙喇嘛不一,教派不一,思维行动不一,必须进行整合。

对于漠南庞大的地域,朱谊汐决定一分二,以察哈尔为界,各立一高僧活坲。

立一个的话力有所逮,又容易势大难制,还是两个好,既分权又集权。

刚好,两位活坲带着弟子们来了,省得他再去麻烦。

至于为何不去自己找一个,非要选两位弟子,无他,名正言顺的问题。

黄教体系中,这两位地位最高,最尊贵,他们的弟子更容易被牧民认可。

拉萨深造和五台山出身,这还用比?

翌日,班婵和达濑各出了一名佛法精深的弟子。

三日后,班婵去往察汗浩特,其弟子随行,准备建立道统。

达濑则去往绥远省。

声势浩大,皇帝恨不得整个漠南地区都知晓这件事,让人大肆传扬。

朝廷更是要求两地,必须修建一座规模宏大的寺庙,来彰显其特殊性。

两大高僧虽然还没定居,但理藩院则开始制定转世规矩,让这活坲体系正式在漠南扎根下来。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